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作者:

    关键词:
  • 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毛小成;黄亚男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8例三节段颈椎病患者,依照入院单双次序分为对照组(n=29)与观察组(n=29).对照组行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JOA、NDI以及Nurick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JOA、NDI以及Nurick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颈椎病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应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脊髓和神经根型颈椎病

    作者:马维虎;徐荣明;黄雷;孙韶华;应江炜;胡勇

    背景: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一直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标准术式,但是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应力增加引起继发性退变和由此产生新的症状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目的:观察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设计:自身前后对照实验.单位: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对象:选择2003-12/2005-02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本实验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脊髓型颈椎病9例,颈椎椎间盘突出8例.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是一种复合结构型的人工颈椎间盘,由两个钛合金终板外壳与中间承受载荷的以聚亚安酯为基质的聚合体内核相接合而构成.方法: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植入治疗.全部进行了单节段置换.手术节段C3-4 2例,C4-5 5例,C5-6 8例,C6-7 2例.术后1,3,6个月进行X线正侧位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动力位片,了解假体的稳定性.神经功能采用日本JOA评分标准评定.主要观察指标:①动力位片了解假体有无移位,周围有无骨桥.②JOA评分了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①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5分提高到15分,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改善率为75%.所有患者术后1,3,6个月时均获得门诊随访,拍摄颈椎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侧位X射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性好,运动功能无明显丢失.未见假体周围异位骨化.②无伤口感染病例.有1例术后3个月发现假体有轻度位移,但不超过2 mm,没有明显的症状,其余未见假体磨损、下沉及骨桥形成等和其他排异反应等.生物相容性良好,能进行常规CT及MRI检查.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用于治疗颈椎病效果较好.

  • 半限制型与非限制型假体在颈椎间盘置换中的应用

    作者:雷高;罗德民;薛厚军;方国芳;潘亚伟;张丁城;周健和;潘合科

    背景:人工椎间盘置换(非融合技术)是相对传统的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基础上设计的新术式,非融合技术的运用是一种新的理念.目的:比较半限制型与非限制型假体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非限制型假体Bryan 2例;半限制型假体Prodisc-C 15例,Activ-C 5例.通过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置换后颈椎活动度来比较颈椎间盘假体的置换效果.结果与结论:Bryan假体具备置换后颈椎活动度好的优点,但价格昂贵,安装较为复杂.而Prodisc-C假体与Activ-C假体安装容易,但相对Bryan假体置换后颈椎活动度稍差.提示颈椎间盘置换在颈椎病的治疗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非限制型及半限制型假体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半限制型假体Prodisc-C及Activ-C安装较为方便.

  • 颈椎间盘置换及前路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谁更多影响邻近节段发生退变?

    作者:刘威;盛伟斌;张健;邓强;郭海龙

    背景:有研究表明,颈椎间盘置换及前路固定融合治疗颈椎病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哪种术式在避免邻近节段退变方面更具优势尚无定论。目的:比较颈椎间盘置换与前路固定融合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对邻近节段的近期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以“颈椎间盘突出症”为诊断收入院并行单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或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患者1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路固定融合组116例,颈椎间盘置换组62例。结果与结论:①评价: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②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邻近上位节段及邻近下位节段活动度与术前相比,颈椎间盘置换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前路固定融合组术后3个月时手术节段基本融合,活动度丧失,末次随访时邻近上位节段活动度与邻近下位节段活动度明显增加,且上位节段活动度增加的度数较下位节段大(P <0.05)。③末次随访时 X 射线图像及 MRI 图像显示:前路固定融合组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的数量均多于颈椎间盘置换组(P <0.05),两组中上位节段退变的数量均多于下位节段(P <0.05)。④结果证实,颈椎间盘置换或前路固定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够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神经症状,但与颈椎间盘置换相比,前路固定融合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更常见。

