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比剂首过MR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龙江;包颜明;祁吉

    对比剂首过MR灌注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技术,其在脑卒中的价值已经确立.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的生长与转移的病理学基础,且与肿瘤的分级有密切关系,MR灌注成像能无创性检测瘤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反映血管生成的情况,因此在脑胶质肿瘤中的应用也得到关注,其在胶质瘤分级、指导立体定向活检、检测治疗效果及鉴别诊断中有常规MRI无法取代的优势.本文从其在胶质瘤中的理论研究背景、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角度分析其研究现状.

  • 脑肿瘤影像学诊断的多因素综合分析

    作者:苗延巍;伍建林;郎志谨

    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需要克服现存的一些认识上的问题,提倡多种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对形态上和功能上的信息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综合诊断.

  • DWI与1H MRS基本原理及其在脑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SHEN Jin-dan;沈桂权;FAN Guang-ming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MRS)是目前较先进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二者能提供常规MRI所不能获得的信息.DWI及MRS在脑肿瘤的鉴别诊断、分级、肿瘤边界的界定、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发展很快,本文就DWI及1H MR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脑转移瘤的磁共振成像新进展

    作者:孙朋朋;张贵祥

    脑转移瘤(BM)的生长需要适宜的微环境,而正常脑微环境的改变是MR探查BM的基础.利用局部磁场的变化,外加对比剂人为提高组织的差异,MR可准确发现脑转移瘤发生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形态,而MR增强检查是诊断脑转移瘤的首选方法.各种MR新成像技术、扫描序列以及新型细胞内对比剂的应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瘤灶检出率,还可提高敏感性,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延长生存期.本文综述脑转移瘤的微环境、磁共振成像新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 脑肿瘤SPECT阳性显像临床应用

    作者:张芬茹;宋锦宁;胡国瑛

    目前,显示脑肿瘤增殖与代谢活力的显像可分为两大类,即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但PET仪器设备昂贵,国内使用较少,SPECT仪则比较广泛.用于反映脑肿瘤活力的SPECT显像剂有201TI、99mTc-MIBI、123I-IMP、131I-UdR,由于后两种显像剂来源比较困难,临床应用很少,现将临床使用较多的前两种显像剂的脑肿瘤阳性显像方法与临床意义分别介绍如下.

  • 脑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在脑肿瘤研究中进展

    作者:李智勇;伍建林

    脑CT 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是脑功能成像方法之一,它是通过研究脑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以及组织血管化程度来揭示脑部肿瘤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改变,并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情况,因此有望在脑部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及判断预后中发挥主要作用.本文对CT灌注成像的优势、基本原理和在脑肿瘤评价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 颅内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

    作者:刘宁;赵丽;吴丹;张秀梅

    患者男,16岁,主因“左眼视力下降2月余”入院.查体:神清语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Ⅴ级,四肢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部MRI:平扫示左侧枕叶不规则囊实混杂信号,T1WI呈混昆杂稍低及低信号,T2WI呈等及稍高信号(图1A),FLAIR序列呈稍高及低信号(图1B),病灶周围见大片水肿信号,实性部分靠近脑表面;增强后病变实性部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图1C),病灶周围可见多发血管流空信号.MRI诊断:脑胶质瘤可能性大.遂于全身麻醉下行幕上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于脑表面可见病变呈灰红色,质地硬韧,血运丰富.

  • 颅内肿瘤脑脊液端料.酶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波;刘书祥;苗沛谦;关方霞;宋来君;刘婉华;刘会范;任新民;张正勇;唐艳华;赵建英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脑脊液端粒酶活性的表达,评价其作为肿瘤标记物及临床意义.方法取19例颅内肿瘤和5例脑外伤患者脑脊液标本,应用改良的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19例颅内肿瘤脑脊液标本中3例表现出端粒酶活性,阳性率15.8%(3/19),3例阳性者分别为室管膜瘤、肺癌脑转移和复发胶质瘤.5例脑外伤患者脑脊液标本无端粒酶活性表达.结论脑脊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评估颅内肿瘤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von Hippel-Lindau病的神经影像学罕见表现及鉴别诊断:病例报告和文献综述

    作者:何雁;戴建平;高培毅;张明宇;刘翔;尚京伟;陆荣庆

    目的阐述一例VHL病人MRI,DSA罕见表现。方法应用MRI和DSA检查显示幕上下多发实性成血管细胞瘤。结果结合家族史、个人史、影像学检查以及手术病理证实其诊断。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VHL病的定性诊断,缩小鉴别诊断范围。

