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药浓度监测中内源性地高辛样免疫活性物质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金恒;曹晓梅;蔡明虹;芮建中;倪立;陈小铭;郭联庆

    目的直接测定和间接估算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清内源性地高辛样免疫活性物质(digoxin-like immunoreactive substances,DLIS)的浓度.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TDx仪)测定15例未接受地高辛治疗的心衰患者血清表观地高辛(DLIS)浓度.对12例已用地高辛的心衰患者,在测定地高辛总浓度(FPIA)和游离浓度(超滤/FPIA)后,计算其血清DLIS浓度.结果以TDx仪低检测限0.26 nmol.L-1为检出标准,心衰患者血清DLIS检出阳性率为46 7%(7/15),其浓度范围(0.26~1.52)nmol·L,平均浓度(0.55±0.44)nmol.L-1;其中1例患者血清DLIS浓度高达1.52 mol·L-1.已用地高辛的心衰患者血清实测地高辛游离浓度为(0.79±0.48)(0.41~2.10)nmol.L-1;实测地高辛总浓度为(1.31±0.80)nmol·L-1,明显高于计算的地高辛总浓度(1.05±0.64)nmol·L-1(P<0.01).计算的DLIS浓度为(0.26±0.19)(0.07~0.76)nmol·L~.结论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中含有一定量的DLIS;提示这些患者使用地高辛治疗时,免疫分析法测得的血清地高辛浓度结果易引起"过高估计".

  • 药物在孕妇体内的代谢及对胎儿的影响

    作者:张蕴璟

    1 妊娠期药物代谢的特点妊娠期由于孕激素浓度升高,胃肠道蠕动减慢,胃排空速度减慢30%~50%,因而药物吸收慢,通过小肠时间亦延长,部分药物可能再被吸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药物和组织及血浆蛋白的结合情况有关。一般酸性药物与白蛋白结合;碱性药物与糖蛋白及脂蛋白结合;维生素及金属离子主要与球蛋白结合。孕期药物与蛋白结合能力降低,游离药物量增多,而游离药物的活性强,容易扩散进入胎盘[1]。

  • 微柱离心-药脂比测定脂质体药物包封率

    作者:王汀;李文秀;邓英杰

    目的 建立一种准确测定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方法 以氟吡洛芬、酮洛芬、拓扑替康为模型药物脂质体,通过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50)微柱离心去除游离药物,以HPLC法测定药物含量,以定磷法测定磷脂含量,通过药脂比测定药物包封率.结果 无需将脂质体完全洗脱,通过检测洗脱脂质体中的药脂比能够准确测定脂质体包封率;对于水溶性药物拓扑替康,若将脂质体完全洗脱,则可能无法将游离药物完全分离.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微柱离心去除游离药物,通过药脂比测定包封率方便准确.

  • 高效前沿分析介绍

    作者:张玉英;俞森;黄鑫

    高效前沿分析(high performancefrontal analysis,HPFA)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同时测定药物与蛋白结合平衡中游离药物和总药物浓度的一种新的色谱方法.它克服了传统药物-蛋白结合分析方法的不足,使分析更加快速、准确、有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系统可以有效地进行HPFA.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用HPFA方法,通过测定峰高和峰面积得到游离药物和总药物浓度,可同时了解药物蛋白结合情况并测得生物利用度等药动学参数.另外,HPFA相当于药物的富集,大大提高了药物的检测限.

  •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人血浆中游离麦考酚酸浓度

    作者:沈杰;焦正;郁韵秋;仲艳;张明;钟明康

    目的建立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人血浆中游离麦考酚酸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经超滤后直接进样.6名肾移植患者口服麦考酚酸酯片7 d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中游离麦考酚酸浓度.结果 游离麦考酚酸血浆浓度在5~1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麦考酚酸的批内、批间RSD均<10%,低定量浓度为5μg/L.结论该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游离麦考酚酸的体内分析及常规的治疗药物监测.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阿米替林及其代谢物去甲替林的总浓度和游离浓度

