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山豆根临床中毒3例分析

    作者:杨德全;杨勤

    山豆根属清热解毒药,有广豆根和蝙蝠葛(北豆根)之分,二者均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抗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广泛用于热毒蕴结之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早期肺癌、喉癌、膀胱癌、慢性迁延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等疾病[1].2001~2004年,笔者在应用山豆根时有3例发生中毒,现报告如下.

  • 不同化疗药物术后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李健;王健;业磊;翟成喜;王龙;邓仁强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约70%~80%的膀胱癌为浅表性膀胱癌.浅表性膀胱癌治疗方法原则上以保留膀胱的手术为主,但大约40%~80%的浅表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在随访期间会出现膀胱肿瘤的复发[1,2],因此术后坚持正规的膀胱灌注治疗非常必要.目前临床应用的膀胱灌注药物选择较多,有的疗效较差,有的副作用较大,寻找合理有效的膀胱灌注药物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重要意义[3].本文选择目前临床常用的3种化疗药物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比较其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选择膀胱灌注的药物提供参考.

  • 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的应用

    作者:土应果;谢雄辉;杨光映;鲁云;郭民;王云山

    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一直是泌尿外科学者探讨的课题.理想的尿流改道应具备以下几点:[1]1、治疗膀胱癌复发病变;2、肾功能长期不受损害;3、尿粪分流且能控制;4、手术比较简单易行.

  • 膀胱癌根治术后改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明辉;李如亮;李春平

    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膀胱全切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尿流改道的方式有多种,而术后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1].原位回肠膀胱被认为是尿流改道的金标准.我院于2009年10月~ 2011年12月为8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除术并采用改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进行尿流改道,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乙状结肠新膀胱术

    作者:土应果;鲁云;郭民;谢雄辉;杨光映;王云山

    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一直是泌尿外科学者探讨的课题.而正位可控肠代膀胱术中,以回肠新膀胱和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是较接近生理的尿流改道术式,特别以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较为理想.2000年以来我科完成8例膀胱癌、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 高侵袭力人膀胱癌细胞亚系的获得及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作者:张小德;徐跃文;张超;杨德林;徐鸿毅

    目的 建立人膀胱癌细胞BIU-87的高侵袭力亚系,并对侵袭过程进行观察.方法 通过构建侵袭小室,以穿透人工基底膜、聚碳酸脂膜能力为依据筛选具有体外高侵袭能力的膀胱癌细胞亚系.运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侵袭的过程,通过生长曲线、细胞周期、体外侵袭力对母代与子代细胞体外增殖及侵袭能力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了细胞的侵袭运动.筛选后的各子代细胞,经16代以上传代后,细胞形态与母代无明显变化,细胞增殖速度较母代有明显加快(P<0.05),体外侵袭能力较母系明显提高(P<0.001).结论 运用改良的侵袭实验筛选膀胱癌细胞系的高侵袭力亚系的方法是可靠的,建立的高侵袭力亚系细胞为今后对膀胱癌侵袭及转移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细胞模型.

  • 中华眼镜蛇细胞毒素及其偶联膀胱癌单克隆抗体的体外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剑松;丁明霞;李翀;谢蜀生;王婉瑜;徐鸿毅

    目的 从中华眼镜蛇的四种细胞毒素(cytotoxins,CTXs)中筛选活性强的一种与膀胱癌单克隆抗体构建成免疫毒素(immunotoxin IT),并研究IT的体外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的活性.方法 [3H]-TdR掺入法检测CTXs对膀胱癌细胞株的抑制增殖作用,用双功能偶联剂将CTX-12与:BDI-1连接成IT,并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AB染色法和[3H]-TdR掺入法鉴定和检测IT的活性.结果 四种CTXs对BIU-87和EJ细胞株均有抑制增殖的活性,CTX-12与BDI-1能够连接成IT,IT对BIU-87和EJ细胞株具有特异性结合性.且IT仍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其BIU-87,EJ和Lovo细胞作用6h的IC50分别为97.12,85.28和193.4mg/L,而作用半小时更换培养液培养至6h的IC50分别为94.64,81.28和865mg/L.结论 四种CTXs对膀胱癌细胞株均有抑制增殖的活性,CTX-12与BDI-1连接的IT具有特异性抑制增殖的活性,IT和四种CTXs都有潜力成为新的抗膀胱癌药物.

