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影响肺功能因素分析

    作者:穆亚东

    目的了解糖尿病影响肺功能的因素.方法对6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变化.结果糖尿病组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占75.0%(51/68),其中弥散功能下降占46.38%(31/68),糖尿病肺功能异常有一定的心、肺、胸膜等病理基础.结论糖尿病患者肺换气功能下降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 弥散功能测定及结果评估

    作者:蒋雷服

    肺的弥散功能是指气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从肺泡向毛细血管弥散,并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临床上常用的是一口气呼吸法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测定.测定前应做好测定仪器和受试者准备.要结合通气功能和肺容积测定结果综合评估弥散功能测定结果.弥散功能测定对于间质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系统性硬化病的诊疗有重要意义.

  • 融合灶总体积对叁期尘肺病患者肺功能评估的意义

    作者:唐美岸;许金桂;余燕湘;彭胜;陈奇;朱香;肖雄斌

    [目的]分析融合灶(progressive massive fibrosis,PMF)总体积(VPMF)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探讨VPMF对叁期尘肺患者肺功能评价的意义,为临床评估叁期尘肺病患者的肺功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9月收治的叁期尘肺病并发PMF患者52例,测量患者VPMF,收集其肺功能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52例叁期尘肺病合并PMF患者肺功能主要损害特点是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VPMF范围为5.63~258.8 cm3;与其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比值(FEV1/Pre)、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比值(FVC/Pre)、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比值(DLCO/Pre)均呈负相关(rs=-0.74、-0.65、-0.72,P<0.05);以VPMF为自变量,FEV1/Pre 、FVC/Pre 、DLCO/Pre分别为应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所得方程分别为:FEV1/Pre=0.87-0.003×VPMF(R2=0.58、F=68.6,P< 0.01);FVC/Pre=0.91-0.002×VPMF(R2=0.45、F=41.6,P<0.01);DLCO/Pre =0.94-0.002×VPMF(R2=0.53 、F=56.8,P<0.01).[结论]可通过测量融合灶总体积大致预计FEV1/Pre、FV C/Pre及DLCO/Pre值.

  • 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肺弥散功能变化对COPD患者的临床意义

    作者:贺箭飞

    目的 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及肺弥散功能变化情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分析测定未合并肺心病组、合并肺心痛组的COPD患者均于急性发作期及稳定期各测定1次Fbg、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未合并肺心病组和合并肺心病组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的Fbg、DLc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23、3.08、4.72、3.13、4.35、3.52、6.24、3.20,P均<0.05);合并肺心病组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及稳定期Fbg、DLco水平与未合并肺心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22、3.20、3.58、3.02,P均<0.05);未合并肺心痛组和合并肺心病组患者在急性发作期Fbg水平分别高于稳定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57、2.61,P均<0.05),而DLco水平则分别低于稳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22、4.07,P均<0.05).结论 血浆Fbg在COPD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及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 慢性肺心病肺一氧化碳弥散量测定的价值探讨

    作者:邓克勤;黎静;富玲;黄相增;多丽红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如肺气肿、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指导作用[1~3].但对肺心病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对24例肺心病DLco进行测定与同期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病例对照观察,以期进一步了解肺心病DLco变化的特点.

  •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飞;于洪涛;朱明慧;王晓博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危险因素.方法 IPF患者64例,其中24例有PH者为PH组,40例无PH组者为无PH组.比较2组肺一氧化碳弥散量(carbon monoxide diffusing capacity,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 pred)、DLCO与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olume,VA)比值(DLCO/VA)、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 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肺总容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占预计值百分比(TLC% pred)、FEV1/FVC、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尿酸(uric acid,UA)、肌酐(creatinine,C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水平,以及血气分析结果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PF患者合并PH的危险因素.结果 无PH组DLCO% pred[(59.26±16.07)%]高于PH组[(40.53±14.79)%] (P<0.05),DLCO/VA[(79.88±21.81)%]、FVC% pred[(81.88±24.21)%]、FEV1%pred[(82.94±23.00)%]、TLC% pred[(78.38±16.51)%]、FEV1/FVC[(80.48±11.69)%]与PH组[(63.50±29.94)%、(73.80±24.81)%、(77.72±24.88) %、(70.38±16.73)% 、(82.93±6.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PH组血小板计数[(210.20±73.20)×109/L]低于PH组[(265.40±95.50)×109/L](P<0.05),白细胞计数[(8.25±1.9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96±1.81)×109/L]、血红蛋白[(125.50±17.60) g/L]、GPT[(29.10±26.90)u/L] 、GOT[(24.37±16.83)u/L] 、LDH[(255.90±103.60)u/L]、UA[(261.20±111.70)μmol/L]、Cr[(63.07±17.99)μmol/L] 、FPG[(6.25±2.74)mmol/L]、TG[(1.31±0.99)mmol/L]、TC[(4.36±1.20) mmol/L]、LDL-C[(2.52±0.92)mmol/L]、HDL-C[(1.09±0.37)mmol/L]水平与PH组[(9.06±3.31)×109/L、(6.67±3.51)×109/L、(125.80±24.30)g/L、(15.4±12.5)u/L、(19.91±10.86) u/L、(266.20±61.00)u/L、(301.40±115.20) μmol/L、(55.24±13.42)μmoI/L、(6.61±2.45) mmol/L、(1.08±0.55)mmol/L、(4.29±1.26)mmol/L、(2.68±1.06) mmol/L、(0.92±0.28)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HCO3-及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LCO% pred降低是IPF患者发生PH的危险因素(OR=1.095,95%CI:1.023~1.138,P=0.029).结论 DLCO% pred降低的IPF患者易发生PH.

  • 肺容量和弥散功能在不同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表现

    作者:李林蔚;杜晶;邓燕;祖萍;何太灵;袁玉茹;梁斌苗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肺容量和弥散功能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的慢阻肺患者,记录其临床资料、肺通气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肺容量指标[肺总量(TLC)、残气容积(Rv)及RV/TLC],采用体积描记法和气体稀释法进行测定,并采用单次呼吸法测定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组,对组间资料进行比较,并对肺通气功能指标与肺容量和DLCO% pre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计170例慢阻肺患者被纳入研究.随慢阻肺程度的加重,肺容量指标(TLC、RV和RV/TLC)逐渐增加,而且体积描记法和气体稀释法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值△TLC% pred、△RV% pred和△RV/TLC逐渐增加.随FEV1%pred的降低,DLCO% pred则逐渐降低.相关分析显示,FEV1% pred与△TLC% pred、△RV% pred和△RV/TLC呈显著负相关,与DL CO% pred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与气体稀释法相比,体积描记法能更准确地对慢阻肺患者的肺容量进行测定.随气流受限程度加重,慢阻肺患者弥散功能逐渐下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