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病情分析

    作者:张伯友;安冬;李达圣;姚丹成;张念恒;叶红兵;高静;胡小强;王晓明

    目的 调查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燃煤型氟中毒)重点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评估防控效果.方法 2014年,在贵州省23个重点病区县(市、区,以下简称县),每个县按照东、南、西、北、中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所病区村完全小学,按《氟斑牙诊断》(WS/T208-2011)对全体在校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收集2000、2007年相关调查资料并与2014年进行比较.结果 8~12岁儿童总的氟斑牙检出率为32.31%(5 803/17 962),有个3县的检出率<15%,12个县的检出率在15%~30%,8个县的检出率>30%.极轻、轻度、中度、重度病例数分别占48.39%(2 808/5 803)、30A3%(1 766/5 803)、15.16%(880/5 803)、6.01% (349/5 803).男、女性儿童的检出率分别为33.05%(3 083/9 329)、31.51%(2 720/8 6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6,P<0.05);8、9、10、11、12岁年龄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7.79%(224/1 259)、26.02%(871/3 348)、30.28%(1 255/4 144)、34.07%(1 595/4682)、41.02%(1 858/4529),检出率随年龄增大呈升高趋势(X2=345.78,P<0.01).2000、2007、2014年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比较,除修文县、威宁县、黔西县、清镇市、六枝特区、西秀区外(X2=0.84、4.19、3.67、5.03、1.98、2.37,P均>0.05),其他17个县均呈逐渐降低趋势(P均< 0.05).有21.74%(25/115)的村氟斑牙检出率<15%,32.17%(37/115)的村氟斑牙检出率在15%~30%,46.09%(53/115)的村氟斑牙检出率>30%.结论 贵州省燃煤型氟中毒重点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病情逐渐减轻,综合防治效果正逐渐显现.

  • 河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余波;张莉;侯国强;刘洋;原春生;陈玕

    目的 掌握河南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现状以及改水进度,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规划和改水工程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010年,采用一村一表的方式,对河南省全部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饮水情况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 全省有病区村25 434个,截至2010年,已改水村数11 484个,改水率为45.15%;正常供水改水村9267个,占被调查村的36.4%(9267/25 434),占已改水村的80.7%(9267/11 484).工程已报废停用的自然村2217个,占已改水村的19.3%(2217/11 484).其中在2005-2010年进行改水的村有5832个,占全部改水村的50.8%(5832/11 484).未改水病区村有97.5%(15769/16 167)的居民户采用手压井取浅层地下水;已改水村有89.6%(8303/9267)的居民户采取打深井取深层地下水.结论 2005年以后,河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进度明显加快,但由于病区变化和扩大,全省改水进度相对缓慢.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及提高降氟改水比例.

  • 贵州省毕节市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灶治理对氟骨症病情的影响

    作者:段庆红;陈绪光;胡建;焦俊;官志忠;于燕妮;阮胜;毛洪远;赵逸海

    目的 调查贵州省毕节市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区氟骨症患病情况,探讨改灶治理对其的影响.方法 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及改灶治理时间长短,抽取贵州省毕节市燃煤型地氟病病区4个村作为调查点,分别为海子街镇沙地村(轻病区+改灶时间短)、鸭池镇下坝村(轻病区+改灶时间长)、干溪乡中屯村(重病区+改灶时间短)和八寨镇毛栗坪村(重病区+改灶时间长).以年龄≥12岁的全体村民为调查对象.采用DR影像系统拍摄调查对象骨盆、右前臂和右小腿正位X线片,并根据《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192-2008)进行氟骨症判定.结果 ①4个村共检测280人,氟骨症X线总检出率为28.21%(79/280),其中无重度氟骨症患者,中度氟骨症患者检出率为5.36%(15/280),轻度氟骨症患者检出率为22.86%(64/280).②轻、重病区氟骨症X线总检出率分别为26.92%(35/130)、29.33%(44/150),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0,P> 0.05).轻、重病区不同氟骨症病变程度检出率比较,轻病区中度氟骨症检出率[9.23%(12/130)]高于重病区[2.00%(3/150),x2=7.182,P<0.05],而轻病区轻度氟骨症检出率[17.69%(23/130)]与重病区[27.33%(41/1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71,P> 0.05).③改灶时间长、短组氟骨症X线检出率分别为20.41%(20/98) 、32.41%(59/18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6,P<0.05).结论 毕节市燃煤型地氟病病区经过改灶治理氟骨症病情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防治工作仍不容松懈.