  • 荷人膀胱癌原位移植瘤Balb/c裸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颜汝平;王剑松;李翀;杨德林;谢蜀生;徐鸿毅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荷人膀胱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核磁共振成像(MRI)评价成瘤过程.方法常规培养人膀胱癌E-J细胞株细胞,Balb/c裸小鼠膀胱穿刺后腔内灌注E-J细胞悬液,建立荷人膀胱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核磁共振成像(MRI)监测肿瘤的生长,45~50天处死动物,标本常规行HE染色,并使用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通过免疫组化鉴定移植瘤.结果20只动物有19只荷瘤,成瘤率为95%;接种后10~14天MRI检查可发现明显的充盈缺损.肿瘤病理分级为Ⅰ~Ⅱ级,T1期65%(13只),T2期20%(4只),T3期10%(2只),T4期5%(1只),所有动物无远处转移.HE染色示移行细胞癌,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瘤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呈阳性,与体外培养的E-J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一致.结论膀胱穿刺腔内灌注法建立荷人膀胱癌原位移植瘤裸小鼠动物模型十分简便,成瘤率高,有助于研究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和腔内灌注治疗.

  • 盆腔血流重分布后药盒系统植入治疗中晚期膀胱癌

    作者:钟粤明;陈文忠;胡沁松;郭曼;向彪

    目的探讨盆腔血流重分布后药盒系统(PCS)植入治疗中晚期膀胱癌的技术改进及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5例中晚期膀胱癌施行经皮股动脉PCS植入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穿刺点采用较常规股动脉插管穿刺点上移的2cm,即腹股沟皮肤皱襞上方约1cm处.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造影,盆腔血流重分布术后,导管留置于富血供侧髂内动脉,施行PCS植入术.药盒体埋置于下腹部皮下(穿刺点上方).经药盒行序贯化疗.结果25例药盒治疗患者均一次植入成功,并进行了多次区域性定向化疗,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有效率达96%,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本方法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且并发症少,为中晚期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快捷、通畅、准确的永久性通道.

  • 膀胱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

    作者:颜汝平;王剑松;徐鸿毅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90%以上的患者为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其中浅表性膀胱癌(CIS,Ta,T1)占70%~85%.Ta和T1期肿瘤,首选TURBT治疗.由于膀胱癌病变的多灶性,或肿瘤细胞种植于创面,TURBT术后肿瘤复发率高,可达50%~70%[1].

  • 延续护理对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灌注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劳丽娟;李丹娜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1],据美国统计数据预测未来膀胱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70530例[2].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常用手术方法,该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肿瘤治疗效果确切等优点,但是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较高[3],单纯手术治疗后复发率高达50%~70%,并且其中10%~30%的肿瘤复发后分级、分期有增加趋势[4].患者术后按要求接受辅助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对杀灭残留微小病灶、肿瘤细胞,有效预防、抑制膀胱肿瘤复发具有重要意义[5].但是,由于每次膀胱灌注时都经尿道插入尿管注入化疗药物给患者造成不适、灌注治疗周期较长以及化疗性膀胱炎、药物接触性皮炎等灌注副作用导致膀胱灌注依从性低的问题十分突出,本研究将延续护理方法引入膀胱灌注患者中,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现报到如下.

  • 膀胱癌组织中VEGF和SURVIVIN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塔拉;宣成睿

    目的 研究膀胱癌组织中VEGF和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的关系,并探讨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对68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组织进行VEGF和Survivin的表达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1)VEGF和Survivi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2)VEGF和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癌组织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有关(P<0.05).(3)VEGF和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癌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4)VEGF和Survivin在膀胱癌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77P<0.05).结论 膀胱癌组织中VEGF和Survivin的表达和膀胱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它们的联合检测可以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膀胱癌 VEGF survivin
  • 螺旋CT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旭升

    目的 对于螺旋CT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于我院就诊治疗的可疑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6例,进行螺旋CT检查,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以及术后病理确诊为膀胱癌.结果 膀胱癌应用螺旋CT进行术前分期的总准确率为93.6%;此外螺旋CT对侵及膀胱壁内灶癌(≤T2b期)患者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4.6%,对侵及壁外(≥T3期)患者的分期诊断准确率为94.6%.结论 螺旋CT在膀胱癌患者中可以用于进行术前分期的诊断,值得进一步推广.

