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肿瘤的31P MRS特征

    作者:吴光耀;雷皓;孙骏谟;田志雄;王川红

    目的比较不同脑肿瘤31P MRS的变化特征,探讨31P MRS在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正常组36例,Ⅱ~Ⅲ级胶质瘤16例,成胶质细胞瘤12例,脑膜瘤16例.在1.5T MR机上完成波谱采集,jMRUI(1.3版)软件分析数据,计算体素内的pH值和各代谢物与β-ATP的相对浓度.结果正常组pH 7.04±0.02,PCr/β-ATP 1.51±0.03,PCr/Pi 2.85±0.20,PDE/β-ATP 2.70±0.40,PME/β-ATP 1.01±0.03.Ⅱ~Ⅲ级胶质瘤组织碱性化,pH 7.09±0.01,与正常组比较P<0.05;PCr/β-ATP(1.50±0.04)、PCr/Pi(2.49±0.21)、PME/β-ATP(1.04±0.07)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DE/β-ATP(1.73±0.20)显著降低,P<0.05.成胶质细胞瘤组织碱性化,pH 7.12±0.02,与正常组比较P<0.05;PCr/β-ATP(1.48±0.05)、PCr/Pi(2.39±0.23)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DE/β-ATP(1.61±0.25)显著降低,P<0.05;PME/β-ATP(1.64±0.05)显著升高,P<0.05.脑膜瘤组织学特征是碱性化,pH 7.16±0.03,与正常组比较P<0.005;PCr和PDE显著降低,PCr/β-ATP(0.46±0.04,P<0.001)、PCr/Pi (1.08±0.16,P<0.001)、PDE/β-ATP(0.82±0.10,P<0.001)显著降低,PME/β-ATP(2.05±0.03,P<0.005)显著升高.结论不同脑肿瘤在活体31P MRS上的变化具有特征性;31P MRS能无创性提供活体脑肿瘤pH值、能量状况及其磷脂代谢等方面的信息,有利于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征锦;姜岸秋;吴志远;傅剑雄;凌俊;陈娟;施斌斌;张萍;宋元媛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脑肿瘤灌注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27例脑肿瘤先用常规CT平扫确定肿瘤中心实质部位,然后进行MSCT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DW4.0工作站PerfusionⅡ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灌注图像及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肿瘤微血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 27例中,脑胶质瘤7例、脑膜瘤8例、脑转移瘤8例、颅咽管瘤2例,淋巴瘤、血管母细胞瘤各1例.27例灌注图像均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轮廓,清晰地区分肿瘤和水肿;不同类型肿瘤的CBF、CBV、MTT及PS值不尽相同,灌注伪彩图表现不同;PS图能清晰显示脑肿瘤的实质部分及微血管通透性.结论: MSCT灌注成像对脑肿瘤血流灌注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对了解脑肿瘤内部血流状态及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有一定的价值.

  • 脑肿瘤SPECT阳性显像与CT影像的对照研究

    作者:宋锦宁;张芬茹;冯新利;刘守勋;王茂德;胡国瑛

    目的:探讨99mTc-MIBI SPECT与CT在脑肿瘤的影像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0例脑肿瘤、10例脑内非肿瘤病变患者行99mTc-MIBI SPECT及CT扫描,对其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99mTc-MIBI SPECT术前诊断脑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9%、90.0%和95.2%,而CT分别为90.6%、80.0%和88.1%,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99mTc-MIBI SPECT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与复发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而CT分别为30%、75%和50%,前者比后者高(P<0.01).结论:99mTc-MIBI SPECT在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与复发方面可作为CT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二者结合,对确定脑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及MRS诊断

    作者:曹代荣;李银官;李坚;游瑞雄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及MRS表现特征.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MRS表现,其中MRI检查7例,MRS检查4例. 结果:7例中,肿块呈多分叶状6例,MRI平扫中3例T1WI呈等信号,3例呈等、低信号,1例合并出血肿块内夹杂高信号灶,T2WI上2例呈等信号,4例呈等高混杂信号,1例呈混杂高信号,5个肿块内及周边均可见多发迂曲扩张的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3例)或不均匀(4例)增强.4例MRS均表现为Cho明显升高及明显高耸Lip峰,NAA明显降低或消失,2例MI峰明显增高,未见Ala峰和Glx峰.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MRS表现有助于与脑膜瘤的鉴别.

