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朱嘉丽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青光眼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小梁切除治疗,实验组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视力显著改善率和治疗安全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青光眼临床治疗方法.

  • 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的病因分析

    作者:廖宗慧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的原因,为今后临床此类情况提供应对措施和参考.方法:对在本院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36例40眼青光眼患者眼压不降的情况进行统计和记录,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在统计后发现其中恶性青光眼有9例11眼,滤过泡扁平瘢痕化有16例18眼,手术后前房出血的有4例4眼,术前有持续高血压的3例3眼,术后白内障2例2眼,手术方法不佳1例1眼,手术操作失误1例1眼.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主要原因是由于滤过泡扁平瘢痕化,比其他情况造成的眼压不降概率明显要高.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丽萍;王芳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已确诊的原发性开角型及闭角型青光眼18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02例(110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84例(92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青光眼(开角型和闭角型),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防止术后浅前房、术后滤过泡形成和眼压控制方面均有明显优点.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始群;杜华玉;戴倩影;陈月梅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my)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primary glaucoma,PG)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8例(208眼)已确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e-closureglaucoma,PACG)及开角型青光眼(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分为两组.对照组85例(95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103例(113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24周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及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具有术中创伤小、降眼压作用明显、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前房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理想,眼压控制好,视力满意,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干燥羊膜移植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临床观察

    作者:陈晓凯;黄涵;宁静静

    目的 探讨干燥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国产干燥羊膜移植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32例(39眼),术后随访6~24个月,检查记录术后视力、滤过泡、前房深度、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眼压由术前(41.3±5.1)minHg降至术后(17.2±5.3)mmHg,比术前降低59.9%,P<0.001.手术总成功率为93.4%,保持功能性滤过泡34眼(87.2%),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为27眼(69.2%),并发症主要包括浅前房(5眼)、低眼压(9眼)和前房积血(4眼).结论 羊膜移植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滤过道疤痕的形成,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之一.

  • 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的再次手术治疗

    作者:伍尚贤

    目的 报道13例(13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再次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的疗效和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5年10月13例(13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原因、再次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滤过泡瘢痕化.患者术前眼压(32.13±11.25)mmHg,经再次手术治疗,滤过泡形成良好,眼压显著降低.术后3个月眼压(19.87±11.23 mmHg).结论 再次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临床效果显著,可安全、有效地降低眼压.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周林;李芳芳;冯军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NVG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NVG患者进行抽样,选取患者57例(57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试验组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光凝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43%)明显优于对照组(75.86%),且视力、滤过泡及术后1周、1、3、6个月眼压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能有效地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探析

    作者:赵树伦

    目的 探讨单纯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压完全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眼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浅前房发生率,控制术后眼压,值得临床推广.

  • 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探究

    作者:徐瑛

    目的:了解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2012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以不同手术方法为标准分组:35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为实验组,35例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为对照组,同时观察、对照2组临床疗效.结果:展开不同手术疗法后,35例实验组的眼压控制率是97.14%(34/35),35例对照组的是80.00%(28/35),2组眼压控制率对比差异较明显,(P<0.05);术后2组Ⅰ型、Ⅱ型滤过泡形成率展开对比,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展开专业治疗时,选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可在有效控制患者眼压的基础上,改善手术效果,建议推荐.

  • 难治性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

    作者:谢春华

    目的:观察难治性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2例(5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对其进行小梁切除术,对术后患者的视力、眼压和并发症情况进行认真观察.结果:术后1周的平均眼压值为(11.04±3.24)mmHg,术后6个月的平均眼压值为(15.18±3.35).和术前用药后的眼压值(37.54±6.48)相比明显减低(P<0.05),手术有效率为92.00%.讨论:难治性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并且并发症较少,值得被临床推广应用.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覃汉林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安全性、实用性和并发症,探讨该手术在治疗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选取原发性青光眼98例(110眼)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另选取原发性青光眼106例(118眼)为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两组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以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2.5%,眼压平均为(10.221±1.806)mmHg,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占90.7%;对照组分别为22.7%、(8.033±6.768)mmHg、5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在防止术后浅前房、术后滤过泡形成和眼压控制方面均比传统小梁切除术有明显优点,成功率及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钟珊;李莉;赖小玲;白海琴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 选择44例(4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1)观察组:先用半导体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对照组: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两组术后均记录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1年两组眼压较术前均下降,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较对照组少.结论 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均可作为治疗NVG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病情的NVG患者,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李璟

    目的:探讨单纯小梁切除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74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A 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B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评价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5.40%明显低于A组的24.32%,功能性滤过泡率为91.89%明显高于 A 组的72.97%,眼压完全控制率为89.19%明显高于A 组的64.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较单纯小梁切除术更为显著。

  • 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比较(附116例报告)

    作者:阳光

    目的 观察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128 眼)青光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眼)与实验组(64眼),分别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并随访1年.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周实验组浅前房发生率为7.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8%(P<0.05).术后1年实验组手术成功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8%(P<0.01);术后1年,实验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比例和远期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难治性青光眼中的应用

    作者:魏德伦;侯新峰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32例36眼难治性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和可拆式巩膜瓣缝线等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对前房深度、眼压、滤过泡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疗效. 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早期Ⅱ度浅前房占8.33%.术后1年,Ⅰ型滤过泡14眼,Ⅱ型滤过泡20眼,Ⅲ型滤过泡2眼;功能性滤过泡占94.44%.手术眼均无伤口漏和滤过泡漏. 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式简单、安全、效果好,易掌握,是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 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疗效分析

    作者:郭晓曼;蔡青生;韦丽嘉;黄超英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56只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拆除的调整缝线),观察术后前房形成,视力改变,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两种术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作者:钟珊;李莉;白海琴

    目的 探讨使用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粱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跟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以来在本院住院的38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跟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先用半导体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单纯行常规小梁切除术.两组术后均记录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1周观察组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t=20.44,P<0.05),对照组眼压较术前亦明显降低(t=24.47,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6个月两组眼压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16眼,与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5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虹膜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回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出现前房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期前房变浅、引流管阻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跟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多种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作者:刘洋;陈春生;马君鑫;范伟杰;史煜

    目的 评价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7例(37眼)作为研究对象,于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等待新生血管消退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根据角膜情况在合适的时机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情况、各时间点眼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复诊,视力提高27眼,视力不变7眼,视力下降3眼.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后1周与治疗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活动性出血情况发生,术后1 d,有4眼出现前房少量积血,2眼出现玻璃体积血.结论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改善视力,控制眼压,效果明显,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3种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茂竹;彭洁;张杰;潘雪菲

    目的:观察睫状体冷凝术、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NVG患者39例(40眼),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组(16例,16眼)、B组(13例,14眼)、C组(10例,10眼).A组患者接受睫状体冷凝术;B组患者于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 mL,连续给药7 d)后,接受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C组患者于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 mL,连续给药7 d)后,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水平以及治疗后眼压控制率、视力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3组患者的眼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B组患者治疗后7 d、1个月时的眼压显著低于A、C组,C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时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3组患者的眼压控制率分别为62.5%、85.7%、70.0%;A组患者16只患眼视力保持不变,B组3只提高、1只下降、10只保持不变,C组1只提高、1只下降、8只保持不变;3组间患者的眼压控制率、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前房渗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2例患者术中出现血压增高,术后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其余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3种治疗方案均可有效降低NVG患者的眼压,同时不会影响其视力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其中,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或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种方案短期内降低眼压的效果更明显,且前者优于后者;上述2种方案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作者:敬峥;李洪涛;陈燕芯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CPACG)致盲率较高.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具有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本研究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6例,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CPACG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246 条记录 9/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