  • 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作者:黄壮程;王宏浩;沈沛麟;林明恩;何学军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腺性膀胱炎(CG)及膀胱尿路上皮癌(B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CG标本26例,BUC标本50例,其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5例,低级别15例;选取正常膀胱组织1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正常膀胱组织、CG组织、BUC组织中Notch1和Hes1蛋白的分布与表达,分析在CG与BUC中Notch1和Hes1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Notch1在CG、BUC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均存在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38%(17/26)、70%(30/50)和25%(4/16);Hes1在CG、BUC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38%(17/26)、76%(38/50)和18.75%(3/13).CG及BUC组织中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均较正常膀胱组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且Notch1和Hes1的表达强度随BUC病理分级升高而增强(P<0.05).结论:Notch1和Hes1与CG的发生及BUC的发展相关,Notch通路蛋白有可能作为判断CG诊治指标之一,并作为BUC侵袭力、复发监测的肿瘤标志物.

  • 5个膀胱癌相关基因片段的DNA拷贝数改变及其意义

    作者:郗昊;陈皇;柏景乔;郑阳;寿建忠;刘宇;程书钧;高燕宁

    目的:探究本实验室前期工作发现的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中DNA拷贝数高频率改变的5个基因片段是否为中国(汉族)人膀胱癌特征性的异常改变.方法:针对上述5个DNA片段:CEP63、FOSL2、GHR、PAQR6、ZFAND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比较它们在白种人来源的商品化基因组DNA、30例健康中国汉族人外周血白细胞、51例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及配对的外周血白细胞的基因组DNA样品中拷贝数改变的情况.结果:除ZFAND3外,另外4个基因在白种人商品化基因组DNA与中国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样品之间均存在DNA片段拷贝数差异.与中国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相比,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EP63、GHR和PAQR6 DNA片段拷贝数均增加(P均<0.05),FOSL2和ZFAND3拷贝数均无显著改变(P均>0.05);膀胱癌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样品中CEP63和PAQR6拷贝数均增加(P均<0.01),FOSL2和ZFA ND3拷贝数均减少(P均<0.01),而GHR拷贝数无显著改变(P=0.220).与膀胱癌患者自身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相比,在肿瘤组织中,CEP63、FOSL2、GHR和ZFAND3拷贝数均增加(P均<0.01),而PAQR6拷贝数无显著改变(P=0.325).结论:基因CEP63、FOSL2、GHR和PAQR6在中国汉族人与白种人之间存在DNA片段拷贝数差异.在汉族人中,CEP63、GHR基因片段的拷贝数增加很可能是在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获得的基因异常改变;而PAQR6拷贝数增加则可能是膀胱癌患者所携带的遗传变异.

  • 黏蛋白1基因磁转染树突状细胞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抗膀胱肿瘤免疫效应的研究

    作者:孙璇;夏昕晖;廖育芬;张东方;王固新;罗刚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s 1,MUC1)基因磁转染体外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可行性,观察其诱导的特异性抗MUC1膀胱癌CTL的免疫效应.方法:以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DMN)作为载体,在多聚赖氨酸(PLL)的辅助下,通过静电作用结合MUC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MUC1,在钕-铁-硼稀土强磁块的磁场作用下转染DC,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并用RT-PCR法检测转基因DC中MUC1基因的表达;再将转染MUC1基因的DC与自体T细胞共培养,并分别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所致敏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对MUCI特异性抗膀胱癌(膀胱肿瘤BIU87细胞系)的杀伤活性,用透射电镜观察CTL诱导靶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测定MUC1基因修饰后的DC刺激自体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pEGFP-C1-MUC1转染效率为10%左右,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明显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RT-PCR法可检测到MUC1条带,转染MUC1基因的DC与自体T细胞混合培养后能诱导出MUC1特异性的CTL,对BIU87细胞的杀伤实验表明T-DC-MUC1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T-DC-pEGFP-C1和T-DC诱导的CTL(P均<0.05);在透射电镜下也可观察到部分BIU87膀胱肿瘤细胞出现了细胞核核仁消失,染色质浓集于核膜周围等早期凋亡表现;基因修饰后的DC能刺激自体T细胞分泌高水平的IFN-γ,明显高于未转染的DC(P<0.05).结论: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在同定磁场的作用下成功将MUC1基因转入DC,并可有效诱导出特异性抗MUC1膀胱癌的细胞毒性T细胞.

