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并发症分析

    作者:徐晓红;袁志兰;于焱;计江东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总结我院眼科2007-01/2008-01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有晶状体眼(198例)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3例,高眼压性浅前房1例,术后低眼压2例,术后眼压药物控制不良需二次手术1例.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经典手术,不需要特殊设备,不需要特殊技术,但是需要极其精细轻柔的操作,抗代谢药物恰到好处的应用,可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合手术后眼表的变化

    作者:鱼喆;蒲晓莉;延新年;范强;张萌;范晶晶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对眼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02/2017-02于我院治疗的45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单眼患病,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眼设为观察组,对侧健眼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wk,1、3mo后干眼症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 I t)和结膜上皮杯状细胞(conjunctival impression cytology,CIC)密度.结果:干眼症评分: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mo 显著高于术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与术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T: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 1、3mo均显著低于术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评分:术前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wk,1、3mo FL 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 I t评分: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3mo,观察组SIt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C密度: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3mo显著低于术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会加重干眼症状,降低泪膜稳定性和泪液分泌量,破坏结膜上皮杯状细胞.

  • 不同方法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林;李芳芳;冯军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降眼压药物+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复合式小梁切除+ 全视网膜光凝(PRP)]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4例24眼纳入研究,经降眼压药物治疗后,7眼正常眼压,17眼高眼压.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 0.50mg/0.05mL,7d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予以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6~18mo,观察联合治疗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时间、眼压、视力变化,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虹膜新生血管1wk内完全消退.治疗前平均眼压41.38±3.16mmHg,治疗后6mo平均眼压12.69±1.52mmHg,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25.592,P<0.05).治疗前佳矫正视力>0.1者3眼,视力0.01~0.1者10眼,无光感~指数者11眼,治疗后佳矫正视力>0.1者5眼,视力0.01~0.1者16眼,无光感~指数者3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1,P<0.05) .结论:不同方法联合治疗NVG患者能有效地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 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效果

    作者:从金菊;张新法;胡丹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2/2016-02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2例62眼,其中对照组34例34眼(术前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眼压<21mmHg),观察组28例28眼(术前眼压28~50mmHg;高眼压持续3d以上).两组均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3 mo视力较术前提高、不变和下降的比例分别为68%、21%和1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眼压分别为11.10±2.20、11.73±2.71mmHg,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前房深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轴长度均较术前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有效的,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 康柏西普联合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王丽萍;李捍民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1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观察房角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均在合适的时机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平均随防6mo,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眼压与术前比较,术后1wk,1、3、6mo眼压均有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mo,2眼(18%)矫正视力提高,8眼(73%)视力无明显变化,1眼(9%)视力降低.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浅前房、玻璃体积血等.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 丝裂霉素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

    作者:王亚丽;李拓;李家璋;吴青松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5-06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110例12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62眼和对照组55例60眼,均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中加用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12mo,对患者眼压及视力进行测量,术前及术后3 mo清晨采集空腹血3 mL,ELISA法其血清维生素B12(VB12)、维生素B6(VB6)、叶酸(FA)及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术前,两组眼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lwk~ 12mo,观察组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视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wk~12mo,观察组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患者VB12、VB6、FA、IL-2、IL-6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 mo,观察组VB12、FA、IL-2、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可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改善病情,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成功率.

  • 球筋膜下麻醉在高眼压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丽;王晓霞;林娜

    目的:评估球筋膜下麻醉在高眼压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02/2015-06在我科住院后联合用药24~48 h眼压控制不良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46例46眼,于球筋膜麻醉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并发症。
      结果:所有患者注射麻药后1 min均能达到镇痛、眼球制动效果。手术过程中,0级麻醉效果35眼(76%),1级麻醉效果10眼(22%),2级麻醉效果1眼(2%)。除1例1眼患者术中需追加1次表麻剂后完成手术,其余患者均能在球筋膜麻醉下配合手术,麻醉总有效率为98%。术中术后无1例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
      结论:高眼压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球筋膜下麻醉安全有效、简便快捷。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

    作者:王丽丽;李达;杨阳;拓小华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33例3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实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其中A组:18例18眼患者经联合用药48~72 h后,眼压仍在35 mmHg以上,在高眼压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15例16眼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眼压降至21 mmHg以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
      结果:患者34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随访6~18mo,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均有明显改善,分别由术前0.02±0.01、0.04±0.02提高到0.2±0.06、0.3±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0眼眼压均控制在9~23mmHg,3眼联合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正常,1眼滤过失败, A、B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本降至正常,分别为17.9±9.1、15.4±8.4mmHg,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持续高眼压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果断考虑高眼压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防视功能进一步损害甚至丧失。只要术前全面考虑,术中精心操作,术后仔细护理,持续高眼压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 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原因分析

    作者:李亚楠;杨云东;梁四妥;周文宗;徐深

    目的:分析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mo内发生高眼压(>21mmHg)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03/2013-03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1mo 内高眼压的病例34例38眼,分析其原因,总结处理方法。
      结果:导致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因素有:恶性青光眼8例9眼,巩膜瓣下血凝块及结缔组织阻塞13例15眼,术后前房积血5例5眼,巩膜瓣内切口被虹膜组织嵌顿3例3眼,术前高眼压持续时间长4例5眼,原因不明1例1眼。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眼压均控制在21mmHg 以下。
      结论: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早期高眼压是由多因素造成的,早期预防、及时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近绝对期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颜鲁宁;孙涛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近绝对期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28眼近绝对期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及并发症,随访观察约3~12mo.结果:选取28例患者术后眼压得到控制,11例术后视力提高,14例无变化,3例视力下降.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浅前房及葡萄膜炎反应.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近绝对期青光眼是一种安全及有效的手术方式.

