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羟基磷灰石义眼球植入术疗效观察

    作者:马利利

    羟基磷灰石义眼是目前理想的眶内植入体,主要用于眼球摘除或眼内容摘除术后的植入,其植入方法目前有很多方式,现将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我们采用羟基磷灰石义眼做植入术12例的手术结果报告如下.

  • 快读阅读器在植入体生物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刘明秀;王玲

    生物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灭菌效果监测的可靠指标.常规生物PCD的培养周期是7,如果实施植入体监测,当结果异常时却无法执行召回制度,因此不能满足临床手术中大限度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本文介绍我院应用3MTMAttestTM290自动阅读器,在植入体生物监测中培养时间快速,有效确保了整个灭菌过程达到无菌水平.

  • 个性化植入假体——骨修复、骨置换的未来趋势

    作者:苏宏伦;李剑;莫中军;郭俊超;范宏斌;樊瑜波

    随着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发展,个性化植入假体将成为未来骨科康复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此为背景,分别从个性化适配设计、适宜制备技术、个性化植入体检验及监督三个方面就个性化植入假体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就本团队近期在3D打印个性化植入假体方面的研究探索和工作开展进行了介绍.

  • 连骨假肢体界面理论的研究进展(综述)

    作者:单继刚;张波;宋科官;张涛

    连骨假肢是植入截肢患者残肢的骨髓腔内并经肌肉皮肤伸出体外的一种新型人工假肢,它解决了传统假肢与残肢端间接相连的缺陷,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连骨假肢的设想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瑞典的Branemark教授受到种植牙原理的启发并借鉴人工关节技术发明了骨植入式假肢.随后日本国立康复中心、英国Surrey大学均进行该方面的研究.目前连骨假肢的植入技术日趋成熟,但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与机体各种组织的结合性质仍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当连骨假肢植入材料一端经皮肤、肌肉组织部分地植入到人体残肢骨腔内(末端暴露于体表与外界相通),其与机体所形成的作用界面称为植入体界面(即体界面).体界面是连骨假肢植入体从体内环境延伸到体外环境中的重要交界部位,该处细菌易于侵入而继发感染,常是导致植入失败的薄弱区域.假体植入材料与机体组织细胞间相互作用结合关系是体界面的微观形式,也是体界面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 人工耳蜗技术报告(Ⅷ):CI技术发展展望

    作者:郗昕;翼飞;洪梦迪

    目前,人工耳蜗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人工听觉技术,但是同样也面临着挑战.这些挑战既包括技术层面,又包括文化、教育、伦理和经济等诸多社会层面的问题.比如人工耳蜗的价格,人工耳蜗与聋人文化之间的冲突等等.仅就技术层面来讲,人工耳蜗技术需要在言语编码、电极及植入体设计和听力学检测等方面实现某种突破.

  • 人工耳蜗再植入术

    作者:张凌;杨仕明

    人工耳蜗植入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重建听力的方法.人工耳蜗作为一种电子装置,虽然其品质越来越可靠,但随着接受植入者的人数不断增加,人工耳蜗的内置和外设装置损坏的病例也不断增多,电极错位、局部感染、操作失误等也可能是手术失败的原因,此时有必要进行植入体再次植入手术.本文将对人工耳蜗再次植入的原因、手术特点以及术后效果评价进行综述.

  • 双层帽状巩膜后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

    作者:刘志刚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作为目前理想的一种新型眶内植入体,已广泛应用于眼球摘除或眼球内容物摘出术后,其植入方法有多种为了使植入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座位置更接近生理,活动灵活,手术操作简单,减少术后义眼座暴露等并发症,我们采用了双层帽状巩膜后羟基磷灰石植入,临床应用30例,收到较为满意的美容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电解纯钛样板抗菌活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邓嘉胤;片冈有;柴田阳;张连云;彭诚;崔春祥;宫崎隆;Miyazaki T

    目的 研究实验室电解法对纯钛样板放电对其表面化学结构的改变,探讨其抗菌活性.方法 容器中放入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浸入相同规格的纯钛样板,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再浸入1片阴极板,向钛样板放电,从而改变标本表面成分.培养口腔常见细菌,观察处理后的样本对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 不同电解质处理的纯钛样板的抗菌性能不同,与未经处理的纯钛样板比较,含氯的样本(Ti-Cl)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结论 在实验室经含氯电解液处理过的纯钛样板(Ti-Cl),对口腔常见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 钽及多孔钽表面改性技术在组织工程学及口腔医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伟;刘洪臣

    钛及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生物相容性,是骨科植入物和牙种植体的首选材料,但其较高的弹性模量对临床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钽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多孔钽具有低弹性模量、较高的表面摩擦系数、优异的生物学特性等特点,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钽及多孔钽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在组织工程学及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几方面作一综述.

