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毛立林

    目的:探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158眼)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出现的早期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早期并发症40眼.浅前房16眼(40%),前房积血13眼(32.5%),虹膜炎5眼(12.5%),术后高眼压3眼(7.5%),脉络膜脱离1眼(2.5%),恶性青光眼1眼(2.5%),角膜炎1眼(2.5%).结论:明确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早期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红艳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3例(28只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前房、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复合式小粱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眼压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冯淑杰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眼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86例(92眼)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43例46眼)与观察组(43例46眼).对照组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运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而传统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相对比,后者术中将可调节缝线、丝裂霉素C充分应用起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眼压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术后第1个月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6、12个月眼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有助于提升对青光眼患者远期眼压控制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视功能与预后,可作为临床上治疗青光眼较为理想术式.

  • 青光眼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注药的疗效观察

    作者:廖明怡;甘润;陈亮

    目的 分析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6年6月~ 2017年6月收治的36例(3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参照组各18例.参照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单独治疗,联合组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并记录联合组患者行玻璃体注药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时间、眼压情况以及复合式小梁切除后两组患者眼压、视力数据.结果 联合组患者在注射药物后,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时间为(6.2±2.6)d;联合组术后1天、7天、1月、3月的眼压较之前显著降低且幅度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及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治疗能显著消退虹膜新生血管,控制眼压,疗效安全可靠.

  • 闭角型青光眼在不同抗青光眼术后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丽芳

    目的 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在不同抗青光眼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后的发生脉络膜脱离患者43眼进行研究分析,对于发生脉络膜脱离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视野及UBM等结果分析.结果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脉络膜脱离发生较传统小梁切除术后明显减少;两种术后脉络膜发生脱离的时间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可以更好的预防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发生.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难治性青光眼的应用

    作者:纪泽江;余志洪;魏琳;谭晏华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42眼的难治性青光眼,在表面麻醉加球结膜下麻醉后采用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和可松解缝线的缝合等一系列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对视力、视野、前房、眼压、滤过泡形态进行观察,总结分析疗效.结果:36例42眼术后都经半年以上的随访,术前平均眼压(32.6±4.9)mmHg,术后(14.9±3.0)mmHg,下降率为54.3%,手术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33例39眼术后未用降压药,眼压控制在8~21mmHg之间,2例2眼局部用一种抗青光眼眼药水,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一例近绝对期青光眼,术后眼压未能控制在21mmHg以下,因患者无明显不适未作进一步处理.术后视力无改变的32例38眼,1例1眼因眼底出血,经治疗视力不稳定,3例3眼因原有的晶体混浊加重而引起视力下降,42眼中Ⅰ型滤过泡29眼,Ⅱ型滤过泡12眼,Ⅲ型滤过泡1眼,功能性滤过泡占97.6%.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式简单、安全、效果好、易掌握,是难治性青光眼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 激光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李桂荣;钟珊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38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先用氩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两组病人均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眼压为(12.72±2.47)mmHg,较术前(41.32±5.76)mmHg明显降低(t=20.44,P<0.05).术后1年观察组较对照组眼压控制良好(P<0.05).术后观察1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20眼(80.00%),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5眼(2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术后前房出血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无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结合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的手术成功率.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45例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志文

    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小梁切除术是治疗该病的方法之一.传统小梁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有浅前房、前房积血、高眼压和低眼压、晶状体浑浊和黄斑水肿,其中常见的发生率高的近期并发症是浅/无前房1.为了克服传统小梁切除术的不足,笔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45例(51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了手术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35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作者:蔡鹏

    目的:探究与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7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试验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视力提高率为48.57%,试验组视力提高率为71.43%,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视力提高率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手术后较手术前相比眼压明显下降,试验组经手术治疗后眼压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 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手术方法选择的研究

