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眼部解剖因素是青光眼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对住院青光眼患者检查结果分析,评估眼部危险因素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1月1日至8月1日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检查数据,将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屈光度数、晶状体厚度、视乳头杯盘比和眼内压与正常参考值做单样本T检验.结果 :97例青光眼患者,其中82例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其中男24例,女58例,平均年龄为64.38±8.3.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前房深度、眼轴长度、视乳头杯盘比和眼内压P<0.001;晶状体厚度P=0.27>0.05.结论 :前房深度、眼轴长度、视乳头杯盘比和眼内压可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有效的诊断参考依据,而晶状体厚度的诊断价值有限.
-
早期慢性闭角青光眼两种术式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和周边虹膜切除术在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追踪观察115眼此两种手术术后8~10年的眼压、视力、视野及杯/盘比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小梁切除术54眼中:视力下降11眼、眼压>21mmHg(1 mmHg=0.133 kPa)者6眼、视野缩小4眼、杯/盘比扩大5眼;周边虹膜切除术依次为25眼、23眼、22眼和22眼.两组病例χ2检验P<0.05.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手术疗效,小梁切除术明显优于虹膜周边切除术.
-
板层巩膜切除联合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目的:探讨板层巩膜切除联合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板层巩膜切除联合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深层巩膜咬切术.观察二组之间在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发生率、术后复发率等方面,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二组间在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 P<0.01.结论:板层巩膜切除联合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评价
目的 观察联合激光(氪激光+Nd:YAG激光)的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在控制眼压、手术并发症及角膜内皮损伤的表现.方法 共观察43人65眼,分为两组,A组采用局部氪激光虹膜成型+YAG激光虹膜周切术,B组采用180度虹膜成型+YAG激光虹膜周切术,观察术后1h、1周、4周及以上时间段的眼压、手术并发症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结果 两种手术方法在降低眼压方面均未见明显疗效,两组间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小于A组(P<0.01),角膜内皮损伤B组在术后1h未见明显差异(P>0.01),两组在1周、4周及以上的时间观察到两组角膜内皮细胞数较术前明显减少,A组较B组更有显著减少(P<0.01).结论 联合激光手术在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虽然存在较单纯Nd:YAG手术较多的优越性,但并没有明显的降低眼压作用,较大范围的激光虹膜成型后产生的并发症和角膜内皮损伤明显减少,因此临床应用更应注重考虑远期角膜内皮细胞的受损情况.
-
开、闭角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探讨开、闭角青光眼实施小梁切除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以我院实施了围手期预防处理的120例病例为预防组,以未加强预防处理的120例病例为对照组.双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28%,预防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9%.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期预防措施可以极大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
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瞳孔阻滞缓解后伴白内障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43例(47眼)伴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经药物治疗缓解瞳孔阻滞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角及中央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眼压由术前的(18.5±5.5)mm Hg(1 mm Hg=0.133 kPa)降至(13.5±4.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均较术前增宽,可见大部分睫状体带;平均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3.25±0.35)mm降至(1.30±0.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瞳孔阻滞缓解后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有效.
-
白内障超声乳化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合并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对伴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31例(33眼)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合并IOL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前房角、前房深度、眼压及视力变化.术后随访1.5~3年.结果 术后所有术眼眼压下降,平均(14.99±0.65)mmHg(1 mmHg=0.133 kPa),比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4.43±1.61)mmHg明显降低.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性(t=5.28,P=0.000).UBM检查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0±0.25)mm增加到术后的(3.30±0.35)mm.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6..24,P=0.000);术后前房角宽度均增加,房角开放.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均增宽,睫状体带易于看见.术后视力明显提高(X2=63.47,P<0.01).结论 对由晶状体因素引起的瞳孔阻滞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合并IOL植入术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合手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记录术后三个月患者的视力、眼压、滤过泡.采用配对t检验,与术前眼压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三个月视力0.1-0.3共8只眼,0.4~0.5共22只眼,0.6~ 1.0共10只眼;眼压在8.7~ 20.3mmHg范围,平均15.5 mmHg,同术前比较,眼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联合手术是有效的安全的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