  • 髋关节骨内植入体模型的创建

    作者:何叶松;何宁;单晶心;吴琳;付淼

    目的 利用CT/MRI医学影像数据,在建立人体髋关节三维模型的基础上,运用Mimics软件中MedCAD模块创建个性化的人体髋关节植入体模型.方法 应用Mimics软件,对髋关节组织扫描图像进行处理,根据病体使用MedCAD模块创建植入体CAD模型,然后选择合适的植入体将其放入病体髋关节骨的合理位置上.结果 首先创建病体髋关节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Mimics的MedCAD模块在髋骨三维模型上进行植入体的操作,可根据患者的个性化对植入体的大小、形状进行选择或设计,对植入体所放的位置进行定位.结论 该研究强调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的产品研发与设计.依据关节解剖结构的特异性,来创建人体植入体,以符合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性解剖的需要.

  • 股骨重建髓内钉加记忆箍环治疗转子下不稳定骨折的初步报告

    作者:张秋林;王家林;张春才;王秋根;沈洪兴;许硕贵

    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对于矫形外科医生来说一直是个挑战.由于以股骨颈作为杠杆的力臂,使转子下骨皮质内侧产生很高的压应力,而在骨皮质外侧产生很高的张应力.一旦该部位骨折不稳定,这些应力就会传递给任何一个内固定植入体,从而导致很高的失败率[1,2].我院自1999年7月~2000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股骨重建髓内钉加上我院自行设计研制的记忆合金箍环治疗转子下不稳定骨折1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体的观察

    作者:夏利;向慧娟;林利;钟红;周和政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眶内植入体呈多孔海绵球状,内部众多孔隙之间互相贯通连接,新生血管可将其包围继而长入孔隙内,能在植入体内构成体液循环,形成血管化。术后不同时期进行彩超追踪观察,可了解血管生长的情况,确定血管长入眼台前壁的时间,为临床选择结膜裂开等手术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和时机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12~40岁,平均25.4岁,均为一期植入的病例。超声观察时间为术后 10 d、20 d、3个月、6个月、8个月。采用Acuson 128XP/10电脑彩超仪,5~7 MHz变频探头。患者取仰卧位,轻闭双眼,涂少许耦合剂,探头轻触双睑,做纵横多切面实时动态扫描。当显示眶内植入体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其中的血流信号,并用连续波多普勒检测。

  • 桩核直接烤瓷冠在HBIC-Ⅱ人工牙种植体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栗兴超;董福生;陈树国

    临床上龈(牙合)距离小的单个牙齿缺失患者不愿接受活动义齿修复,又不能接受固定义齿修复时对基牙的磨削,采用种植修复时固位差,作者近5年来在HBIC-Ⅱ植入体上行桩核直接烤瓷冠修复后龈(牙合)距离小的单个牙齿缺失,总结报告如下.

  • 唑来膦酸盐对去势大鼠种植体周围骨形成及髓腔内晚期糖基化产物的影响

    作者:闫文婷;高莺;焦艳军;连博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盐对去势大鼠种植体周围骨形成及其骨牙腔内晚期糖基化产物( AGEs)的影响。方法:取2月龄 SD 雌鼠20只,腹腔注射麻醉后,行双侧卵巢摘除术,术后3个月,随机分为去势组和去势+唑来膦酸盐组,每组10只,麻醉后,将钛植体植入大鼠胫骨中,植体植入后3个月,处死,取其胫骨,进行骨密度及骨矿含量的检测以及 AGEs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去势组骨密度与骨矿含量均小于去势+唑来膦酸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去势+唑来膦酸盐组 AGEs 的阳性表达率比去势组低,且着色程度比去势组浅。结论:唑来膦酸盐对钛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有改善作用,对去势后骨质疏松大鼠骨牙腔中 AGEs 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人工听觉植入装置的发展

    作者:敖丽颖;刘勇智

    随着耳外科、生物医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对听力障碍患者的听觉恢复,除了佩戴传统助听器以外,根据患者的听力损失类型,可将不同的人工植入体通过手术的方式部分或全部放置于外耳、中耳、内耳、听觉中枢,从而恢复听觉,本文将着重对近年的人工听觉植入装置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人工听觉 植入体
  • 钩钢板取出后肩锁关节影像学变化及取出的必要性

    作者:樊嵘;王诗波;骆宇春

    背景:目前对钩钢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固定后阶段的效果及并发症,而内固定取出后出现的症状及相应影像学变化提及甚少.目的:探讨钩钢板取出后的症状、影像学变化及内固定取出的必要性.方法:选择2009-01/2011-01解放军第101医院骨科收治的采用钩钢板固定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及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87例,其中男54例,女33例;年龄20~61岁,平均39.8岁.取出内固定后均行常规的X射线片检查,并用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评定取出内固定前、后的肩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8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均于12周左右取出内固定.患者伤口愈合佳,未出现感染、内固定断裂、钢板脱钩松动等现象.内固定取出后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取出前(P < 0.001),但有8例取出后评分较取出前降低,取出后X射线片表现主要为:骨吸收征象、肩锁关节炎、肩峰退变等.X射线片表现解释了取内固定前评分较低的原因,能作为诊断的依据并指导取出后的临床治疗;建议在肩周韧带(喙锁韧带及肩锁韧带)愈合后应及时取出内固定.