    作者:从金菊;胡丹;张新法

    目的:探讨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2014-02/2015-06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患者94例94眼,其中术前眼压<30mmHg、房角后退范围≤180°、视盘C/D ≥0.6患者选择常规小梁切除术(A组,n=63);术前眼压30 ~ 39mmHg,房角后退范围>180°,视盘C/D在0.6 ~0.8患者选择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n=24);术前眼压>39~50mmHg,房角后退范围>180°,视盘C/D在0.8~1.0患者选择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C组,n=7);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2mo眼压、视力、有效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B组和C组术后12mo眼压分别为14.31±1.17、15.04± 1.20、15.10±2.10mmHg,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三组患者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术后视力改善比例分别为90%、83%和86%,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术后有效滤过泡比例分别为92%、92%和86%,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术后视野计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根据患者房角后退范围、眼压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能有效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力.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并发症及疗效观察

    作者:曹志杰;顾丽萍;吴作志;宋小芹;李国星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5/2015-05收治的青光眼患者58例64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复合式组,28例32眼)和传统小梁切除术组(传统组,30例32眼)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合式组患者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6%(2/32)显著低于传统组22%(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组术后眼压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组手术成功率88%(28/32)显著高于传统组44%(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91%(29/32)显著高于传统组69%(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3/32)显著低于传统组25%(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更能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 雷珠单抗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秦素英;慕同禄;王瑞;李松涛;张红霞

    目的:观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围手术期进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 ranibizumab)对虹膜新生血管及眼压的影响。方法:对2013-01/2014-01收治于安阳市眼科医院药物不能控制的38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ranibizumab玻璃体内注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随访6mo,观察治疗前后虹膜新生血管、眼压及视力变化。结果:玻璃体内注药后7d,36例(94.74%)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2例(5.26%)虹膜细小血管全部消退,残留少许粗大血管。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mo,所有病例虹膜新生血管均消退;术后3mo,8例(21.05%)虹膜新生血管再次出现,行ranibizumab玻璃体内注射;术后6mo,所有患者均未见虹膜新生血管。注药前平均眼压为42.82±10.29mmHg,注药后5d为39.13±9.71mmHg,注药前后眼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q=2.65,P>0.0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wk,1、3、6mo,眼压分别为10.53±1.81、10.11±1.73、11.29±2.49、12.58±3.01mmHg,与注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q=23.15、23.46、22.61、21.68,均P<0.01)。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wk,1、3、6mo患者眼压与注药后5 d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q=20.51、20.81、19.96、19.04,均 P<0.01)。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成功率为73.68%。随访6mo,24例(63.16%)视力较术前提高,14例(36.84%)视力保持不变。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围手术期应用ranibizumab玻璃体内注射,可有效提高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疗效安全肯定。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对比

    作者:王千

    目的:对比观察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单用睫状体冷凝技术治疗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 NVG)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12-02/2013-06间收治的82例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睫状体冷凝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术后视力、眼压和并发症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mo 视力提高率为61.0%,显著性高于对照组(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P =0.018);观察组患者术后眼压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球疼痛、前房出血和角膜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为9.8%,12.2%,9.8%,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51.2%,60.9%,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4,P =0.007;χ2=9.276,P =0.000;χ2=6.835,P =0.013);两组球结膜水肿、前房渗出、浅前房和眼球萎缩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于单用睫状体冷凝术,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 NVG 具有降眼压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推广。

  • 三种术式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作者:彭琦;徐晓红

    目的:比较小梁切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和小梁切开术以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三种术式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将2006-01/2014-01分别实施这三种术式的年龄基本匹配的三组患者进行比较,其中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组( A组)20例31眼,小梁切开术组( B组)20例32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 C组)20例30眼。
      结果:A 组出院时成功率为96.8%,B 组出院时成功率96.9%,C组出院时成功率为83.3%。随访24mo,三组成功率分别为90.3%,81.2%,76.7%。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组以及小梁切除术组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小梁切除术组有1眼发生玻璃体脱出。
      结论: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远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轻,可以作为治疗原发性婴幼儿性青光眼的首选术式。

