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根治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侯智亮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7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胸腔镜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清扫情况、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胸腔镜组、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清扫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胸腔镜组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7.89%)显著低于对照组(28.95%)(P<0.05).结论 与开胸根治术相比,胸腔镜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确切,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

  • 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术式行肺叶切除对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作者:张军祥

    目的:分析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电视胸腔镜(VAT)肺叶切除术、传统开胸(OC)肺叶切除术对术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Ⅰ~Ⅱ期NSCLC患者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 VAT组行VAT肺叶切除术, OC组行OC肺叶切除术,观察手术对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均能够降低肺功能指标和术后LCSS评分,但VAT组优于OC组(P<0.05)。结论 VAT肺叶切除术在促进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肺部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OC肺叶切除术,值得临床对手术方法和远期疗效继续探讨。

  • 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比较的临床分析

    作者:叶辉;欧双余;何昌进

    目的 比较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就诊时间的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对照组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行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指标以及1年后的生存率与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的术后镇痛时间为(5.4±1.3)d/术后住院时间时间为(13.5±5.6)d/术后胸腔引流量为(403.4±87.4)mL/术中出血量为(160.3±39.2)mL/切口长度为(21.6±5.5)cm;观察组的术后镇痛时间为(3.5±1.2)d/术后住院时间时间为(7.0±2.1)d/术后胸腔引流量为(231.2±44.3)mL/术中出血量为(96.3±31.3)mL/切口长度为(4.7±2.4)cm.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数目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达到了6.9%的1年复发率/100.0%的1年生存率,观察组达到了8.6%的1年复发率/100.0%的1年生存率,观察组患者1年后的生存率和复发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疗效好,且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手术创伤,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式.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

    作者:胡欣春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5例,随机分为胸腔镜组43例和开胸组42例,胸腔镜组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开胸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及住院天数皆少于开胸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VAS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开胸组为3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较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全胸腔镜微创治疗对早期肺癌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蓝远敏;杨丽娜;陈亮;徐继庆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微创治疗对早期(Ⅰ~Ⅱ期)肺癌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28例Ⅰ~Ⅱ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开胸肺叶切除治疗(开胸组)62例及全胸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全胸镜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3年总生存率(OS)、无瘤生存(D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结果 全胸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5.986、4.563,P<0.05),术后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t=6.325,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带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5、0.242、0.162,P>0.05).全胸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显著低于开胸组的4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93,P<0.05).全胸镜组3年OS、DFS、LRFS、DMFS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8、0.035、0.134、0.001、0.042,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开胸手术,全胸腔手术治疗Ⅰ~Ⅱ期肺癌有明显的微创优势.

  • 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手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燕虹;赵磊;王天龙

    目的 观察以心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为目标导向的液体管理策略对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30例行择期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以CI/SVI/SVV为导向的S组(n=15)和常规液体管理组(routine group,R组)(n=15),监测围术期两组指标,包括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2)、气道压力(airway pressure,Pmax)、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等,评价以CI/SVI/SVV为导向的围术期液体管理策略在改善患者术后转归方面是否优于常规液体管理策略.结果 S组患者术中不同观察时间点HR、MAP、SpO2、PETCO2、Pmax、BIS与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患者术后脱离呼吸机时间4±2h、术中输液量1310±310ml、术后液体输入的正平衡量516±212ml明显小于R组患者9±3h,1920土646ml,859±335ml(P <0.05),术后ICU驻留时间、氧合指数等指标S组较R组呈现良好的转归趋势.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CI/SVI/SVV为目标导向的老年开胸手术围术期液体管理策略较常规液体管理策略更严格限制液体的摄入量,缩短患者呼吸机支持时间,不增加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术后转归.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效果评价

    作者:连爱民;方勇;师智勇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应用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0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纳入62例同期行传统开胸手术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9.3±42.4) min,术中出血量为(157.2±70.2) mL,术后胸腔引流量为(869.3±332.4) mL,拔管时间为(6.6±3.3) d,术后住院时间为(7.5±2.2) d,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48.3±58.4) min]、术中出血量[(230.1±100.4) mL]、术后胸腔引流量[(1806.3±458.4) mL]、拔管时间[(9.8±4.6) d]及术后住院时间[(11.2±5.5)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57/6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20/60),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3.6%,58/62)、并发症发生率(38.7%,24/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可以达到开胸手术的治疗效果,且手术损伤轻微、术后恢复快,具有微创价值。

