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3年北京市顺义城区30户居民膳食调查

    作者:吕金昌;李永进;高彭;陈东宛;刘秀峰;徐彦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城区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及膳食结构变化趋势.方法 选取北京市顺义区城区6个小区,每小区选取5户共30户作为调查户.采用连续7d24h膳食称重法调查所有摄入的食物及调味品,计算每标准人日食物消费量.采用近1个月内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含糖饮料等相关食品消费情况.结果 城区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谷类、薯类及杂豆、蔬菜、水果、畜禽肉类、鱼虾类、奶类、食用油、盐分别为355.3、483.5、166.6、94.8、40.6、69.9、35.0和8.5g;城区居民每标准人日摄入能量为1 904.6 kcal,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百分比分别为15.0%、34.2%和50.8%;城区居民含糖饮料每周至少饮用1次的饮用率为38.4%,每次摄入量为253 mL,平均1次饮用占全天总能量摄入的4.6%.结论 顺义城区居民膳食营养状况逐步改善,但膳食结构不够合理,三大供能物质供能比不合理;城区居民膳食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和膳食钙、锌的摄入量不足;含糖饮料消费量相对不高.

  • 2002-2012年中国居民含添加糖食物摄入状况及变化分析

    作者:刘素;于冬梅;郭齐雅;王寻;许晓丽;贾凤梅;李婕;赵丽云

    目的 了解2002-2012年中国居民含添加糖食物消费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膳食调查数据,分析居民不同年度含添加糖食物的摄入状况,并比较十年间的变化.结果 2002-2012年,含添加糖食物消费率由20.4%上升到26.9%,所有年龄段消费率均为2012年高于2002年(t=-3.75,P=0.0133),女性消费率高于男性(t =0.86,P=0.3991);含添加糖食物供能比下降,由9.48%下降到9.09%,差异有显著性(t=4.16,P<0.0001);含糖饮料(11.7%和8.5%)、乳及制品(8.1%和15.0%)和速食食品(26.6%和39.0%)的消费构成比上升.结论 中国居民添加糖摄入量水平尚较低,添加糖供能比未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10%,但含添加糖食物的消费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 中国九省成人含糖饮料消费及添加糖摄入量的趋势分析

    作者:李冬华;于冬梅;赵丽云

    目的 了解中国九省2004-2009年成人含糖饮料中添加糖的消费现状.方法 利用美国农业部添加糖数据库中含糖饮料的添加糖数据和“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软饮料和含糖果汁饮料的消费”数据估算中国含糖饮料消费添加糖的摄入量.结果 含糖饮料消费基本呈上升趋势.我国成人居民来自含糖饮料的添加糖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为13.4g.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地区.来自软饮料的添加糖摄入量高于含糖果汁.结论 中国添加糖摄入量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还较低,也未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心脏协会的建议值,但总体消费率呈上升趋势继续上升.

  • 含糖饮料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关系

    作者:谢梦

    随着含糖饮料消费的逐渐增加,超重、肥胖率的不断上升.作为导致超重肥胖的一个重要因素,含糖饮料的摄入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儿童青少年中.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国家已经采取了相关政策措施来控制含糖饮料的摄入,以改善居民健康状况.该文就国内外含糖饮料的消费状况及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关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含糖饮料消费及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刘素

    探讨含糖饮料消费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为预防2型糖尿病提供基础依据.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共收集41篇文献,整理并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含糖饮料消费量逐年升高,大部分研究表明经常消费含糖饮料与2型糖尿病有相关性.独立于能量、肥胖因素,含糖饮料消费与2型糖尿病呈正相关,但证据的精确性和普适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 2010-2012年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含糖饮料消费状况

