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颅窝肿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呼吸功能训练方案的制订及应用

    作者:陈璐;吕琳;傅巧美;陈雁

    为探索呼吸功能训练对后颅窝肿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制订了呼吸功能训练方案并在临床应用.方案的主要内容:建立后颅窝肿瘤术后吞咽障碍管理小组,制订呼吸功能训练的流程实施标准,通过护理人员培训考核、定期质量管理工作总结、实施患者训练质量保障措施来保证呼吸功能训练方案的质量控制.2017年4月-2018年4月对31例后颅窝肿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运用此方案,干预2周后改善了患者的吞咽功能(P<0.05),提高了患者自我效能感(P<0.05),增强了患者的康复训练信心,促进了患者的预后.

  • 脑转移瘤的临床治疗观察

    作者:孙伟;杨波;刘长虹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脑转移瘤患者34 例,34例患者均行全麻下开颅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原发灶为肺癌9 例(26.5%),乳腺癌12 例(35.3%),大肠癌8 例(23.5%),其他肿瘤5 例(14.7%),包括原发灶不明1 例(2.9%).29 例单发患者中25 例肿瘤全切,4 例次全切.5 例多发患者切除单个范围较大病灶以缓解颅高压症状.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脑转移瘤.术后34 例患者均行放射治疗,18 例接受化疗.结果 术后仅行放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8.0 个月,而术后行放疗加化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期达15.1 个月.结论 脑转移瘤手术切除后加行全脑放疗及化疗较术后单纯行全脑放疗总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 白质纤维束成像在颅内肿瘤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王关顺;刘云霞

    本组对22例颅内肿瘤行白质纤维束成像,初步探讨MR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根据彩色编码图对脑肿瘤引起的白质纤维柬改变进行分类,显示颅内肿瘤与周围白质的关系,帮助制定术前计划.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3月颅内肿瘤患者22例,其中胶质瘤12例,脑膜瘤10例(WHO1~2级),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 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治的新进展

    作者:刘卫平;刘远杨

    垂体腺瘤是颅内第三大常见肿瘤,占所有原发脑肿瘤的10%~15%,流行病学评估每10万人发病率为8.2~14.7[1]。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和激素测定普遍开展,垂体腺瘤的诊断率近年来有所增加[2]。垂体腺瘤虽然是良性肿瘤,却表现出广泛的生物学行为:有的体积小且不分泌激素;有的却分泌过量的激素;还有一些生长快速,向外扩张并侵犯周围组织[3],类似恶性肿瘤的“侵袭”行为。“侵袭性”一词现已广泛用于评估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

  • 功能性磁共振对颞叶癫痫手术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雪宁;郭琪

    癫痫(epilepsy)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一侧或双侧大脑半球神经元异常增强同步化引起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反复发生的惊厥行为.发病率为0.5%~1.0%.目前对癫痫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电刺激治疗.20%~25%的癫痫是药物难治性的,对于这些患者手术治疗成为重要的选择.而颞叶癫痫( 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癫痫,约占所有癫痫的65% ~ 75%,其常见病因有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局限性皮质发育不良、脑肿瘤、脑内血管畸形以及脑梗死等,HS是成人TLE中常见的病理类型.

  • 术中超声与病理评价颅脑胶质瘤切除程度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立淑;何文;刘会昭;林松;田永吉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评价脑胶质瘤切除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颅内胶质瘤患者术前采用超声定位病灶,肿瘤切除术后,应用超声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对超声判断的瘤腔周围残余肿瘤及脑组织进行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术中超声判断残余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48例颅内胶质瘤患者中,低级别胶质瘤26例,高级别胶质瘤22例,术中共活检150次.术中超声诊断残余肿瘤的敏感度为69.6%,特异度为91.4%,术中超声判断低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高级别胶质瘤,以向残腔周围脑组织突入的不规则偏强回声团为超声诊断残余肿瘤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度.结论 术中超声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提高颅脑胶质瘤全切除率.