  • 颅内神经上皮源性肿瘤端粒酶活性表达的研究

    作者:杨波;宋来君;关方霞;刘婉华;刘书君;陈喜中;唐艳花;李芳;孟静;薛秀花;苗沛谦

    目的探讨颅内神经上皮源性肿瘤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采用改良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对新鲜冻存的78例颅内常见肿瘤和5例正常人脑组织标本,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颅内常见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率为79%(42/53),良性肿瘤的表达率则为8%(2/25),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人脑组织标本均为阴性。星形细胞瘤的端粒酶表达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高,I~II级(65%)和III~IV级(100%)的星形细胞瘤端粒酶表达阳性率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在颅内常见良、恶性肿瘤中均有表达,但阳性率不同,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和生物学行为有关。

  • FSEIR T1技术在脑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林志超;罗良平;陈汉芳;黄力

    目的探讨快速自旋回波反转恢复脉冲T1(FSEIR T1)技术在脑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40例脑部肿瘤患者行MR SE T1、FSE T2、FAIR及 FSEIR T1平扫,再行SE T1+C及FSEIR T1+C扫描.比较分析各扫描序列对脑部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与SE T1 相比,FSEIR T1序列的病灶检出率高(SE T1: 90%,FSEIR T1: 95%),代表图像质量的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号强度对比度(SIR)的值较SE T1高(CNR FSEIR T1=8.87±2.14, CNR SE T1=0.4±1.42, P<0.001;SIR FSEIR T1=1.45±0.006, SIR SE T1=1.02±0.004,P<0.001);在增强T1加权序列中,SE T1+C与 FSEIR T1+C序列病灶检出率均为100%;增强FSEIR T1的CNR和SIR的值均较增强SE T1时为高(CNR FSEIR T1=71.38±16.30, CNR SE T1=59.97±7.87, P<0.001;SIR FSEIR T1=0.43±0.003, SIR SE T1=0.41±0.004, P=0.004).结论 FSEIR T1是目前MR检查脑部肿瘤中较佳的T1加权技术,优于SE T1技术.

    关键词: MRI FSEIR T1 脑肿瘤
  • 脑肿瘤的201Tl-SPECT和增强MRI的融合成像研究

    作者:王晓明;郭启勇

    目的探讨图像融合影响因素及融合成像对诊断脑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9例脑肿瘤患者201Tl-SPECT和增强MR图像进行融合成像处理.结果融合成像精度影响因素包括:体位、解剖位置融合时基准的选择是否正确、MRI矢状面视野的大小以及SPECT彩色窗的调节.融合成像可以同定201Tl集聚部位、明确201Tl在肿瘤内集聚位置、鉴别集聚灶性质以及确认小病灶,对28.2%(11/39)病例诊断有帮助.结论 201Tl-SPECT和MRI融合成像可提高脑肿瘤的诊断精度,有助于确定活检部位.

  • 脑转移瘤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

    作者:李剑明;李亚明;裴著果

    目的 分析脑转移瘤~(18)F-FDG PET/CT全身扫描的图像特点.方法 对25例脑转移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全身扫描的头部图像进行分类.依据CT表现将瘤灶分为高密度结节、等密度结节、囊性密度结节及无结节型四种形式,并观察病灶周边水肿情况;根据病灶摄取18F-FDG程度将PET图像分为0级、1级、2级和3级四级;分析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 本组发现脑转移瘤病灶共53个,其中高密度结节、等密度结节、囊性密度结节和无结节型各占16.98%(9/53)、52.83%(28/53)、9.43%(5/53)和20.75%(11/53).无结节型脑转移病灶摄取18F-FDG情况均为0级(11/11,100%),高密度结节摄取~(18)F-FDG程度均不超过2级(9/9,100%),而等密度结节周边无论有或无水肿,摄取~(18)F-FDG均不低于1级(28/28,100%),并以3级居多(20/28,71.43%);囊性密度结节摄取~(18)F-FDG程度与囊壁厚度有关.结论 脑转移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形式多样,掌握其PET与CT图像间的对应关系及特点有助于准确诊断.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