  • 羟基磷灰石涂层改善骨内植物界面促进骨整合

    作者:秦杰;赵波;王栋;董军;李浩鹏;郭磊;王爽;贺西京

    背景:课题组设计并制造出合并颈椎融合器和人工颈椎间盘双重功能的人工颈椎及椎间连接体,以及具有羟基磷灰石涂层的人工颈椎及椎间连接体。
      目的:评估此关节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及羟基磷灰石涂层在促进骨整合和长期稳定性中的作用。
      方法:将24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干预,实验1组行颈椎前路C2/3、C3/4椎间盘摘除, C3椎体次全切,然后行人工颈椎及椎间连接体置换;实验2组行颈椎前路C2/3、C3/4椎间盘摘除,C3椎体次全切,然后行具有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颈椎及椎间连接体的置换。术后12周,采集C1-5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及组织学染色。
      结果与结论:①疲劳实验前,实验1组、实验2组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屈方向的运动范围、中性区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轴向旋转方向的运动范围、中性区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轴向旋转方向的刚度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1组与实验2组各方向的运动范围与刚度均无差异;疲劳实验后的结果与疲劳实验前相似;②组织学观察显示,两种假体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磨性,在具有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颈椎及椎间连接体表面有更多的新骨生成;③结果表明,人工颈椎及椎间连接体可很好地重建颈椎运动功能,羟基磷灰石涂层可显著改善骨内植物界面,促进骨整合。

  • 椎间盘置换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修复单节段颈椎病:中期效果评价

    作者:罗浩;王健;梁卫东;盛伟斌

    背景:脊柱融合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方案,非融合理念的椎间盘置换为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增添了新的活力.颈椎间盘置换的近期疗效稳定已获国内外学者认可,但是中期疗效如何尚无定论,并且该方案与融合手术相比在融合邻近节段退行性变问题上有无差异及其原因亦值得探讨.目的:比较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与颈椎间盘置换修复单节段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14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86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28例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颈部及上肢目测类比评分、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DI)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根据Odom标准与JOA改善优良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目测类比评分、ND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目测类比评分、NDI及其差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JOA优良率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组为86%,颈椎间盘置换组为89%;根据Odom标准优良率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组为83%,颈椎间盘置换组为93%,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末次随访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组有22例手术邻近节段出现退变,其中上位节段15例,下位节段7例,22例中有3例因出现临床症状再次手术;颈椎间盘置换组有2例出现相邻节段退变,上位节段与下位节段各1例,无再次手术病例.提示两种方案修复单节段颈椎病的中期疗效相当,颈椎间盘置换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更低,颈前路减压融合后上位节段更易退变.

  • 颈椎病患者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冯乐玲;马维虎

    随着人工椎间盘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颈椎病患者可以进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实现了保留颈椎的运动节段,减少出现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1].我院于2003年12月~2005年2月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17例,术后效果较好,现将围手术护理报道如下.

  • 循证护理在颈椎间盘置换围术期的应用

    作者:莫茹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颈椎间盘置换围术期的应用,以达到患者顺利康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方法 为12例患者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提出临床实践中的护理问题,查阅文献,小组讨论,制订循证护理措施.结果 实施循证护理后,仅1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治疗后康复.12例患者随访示Odom评分优9例,良3例.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颈椎间盘置换围术期,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专业理论水平.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樊政炎

    目的 对比分析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与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颈椎运动功能、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152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选择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CDR组(n=53)和ACDF组(n=99);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对术后颈椎运动功能、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结果 ACDR组Odom分级优良率为84.91%,ACDF组为85.8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N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CDR组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曲度、邻近节段曲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CDF组颈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明显低于术前及ACDR组(P<0.05),上、下邻近节段活动度明显高于术前及ACDR组(P<0.05).ACDR组ASDz发生率为13.21%,明显低于ACDF组的2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R与ACDF疗效相当,而前者有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维持颈椎生物力学稳定的优势,能够有效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 颈椎间盘置换与融合术后发生相邻节段退变的对比分析

    作者:王东莉

    目的 综合分析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replacement)后发生相邻节段退变情况.方法 自2013-04-2016-09,选取本院收治的126例接受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置换组与融合组各63例.置换组应用颈椎间盘置换术,融合组应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情况、手术前后JOA脊髓功能评分.结果 ①术前,置换组和融合组患者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术后随访1年,置换组发生相邻节段退变率为9.52%(6/63),融合组为25.40%(16/63),置换组显著低于融合组(P<0.05).结论 颈椎间盘置换术能够有效治疗颈椎病患者,与此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邻节段退变率.