  • 全电视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史国振;王洪敏;高鹏飞;林杰;蒋国军

    目的 比较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开胸手术对肺叶切除的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行VATS肺叶切除术患者32例(观察组),收集同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32例为对照组.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胸腔积液、胸引管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等;采用Logas疼痛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138.24±38.37)mL比(175.62±30.66)mL]、术后胸腔积液[(1058.80±259.68)mL比(1458.32±297.19)mL]、胸引管带管时间[(5.6±1.8)d比(7.2±1.5)d]、切口疼痛评分[(5.8±1.6)分比(7.5±1.8)分]、术后住院时间[(6.3±1.5)d比(7.6±1.9)d]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漏气>1周、咯血>1周、皮下气肿、肺部感染等单项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合计发生率[12.50%(4/32)]低于对照组[25.00% (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21,P=0.049).结论 VATS用于肺叶切除患者,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开胸肺叶切除患者肺部并发症中的效果探讨

    作者:陈玲玲;张丽丽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开胸肺叶切除患者肺部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将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68例分为两组,研究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对照组给予传统呼吸功能训练。结果研究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开胸肺叶切除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和呼吸功能训练器械训练,对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良好预防作用。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韦武芝;刘宝珊;吕文强;曾贵青

    目的 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实施开胸肺叶切除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2012年9月 ~2016年9月收治的28例NSCLC患者作为实验组(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另随机选择本院2008年9月 ~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28例NSCLC患者作为常规组(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肺功能指标、各项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为(65.35±6.74)%、心率(HR)为(81.20±14.35)次/min、大自主通气量(MVV)为(72.51±1.03)%,均分别优于常规组的(71.54±4.32)%、(98.36±10.58)次/min、(64.46±0.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63.58±11.54)min、引流时间为(4.23±0.42)d均短于常规组的(142.56±10.42)min、(6.47±0.63)d,实验组患者手术失血量为(98.69±26.75)ml少于常规组的(157.45±39.52)ml,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为(5.12±1.74)分低于对照组的(8.84±1.21)分,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 低于常规组的28.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NSCLC治疗中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的应用效果优于开胸肺叶切除术,值得推广.

  • 基层医院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植华德;何德荣;谢保东;郑启越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5年6月北流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实行全胸腔镜下及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共为68例,其中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35例(试验组),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33例(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枚数、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手术费用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试验组患者平均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均短于/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切口拆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P <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胸腔总引流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在清扫淋巴结站数和淋巴结清扫枚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的手术费用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全胸腔镜下手术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照研究

    作者:赵永;孙振宇;顾敏威;孙琦;张卫民;瞿伟丰

    目的 比较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NSCLC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胸腔镜组(n=46)和开胸组(n=46),2组患者分别实施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并随访观察2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胸腔引流量均少于开胸组(P<0.05),术后住院天数较开胸组缩短(P<0.05),术后VAS评分较开胸组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8.70%)较开胸组(19.57%)低(P<0.05).2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安全、有效、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对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和开胸肺叶切除治疗临床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安全性、彻底性以及术后生存情况比较

    作者:张峰亮;刘影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于临床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临床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安全性跟术后生存情况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与淋巴结清扫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临床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淋巴结清扫效果理想,提升患者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跟推广.

  • 胸腔镜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中转开胸指征

    作者:李长远;王勇;高永生;马春野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中转开胸的指征.方法 2007年开始我科采用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27例,及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的老年NSCLC患者25例.比较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及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及术后24 h 疼痛NRS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间淋巴结清扫组数无显著差异.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数、术后置管时间比传统开胸组略少,而手术时间较开胸组略多,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VATS组疼痛NRS评分低于开胸组(P<0.05),术后引流量也低于开胸组(P<0.05),手术费用高于开胸组(P<0.05).VATS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7.4%),需药物控制的心律失常1例,肺内感染1例;开胸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8.0%),其中需药物控制的心律失常及感染各1例.两组均无死亡病例.VATS组中转开胸4例.结论 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NSCLC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糖、血清前白蛋白、白细胞计数及血气分析与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荣琦;许荣誉;李旭;陈劭赓;陈河山

    目的:研究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糖(Glu)、血清前白蛋白(PA)、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气分析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NSCLC患者1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手术,观察组实施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的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手术前Glu、WBC及P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观察组GLU及WB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但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后的肺功能均有一定损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的肺叶切除术对原发性NSCLC患者的炎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较低,对肺功能的损害亦较小,效果较好。

