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贫血儿童的血常规检测分析
目的:探究贫血儿童的血常规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期间妇幼保健科的60例贫血儿童,分别对60例贫血儿童的外周血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形态学分类的血常规指标和贫血分度的血常规指标.结果:不同形态学分类的血常规指标和贫血分度的血常规指标均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对贫血患者开展有效的血常规检验,患者的红细胞、平均红细胞容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量、RBC/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指标具有明显的变化,可为临床医生及时的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准确的鉴别疾病类型,值得临床深究.
-
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
目的:对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的检测结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160例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末梢血进行检检测,观察组采用静脉血检查.对比2组血样中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W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等指标.结果:2组HCT、MCH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BC、Hb、PLT、MCHC等指标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WBC、MCV高于观察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有显著差异,采用静脉血血样检测具有结果明显、准确率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血常规检测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测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9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他们分为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均使用迈瑞BC——53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并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检测值基本相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中海贫血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检测值显著低于缺铁性贫血组,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检测值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静脉血液中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与血红蛋白浓度(MCHC)检测值能较好的鉴别缺铁性贫血疾病与地中海贫血疾病.说明血常规检测在缺铁性贫血鉴别与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给予重视并大力推广.
-
血常规检测在支原体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血常规检查(BRT)在支原体感染性肺炎(MP)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6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诊断的30例MP患者记为观察组,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BRT方法观察并对比WBC计数、单核细胞的比例以及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绝对值、血沉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总数,淋巴细胞的比例以及绝对值,HGB含量,RBC计数及PLT计数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WBC计数、单核细胞的比例以及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绝对值、血沉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总数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淋巴细胞的比例以及绝对值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RT可以作为MP感染的临床诊断方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贫血患者,分为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两组,每组各30例,在此基础上另外选择30例健康作对照,医院安排全部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血常规的检测,统计患者所有的检测结果,对三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血液常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在MCH、RDW、MCV、MCH以及Hb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贫血患者特异性、灵敏度与符合率的比较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贫血的过程中,血液检测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与可行性,值得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进行大力的推广.
-
血常规检测在肝硬化疾病中的运用价值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测在肝硬化疾病中的运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从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9月接收诊治的患者中,随机抽选49例肝硬化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5例健康体检者,划分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检测后,组间的H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计数)、HCT(红细胞比容)、PLT(血小板)等指标水平对比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MCV(红细胞平均体积)、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值)的检测结果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中,血常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探讨血常规检测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判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测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6个月-2岁的婴幼儿967例开展血常规化验,对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 婴幼儿贫血诊断情况,967例婴幼儿中,母亲在妊娠后期或哺乳期无贫血721例,但婴幼儿贫血216例;母亲在妊娠后期或哺乳期有贫血246例,婴幼儿贫血106例.后者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几率显著高于前者,P <0.05;967例婴幼儿中,患缺铁性贫血329例,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34.02%.其中,轻度贫血318例,中度贫血11例,重度贫血0例.3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开展血常规化验可以有效检出缺铁性贫血患儿比例,并且能够依据年龄分布,对婴儿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究在血常规检测中采用静脉血与末梢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血常规检测患者作为研究时象,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30例为1组,对照组给予末梢血检测,研究组给予静脉血检测,对两组的检测结果对比和分析.结果 在0min、10min、30min三个时阿段,两组患者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检测结果对比差异P >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而30min与0min相比,对照组患者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对比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末梢血检测相比,在血常规检测中应用静脉血检测稳定性更高,可靠性更强,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
高效价冷凝集素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和消除对策
目的 探究高效价冷凝集素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和消除对策,获得更好的临床解决方案.方法 选择不同程度的冷凝集素的患者4例进行标本的分析,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采用37℃20min热水浴处理,试验组采用置换血浆的处理方式.两个组都有一个轻度的冷凝集素和冷凝集素效价过高的患者.4例患者具体年龄在32-38岁,大的年龄为38岁,为女性,小的年龄为32岁,男性.另外这些高效价冷凝集素患者在身体健康程度和体质上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果 高效价冷凝集素标本处理之前,红细胞和红细胞比容会出现异常性的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蛋白浓度会异常性的增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比例出现异常状况.4例冷凝集素的标本在经过37℃20min热水浴处理之后轻度的冷凝集素患者得到纠正,但是2例冷凝集素效价过高的患者没有得到纠正,之后通过置换血浆的处理方式后才得到有效纠正.结论 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要及时的发现冷凝集标本,并针对性的进行处理,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的检测报告.
-
探讨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意义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诊断疾病过程中常见方式.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分析血液的设备和要求也在逐渐升高.因为血常规检测过程中程序较复杂,检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原因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静脉血以及末梢血血常规检验采集和诊断方式、两种采集方式差异性、使两种检验方式更稳定运用的措施,旨在保证两种检验方式可在基层医院中得到稳定运用.