  • 自制微创股骨近端接骨板与普通动力髋螺钉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对比

    作者:时明;李涛;韩敦富

    背景:研制一种新型植入物用于固定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目的:比较自制微创股骨近端系列接骨板与动力髋螺钉固定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集干燥股骨标本,模拟AO分型 A1.3型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分别采用自制微创股骨近端系列接骨板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然后在股骨近端内外侧皮质布置6枚电阻片,检测固定后的抗压、抗弯、抗剪和抗扭能力.结果与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自制微创股骨近端系列接骨板固定后,股骨内、外侧强度比动力髋螺钉组固定强度高13%,内侧强度高16%,扭转强度高18%,扭转刚度高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可见自制微创股骨近端系列接骨板整体生物力学性能优于常规用动力髋螺钉,前者能十分有效对抗股骨抗拉、抗压、抗旋和内翻能力.

  • 硅凝胶植入小鼠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

    作者:郭婷婷;奚廷斐;方玉;杜晓丹;万子义

    背景:硅凝胶乳房植入体在长期的使用中一直存在着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的争议,尚需对其进行免疫学上的评价.目的:通过分析硅凝胶植入后小鼠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探讨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09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6~8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硅凝胶低,中、高剂量组,10只/组.硅凝胶填充人工乳房植入体成品为深圳维恩杰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方法:阴性对照组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液:阳性对照组皮下注射与福氏完全佐剂1:1混合的BSA溶液;硅凝胶低、中、高剂量组先将人工乳房植入体成品中充填的硅凝胶在无菌条件下分装入注射器中.在小鼠背部皮肤穿刺后接注射器分别注入硅凝胶0.6.1.2,1.8 mL.材料植入28 d后,分离小鼠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浓度至1×109L-1.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型及表型频数.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硅凝胶低、中、高剂量组各淋巴细胞表型参数均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代表T淋巴细胞的CD3+,CD4+,CD8+频数分析结果显示,硅凝胶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有4,3,6例样本超出阴性对照组均值±2SD范围,并分别有2,3,4例样本超出阴性对照组均值+3SD范围.结论:硅凝胶植入28 d后,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表型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但对频数分析结果有一定影响,提示硅凝胶对免疫系统可能产生影响.

  • 应用人工假体及复合大段异体骨移植治疗不同位置胫骨恶性骨肿瘤

    作者:张晋煜;许建波;杨祚璋;袁涛;马翔

    目的:回顾性分析39例胫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部位的胫骨恶性骨肿瘤采用适合的保肢术式.方法:选择1999-01/2007-03云南省肿瘤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39例,按肿瘤分布上、中、下段不同部位采用瘤段切除+异体骨关节移植,旋转轴心式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旋转轴心式铰链型人工膝关节复合移植,大段骨灭活再植术,半膝关节移植术等术式治疗.术后随访≥2年,记录5年生存率,观察并发症,材料宿主反应,并按Mankin标准评价功能结局.结果:39例胫骨恶性肿瘤患者中10例术后6个月~2.2年内因肿瘤全身性转移而死亡,28例存活,5年存活率为74%.存活者中,4例因局部复发而截肢,1例复发者行瘤段截除大段异体骨植骨融合术后治愈.功能结局为优者20例,良8例,中6例,差5例,患者术后满意率72%.结论:对胫骨恶性骨肿瘤应当根据肿瘤类型、部位等采用佳的保肢术式,才能达到好的临床效果.应用人工假体以及复合大段异体骨移植术效果优于自体骨灭活再植.

  • 置入椎间融合器行腰椎融合后Cage移位的原因

    作者:苗惊雷;张朝跃;詹瑞森;李志跃;刘振东

    背景:多数情况下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患者发生Cage移位需再次手术翻修,但翻修手术难度大,效果也常不确切.目的:分析影响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后Cage移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04-01/2010-01进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后发生Cage移位的16例患者及由外院转入的4例同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测病变节段内置入Cage的数目、Cage的置入深度、Cage与椎体终板贴合程度、椎弓根钉系统的稳定性及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与结论:病变节段使用单枚Cage融合9例,使用双Cage融合11例.Cage置入深度不足者12例,Cage与椎体终板贴合不佳者10例、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未恢复者8例,椎弓根钉置入位置错误者2例,椎弓根钉螺帽松动者4例.结果说明 Cage的设计、选择、初始置入位置,椎间隙高度的恢复及配合应用椎弓根钉系统的情况可能影响Cage在宿主体内的稳定性.

83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