  • 对肺癌患者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对其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艺;崔凤仙;戴俊;陈红梅;彭俊

    目的:研究对原发性肺癌患者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对其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9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195例患者分为胸腔镜组(83例)和开胸组(112例).使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胸腔镜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开胸肺叶切除术对开胸组患者进行治疗.在手术结束3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的FEV1(一秒用力呼气量)、DLCO(一氧化碳弥散量)和VO2max(大摄氧量).结果:在进行手术前,两组患者的FEV1、DLCO和VO2max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结束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FEV1、DLCO和VO2max均较手术前有所下降,P<0.05.在手术结束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FEV1、DLCO和VO2max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结束3个月时,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的变量情况相比,P>0.05.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在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其肺功能均可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这两种手术对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并无明显差异.

  • 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

    作者:陈光春;文毅;吴秀琳;廖小勇;邱干

    目的 观察并比较胸腔镜和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40例老年NSCLC患者,其中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20例(观察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20例(对照组),回顾性观察与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引流总量、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胸引流总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6±0.9) cm vs (21.8±3.2) cm,P<0.01;(115±16) mL vs (173±24) mL,P<0.01;(4.2±0.6)分vs(7.9±1.1)分,P<0.05;(598±83) mLvs (832±116) mL,P<0.01; (12±2)d vs(16±3)d,P<0.05; (10% vs30%,P<0.01)].两组平均手术时间[(179±25) minvs (182±26) min,P>0.05]和淋巴结清扫数量[(15.3±2.2)枚/例vs(14.8±2.1)枚/例,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NSCLC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以心指数/每搏指数/每搏量变异度为导向的老年患者开胸肺叶切除术液体管理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燕虹;王天龙;赵磊

    目的 观察以心指数/每搏指数/每搏量变异度(cardiac index/stroke volume index/stroke volume variation,CI/SVI/SVV)为导向的液体管理策略对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30例行择期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以CI/SVI/SVV为导向的S组(15例)和以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为导向的C组(15例),监测围术期两组指标,包括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2)、气道压力(airway pressure,Pmax)、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等,评价以CI/SVI/SVV为导向的围术期液体管理策略在改善患者术后转归方面是否优于传统的以CVP为指导的液体管理策略. 结果 S组患者术中不同观察时间点HR、MAP、SpO2、PETCO2、Pmax、BIS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患者术中输液量(1 310±310) ml、术后液体输入的正平衡量(516±412) ml明显小于C组患者(1 820±459)、(757±667) ml(P<0.05),术后重症监护室(ICU)驻留时间、氧合指数等指标S组较C组呈现良好的转归趋势.C组患者术后高血压的发生率(40%)明显高于S组(6.67%)(P<0.05),余无特殊.结论 以CI/SVI/SVV为导向的老年胸科手术围术期液体管理策略较传统的以CVP为导向的液体管理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液体管理更具个性化等优点,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转归.

  • 单次胸椎旁阻滞联合持续胸椎旁阻滞在开胸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

    作者:卢静;蔡兵;兰志勋;胡云霞;苏文杰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单次胸椎旁阻滞(TPVB)联合持续TPVB在肺癌开胸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术前均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行单次TPVB,SC组术中以0.2%罗哌卡因5 ml/h持续泵注行TPVB,SP组术后行舒芬太尼PCIA.记录术后1、6、12、18、24、48 h的VAS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8、24、48 h,SP组VAS评分明显高于SC组(P<0.01).SC组患者镇痛效果满意率为87%,明显高于SP组的63% (P<0.05).SC组和SP组各有1例(3.3%)呕吐.SP组有1例嗜睡.两组均无一例呼吸抑制发生.结论 与单次TPVB联合PCIA相比,超声引导下单次TPVB联合持续TPVB在开胸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

  • 基于每搏量变异度及心指数导向的老年患者开胸肺叶切除术液体管理研究

    作者:谢芳华;孙海潮;张健

    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T)常被用于改善高危手术患者的预后,肺动脉导管和食道超声是比较常用的监测指标,但是因为其创伤大,风险高而限制了使用。基于FloTrac/Vigileo系统(心排量及压力监测传感器/心排量、血氧定量监护仪)的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是近年来的一项微创监测心脏容量前负荷的重要指标,是机体预测容量反应的重要参数,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在单肺通气的患者中,特异性和敏感性已经得到了验证[1-4],我们将其用于老年开胸手术患者,观察其对患者转归的影响。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