  • 调控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夏昕晖;何莉;戴福宏;钟甘平

    背景与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磺胺酰基苯胺复合物(sulfommide anilimde compound,Compound)对人膀胱癌细胞BIU-87的杀伤作用和机制.材料与方法:以不同浓度的Compound和羟基喜树碱(HCPT)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膀胱癌BIU-87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以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浓度的Compound和HCPT作用前后膀胱癌细胞的调亡情况及细胞周期的变化:应用RT-PCR分析Compound和HCPT作用前后膀胱癌细胞中P21maf/cifl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Compound和HCPT在微摩尔级浓度即能有效抑制BIU-87细胞增殖,而Compound抑制BIU-87细胞增殖的效果更明显.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表明Compound能显著诱导细胞发生调亡,且主要诱导G1期细胞发生调亡而出现调亡峰,HCPT也诱导细胞发生调亡,但是没有出现明显的调亡峰.RT-PCR结果示Compound和HCPT能显著诱导P21waf/mRNA表达.实时定量PER分析显示,经Compound处理的BIU-87细胞能诱导P21/waf/ciflmRNA定量表达.上述结果均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结论:Compound在体外能有效抑制对传统化疗耐药的人膀胱癌细胞生长,其抗肿瘤生长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21waf/cifl mRNA水平从而使细胞阻滞于G1期所致.

  • 微卫星不稳定性在膀胱癌复发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狄金明;李庆文;关超;朱永献;刘建民;周文生;胡永泉

    背景与目的:评估尿脱落细胞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在膀胱癌复发诊断中的价值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对 60份膀胱癌术后随访尿液标本及 20份正常对照标本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分析参数包括有无血尿、肿瘤数目、大小、WHO分级及 5个微卫星位点标志物.结果:20例复发者中 17例 MSI阳性(85.00% ),且 15例为血尿标本,检测术后随访者尿脱落细胞中 MSI诊断膀胱癌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报值分别为 85.00%、82.50%及 83.33%,MSI与肿瘤分级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SI可以作为膀胱癌术后随访病人尤其伴有血尿者监测肿瘤复发的良好标志物.

  • 黏蛋白-4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作者:刘远;劳辉恒;李宇同

    目的 探讨黏蛋白-4(mucin-4)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广东省两家三甲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集的膀胱癌标本115例,同时选取距离肿瘤边缘>2 cm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mucin-4在膀胱癌、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mucin-4与临床相关参数的关系,同时观察mucin-4过对T24细胞(膀胱癌细胞系)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 膀胱癌组织mucin-4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in-4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P<0.05);肿瘤直径大于5 cm组mucin-4的表达水平高于肿瘤直径小于5 cm组;有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组mucin-4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组;Ⅲ+Ⅳ期膀胱癌组mucin-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膀胱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in-4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上调mucin-4的表达,可以诱导膀胱癌细胞(T24细胞系)的增殖,抑制凋亡;下调mucin-4的表达,可以诱导膀胱癌细胞(T24细胞系)的凋亡,抑制增殖.结论 mucin-4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对膀胱癌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miR-429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作者:吴斌;房杰群;温似春

    目的 探讨miR-429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广东省内三家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集的膀胱癌标本120例,同时选取距离肿瘤边缘大于2 cm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429在膀胱癌、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miR-429与临床相关参数的关系,同时观察miR-429过表达或者敲除时T24细胞(膀胱癌细胞系)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膀胱癌组织miR-429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miR-429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肿瘤直径大于5 cm组miR-429的表达水平高于肿瘤直径小于5 cm组;有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组miR-429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组;Ⅲ+Ⅳ期膀胱癌组miR-429的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膀胱癌(P<0.05).miR-429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miR-429过表达时,膀胱癌细胞(T24细胞系)增殖增加,凋亡减少;而miR-429敲除时,膀胱癌细胞(T24细胞系)增殖减少,凋亡增加.结论 miR-429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对膀胱癌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膀胱癌 miR-429 microRNA
4348 条记录 210/218 页 « 12...207208209210211212213...2172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