    作者:李金恒;许劲秋;曹晓梅;陈东阳

    目的建立灵敏、简便、适合临床监测阿米替林及其代谢物去甲替林总浓度与游离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方法血样在碱性条件下,经一步液-液提取法后,在C-18柱上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V/V),其中含三乙胺0.5%和磷酸0.3%。血浆样品药物总浓度测定为RP-HPLC,游离药物测定为超滤离心/RP-HPLC。结果阿米替林和去甲替林的标准曲线在4~200 μg*L-1(总浓度)和4~64 μg*L-1(游离浓度)范围内呈线性。两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0%±3.77%与99.3%±7.13%;日内RSD分别为2.40%~4.39%,3.02%~4.28%;日间RSD分别为4.92%~6.15%,6.35%~7.48%。测定了7例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盐酸阿米替林片50 mg 后6 h的血药浓度。血浆阿米替林总浓度为18.0~27.2 μg*L-1,游离浓度为1.4~2.5 μg*L-1。血浆去甲替林总浓度为(2.0±0.4) μg*L-1 (1.5~2.5 μg*L-1)。阿米替林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在89.8%~92.6%之间。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与选择性高;成本低,可用于临床上阿米替林治疗中的血药总浓度和游离浓度监测。

  • 中空纤维离心超滤法检测人血浆中氨茶碱的游离药物浓度

    作者:赵可新;李银鹏;李岑;张金凤;杜朝辉;蒋晔

    目的:建立一个准确、简单、快速的分析人血浆中游离氨茶碱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方法:0.5 ml血浆样品经过中空纤维离心超滤(HFCF-UF)处理,以甲醇-10 mmol·L-1乙酸铵缓冲溶液(15/85,V/V)为流动相,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分离,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5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血浆中游离氨茶碱浓度在0.25~2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定量限0.1 μg·ml-1,日内、日间RSD分别小于1.1%和1.3%.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特别适合基层开展临床游离药物浓度的监测.该方法成功的应用于临床游离氨茶碱浓度的监测,为临床游离氨茶碱治疗药物监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分析平台和进一步阐述游离药物浓度与药物疗效或毒性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 纳米颗粒可降低靶向抗癌药物的毒性

    作者:

    据生物360报道,在迄今为止首批应用纳米技术进行靶向癌症治疗研究的其中一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创制了一种抗癌药物的纳米颗粒配方,它既有效又无毒,这是游离药物很难获得的性质。他们创制的纳米颗粒直接向肿瘤释放出强效且针对毒性的靶向抗癌药物,但同时该药物却不会伤害健康的组织。在长有人类肿瘤的啮齿动物中的这些发现为该药物的纳米颗粒包封版本的临床试验搭建了舞台。

  • 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药物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作者:张艳晶;杨强;马艳铃;张小飞;邓意辉

    目的:建立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苹果酸舒尼替尼的含量.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游离药物,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体中苹果酸舒尼替尼的包封率.结果:苹果酸舒尼替尼在430 nm处有大吸收,4.0~15.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7);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91.89%.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的含量及包封率测定.

  • 微柱离心法测定紫杉醇脂肪乳的包封率

    作者:宫晓菲;徐佳茗;夏学军;刘玉玲

    目的:建立一种微柱离心方法测定紫杉醇脂肪乳包封率.方法:采用SephadexG-50微柱,分别以适量体积的水及乙醇为洗脱液分离脂肪乳中的包封药物和游离药物.通过考察洗脱过程中紫杉醇及脂肪乳中油相成分大豆油的含量(紫杉醇的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大豆油的含量测定采用HPLC-ELSD法),并以外加法制备的包封不完全的紫杉醇脂肪乳的洗脱曲线确立包封药物和游离药物的分界点,确定了终的洗脱方式及洗脱液用量:以1 mL水,共洗3次将脂肪乳中包封药物完全洗脱,以3 mL乙醇,共洗2次将脂肪中游离药物完全洗脱.并以方法的回收率和重复性,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终以建立的方法测定了3批紫杉醇脂肪乳样品的包封率.结果:微柱离心法能有效实现紫杉醇脂肪乳中包封药物和游离药物的分离.方法的回收率为100.4%,RSD为0.60%(n=9);重复性为99.4%,RSD为0.58%(n=5).3批样品的包封率分别为99.2%、99.3%、99.5%.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回收率高,重复性好,能区分不同包封情况的紫杉醇脂肪乳,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