  • 快速康复外科在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倪娟;张佳;王丽平;冷楠楠;朱冬梅

    目的 探讨在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快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0-07-2015-06行颈椎间盘置换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 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5年临床随访报道

    作者:杨毅;马立泰;刘浩;曾俊峰;王贝宇;洪瑛;龚全;高新林;吴廷奎;李广州

    目的 初步评估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行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21例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估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测量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和置换节段活动度,观察评估患者术后假体位置、颈椎曲度、异位骨化、吞咽功能等情况.结果 终纳入21例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男性13例,女性8例,其中20例行双节段置换,1例患者行三节段置换.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JOA、NDI、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值均<0.05,术后3个月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以及置换节段平均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较术前略下降,P值均<0.05,随后历次随访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以及置换节段平均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未发生假体材料过敏、人工椎间盘假体移位脱出、置换节段过度活动、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以及术后反弓等并发症.结论 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可以选择的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留置换节段活动度以及颈椎整体活动度,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且无假体移位脱出、过度活动、反弓等严重并发症.

  • 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与双节段前路植骨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陈洁;李军;熊敏;张霜洁;曾云;韩珩

    目的 探讨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与双节段前路植骨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收集双节段颈椎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组23例,双节段颈前路植骨融合组35例.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颈椎总活动度(ROM)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变化.结果 双节段植骨融合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组(P<0.01),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前两组患者颈椎后凸率分别为17.39%和1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后凸率分别为13.04%和4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颈椎ROM分别为(27.6±13.5)°和(29.9±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ROM分别为(23.8±14.2)°和(10.5±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双节段前路融合手术比较,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具有关节重建的优势,可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总活动度,从而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林小娟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2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两大部分.结果:全部患者经过多种方式护理后得以治愈,没有出现不良症状.结论: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前后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颈椎间盘置换和ACDF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张国强;张京新;鲁世保

    目的 比较颈椎间盘置换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经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ACDF治疗,观察组应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93.31 ± 20.14) min vs (94.02 ± 21.52) min]、出血量[(101.62 ± 23.41) ml vs (102.94±24.05) ml]、住院时间[(6.25±0.73) d vs (6.37±0.75) d]及Odom分级评定(总有效率均为100%)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5、2.27、1.59,χ2=1.38,P>0.05);观察组术后病变颈椎[(46.57±6.67) vs (37.58±7.16)]及邻近颈椎的ROM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P<0.05);两组治疗后JOA评分显著改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6.07±4.32) vs (9.56±2.71),t=6.94,P<0.05;对照组:(16.14±4.46) vs (9.61±2.75,t=5.83,P<0.05].结论 与ACDF术式相比,人工颈椎置换术式在治疗颈椎病方面不仅可保持较为稳定的颈椎ROM,而且还可有效避免邻近节段颈椎过早发生退行性变,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应用.

  • 连续两节段颈椎hybrid手术的有限元法生物力学对比分析

    作者:唐北川;任先军;邹喜红

    目的 利用有限元法对比分析连续两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节段融合手术(hybrid手术)后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建立C2~ T1有限元模型.应用Prestige-LP假体模拟置换,以前路钢板系统加松质骨融合模拟节段融合,构建C3~C5、C4 ~ C6、C5 ~ C7共6组hybrid手术(C3 ~ C4置换联合C4~C5融合、C3 ~ C4融合联合C4~C5置换,C4 ~ C5置换联合C5 ~ C6融合、C4~C5融合联合C5 ~ C6置换,C5~C6置换联合C6~ C7融合、C5 ~ C6融合联合C6 ~ C7置换).对应的组间比较置换节段的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小关节应力(Mises应力)的差异和变化趋势.结果 ①C3 ~ C5 hybrid手术:前屈、后伸、轴转、侧弯时置换节段的ROM增加,C3 ~ C4置换分别增加119%、186%、208%、173%;C4 ~ C5置换分别增加142%、262%、251%、164%.后伸、轴转、侧弯时置换节段小关节Mises应力增加,C3~C4置换分别增加256%、187%、185%;C4 ~ C5置换分别增加50%、54%、124%.②C4 ~ C6 hybrid手术:在前屈、后伸、轴转、侧弯时置换节段的ROM增加,C4 ~ C5置换分别增加107%、200%、238%、145%;C5 ~ C6置换分别增加65%、130%、147%、111%.C4 ~ C5置换小关节Mises应力在后伸、轴转、侧弯时分别增加20%、53%、111%;C5~C6置换小关节Mises应力在后伸时降低8%,轴转、侧弯时分别增加297%、60%.③C5 ~ C7 hybrid手术:在前屈、后伸、轴转、侧弯时置换节段的ROM增加,C5~C6置换分别增加77%、167%、179%、122%;C6 ~ C7置换分别增加84%、268%、324%、230%.C5~C6置换节段小关节Mises应力在轴转、侧弯时分别增加267%、63%;C6 ~ C7置换节段小关节Mises应力在前屈、后伸、轴转、侧弯时分别增加202%、155%、204%、145%.结论 hybrid手术中置换节段的ROM和小关节Mises应力均有增加.选择生理活动度较大的节段予以置换,而相对较小的节段予以融合,这种hybrid组合方式对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较小.

