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腔固有条件对无牙颌修复的影响
无牙颌患者修复时,需要关注的就是全口义齿的固位问题.除了制作工艺、材料性能及患者的适应能力以外,患者口腔的固有条件无疑是全口义齿固位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介绍了承托面积、牙槽嵴高度、唾液粘度、粘膜厚度对无牙颌修复的影响及相关的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
口腔固有条件对下颌总义齿固位力的影响
同时制作的全口总义齿,上颌的固位力往往大于下颌,表明患者口腔的固有条件是影响下颌总义齿固位力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对下颌牙槽嵴高度、粘膜厚度、无牙颌承托面积及唾液分泌量、唾液粘度的测定,分析口腔固有条件对下颌总义齿固位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①无牙颌患者31例,总义齿修复后,对影响下颌总义齿固位力的口腔固有条件进行测定。收集安静状态下10 min内贮存于口底部的非刺激性混合唾液,记录唾液量。唾液粘度的测定采用 LG-R-80 型锥板式粘度测试仪。采用刺入法测定牙槽嵴顶处的粘膜平均厚度。在石膏模型上,用高度游标卡尺测定牙槽嵴平均高度,用铺蜡法测定无牙颌承托面积。②总义齿固位力的测试采用Hz-1型固位力测试仪[1]。受试者戴入总义齿,张口,调整头部位置使义齿平面与水平面平行。用测试仪的测试杆末端小钩钩住测力环,用与水平面垂直的力向上牵引测力杆。为防止粘膜损伤,本项实验所施力的大小以患者略感不适为上限。记录其峰值。③将测量数据输入SYSTAT统计软件,对影响下颌总义齿固位力的因素做相关与回归分析。
-
带上颌窦粘膜蒂骨瓣的上颌窦底升高充填术
带上颌窦粘膜蒂骨瓣的上颌窦底升高术,开窗骨板与窦粘膜瓣一起内转上提,形成新上颌窦底,新上颌窦底近似正常粘膜骨结构,术后并发症少,利于移植骨骨化。 1.材料和方法:本组共12例,男性7例,女性5例,6例上颌无牙颌,6例上颌后牙缺失。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0.6岁。 X线:上颌窦底距牙槽嵴高度4~10 mm,平均7.5 mm。①12例均取自体髂骨,将皮质骨和松质骨制成粗颗粒状骨放于生理盐水中。②牙槽嵴顶部弧行切口,翻起粘骨膜瓣暴露上颌窦侧壁骨板。于牙槽嵴上方1.5 cm处作一1.5 cm×2.5 cm 的卵圆形开窗线,用球钻离心向倾斜仔细钻穿骨壁,勿伤及上颌窦粘膜。形成带有上颌窦粘膜蒂的骨粘膜瓣。翻转上提骨粘膜瓣,形成新上颌窦的底。颗粒状髂骨骨质与可吸收的HA颗粒(2∶1)混合,充填于上颌窦底腔隙内,严密填塞。复位唇侧粘骨膜瓣,缝合关闭创口。 2.结果:12例24侧上颌窦底升高术均获成功。1周X线示腔隙内移植骨分布均匀。3~4个月X线见移植骨密度增高,即行常规牙种植术,术中见移植骨骨化良好。6~7个月Ⅱ期手术时见种植体稳固,X线显示:移植骨骨小梁排列有序塑化。1年后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移植骨无明显吸收。 3.讨论 :传统上颌窦底升高术开窗骨板与窦粘膜分离后取下,再植入到移植骨与抬高的上颌窦底粘膜间,形成新
-
牙槽嵴增高方法的研究进展
多种原因可造成牙槽嵴骨量丧失,牙槽嵴高度降低和相应软组织的改变为义齿修复带来诸多困难,采用适当的方法重建牙槽嵴可使修复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多年的研究,出现了诸多增高牙槽嵴的方法.
-
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填塞拔牙创保持牙槽嵴高度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拔牙术后抑制牙槽骨过度吸收,保持牙槽嵴高度进行研究.方法选择33例需同时拔除下颔两侧相同部位牙齿的患者,按左右分组,一侧为拔牙后空白对照,另一侧拔牙后立即填塞颗粒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即刻、12周、24周分别摄X线片,测量两组牙槽嵴高度.结果创口期愈合31例,延期愈合2例.两组比较,填塞组牙槽嵴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填塞拔牙创可以其支架作用替代牙齿对牙槽骨的支持作用,抑制拔牙后牙槽骨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牙槽嵴的高度.
-
颌骨牵引成骨术增高牙槽嵴的研究近况
牵引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早由Codivilla于1905年提出[1],直到50年代,苏联Ilizarov通过一系列实验和临床研究[2~4],形成了一套有关牵引成骨术的理论和方法,牵引成骨术才开始在矫形外科逐渐应用起来.初主要用于延长四肢长骨,自90年代以来,正颌外科也开始采用牵引成骨术矫正先天性颌骨发育畸形或颌骨缺损.近几年来,一些学者[5~11]应用牵引成骨术的原理,研究出特制的牵引装置,通过垂直牵引牙槽骨来增高各种原因引起的牙槽嵴过低或缺损,均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牙槽嵴高度,使种植体能有足够的支持骨量,从而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
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高度的增龄性变化
目的:测量不同年龄上颌第一磨牙处牙槽嵴高度,探讨其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随机选取288例成年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年、中年、老年3组,拍摄锥形束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通过Kavo eXamVision软件测量上颌第一磨牙处牙槽嵴高度,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青年组牙槽嵴高度为(9.08±3.70) mm,中年组为(10.66±3.99) mm,老年组为(12.40±4.54) mm;各组组内男女牙槽嵴高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组间牙槽嵴高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年龄增大,牙槽嵴高度逐渐增大.结论:患者性别与牙槽嵴高度的关系不大,患者年龄和牙槽嵴高度有一定关系.上颌后牙区种植患者需拍摄CBCT,了解该处牙槽嵴高度以及上颌窦的解剖结构,尤其是对年轻患者.