  •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武装;寇婷

    目的:观察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及其并发症.方法:对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的26例35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17眼)与对照组单纯小梁切除术(18眼)进行观察分析,随访6~12(平均9 8)mo.结果:手术前后眼压情况:术前观察组54.37±6.30mmHg,对照组45.71±6.59 mmHg;术后7d,观察组13.18±1 63mmHg,对照组13.33±2.11mmHg;术后6~12mo,观察组14.24±1.63mmHg,对照组19.33±2.14mmHg.观察组术后第1d前房形成15眼(88%),Ⅰ度浅前房1眼,Ⅱ度浅前房1眼,术后浅前房占12%(2/17).对照组术后第1d前房形成8眼(44%),Ⅰ度浅前房6眼,Ⅱ度浅前房2眼,Ⅲ度浅前房2眼,浅前房共占56%(10/18).6~12mo观察组中88%(15/17)为功能性滤过泡.对照组中56%(10/18)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明显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 难治性青光眼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作者:潘绍新;赵桂秋

    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8/2008-06我院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共59例59眼,应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 24例(对照组),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和巩膜可调节缝线)35例(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59眼手术顺利,未引发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追踪12mo.术后第1 d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29% (P<0.05).术后随访12mo时,观察组30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 (86%),对照组15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 (6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86%,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62% 为多(P<0.05).结论:难治性青光眼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

    作者:吴超琼;冯劼;李培凤;胡茫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3-10/2008-12我院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11例11眼的手术效果.结果:患者术后达到功能性滤过泡标准比例极高.术前眼压平均为(52.3±11.5)mmHg, 术后平均眼压为(15.4±8.3)mmHg.术后平均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经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4眼(36%),与术前视力相同5眼(45%),较术前视力略下降2眼(18%).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治疗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

  •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

    作者:王晓冰;刘立民

    目的:探讨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5-08/2009-08连续收治的10例12眼ICE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患者随访3~40mo,观察其手术方法及术后眼压、视力情况.结果:所有患眼均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成功8眼,失败眼中3眼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成功,1眼行睫状体光凝术.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有效手术方法.

  • 难治性青光眼手术治疗新进展

    作者:辛梦;王强;张磊

    难治性青光眼病因十分复杂,眼部组织结构破坏明显,是一种应用常规抗青光眼手术,效果较差的眼科疾病.手术失败主要原因是滤过口处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瘢痕形成使滤过口阻塞.现将国内外新近有关难治性青光眼治疗的改良滤过性手术、房水引流装置植入术、激光睫状体光凝术等手术方法的报道进行回顾并作一简单综述.

  • 穿透性小梁切除调节技术及疗效

    作者:曹秀贞;张伟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但手术失败率较高,失败原因主要是手术区滤过口处成纤维细胞增殖,瘢痕形成而使伤口愈合所致.因此,建立现代改良的标准小梁切除术并结合调节技术减少手术失败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发展趋势,小梁切除联合调节技术是21世纪青光眼小梁切除新发展,本文对小梁切除联合药物调节技术、非药物调节技术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 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王静;蒋莹;玉民;揭静;秦琴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将我院选择2006-05/2011-09青光眼患者300例384眼随机分为观察组160例200眼与对照组140例184眼,分别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并随访1a。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 wk观察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小梁切除术)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7.5%和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0.0%明显高与对照组的65.2%(P<0.05);术后1a,观察组和对照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分别为86.0%和63.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和远期手术成功率方面疗效显著,且并发症低,适用于临床推广。

  • 复合式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

    作者:樊闻华;刘玉君

    目的:对比观察复合式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青光眼患者73例82眼随机分为A组(37例42眼)和B组(36例40眼),分别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3mo,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形成情况以及眼压控制情况.结果: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4.8%(Ⅰ度),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5.0%(Ⅰ度+Ⅱ度),两组浅前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结束时共38眼(90.5%)为功能性滤过泡,B组共28眼(70.0%)为功能性滤过泡,两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A组眼压获完全控制者共37眼(88.1%),显著高于B组(5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A组平均眼压为15.2±2.3mmHg,显著低于B组(18.5±2.5mmH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在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和眼压控制方面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吕明;孔凡宏;刘建华;任淑兰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及在眼压的控制和功能性滤过泡的维持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分析A组74例81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患者和B组111例126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比较两者在术后1wk内浅前房的发生率,眼压的控制及两组中部分患者术后随访1a眼压的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的维持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wk浅前房的发生率A组19.8%,B组8.7%,两组统计学上差异显著(X2=5.28,P<0.05)术后1wk眼压控制率A组88.9%,B组85.7%,两组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X2=0.43),随访术后1a眼压的控制率A组73.0%,B组90.2%,两组统计学差异显著(X2=6.83,P<0.01),功能性滤过泡的比率A组80.8%,B组92.7%,两组统计学上差异显著(X2=4.30,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能更好的维持术后正常的前房,从而避免由此导致的并发症,且远期控制眼压及维持功能性滤过泡效果良好.

  • 结膜瓣下水囊的形成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霞;高晓唯;王瑞夫;吉秀祥;董晓云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结膜瓣下水囊的形成对预测和控制术后滤过量及减少并发症的疗效.方法:186例200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结膜瓣下水囊的形成结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可拆缝线、丝裂霉素C和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同期进行疗效观察对比.指标包括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及并发症,随访12mo.结果:术后早期,观察组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远期,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视力下降及非功能性滤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结膜瓣下水囊的形成可有效控制眼压,减少术后滤过泡渗漏、浅前房、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

246 条记录 11/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