  • 颈椎间盘置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严冬雪;肖增明;沈翀;黄永吉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置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 2006年10月- 2008年10月,采用椎间盘置换治疗20例(26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8例,女12例;年龄26~65岁,平均46岁.病程2~18个月,平均7个月.单节段置换14例,双节段置换6例.术后以Odom等标准评价疗效,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颈、肩部及上肢疼痛情况.X线片测量假体椎间盘间隙角及颈椎过屈、过伸位活动度,观察异位骨化、骨赘形成及假体松动等情况.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0~48个月,平均34个月.术后28个月按Odom等标准获优17例、良3例,颈、肩部及上肢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30个月,20个置换节段未融合,假体活动度为(10.6±4.5)°,与上位相邻节段的(10.8±3.7)°和下位相邻节段的(7.5±4.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例13个节段发生异位骨化,1例假体后方移位;其他假体无移位、下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颈椎间盘置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维持颈椎正常活动范围和生理弯曲,但其功能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需进一步随访.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健康教育处方

    作者:杨昌凤;张玉梅;李玉

    目的 探讨应用健康教育处方对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患者入院后即制定完整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分阶段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术前作心理疏导、体位练习、气管推移训练、呼吸练习、颈部肌肉松弛练习、项背肌锻炼指导并向其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术后注重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及效果评价,出院前作出院指导,坚持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1~4.5年,全部患者均掌握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锻炼方法.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处方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是保证和维持良好治疗效果的有利措施和重要因素.

  • 颈椎间盘置换与相邻节段融合的治疗选择

    作者:任先军;初同伟;蒋涛;王卫东;王建;李长青

    目的 探讨椎间盘置换与相邻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9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Ⅰ期同时完成病变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和邻近节段Cage融合.本组39例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29例,三节段颈椎间盘突出9例,四节段颈椎间盘突出1例.病变节段C3~4、C4~5,2例,C4~5、C5~6 15例,C5~6、C6-79例,C4~5、C6~7 3例,C3~4、C4~5、C5~6 4例,C4~5、C5~6、C6~7 5例,C3~4、C4~5、C5~6、C6~7 1例.临床症状以脊髓压迫为主者18例,以神经根性症状为主者21例,术后随访观察椎间盘假体稳定性、假体活动度、Cage融合状态及Cage位移等.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dom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定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和日常功能状态.结果29例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1个节段的椎间盘置换和1个节段Cage植骨融合;9例三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例行1个节段的人工椎间盘置换、2个节段Cage植骨融合;2例选择2个节段的人工椎间盘置换、1个节段Cage植骨融合.1例四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2个节段的人工椎间盘置换、2个节段Cage植骨融合.术后随访6个月~3年半,人工椎间盘稳定,椎间盘假体平均活动度为9.3°,Cage全部融合,无Cage松动沉陷.患者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9.1分增加至13.2分;NDI评分由术前41.8分降至29.5分;Odom评分临床成功率(优/良/可)达到85%(33例).结论颈椎间盘置换与相邻节段融合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式,兼顾了颈椎的稳定和运动功能,其远期疗效有待于临床随访.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