  • 颅脑占位性病变的术中超声应用研究

    作者:何文;姜笑千;王硕;张懋植;赵继宗;刘会昭

    目的采用术中超声观察不同颅脑占位性病变的回声和血流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术中超声造影应用于脑肿瘤的可行性及术中超声引导穿刺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5例颅脑占位性病变患者行术中超声检查,对需要术中病理检查确诊者,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随机选取同期115例未应用术中超声的颅脑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以比较手术切除率.选取10例肿块边界显示不清的肿瘤患者行超声造影,观察手术前后肿瘤强化改变.结果(1)颅内肿瘤多呈强回声,不同病变有其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3种常见脑肿瘤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应用术中超声可以明显提高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手术全切除率(P<0.05);(3)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术后供血动脉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术前(P<0.01);(4)术中超声引导穿刺有助于术中明确诊断,对于脑积水和肿瘤囊性变患者可穿刺抽吸减压;(5)术中超声造影有助于确认肿瘤边界,指导手术切除范围.结论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可定位、定向,提高诊断准确性,确定病变边界,指导手术,减少损伤,并提高占位性病变全切除率.

  • 颅内血管网织细胞瘤的术中超声应用研究

    作者:王立淑;何文;刘会昭;项东英;张红霞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颅内血管网织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颅内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术前均行核磁共振检查发现35个肿瘤)行术中超声检查,常规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肿瘤及瘤结节,确定肿瘤位置、深度、大小、范围及其与周边组织结构的关系,确定造瘘口的位置及造瘘方向.对于较大的实性肿瘤,应用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寻找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观察其来源及走行,确定手术切除入路. 肿瘤切除后,残腔灌注生理盐水,超声探查并了解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17例患者术中超声探及32个肿瘤.术中超声探及小实性肿瘤的直径为7 mm.囊实质型及囊结节型肿瘤术中超声与核磁共振诊断结果一致, 13个实质型肿瘤中术中超声漏诊3个, 此3个肿瘤大小为3~6 mm,距脑表面2~5 cm.结论 术中超声对颅内血管网织细胞瘤的检出率较高,可协助临床提高颅内病变全切率.

  • 自制脂膜氟烷超声造影剂"脂氟显"的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高云华;谭开彬;刘平;刘政;王冬;夏红梅;左松

    目的研究自制脂膜氟烷超声造影剂"脂氟显"对各脏器的增强显影效果及对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给实验动物外周静脉弹丸式注入0.01~0.02 ml/kg"脂氟显",采用谐波显像和相干成像实时造影显像模式(CCI)进行超声检查.对健康犬行头颅和心脏超声造影,健康家兔行肝脏、肾脏超声造影;并对犬脑实质出血模型、兔VX2脑肿瘤、兔VX2肝肿瘤、肾肿瘤模型进行超声造影观察.采用目测观察、二维图像灰阶值分析、声学密度定量(AD)等评价造影效果.结果"脂氟显"可显著增强动物脑实质、心肌、肝脏、肾脏等实质器官的二维灰阶显像,对实验兔肝脏的增强作用可达50 min,实验犬造影后1 h左心室腔造影增强仍不消失.造影后提高了动物模型脑肿瘤、脑血肿、肝肿瘤、肾肿瘤的诊断敏感性和检出率.结论"脂氟显"是一种长循环超声造影剂,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可满足不同诊断需求和治疗双重作用的靶向微泡造影剂,打下很好的研究基础.