  • 2016年河南省焦作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控制评价结果分析

    作者:许小利;许静轩;李堂赟;冉伟霞

    目的 全面掌握河南省焦作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和病情流行现状,评价防控效果,为科学制订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对焦作市所有病区村开展调查.按照改水或未改水采集生活饮用水,水样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5-2006)检测水氟含量;对病区村全部8~12岁儿童按照《氟斑牙诊断标准》(WS/T 208-2011)进行氟斑牙检查;按照饮水型氟中毒控制评价内容和判定标准(国卫疾控发[2014]79号)进行评价.结果 全市共调查了7个县(市、区)的59个乡镇、589个病区村.其中已改水病区村586个,改水率为99.49%;正常使用村数571个,正常使用率为97.44%;水氟含量超标的村有15个.全市共检查病区村8~ 12岁儿童35 057人,检出氟斑牙13 846人,氟斑牙检出率为39.50%,氟斑牙指数0.65,为极轻度流行.全市586个已改水病区村,其中达到控制标准村数147个,达标率为25.09%,7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县(市、区)均未达到控制标准.结论 全市有439个已改水病区村没有达到控制标准,要进一步加强监测,落实改水措施,解决水氟超标问题;要加强改水工程的管理和维护,保证病区群众长期饮用合格水源,逐步实现全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控制和消除目标.

  • 云南省富源县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分析

    作者:黄开莲;王安伟;彭昌艳;史亮晶;赵志花;郭玉熹;张海涛

    目的:了解富源县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情现况,为制定下一步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在2005-2007年实施改良炉灶项目且至2007年年底改炉改灶率达到95%以上(包括95%)的病区自然村及对应乡镇,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2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对调查点所有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同时,采集8~12岁儿童即时尿样约20份,男、女各半,进行尿氟检测。在调查乡镇中抽取4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将常住居民按照25~、35~、45~、55~、≥65岁分组,每组抽取6人,男、女各半,进行成人氟骨症X线检查。氟斑牙诊断以及分度依据≤氟斑牙诊断》(WS/T 208-2011)。尿氟测定采用≤尿中氟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30-1996)。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结果共检查8~12岁儿童556人,检出氟斑牙患者231人,氟斑牙检出率为41.55%,氟斑牙指数为0.78。其中,极轻度、轻度、中度、重度儿童氟斑牙的比例分别为20.50%(114/556)、17.09%(95/556)、3.60%(20/556)、0.36%(2/556),以极轻度为主;儿童氟斑牙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74.27,P〈0.05)。共检测8~12岁儿童尿样193份,尿氟几何均数为0.62 mg/L,尿氟范围在0.10~2.93 mg/L。Ⅹ线拍片116人,检出氟骨症病例11人,检出率为9.48%。氟骨症病例以轻度为主,共检出9例,检出率为81.81%,男性检出率[16.36%(9/55)]高于女性[3.28%(2/61),χ2=5.77,P〈0.05]。结论富源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明显减轻,改炉改灶效果明显。

  • 2003年昭通市昭阳区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报告

    作者:叶枫;王安伟;彭何碧;马祥万;周宗正;周荣发;孙继芳

    2003年是云南新一轮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国家重点监测点开展监测的第3年.为了监测工作的连续性和资料的可比性,仍以昭通市昭阳区北闸乡箐门办事处10、11社为主要监测点,由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组织,昭通市及昭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合,于2003年11月24日至12月5日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2006-2010年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一鸣

    德清县属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为科学地评价饮水型地氟病改水降氟预防措施的效果,按照《全国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监测方案》的要求,2006 - 2010年对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镇、武康镇进行重点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地方性氟中毒防制对策新思考——读李广生《营养因素对地方性氟中毒的影响》一文有感

    作者:白学信

    阅读李广生教授的《营养因素对地氟病的影响》一文受到启发,联系到三次流行病学调查中的矛盾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在地氟病流行因素中,除日摄氟量外,还与营养因素有关,尤其是膳食中的钙。据此,对地氟病防制对策进行了讨论。

  • 北京市怀柔区地方性氟中毒改水效果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高志鹏;李超;刘洋;赵瑞岭

    为了解北京市怀柔区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并评价改水效果,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1年10月选取3个历史病区村和3个非病区村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点的选择:抽取九渡河镇九渡河村、长哨营乡王四沟门村、汤河口镇许营村3个历史病区村,并抽取3个非历史病区村作为对照.

  • 贵州省龙里县民主乡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李达圣;段荣祥;王述全;何光煜;黎平;聂忠学;温同安

    目的探讨高寒地区燃煤污染型地氟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按国家统一调查及检测方法进行.结果调查点居民日人均总摄氟量为6~8mg,其中50%以上由辣椒摄入.调查点总摄氟量及尿氟等远未达到贵州西北重病区的水平,但病情平行.与我省西北重病区比较,调查点居民氟骨症有以下特点:无混合型和软化型;疏松型中无中度以上患者,疏松型中女性与男性患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燃煤污染型地氟病区辣椒摄氟途径将成为主要流行环节.高寒潮湿加重地氟病对机体的危害.饮食结构对氟骨症有重要影响.