  • MR弥散、灌注成像及1H-MRS在判断脑肿瘤放疗后坏死与肿瘤复发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叶滨宾;范国光;王丽君;李志清;陈丽英;郭启勇

    目的:试探讨弥散、灌注成像及1H-MRS在放射性坏死与脑肿瘤复发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象: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的脑肿瘤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2~66岁.检查方法:MR弥散、灌注成像和1H-MRS检查.结果:脑肿瘤复发16例,放射性坏死12例.影像表现:脑肿瘤复发:弥散成像信号多样;灌注成像:局部高信号;1H-MRS:Cho上升,NAA下降,以Lip-Lac波升高.放射性坏死:弥散成像信号多样;灌注成像低信号;1H-MRS:Cho、NAA、Cr均较低.结论:MRI弥散、灌注成像及1H-MRS对判断脑肿瘤放疗后坏死还是肿瘤复发有意义.

  • 弥散张量成像对颅脑肿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的评价

    作者:张卫东;李家尧;梁碧玲

    目的:评价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显示颅脑肿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例正常志愿者及29例幕上星形细胞瘤及脑膜瘤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在弥散各向异性图、彩色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上分析肿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关系,并对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1)9例脑膜瘤及11例Ⅰ-Ⅱ级星形细胞瘤推移相邻脑白质纤维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6例Ⅲ-Ⅳ级星形细胞瘤及3例Ⅰ-Ⅱ级星形细胞瘤浸润、破坏相邻脑白质纤维束,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未明显改善.结论: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显示颅脑肿瘤与相邻脑内主要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神经外科术前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MRI定量分析在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王文献;邹利光;张冬;孙清荣

    目的:探讨颅内星形细胞瘤MRI增强前后的一些定量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星形细胞瘤38例、脑膜瘤20例、血管母细胞瘤12例、转移瘤16例、听神经瘤10例、肉芽肿性病变10例,增强前后的MRI图像测量其增强比值(%)、平扫肿瘤相对信号强度(RSIc-)及增强后肿瘤相对信号强度(RSIGd)几个指标,并对这几个指标在各组肿瘤中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RSIGd在低分化与高分化星形细胞瘤之间及与其它各组之间均有差异,低分化星形细胞瘤与听神经瘤和血管母细胞瘤相比差异更显著,RSIc-在各组中的数值较集中,各组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RSLGd不论是在星形细胞瘤分化的判断、还是在与其他脑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中都是一个敏感的指标,增强比值在鉴别诊断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 颅内原发平滑肌肉瘤1例

    作者:张春生;李学军;周明;王国华

    1 病历简介患者,男,24岁.主诉"头疼二周",无其它不适.前额、右下肢两次手术切除神经纤维瘤.查体;无阳性体症.血常规、尿常规未见异常.血生化未见异常.HIV(-).CT平扫见右颞叶脑灰质外侧不规则团块影5.0cm×5.0cm×5.5cm,其外侧以宽基底与颅骨内侧板障相连.密度与脑灰质接近,较均匀,周围见宽大的水肿带,,脑组织受压移位(图1).

  •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不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1例

    作者:陶晓娟;彭芸;孙国强;曾津津

    1 病例简介患儿,女性,14 个月.3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呕吐、嗜睡,抽搐1 次,持续约20min ,四肢无力3 个月余.于2010-02-02 入院.体格检查:精神较差,反应稍迟钝,四肢自主活动较少,肌力3 ~4 级.CT 检查:平扫示左侧颞叶可见一团块状混杂密度影,以等密度为主,伴有片状低密度区及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周围可见低密度带.病变CT 值为35 ~60Hu ,大小6.3cm×5.5cm×8.5cm .左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受压变窄,脑干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右移(图1).CT 提示左颞叶占位性病变,胶质瘤可能性大.

