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芍配伍缓性制毒分析

    作者:孙平;郑小平

    对白芍配川乌、白芍配细辛、白芍配雷公藤配伍缓性减毒机制及现代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白芍配伍缓性减毒与其"柔、敛、补"药性相关;同时白芍保肝护肝,镇静、抗惊厥、解痉等药理作用,可能是其配伍减毒的现代机制.通过分析,以期探讨白芍配伍减毒的合理性,为白芍配伍缓性制毒应用提供参考.

  • 通脉丸有效组分配伍浓缩液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陈天朝;刘瑞霞;于兰兰

    目的:本研究通过通脉丸方中各味中药有效组分提取液的不同配伍,研究其内部的减毒机制,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灌胃给予大鼠8组通脉丸有效组分不同配伍浓缩液,采用UPLC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体内士的宁的血药浓度,应用SPSS软件拟合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士的宁在大鼠体内符合非房室模型,第1-8组毒代动力学参数AUC (0-t)分别为10.271 9±3.224 7、8.806 1±1.2458、13.496 6±4.582 5、11.031 5±2.873 2、9.929 1±1.499 7、5.042 0±2.171 2、15.136 2±6.353 3、5.7515±1.492 8μg·h·mL-1.通脉丸原方与其余配伍方在大鼠体内产生的毒性不同,AUC减少率大小顺序为第6组>第8组>第2组>第5组>第1组>第4组>第3组>第7组,“丹参、赤芍、琥珀、蜂蜜”减毒作用强.结论:UPLC分析方法适用于大鼠血浆士的宁的测定.

  • 雷公藤配伍中药减毒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高丽;聂中标;周然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的根及根茎,又名黄藤根、霹雳木、断肠草、菜虫药等.雷公藤辛、苦,性寒,归肝、肾经,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通经活络、解毒杀虫等功效[1].

  • 药性理论指导的附子配伍减毒试验研究

    作者:张广平;朱晓光;杨海润;张思玉;叶祖光

    目的:以附子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基于药性理论的附子配伍减毒的科学性,以探讨附子配伍减毒的新途径。方法:对以寒制热、以甘缓毒、以柔克刚、调正抑毒等四种附子配伍减毒理论进行验证性的毒理学试验,在试验中采用急性毒性和心脏毒性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结果:附子配伍寒性药物具有配伍减毒作用,和其他三种配伍减毒相比较,以寒制热的配伍减毒作用强。结论:以药性理论为指导的配伍减毒可以使有毒中药配伍减毒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 有毒中药控毒理论和方法概述

    作者:张广平;叶祖光

    从古、现文献学角度,并结合我们的实验研究结果,系统论述了有毒中药控毒:炮制减毒和配伍减毒的理论和方法和研究思路,为合理安排有毒中药提供。

  • 甘草皂苷对桔梗皂苷急性毒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敏;刘彬;齐云;宋杨;谢忱;罗秀珍;蔡润兰

    目的:探索中药配伍解毒研究新方法及甘草皂苷对桔梗皂苷毒性的减毒作用.方法:以动物死亡率为评判指标,比较"甘草皂苷干预"及未"甘草皂苷干预"动物的中毒情况.在此基础上,以LD50测定法评估不同剂量甘草皂苷干预的解毒效果.结果:预先给于不同剂量甘草皂苷,可明显降低1 g·kg-1剂量桔梗皂苷致动物死亡率,显著上抬桔梗皂苷LD50 95%可信限,延长动物死亡时间.结论:预防性口服给予甘草皂苷可部分缓解口服桔梗皂苷所引起的中毒及死亡.

  • 清络通痹方中雷公藤配伍减毒的化学基础研究

    作者:刘蒙竹;张新龙;潘林梅;程海波;郭立玮;朱华旭;周学平

    目的:通过研究清络通痹方中雷公藤配伍其他药味后,雷公藤中毒性成分雷公藤甲素的溶出规律,从化学角度探索其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为雷公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结合“组分剔除法”、“药味组合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络通痹全方、雷公藤各配伍组合中雷公藤甲素溶出含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雷公藤药材、雷公藤单味药、雷公藤配伍三七、雷公藤配伍青风藤进行化学成分的全成分分析,比较雷公藤中雷公藤甲素等成分的溶出变化.结果:在雷公藤投料量相同的情况下,雷公藤甲素溶出的趋势为:全方去三七>全方去青风藤>全方去地黄>全方去僵蚕>全方;青风藤配伍雷公藤>单味雷公藤>地黄配伍雷公藤>僵蚕配伍雷公藤>三七配伍雷公藤;统计分析表明,三七能明显降低雷公藤甲素溶出(P<0.05),青风藤能显著增加雷公藤甲素溶出(P<0.05).全成分分析研究中,雷公藤配伍三七,配伍青风藤后与雷公藤药材及单味药提取物相比,溶出规律与前述结果一致.结论:通过清络通痹方中雷公藤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溶出含量变化可以初步推断,三七配伍雷公藤能降低雷公藤的毒性,而青风藤配伍雷公藤能增强雷公藤的毒性.该研究结果为雷公藤的临床配伍减毒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扶正制毒配伍降低雷公藤肾毒性研究进展