  • 黑龙江省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流行病学现况典型调查

    作者:张旭丰;张秀云;靳洪翠;王丽华;万桂敏;徐春蓓;石玉霞;施秀洁;崔超英;于宏伟;孙莹;苏明;孙玉富;孙殿军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现状,为制订地氟病防治策略及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典型调查.结果调查了6个县15个病区村屯,按8~12岁儿童氟斑牙指数划分,病情呈显著流行的有安达羊草1、2屯(3.06);呈较显著流行的有肇州平等(2.20);呈中等流行的有林甸福发(1.64)、肇州双兴(1.96)、肇东尚家(1.86)、安达爱国(1.42)、肇东海城(1.57)和新光(1.22)6个点区.有12(80%)个村屯水氟均值超标,高的安达羊草1、2屯为7.89mg/L.结论确定了肇东、安达市(县)是黑龙江省重病区,还查明了肇州、林甸也是黑龙江省重病区.

  • 重庆市黔江区燃煤型氟中毒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杨伟;黄朴;杨晓艳

    目的调查重庆市黔江区燃煤型氟中毒的病情现状和防治状况,评价防治效果,为今后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黔江区5个乡镇53个村作为调查点,儿童氟斑牙按Dean法进行判定;儿童尿样、玉米、辣椒样用电极法测定,按GB/T5009-1996进行判定.结果全区共调查53个村,总人数53509人,其中男28498人,女25011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5.89%,儿童尿氟均值0.83mg/L.玉米氟为4.76mg/kg,辣椒氟44.54mg/kg,改灶率为92.83%.结论黔江区燃煤型氟中毒患病率明显比10年前降低,与黔江区改炉改灶工作的开展、居民生活习惯和主食结构的变化有关.

    关键词: 地方性氟中毒 儿童
  • 中国大陆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动态与现状分析

    作者:孙殿军;沈雁峰;赵新华;魏红联;张旭丰;孙玉富;于光前

    目的明确全国地方性氟中毒 (地氟病)病情动态与现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地氟病的病情动态和现状 .资料来源于两个方面:①1991-1999年全国地氟病重点监测数据.②1991-2000年全国地方病统计信息系统数据.结果①在饮水型病区,华北、华东、西北地区的地氟病病情均呈下降趋势,东北地区不降反升;在燃煤型病区,西部病情呈上升趋势,氟斑牙患病率上升15个百分点,氟骨症患病率上升2个百分点.②目前,我国饮水型重病区分布在东北三省,华北山西、天津,华东江苏,西北内蒙、陕西、青海等省份;燃煤型重病区分布在西部的贵州、四川、云南、陕西和湖北等省份.③我国地氟病病情虽得到一定控制,但并不令人满意,饮水型氟斑牙患病率为29.3%,氟骨症患病率为1.45%;燃煤型氟斑牙患病率为52.2%,氟骨症患病率为4.32%.饮水型较燃煤型控制得好些.结论我国地氟病病情仍然较重,防治工作绝不能放松, 只能进一步加强.

  • 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区地方性氟中毒调查

    作者:陶跃华;王海森;程溆;马景;姚光俊;李桂云;刘建岭;张志国;张振奎;杜兰芳;臧瑞芝;苗章发;李增华;崔炳元;董振军;章和平;乔淑田;梁索理;师贵文;刘秋芝;周荣华;赵君;杨世明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省供水区内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现况.方法普查河北省供水区内7个地级市27 686个行政村的水氟含量和改水现状.对饮水含氟量超过1.0 mg/L病区村按轻、中、重分层,随机抽取51个村进行重点调查.结果普查的27 686个行政村中饮水氟含量超标率38.27%,4 534眼改水井中仍有36.7%的井水氟超标,大部分传统改水降氟措施效果不佳.重点调查的51个村中,8~12岁在校生8 183人氟斑牙患病率25.04%,16~65岁660人右前臂X线正位片氟骨症检出率3.94%,氟斑牙与氟骨症患病率随水氟浓度升高而升高,随饮用高氟水年限的增长而增高.结论南水北调河北省供水区水氟含量超标严重;病区人民长期饮用高氟水是该地区饮水型氟中毒的主要原因.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控制该地区地氟病流行的根本措施.