  •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评价脑肿瘤恶性程度与脑皮层功能区距离和激活体积的相关性

    作者:刘浩;林青;徐文坚;王继刚;黄勇华;刘世恩;周锐志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BOLD-fMRI)评价脑肿瘤恶性程度与脑皮层功能区距离和激活体积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或邻近中央前回的脑肿瘤患者,包括恶性肿瘤组16例和良性肿瘤组17例,术前采用对指模式的组块(BLOCK)刺激方法,应用BOLD-fMRI成像技术,分析良恶性肿瘤与脑功能区边缘的距离及激活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恶性肿瘤组BOLD激活体积为(31.29±10.87),良性肿瘤组BOLD激活体积为( 79.53±1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组肿瘤边缘距脑皮层运动功能区距离平均(5.65±2.29) mm,恶性肿瘤组肿瘤边缘距脑皮层运动功能区距离平均(5.00±2.76) mm;恶性肿瘤组肿瘤至脑皮层功能区的距离与激活体积比呈正相关(R2=0.407,P<0.01),良性肿瘤组肿瘤至脑皮层功能区的距离与激活体积比呈正相关(R2=0.25,P<0.05),恶性肿瘤组较良性肿瘤组肿瘤至脑皮层功能区的距离与激活体积比的相关性更加显著.结论 脑肿瘤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影响,影响运动激活区状态,且在恶性肿瘤中更明显.

  • 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及多体素质子波谱成像对脑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的研究

    作者:陈向荣;许淑惠;蔡建忠;曹代荣

    目的 探讨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和多体素质子波谱成像对脑低、高级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57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行MR平扫+增强扫描作出分级诊断,并与病理分级对照,计算敏感度、特异度;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AN)检查、1H-磁共振波谱(MRS) 3D多体素检查,两种技术联合筛检,与MR平扫+增强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MR平扫+增强诊断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敏感度为75.3%,特异度为70.8%.SWAN评分≥2级时,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诊断敏感度为84.8%,特异度为90.9%;Cho/NAA=2.35时,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诊断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81.2%.SWAN、1H-MRS 3D多体素两种技术联合筛检对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诊断敏感度为93.2%,特异度为81.0%.结论 SWAN、1H-MRS 3D多体素两种技术联合应用较MR平扫+增强能大幅提升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诊断敏感度,降低假阴性率.

  • 颅内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作者:朱庆强;朱文荣;吴正参;童明敏;王中秋

    目的 探讨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等特点,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做对比.结果 1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中,儿童及青少年8例;小脑蚓部5例,其他部位8例.MRI扫描:肿瘤完全囊变者1例,囊实性者9例,实性者3例,伴附壁结节者1例.T1WI上囊性部分呈低信号,实性部分呈等低信号,T2WI上囊性部分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囊性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及附壁结节呈明显强化.肿瘤DWI低信号11例,等低混杂样信号2例,SWI可见低信号2例.伴有轻度瘤周水肿及梗阻性脑积水各3例.结论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小脑蚓部多见,多为囊实性,占位效应较轻,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 脑多发胶质瘤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金晶;周义成

    目的 探讨脑多发胶质瘤的影像特点与其病理结果的关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多发胶质瘤的MR及CT影像学资料、病理结果.结果 6例共计13个病灶,MR及CT影像表现为脑内各叶多发肿块样病灶,以额叶多见,病灶间相互独立.5例影像增强共显示11个病灶,其中7个病灶呈中度至明显强化,病理结果为胶质瘤Ⅲ~Ⅳ级;4个病灶无明显强化,其中2个病灶病理结果为胶质瘤Ⅱ级.结论 脑多发胶质瘤影像表现特征与其病理学类型及分级相关,可初步作出诊断并判断其恶性程度,对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帮助.