    作者:唐利宇;孟楣;江莹;许坡;张静;王芳;张贺

    雷公藤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功能亢进性疾病具有肯定疗效.近年来其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生育以及抗人类免疫缺陷(HiV)病毒和治疗阿耳茨海默氏病等作用,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雷公藤临床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多脏器毒性损伤,尤其是肾脏毒性发生频繁且中毒后果严重,致使雷公藤的使用和推广受到了限制.本文借鉴前人使用雷公藤用药规律的经验,深入归类分析,探索和总结中医处方的规律,并依据“异类相制”理论指导下的“扶正制毒”中药配伍方法,提出了雷公藤肾毒性配伍减毒的组方原则,针对雷公藤导致的毒副症状,利用中医中药辨证筛选出合适的药物与之配伍减毒,依法遣药组方,发挥其相辅相成、相反相制的综合作用,以期为提高雷公藤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 中药配伍减轻雷公藤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莉;周学平

    雷公藤是国内外公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功能亢进性疾病有肯定疗效的中药,但是其毒副作用大大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文章对雷公藤配伍减轻其生殖系统毒性方面的有关文献进行归类分析加以综述,揭示雷公藤配伍减毒的机制,为提高雷公藤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 黄药子不良反应及配伍减毒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杜立娟;孟祥;倪青

    黄药子具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的功效,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癌症、炎症,以及增生性疾病,因其疗效确切,备受青睐,但其不良反应制约其临床应用.截至目前,对于黄药子的毒性机制、毒性成分、有效成分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从黄药子不良反应(毒性)的文献记载、不良反应临床病例报道、不良反应实验研究、配伍减毒4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分析了本文所记载的临床不良反应病例的特点,对黄药子的质量控制、毒理学研究、黄药子煎剂以及含黄药子制剂的临床安全用药和基础研究提出建议,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建议.

  • 中药配伍雷公藤减肝毒性机制研究

    作者:周聪;周玲玲;周学平

    雷公藤具有抗炎、镇痛和全身免疫调节作用,在临床治疗风湿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但是,雷公藤常见的肝毒性限制了其临床的广泛应用.随着现代医药学技术的发展,中药配伍作为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更显合理性和科学性,其减肝毒性的机制也取得了深入的研究.文章对雷公藤的肝毒性机制及中药配伍减轻其肝毒性的作用机制作了概述,并针对中药配伍减毒机制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 雷公藤配伍减毒的研究进展及对策

    作者:李金洋;李军;王君明;崔瑛

    雷公藤具有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和多种癌症等卓越疗效,却毒性甚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配伍是中医用药特色,通过恰当配伍可以起到减毒或增效作用.文章着重综述近年来雷公藤配伍减毒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些许对策,以期为其配伍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 四逆汤组方配伍减毒实验研究

    作者:张广平;朱晓光;孟贺;张思玉;杨海润;叶祖光

    目的针对四逆汤组方中所含的有毒中药附子,从毒理学角度研究四逆汤组方配伍的合理性。方法通过平行比较附子、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和四逆汤全方水煎液小鼠急性毒性、大鼠心脏毒性和毒性成分,测定小鼠急性毒性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大鼠心脏毒性半数中毒剂量(TD50)和水煎液液中乌头碱类生物碱含量,从急性毒性、毒性靶器官和毒性成分3个方面研究四逆汤组方中不同配伍对附子毒性的影响。结果四逆汤组方中附子配伍甘草急性毒性的 LD50和心脏毒性的 TD50高于单用附子与四逆汤全方。而附子配伍干姜对附子的急性毒性的 LD50和心脏毒性的 TD50影响不明显。附子配伍甘草水煎液中主要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低于附子配伍干姜。结论四逆汤组方配伍药物中甘草对附子毒性具有减毒作用。