-
不同年龄组牙槽嵴裂植骨术后牙槽嵴高度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在不同年龄阶段髂骨松质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术后植入骨的变化情况.方法:根据牙槽嵴裂患者裂隙侧尖牙萌出情况,将其分为A、B两组,通过牙槽嵴裂植骨术后临床随访和拍摄X线,追踪观察植骨区牙槽嵴高度的变化.结果:尖牙萌出前植骨优于尖牙萌出后植骨,术后正畸可增高牙槽嵴的高度.结论:牙萌出可增高牙槽嵴裂患者植骨术后牙槽嵴的高度.
-
块状骨应用在上置法植骨术中的研究进展
种植技术作为修复牙列缺损及缺失的重要手段,已经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但长期缺牙、外伤及肿瘤等各种原因造成的种植区的牙槽嵴高度或(和)宽度不足限制了种植技术的应用.近十多年种植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骨量不足时的种植修复成为可能.上置法骨移植技术因其不仅能增加牙槽嵴宽度,而且在增加高度方面的突出表现,而受到关注.同时,植骨材料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口腔种植技术中块状植骨材料在上置法植骨术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和保留(三十八)——闭下颌第一磨牙拔牙间隙后牙槽嵴高度及牙根吸收的随访研究
目的:通过对正畸关闭下颌第一磨牙拔牙间隙后牙槽嵴高度及牙根吸收情况的随访,探讨关闭磨牙间隙后牙周健康的长期稳定性.方法:共观察下颌第一磨牙拔牙间隙37处,下颌第二磨牙牙根74个.测量矫治结束及随访时的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牙槽嵴高度以及第二磨牙冠根比,将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随访时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牙槽嵴高度以及冠根比与矫治结束时相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拔除第一磨牙后的第二磨牙近中平移技术,关闭拔牙间隙的远期稳定性较好,有利于维持邻牙的牙周健康,可以充分发挥第二磨牙的咀嚼功能,以实现替代第一磨牙的作用.
-
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和保留(十五)——正畸关闭陈旧性磨牙间隙前后牙槽嵴高度变化
目的:通过对正畸关闭陈旧性磨牙间隙前后牙槽嵴高度的对比,探讨关闭陈旧性磨牙间隙是否加重牙槽嵴吸收.方法:观察下颌第一磨牙陈旧性拔牙间隙29处.测量矫治前后该处牙槽嵴高度,将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后下颌第一磨牙缺牙处的牙槽嵴高度比矫治前增大,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采用拔除第一磨牙后的第二磨牙近中平移技术,不仅不会加重牙槽嵴的吸收,反而有助于维护该处牙周组织的健康.
-
下颌无牙颌、牙槽嵴萎缩型的全口义齿修复
在全口义齿修复中,全口牙列缺失后,牙槽嵴高度正常或轻度萎缩的患者,在临床上很普遍,这类患者在全口义齿修复后,几乎全部可以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且固位良好,但有很多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因下颌牙槽嵴重度萎缩,导致不能正常修复而苦恼.我从1998年以来,对13例全牙列缺失后,下颌牙槽嵴严重萎缩的患者进行了全口义齿修复,而未采取牙槽嵴增高术,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特报道如下.
-
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同期植入Endopore种植体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同期植入Endopore种植体临床效果.方法 20例上颌后牙缺失,因牙槽骨高度不足,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同期植入Endopore种植体28枚.术后6~9个月行种植义齿修复.结果 28枚种植体植入后伤口一期愈合,无上颌窦炎发生,义齿修复后行使咀嚼功能6~36个月,种植体稳定.X线检查植骨改建成新骨并与种植体形成紧密结合.结论 对牙槽骨高度不足的上颌后牙缺失,经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同期植入Endopore种植体,近期成功率高,方法 简便.
-
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不植骨种植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上颌窦外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方法及效果.方法:30例患者上颌窦通过外提升在不植骨的情况下同期植入种植体共38枚.结果:上颌窦底平均增加骨高度5mm,所有病例均已完成修复,随访3-36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均无种植体松动脱落,咀嚼功能正常.结论:上颌窦外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疗效肯定,减少了治疗的费用.
-
羟基磷灰石拔牙后牙槽窝即刻植入术在活动修复中的应用
常规拔牙术后牙槽窝的恢复及牙槽骨吸收达到相对稳定所需时间相对较长,这对牙列缺损、缺失的恢复中间间隔时间就相对较长,这给病员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利用羟基磷灰石拔牙术后牙槽窝即刻植入术大为缩短了义齿修复间隔时间,同时增高了牙槽嵴高度,现报告如下.
-
上颌窦提升技术的应用研究
随着口腔技术的不断发展,种植牙已渐渐成为缺失牙的主流修复方式。上颌后牙区缺失,常因牙槽嵴吸收,解剖因素及骨质疏松等原因导致种植牙所需的牙槽骨骨量不足,影响修复[1]。1996年国际种植牙年会上上颌窦提升术被公认为有效解决上颌骨萎缩、牙槽嵴高度不够的一种方法[2]。它的关键在于完整无损地剥离和提升上颌窦底粘膜。按照手术路径,上颌窦提升术可分为上颌窦侧壁开窗法和经牙槽突上颌窦底提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