-
加拿大成人2型糖尿病筛查指南
指南更新要点包括:(1)为评估一般人群的风险水平,可用一种已被验证的风险计算器(而非血常规检测)进行第一阶段的筛查。(2)首选筛查方法是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FINDRISC),加拿大糖尿病风险评估问卷(CANRISK)也是一种可接受的替代方法。(3)筛查首选的血液检测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检测和口服糖耐量试验也是可接受的替代方法。(4)诊断糖尿病的建议阈值是HbA1C≥6.5%,但低于此数值不能排除通
过血糖检测而诊断的糖尿病。应用标准的、已被验证的测定方法检测HbA1C。(5)无需对<40岁的无症状成人进行常规血液检测筛查,但糖尿病高危或极高危者除外。(6)≥40岁的低危或中危成人以及任何年龄的高危成人,每3~5年应进行一次HbA1C 血液检测筛查。(7)在任何年龄的糖尿病极高危成人中,每年应进行一次HbA1C 血液检测筛查。但后三条建议皆基于低质量证据的较弱建议。 -
卫生服务中血常规检测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测是人们进行身体检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提高血常规的检测质量用来更好的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进行检查、促进我国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事情.本研究便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对血常规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卫生服务中血常规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几个阶段进行探讨.
-
末梢血与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末梢血与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方法:随机抽取84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其末梢血及静脉血作为待检标本,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标本均接受血常规检测.观察记录血液标本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W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等指标,后采用统计学软件对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观察组RBC、Hb、PLT、MCHC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要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WBC、MCV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要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与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其中静脉血各指标稳定性由于末梢血,能够准备反应各指标,故应作为临床首选.
-
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 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接受血常规检测的健康体检人员,对其血液标本溶血前后的AST、ALT、BDIL、TBIL、ALB、TP、BUN、LDH、Cr、GLU、UA、TG、CHO、K+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溶血标本AST、ALT、BDIL、TBIL、TP、LDH、GLU、UA、TG、CHO、K+水平和正常标本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中多项指标都会受到标本溶血的影响,进而造成检测结果准确率降低,所以临床中需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标本溶血.
-
儿童贫血相关参数与血常规检测结果探析
目的:探讨儿童血常规检测对儿童贫血病因的研究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我社区进行血常规检查的儿童5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利用专业的血液分析仪器进行血常规检测,并对儿童的相关参数进行深入地分析.结果:在52例患儿中,通过血常规检测,对52例贫血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查,其检测报告显示,儿童的红细胞计数处于较低的水平,血红蛋白Hb<110g/L.按照儿童贫血的形态将其分类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5例(28.85%),大细胞性贫血20例(38.46%),单纯小细胞性贫血12例(23.08%),正常细胞性贫血5例(9.62%).结论:对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查,分析儿童相关的血常规参数,能快速甄别出儿童的贫血情况,为临床诊断与鉴别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
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应用在临床中的价值展开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盲选200例纳入本次研究之中,患者均分别接受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对检验效果展开分析.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之中,阳性率在检测结果中显示为22.0%,阴性率在检测结果中显示为78.0%;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之中,其阳性率在检测结果中显示为10.0%,阴性率在检测结果中显示为90.0%;组间结果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在红细胞形态异常、幼稚粒细胞检测之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存有假阳性率.结论:血常规检验之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仪器应用十分方便、快捷,但因检查结果存有假阳性率.因此,在临床之中应用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检测,可有效的提升临床的检验准确率,值得推广.
-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60例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为异常的血液标本和360例检测结果正常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组成观察组、对照组.两组血液标本均行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经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对照组检出血液细胞形态异常17例,假阴性率为4.72%.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对照组检出细胞形态异常123例,检出阳性率为34.17%;观察组检出细胞形态正常120例,假阳性率为33.33%.对照组 例血液细胞形态异常标本以白细胞形态异常为主.结论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联用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提高检测准确率.
-
联合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和血常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联合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和血常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数字随机法抽取2018年1月到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接收并确诊的感染性疾病患儿8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类型划分为A组(细菌感染患儿,共40例)、B组(病毒感染患儿,共45例);选取同期接收并体检检测儿童4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给予3组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和血常规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A组患儿WBC、CRP、PCT水平及其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B组、健康对照组(P<0.05),A组联合检测WBC、CRP、PCT的阳性检出率97.78%.结论: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联合检测CRP、PCT和血常规的确诊率较高,可推广.
-
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运用分析
目的 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运用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体检者的60例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体检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血常规检测,而观察组则给予优质、系统化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管理的血常规检测,根据两组人员血常规检测质量进行记录,并对两组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优质、系统化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管理的观察组实验有效结果可高达96.67%,远远高于采用常规管理的对照组76.67%,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加强对血液检验质量控制的管理,不仅能有效的提高血常规准确率,且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院治疗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末梢血与静脉血对临床血常规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
目的:观察末梢血液及静脉血液对于血常规监测成果所予以的影响.方法:选出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收的血常规监测患者102例,并依据不同采血位置分成两个组别,组一51例患者搜集末梢血液,组二51例患者搜集静脉血液,比照两组患者的各大监测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血红蛋白总量(MCH)加以比照,P>0.05;组二患者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大过组一患者,P<0.05;组一患者的平均细胞容积(MCV)大过组二患者,P<0.05.结论:对患者施行静脉血液型监测比照末梢血液型监测来说成效更优,可以把控监测的成效与质量,值得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行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