  • 中药“毒”性研究述评

    作者:张广平;李建荣;朱晓光;杨海润;叶祖光

    随着中药的广泛使用,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也日趋关注和重视,尤其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中药中毒事件使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产生怀疑。中药的“毒”性是在功效的表征过程中逐渐被发现的,其毒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准确辨证、配伍使用可达到减毒增效的目。有“毒”中药是在中药毒性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其有别于化药毒性。本文基于中医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就近年有关中药“毒”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银杏叶制剂中银杏酚酸研究进展

    作者:刘平平;潘苏华

    银杏叶具有很高药用价值,银杏叶提取物( GBE)中的黄酮醇苷与萜类内酯分别具有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记忆、增强免疫等药理作用.但银杏叶中含有的银杏酸(GA)有强致敏性及细胞毒性,即使在制剂中微量残留也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为减少银杏类制剂用药安全隐患,该研究从GA的化学结构,不良反应与毒性及发生机制,GA脱除与减毒等进行综述,期望为提高银杏叶制剂的安全性研究提供新思路.

  • 附子相杀、相畏配伍减毒实验研究

    作者:张广平;解素花;朱晓光;张思玉;叶祖光

    目的:根据古代本草关于附子相杀、相畏的记载,研究与附子具有相杀、相畏配伍的中药对附子毒性的影响.方法:ICR小鼠,40 μL·g-1体重灌胃给药,平行比较了附子分别配伍不同比例防风、黄芪、远志前后的急性毒性,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 LD50);SD大鼠,十二指肠注射给药,20 μL·g-1体重,平行比较了附子分别配伍不同比例防风、黄芪、远志前后的心脏毒性,测定其半数中毒剂量( TD50).结果:附子配伍各药后可不同程度的提高附子的LD50和心脏毒性的TD50,减毒作用与药物的配伍比例有关.结论:相杀、相畏配伍是我国古代先贤在应用有毒中药过程中实践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 药对研究(Ⅳ)——药对的配伍效应

    作者:李伟霞;唐于平;史旭芹;郭建明;刘培;段金廒

    药对组成是以中医理论为原则,以中药性能功效与治法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特定配伍组合,这些配伍组合或可以增进药物疗效,或降低另一药物的毒性等等.该文主要从整体动物、组织器官与细胞分子等不同水平总结药对的配伍效应,以单体成分-成分(群)配伍-单味药-药对-方剂为主线,比较评价其协同增效或配伍减毒作用,探索相关作用机制,从而为药对的临床应用和中药新药创制提供科学依据.

  • 1H-NMR代谢组学技术用于牛黄解毒片中对雄黄具有配伍减毒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群的研究

    作者:徐文峰;裴月湖

    利用1 H-NMR为基础的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牛黄解毒片中对雄黄具有配伍减毒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群.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R组(雄黄组)、RRSPG组(雄黄配伍大黄、黄芩、桔梗和甘草组)、RC组(雄黄配伍大黄总蒽醌、黄芩总黄酮、桔梗总皂苷、甘草总黄酮和甘草总皂苷组),对各组大鼠尿液及血清样品1 H-NMR谱图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显示雄黄组大鼠尿液及血清样品代谢轮廓和空白组差异明显,RC组大鼠代谢轮廓同空白组相似,向空白组回归,RC组各化学成分可通过调节能量代谢、胆碱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肠道微生物代谢等方面而起到降低雄黄毒性的作用.

  • 基于肝毒性的雷公藤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莹;仲青香;邱辉辉;汪刚;王程成;封亮;贾晓斌

    随着中药毒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雷公藤导致肝毒性的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中药配伍作为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在减毒方面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基于肝毒性,笔者对现阶段雷公藤毒性物质基础及机制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对配伍中药(制剂)以减轻雷公藤毒性的作用进行归纳,以期为雷公藤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提供参考,从而减轻肝脏不良反应.

  • 基于“异类相制”理论探讨雷公藤的复方配伍减毒

    作者:周学平;冯哲;周玲玲;朱华旭

    雷公藤作为疗效确切的免疫抑制剂常用于治疗多种风湿免疫病,但也是不良反应报道多的中药之一.在传统中药配伍原则基础上提出“异类相制”理论,即有毒中药通过与不同性味、不同功效中药的合理配伍,以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既能减轻或消除毒性,又可全面兼顾病情、增强药效.基于“异类相制”理论开展的系列研究,在奠定临床实践基础的同时探讨雷公藤复方配伍减毒的现代生物学机制,深层诠释“异类相制”理论的科学内涵,为雷公藤类有毒中药的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思路.

5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