  • 难治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疗效观察

    作者:薛馨槐;高阳

    目的:观察难治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80例86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组(实验组)43眼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43眼.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成情况及并发症.结果:随诊12mo,平均眼压:实验组15.5±1.1mmHg,对照组19.7±2.5mmHg,两组术后平均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滤过泡:实验组(86%)较对照组(67%)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浅前房、脉络膜脱离和滤过泡渗漏)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

    作者:乔磊;蒋平;郭宁;李鹏;田艳明;闫希冬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眼压升高)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03/2011-07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眼压升高)再次行小梁切除术的连续随访患者13例25眼.青光眼术后再次眼压异常升高,均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我们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于仅存中心视岛及管状视野患眼,手术在表面麻醉联合球筋膜浸润麻醉下实施.主要检查指标:手术前后眼压、视力、角膜水肿情况、滤过泡特征、前房深浅及其它并发症.结果:随访3mo~5a,非接触眼压测定术前眼压28~52mmHg,术后眼压11.7~18mmHg,术后3mo,眼压为14.5mmHg,眼压以≤21mmHg为成功标准.术后3mo,视力提高3眼(12%),视力不变17眼(68%),视力下降5眼(20%);术后21眼角膜均变清亮;功能性滤过泡22眼(80%),有3眼为非功能性滤过泡,眼压再次高于21mmHg,二次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术后有15眼(60%)出现前房轴深在1.5~2CT间,均自行恢复;术中、术后有10眼(40%)出现不同程度的前房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均已吸收;术后有5例5眼(20%)出现房水闪辉,经散瞳及典必殊滴眼液进行眼局部频点后房水闪辉完全消失,未发生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目前仍是可挽救有视力眼的青光眼经典、有效的方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原经典手术方式的进一步发展;青光眼术后眼压再次异常升高均属于难治性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再次治疗,证实安全有效,长期疗效满意,是弥补非穿透小梁切除术眼压失控(升高)后有效的治疗措施,并且可以一眼多次手术;有效地保护仅存的视力,维持了一定的视功能;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不适合非透性小梁手术.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的病因分析

    作者:王淑娜;汪自文;余美珍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的病因.方法:记录患者第一次手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种情况,发生眼压不降时眼部专科检查(眼压、视力、房角等)及UBM检查等,回顾分析2009-09/2010-12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30例34眼的病因.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的病因:滤过泡扁平瘢痕化12例15眼,恶性青光眼倾向5例6眼,术后前房出血3例3眼,巩膜瓣内切口欠通畅2例2眼,术前高眼压持续时间长2例2眼,包裹性滤过泡2例2眼,术前葡萄膜炎1例1眼,术后膨胀期白内障1例1眼,手术操作不良1例1眼,手术方式选择欠妥1例1眼.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主要原因是术后滤过泡扁平瘢痕化.

  • 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宏民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122例132眼,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随访1a.结果:术后早期出现出现浅前房7眼,浅前房发生率5.3%.术后1a眼压平均16.7mmHg,118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占89.4%,手术成功率98.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 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潘绍新;赵桂秋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再次显微手术的体会,比较传统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8/2010-06我院收治的滤过手术失败的青光眼患者24例24眼,应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10例(对照组),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巩膜瓣可调节缝线)14例(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24眼手术顺利,未引发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追踪12mo.术后第1d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7%,明显低于对照组30%(P<0.05).术后随访12mo时,观察组12眼(86%)眼压控制在6~21mmHg,对照组4眼(40%)眼压控制在6~21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86%,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40%为多(P<0.05).结论:对于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的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效果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手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和巩膜可调节缝线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表面麻醉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向金明;王友芝;安玮;林肯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行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对58例81眼表面麻醉下行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其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麻醉效果:Ⅰ级67眼(83%);Ⅱ级12眼(15%);Ⅲ级2眼(2%).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对于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246 条记录 10/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