    作者:黄萨;提正太;李勇;李祎;张光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的价值.方法6例脑脓肿和13例脑肿瘤(8例胶质瘤和5例转移瘤),行常规MR和DWI检查.应用1.5 T磁共振机SE-EPI序列,取b*1000 s/mm2,b=0s/mm2获得DWI图像.同时测量感兴趣区的ADC值,行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结果6例脑脓肿5例DWI图像表现为高信号,ADC值为(0.33±0.11)×10-3 mm2/s,13例脑肿瘤中12例坏死囊变部分DWI图像表现为低信号,ADC值为(2.46±0.49)×10-3 mm2/s.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为鉴别诊断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 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在涉及锥体束脑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李子孝;戴建平;江涛;李少武;孙异临;高培毅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在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的术前计划和预测临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涉及锥体束的脑胶质瘤患者,术前在常规成像基础上,行弥散张量成像(DTI)序列检查采集全脑DTI原始数据,经工作站生成二维的部分各向异性伪彩图(FA color)和三维的锥体束白质纤维束示踪图,提供锥体束与脑内肿瘤的位置关系信息,优化手术方案,保护皮层下重要功能的白质纤维束,并预测患者预后.术前、术后行KPS评分,评价患者的生活状态.结果所有病人术前DTI图像采集经后处理均生成二维FA color图和三维锥体束白质纤维束示踪图.术前成功地显示出锥体束与脑内肿瘤的位置关系以及肿瘤对锥体束的影响,优化手术方案.36例病人中,20例DTI清楚显示肿瘤未累及锥体束,低级别16例、高级别4例,术前、后KPS评分平均为86和93;12例DTI显示肿瘤紧邻锥体束并推移,低级别6例、高级别6例,术前、后KPS评分平均为80和94;4例DTI显示肿瘤在大体上已浸润及/或破坏锥体束,低级别2例、高级别2例,术前、后KPS评分为67和80.结论在常规的MR成像后行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研究,优化涉及重要白质纤维束如锥体束的脑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案,保护皮质下重要功能的白质纤维,并可预测患者临床功能预后.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脑肿瘤瘤周水肿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竞文;伍建林;苗延巍;张清;宋清伟

    目的探讨瘤(灶)周水肿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在脑肿瘤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脑肿瘤(胶质瘤40例,转移瘤20例,脑膜瘤13例)、3例脑脓肿及2例炎性肉芽肿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对照测量病变的实质部分、周围水肿区以及正常脑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分析实质部分及水肿区的相对ADC值(rADC).对于瘤周水肿直径>1 cm者,将水肿区域划分为近侧、远侧瘤周.结果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炎性病变之间的近侧瘤(灶)周水肿rADC值存在差异.各病变远侧水肿区之间的rADC值无差别.高级别胶质瘤的近侧瘤周水肿区rADC值低于远侧;低级别胶质瘤近、远侧瘤周水肿的rADC不能区分;转移瘤、脑膜瘤、炎性病变近侧瘤(灶)周水肿区rADC值高于远侧.结论脑肿瘤近侧水肿区DWI检查的rADC值有助于胶质瘤级别鉴定和与其他肿瘤及炎性病变的鉴别.高级别胶质瘤近侧瘤周水肿区rADC值低于远侧,而在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和炎性病变却相反.

  • 利用fMRI和双手交替运动模式研究脑肿瘤所致的运动功能重组

    作者:韩彤;崔世民;刘梅丽;刘力;向华东;雷静;刘卉;郭军;郭迎;靳松;郝妮娜;翁旭初

    目的应用fMRI研究双手交替运动模式下中央沟附近脑肿瘤患者运动功能重组的方式及特征.方法6名正常受试者和14名脑肿瘤患者采用双手交替对指运动模式行fMRI扫描,比较正常受试者与脑肿瘤患者脑激活的异同.结果正常人单手对指运动主要激活运动手对侧的大脑半球和同侧小脑半球.脑肿瘤患者非受累手运动所致的激活与正常受试者基本相同;而当受累手运动时,则出现运动功能的重组,包括肿瘤对侧正常半球内M1区的代偿性激活、肿瘤侧半球MI活动的减弱、双侧SMA等次级运动中枢激活区的增大以及双侧小脑半球的激活.结论采取双手交替运动模式,fMRI不仅显示了受累侧运动区的变形与移位,而且揭示了一种新的功能重组模式,即运动功能重组可能涉及分布于全脑的整个神经网络.