  • 山东省改水降氟工程成本效用分析

    作者:范利华;咸树梅;陈培忠;云中杰;秦玉平

    目的对山东省1980年以来改水降氟工程进行调查,并对这些工程的经济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随机抽取107处工程,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为改水的产出指标,分析工程的效用及效用比.结果发现打井工程和骨炭除氟工程总成本无差异,人均成本后者大于前者,而产出的QALYS前者为10年,后者为5.26年,前者几乎为后者的2倍.其成本效用比(CUR)显示打井工程优于骨炭除氟,在重病区改水的CUR小,即效用大.结论改水使病区氟中毒病人生存质量改善,也促进了经济发展.

  • 娄底市地方性氟中毒现况调查

    作者:曾桂华;龙新建;胡东风;肖求文;张彬;王乔笙;朱攀;周方球;王晓长

    目的调查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的现状,探讨致病因素,为改灶降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农村居民使用燃料类型,分类抽样,检查学生氟斑牙、尿氟,并测定食物、饮水、煤的含氟量.结果不同燃料类型的乡镇居民都查出地氟病,以煤为惟一燃料的乡镇人群患病率高.历史地氟病病区仍是病区,新发现病区乡镇5个.用煤火薰的茶叶、辣椒、腊肉、干蔬菜含氟高.结论煤氟高加上居民不合理的建房结构和炉灶设置,厨房无排气装置及围灶取暖、烟薰食品等综合作用导致地氟病.

  • 中国西部地区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设想

    作者:孙殿军;李群伟;孙玉富;王谦;郝阳;许弘凯

    目的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提出西部地区危害较重的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和包虫病防治规划的设想.方法依据全国病情监测资料、西部重点考察结果和新科研进展,借鉴国内外成功防治经验,提出适合西部地区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结果由于历史的和地理的原因,当前重的氟病区、大骨节病区和包虫病都集中多发在我国西部.在我国西部,地方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东部,其比率大致是氟病1.73:1,大骨节病为25.77:1,东部地区包虫病甚少,因此,非常需要把力量投放到西部,其主要技术内容应该是①改水、改灶、改炉防治不同类型的氟中毒;②退耕还林、还草,粮食由非病区调入控制大骨节病;③加强犬的综合管理和牲畜安全屠宰.结论规划的落实可在5年内使上述3种疾病达到阶段性控制目标.

  • 2002年凌海市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报告

    作者:郑照霞;李贵民;刘炯;林世刚;刘微;赵伟光;乔有江;董方;宋士民;杨立斌

    目的掌握凌海地区两个国家监测点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动态,改水措施运行情况以及改水防氟效果.方法水氟和尿氟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儿童氟斑牙调查采用Dean法进行诊断.结果老窝、巧女两村水氟分别为0.76mg/L和1.68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3.97%和41.67%;8~12岁儿童尿氟分别为1.79mg/L和4.06mg/L;成人氟骨症临床症状和体征检出率分别为17.54%和16.39%;成人氟骨症X线检出率,分别为16.67%和27.02%.结论巧女村水氟仍超过国家饮水标准,该村没有摆脱高氟的危害,病情没能得到有效控制.而老窝村改水后,防氟措施运行良好,居民一直饮用合格的低氟水源,改水效果明显,现已达到控制病区标准.今后应继续加强防氟措施的管理和建设,只有长期提供合格的低氟水,病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 小清河下游地区地方性氟中毒调查报告

    作者:徐中涛;孙建东;李建志;郭秀芳;隋英杰

    目的查明小清河下游地区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探讨有效的改水降氟办法.方法对该地区3处乡镇所有的饮用水源进行水氟测定和水源基本情况调查(水源类型、水井深度等),抽样调查8~12岁儿童的氟斑牙患病情况和尿氟含量以及16岁以上人群的氟骨症患病情况.结果小清河下游地区属深井水导致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源高氟检出率65.71%,儿童氟斑牙患病率57.51%,成人氟骨症患病率0.58%,属中、轻度流行.高氟检出率与水井深度有关,井深超过500 m,高氟检出率明显降低.结论该地区地下深层仍有低氟水源存在,通过进一步增加水井深度至500 m以上,是解决高氟问题切实可行的改水办法.

  • 河西走廊地理环境特点与地方性氟中毒的关系

    作者:高丽

    目的 准确、系统了解地理环境特点与地氟病的关系,有利于采取科学方法 进行防治.方法 依据地理、地质学调查方法 ,结合流行病学对辖区内地理、地质、地下水水氟分布进行调查分类.结果 河西地区地理化学环境有富氟岩石及矿物质,为病区形成提供氟源;境内气候干旱、少雨,使氟元素集聚增高,浅层地下水的大量蒸发,又使浅层地下水含氟量上升;病区河流少,径流差,氟经风化淋溶向低洼地区富集,从而使河西走廊北山山地冲击扇和绿洲边缘的盐碱低洼地成为高氟区.结论 河西地区氟病区系潜水含氟量过高所致,并与境内地理环境、气候有密切关系.

274 条记录 6/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