  • 脑实质室管膜瘤MRI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利军;陈士新;李维华

    目的 探讨脑实质室管膜瘤的MRI与病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收集术后病理证实的18例脑实质室管膜瘤,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以囊性为主的肿瘤10例,均位于幕上,肿瘤囊性部分MRI表现为较均匀长T1、长T2信号,肿瘤实性部分呈等及稍长T1、稍长T2信号,其病理类型为室管膜瘤.以实性为主的肿瘤8例,幕上5例实性肿瘤MRI表现为不均匀长或短T1、长或短T2信号,其病理类型为间变型室管膜瘤;幕下3例实性肿瘤MRI表现为稍长、长T1信号,不均匀长及短T2信号,其中2例为室管膜瘤,1例为间变型室管膜瘤.肿瘤增强扫描:15例呈环形强化,3例肿瘤呈不均匀实性强化.结论 多数以囊性为主和实性为主的肿瘤能反映各自的病理类型,其MRI表现各具一定特征.

  •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及CTA诊断

    作者:曹代荣;李银官;游瑞雄;张杰平;江飞;陈金姐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及CTA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及CTA影像资料.结果:7例肿瘤均位于幕上脑外.6个肿块呈分叶状,1个肿块呈椭圆形.CT平扫3例表现为等密度,4例呈不均匀等低密度,边界清晰,5例伴邻近脑实质低密度水肿带;CT增强扫描显示肿块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增强,5例肿块内见多发纡曲、增粗的血管影.4例CTA均直观显示其内部及周围明显纡曲、扩张的供血动脉.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CT平扫表现与脑膜瘤相似,但CTA表现有助于本病的鉴别诊断.

  • 颅内少见部位畸胎瘤5例CT和MRI表现

    作者:陆明;陈伟;黎海涛;张琳;王健

    颅内畸胎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常发生在脑中线部位,以松果体区和鞍区多见,其余也多散在颅中线处,发生在颅内其他部位的畸胎瘤则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5例颅内少见部位畸胎瘤的CT和MRI表现.

  • 3D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梦琦;陈志晔;马林

    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是一种非对比剂标记的无创性脑灌注成像技术,可用于定量评估脑灌注状态.3D 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是新近发展的 3D 容积灌注成像技术,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螺旋填充 K 空间,具有高分辨率的特点,可进行全脑扫描,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 3D-pCASL 技术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成人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侯雨希

    MRI通过高分辨率显示组织解剖和功能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在诸多功能MRI技术中,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APT)作为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技术的分支[2],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APT技术通过探测游离蛋白质及多肽链上的酰胺质子与水中氢离子的交换速率评估细胞内蛋白质和酸碱度的变化[3],从而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及疗效预测,进而达到个体化诊断和精准医疗.本文综述了APT技术原理及其在成人脑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 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构建和MRI研究进展

    作者:李颖

    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是常见的脑内原发肿瘤之一,早期难以发现,恶性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手术切除容易复发,某些类型的胶质瘤对放疗不敏感,对化疗产生耐药现象[1,2],恶性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仍短于1年[3],预后较差.因此,对于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仍然是一个难题.人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构建对探讨脑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和促进临床研究深入发展至关重要,而MRJ为脑胶质瘤模型的评价和相关动物实验的定量、定性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 脑胶质瘤磁共振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冬玲

    胶质瘤是成人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常规MRI能为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解剖和功能信息[1].肿瘤的恶性程度与其微血管结构、肿瘤细胞增殖密切相关,准确评估肿瘤血供及微循环状态对胶质瘤的诊断非常重要.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PI)可以对肿瘤微血管分布及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故能用于诊断胶质瘤.本文拟对PI在胶质瘤的诊断和分级、与其他颅脑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及评估预后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3143 条记录 10/158 页 « 12...78910111213...1571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