    作者:郭海军;赵丽云;许晓丽;于文涛;琚腊红;于冬梅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中国成人含糖饮料消费状况.方法 数据来自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研究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份150个监测点18岁及以上居民,共45 203名,计算其含糖饮料消费率、含糖饮料消费频率分布以及不同含糖饮料消费频次的百分比.结果 2010-2012年中国成人含糖饮料消费率为50.1%,其中男性为49.2%,女性为50.8%;18 ~ 44岁、45 ~ 59岁、≥60岁年龄组人群含糖饮料消费率分别为65.4%、47.0%和36.3%.城市为49.0%,农村为51.3%;中国成人含糖饮料的每周1次及以上消费率为15.3%,每天消费一次及以上的消费率为1.3%.随经济水平的降低,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贫困农村四类地区人群含糖饮料每周一次及以上、每天及以上的消费率呈下降趋势;碳酸饮料消费频次高,占39.8%,低的是乳酸菌饮料(10.8%),男性碳酸饮料的消费频次(44.8%)高于女性(35.3%),而女性的果蔬汁饮料、乳酸菌饮料、配置型乳饮料和咖啡则高于男性;随经济水平的降低,碳酸饮料和配置型乳饮料的消费呈上升趋势,而乳酸菌饮料和咖啡显著下降.结论 2010-2012年中国成人含糖饮料消费较高,需通过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减少居民含糖饮料消费.

  • 2012年中国7省份6~17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政和;邹志勇;阳益德;王烁;董彦会;杨招庚;杨忠平;王西婕;李艳辉;高迪;马军

    目的 分析中国7个省份6~17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在广东、湖南、辽宁省,上海、重庆、天津市,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抽取93所中小学校,选取体格测量和血脂指标完整的16434名6~17岁的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009年"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判定血脂异常,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 6~17岁儿童青少年高总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LDL-C血症、低HDL-C血症和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4%(887例)、15.7%(2578例)、3.0%(492例)、13.5%(2221例)和28.5%(4679例).含糖饮料≥1次/周(OR=1.14,95%CI:1.05~1.24)、静坐时间>10 h/d(OR=1.14,95%CI:1.01~1.28)、超重(OR=1.50,95%CI:1.33~1.70)和肥胖(OR=2.62,95%CI:2.31~2.96)是儿童青少年患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结论 我国7个省份6~17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含糖饮料≥1次/周、静坐时间>10 h/d、超重和肥胖可能是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 乌海市成人含糖饮料饮用与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何海珍;张婷;周景;王东平;王浩杰;宋阳;朱珠;王培玉;刘爱萍

    目的:探讨乌海市成人含糖饮料的饮用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乌海市8 131名35~ 79岁的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信息、饮食行为、健康状况、血糖指标以及其他的协变量信息,采用卡方检验、趋势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乌海市35岁及以上成人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的检出率分别为6.0%和18.4%,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均<0.01),且男性均远高于女性(P均<0.01).含糖饮料的饮用率为30.2%,按每天不同的饮用量分为A(0~ mL/d)、B(16~mL/d)和C(237~ mL/d)3组,A组占75.4%,B组占21.5%,C组占3.1%;以A组为对照组,B组和C组空腹血糖受损的OR值分别为1.4和2.2,糖尿病的OR值分别为1.2和2.1,两者趋势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trend<0.01,Ptrend<0.01),且调整其他协变量之后,亦是如此.结论:含糖饮料饮用量增加会增加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的危险性,建议该地区居民合理控制含糖饮料的饮用量.

  • 含糖饮料消费与肥胖及体重改变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丁彩翠;郭海军;宋超;刘爱玲

    目的 探讨含糖饮料消费与肥胖及体重改变的关系,为制定肥胖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LSEVIER Science Direct、Ovid、ProQuest、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1997年1月至2014年7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含糖饮料与肥胖及体重改变关系的研究.应用Stata 12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齐性检验的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采用关系比值比(OR)的合并效应量及其95%CI评价含糖饮料消费与肥胖的风险,采用体质指数(BMI)或体重改变(△)随含糖饮料消费增加或减少(△)而改变之间的关系系数合并效应量(β)及其95%CI评价含糖饮料消费与体重改变的关系,采用Egger's检验和绘制漏斗图法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累计216 307人,其中儿童32 678人,成年人183 629人.含糖饮料消费与儿童、成人肥胖关系的合并OR值分别为1.41(95%CI:1.12~1.76)、1.39(95%CI:1.07~1.80),每天每增加1份(12盎司,335~350ml)含糖饮料摄入,可以使儿童BMI 1年内增加0.03 kg/m2,可以使成人体重4年内增加2.01 kg.结论 含糖饮料消费独立于能量摄入与儿童或成人肥胖呈正相关,增加含糖饮料摄入会增加BMI或体重的增长.