  • 18F-FDG PET鉴别脑肿瘤放射治疗后复发和坏死的价值

    作者:孙爱君;孙磊;王荣福;刘健;吕强

    目的评价FDG PET鉴别脑肿瘤治疗后复发和坏死的价值.方法 32例临床怀疑复发的恶性脑肿瘤病人,18例脑胶质瘤,14例脑转移瘤,分别于治疗后6~23个月行FDG PET显像,图像分析采用目测法,将FDG 摄取分为3级,≥2级视为复发.后诊断以病理活检(18例病人经过病理活检)或CT、MRI检查以及长期临床随访为准.结果 PET检出的21例复发病灶中,20例为真阳性;11例坏死病灶中,6例为真阴性.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86%.结论 FDG PET可以有效鉴别脑肿瘤放射治疗后复发和坏死.

  • 离体脑肿瘤高分辨魔角旋转磁共振质子波谱初步研究

    作者:吴光耀;雷皓;孙骏谟;陈文学;张红萍;田志雄

    目的利用高分辨魔角旋转质子磁共振波谱(HRMAS-1H MRS)检测脑肿瘤手术标本,分析胶质瘤及脑膜瘤水溶性代谢物特征,探讨HRMAS-1H MRS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病理证实脑肿瘤,6例Ⅰ~Ⅱ级星形细胞瘤,7例间变(Ⅲ级)星形细胞瘤,10例胶质母细胞瘤(Ⅳ级)和7例脑膜瘤.Varian公司600 MHz谱仪上Nano探头采集HRMAS-1H MRS,jMRUI 3.2版软件处理,总结代谢物出现几率,比较代谢物与Cr比值.结果①HRMAS-1H MRS能分辨NAA、PCr/Cr、GPC+PCho+Cho、Glu/Gln、Gly、Tau、Ala、Lac、mI等脑内多种代谢物.所有样本均显示Lac峰,6例样本在3.72 ppm或3.90 ppm处显示一组不知名的单峰.②6例Ⅰ~Ⅱ级星形细胞瘤Cho/Cr (2.42±1.01),与胶质母细胞瘤组比较P=0.003;7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Cho/Cr (3.48±0.59),与胶质母细胞瘤组比较P=0.01;10例胶质母细胞瘤Cho/Cr变化范围大,从0.9~11.3,平均值(5.40±1.23).从Ⅰ~Ⅱ级星形细胞瘤到胶质母细胞瘤Gly、Tau、mI、Ala出现几率增加,Ala/Cr、Tau/Cr和Gly/Cr有升高趋势;胶质瘤Ala/Cr (0.31±0.13).③脑膜瘤Ala峰和Cho峰较高,Cr峰较胶质瘤下降.4例无NAA峰,3例有较低NAA峰.Cho/Cr (3.56±1.01);Ala/Cr (0.53±0.28),与胶质瘤比较P=0.006.结论 HRMAS-1H MRS能进一步显示波谱细节,分辨活体波谱中Cho峰下代谢物,显示胶质瘤良恶性程度.随着恶性程度增加,Cho、mI、Ala、Tau、Gly增加.HRMAS-1H MRS是惟一能得到病理标本各项同性波谱的方法.

  • 多体素1H-MRS和DWI对脑肿瘤强化周边区的评价

    作者:麦筱莉;储成凤;秦伟;金琴娣;张俭;滕皋军

    目的探讨多体素1H-MRS及DWI在脑肿瘤强化周边区中的价值.方法脑肿瘤患者35例, DWI测量肿瘤不同部位信号值,计算ADC值;多体素1H-MRS采集NAA、Cho、Cr等波峰,计算脑肿瘤不同区域、不同脑肿瘤近侧瘤周区及高、低级星形细胞瘤的多种代谢物比值平均值.结果 DWI示肿瘤强化区,脑膜瘤与星形细胞瘤、转移瘤间及高、低级星形细胞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近侧瘤周区,星形细胞瘤与另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远侧瘤周区,三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体素1H-MRS示肿瘤强化区NAA/Cho、NAA/Cr和Cho/Cr平均值与参照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近侧瘤周区,不同肿瘤间及高、低级星形细胞瘤间,多组代谢物比值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体素1H-MRS、DWI与MRI增强检查相结合有助于脑肿瘤的鉴别诊断、确定病灶浸润范围、星形细胞瘤的分级诊断等.

3143 条记录 9/158 页 « 12...6789101112...1571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