  • 含糖饮料摄入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剂量反应meta分析

    作者:郭海军;丁彩翠;刘爱玲

    目的 探讨含糖饮料摄入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为制定糖尿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LSEVIER Science Direct、Ovid、ProQuest、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1997年1月至2014年7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含糖饮料摄入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应用Stata 1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效应量(RR)及其95%CI和剂量-反应关系,采用Egger's检验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累计402 901人.含糖饮料摄入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合并RR值为1.31 (95%CI:1.19~1.43),每天每增加1份含糖饮料摄人,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28%.Egger's检验的P值为0.86,所纳入分析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增加含糖饮料摄入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 含糖饮料诱发的青少年糖尿病酮症的预后和普通糖尿病的区别

    作者:厉平;朱风;张毅;单鸿;李玲;刘聪;王艳军;陈威

    一般认为,青少年糖尿病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被自身抗体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低下所致,一旦发病,就需终生依赖胰岛素治疗.

  • 上海地区20~40岁男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人群含糖饮料消耗的横断面调查

    作者:朱筱丽;胡义扬;冯琴

    目的:探讨过量饮用含糖饮料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体检部 B 超确诊、20~40岁的92例 NAFLD 男性患者及73名健康男性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体质量、BMI、腰围、饮料消费品种及每周饮料消耗量等资料;并对照各种常见饮料的营养成分表,计算每周通过饮料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总量,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20~40岁 NAFLD 男性患者人群含糖饮料消耗量较健康人群均显著升高(P <0.01),NAFLD 平均每日通过饮料摄入碳水化合物19.03 g,显著高于健康男性的11.57 g;NAFLD 男性患者喜爱的含糖饮料前三位依次为碳酸饮料类、茶饮料及凉茶类、果汁及果汁饮料类。结论过多的含糖饮料摄入可能是导致NAFLD 的重要危险因素。

  • 中国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与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景方圆;李迎君;范春红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趋势及与肥胖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公开数据库中2004年、2006年、2009年和2011年的横断面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情况及趋势,并探索儿童青少年消费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比例由2004年的73.58%上升至2011年的90.49%,平均消费量由1.2 L/周上升至1.5 L/周,超重/肥胖率由10.19%上升至2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性别、 年龄、 城乡分布和零食偏好等因素后,含糖饮料消费量高(OR=1.231,95%CI:1.118~1.354)仍是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含糖饮料消费比例和消费总量均呈上升趋势,含糖饮料消费量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风险存在统计学关联,建议儿童青少年适当控制含糖饮料的摄入总量.

  •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三种纠正方法效果比较

    作者:张东辉;刘琳;孙晨;贾冰;高莹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时简便有效的纠正方法.方法 将67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自行进食组23例、饮用葡萄糖组22例及鲜橙多组22例,发生低血糖时分别指导自行进食含糖食物、饮用50%葡萄糖溶液30 mL及鲜橙多饮料138mL,监测其血糖值及低血糖缓解时间.结果 三组均能在处理后15 min纠正低血糖,且处理后15 min、下一餐前、次日空腹血糖波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种方法均能纠正低血糖,含糖饮料口感好,患者更易于接受.

  • 深圳市537名高中学生牙酸蚀症患病情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陈倩

    目的 对深圳市某中学高中学生牙酸蚀症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537名深圳某中学高中学生,用Van Rijkom改良标准进行临床评估,并采用问卷方式调查牙酸蚀症相关因素.结果 该组人群牙酸蚀症患病率为39.9%.牙酸蚀症的发生与含糖饮料、氟化牙膏、睡前刷牙相关.结论 应对我国青年人群牙酸蚀患病情况加以重视,加强口腔卫生教育和饮食指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