  • 血清S100BB蛋白水平与肺癌脑转移的相关性

    作者:韩彬彬;冯莎娜;王慜杰;李学祥;齐军

    目的 分析探讨血清S100BB蛋白在肺癌脑转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测定43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脑转移瘤1 cm以下组12例,1~2 cm组9例,2 cm以上组17例,5例未知脑转移瘤大小)、44例肺癌患者、45例肺炎患者及44名健康人血清S100BB蛋白水平,并分析血清S100BB蛋白与肺癌脑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脑转移组血清S100BB蛋白水平为42.28(38.56~121.70)ng/L,显著高于肺癌组的34.09(27.38~43.89)ng/L、肺炎组的31.11(26.79~37.15)ng/L和健康对照组的30.97(7.27~35.84)n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422.5、325.5和237.5,P均<0.01).血清S100BB诊断肺癌脑转的ROC曲线AUC为0.828,当以37.15 ng/L为临界值时,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3.7%(36/43)、74.4%(99/133)、51.4%(36/70)、93.4%(99/106)、76.7%(135/176).肺癌脑转移组、肺癌组、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中S100BB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3.7%(36/43)、36.4%(16/44)、24.4%(11/45)、15.9%(7/44),肺癌脑转移组S100BB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肺癌组、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X~2=50.705,P<0.01).肺癌脑转移肿瘤1 cm以下组、1~2 cm组和2 cm以上组的S100BB蛋白水平分别为47.87(39.63~131.68)ng/L、45.28(40.02~126.70)ng/L和38.79(34.86~58.23)ng/L,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50.5、65.0和56.0,P均>0.05).结论 血清S100BB蛋白水平可以作为肺癌脑转移发生的辅助诊断指标,但肺癌脑转移瘤大小可能与S100BB蛋白水平无关.

  • 颅内肿瘤淋巴细胞核仁区酸性非组蛋白的表达

    作者:曹勇;赵继宗;索凤霜;王辉元;罗麟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银染核仁区酸性非组蛋白(Ag-NORs)表达特点。方法应用KL-2图像分析系统及其配套细胞培养银染等试剂和方法,分析47例颅内良性和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Ag-NORs的表达,并与40名健康人和32例其他系统恶性肿瘤相比较。结果颅内良性肿瘤组患者Ag-NORs表达降低,平均值为(6.42±0.16)%,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颅内恶性肿瘤组患者降低更明显[平均值(5.73±0.22)%],与良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其他系统恶性肿瘤组患者平均值[(3.68±0.19)%]比颅内恶性肿瘤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可以作为标记颅内肿瘤的参考指标。颅内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缺陷程度与其他系统肿瘤有差异。

  • 脑肿瘤并存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唐玲玲

    目的:探讨和研究脑肿瘤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遇到的相关问题应如何处理。方法择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该院进行脑肿瘤手术的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25例。为参照组患者行以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为观察组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并针对糖尿病的个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伤口感染或酮症酸中毒的患者有1例,其余恢复情况良好,总有效率为88.0%,远远高于参照组60.0%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脑肿瘤的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注意对血糖与尿糖进行严格的监测,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感染率与死亡率。

  • 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作者:高瑛;卢秀霞;于蕾

    目的:分析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从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与护理组(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护理组术中大出血、水肿、术后感染、术后死亡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护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 肿瘤干细胞:当前的观点及抗肿瘤治疗新策略

    作者:牛旗;鲍云华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是存在于肿瘤组织中具有干细胞样能力(stem-cell-like ability)的肿瘤细胞亚群,一个肿瘤干细胞能够产生整个肿瘤组织的(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所有肿瘤细胞[1].迄今,在白血病、脑肿瘤、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胃癌、头颈部肿瘤、肺癌、卵巢癌、黑色素瘤、胰腺癌和肝癌等恶性肿瘤中均成功分离出肿瘤干细胞[1~3].

  • 老年人脑肿瘤163例临床分析

    作者:范月超;雷霆;王雄伟;张洪涛;舒凯;李龄;薛德麟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肿瘤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老年脑肿瘤患者的临床救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MRA或病理证实的老年颅内肿瘤患者1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幕上121例,以脑膜瘤(68例)、胶质瘤(43例)常见;129例并存其他疾病;手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126例,轻度改善19例,无改善6例.术后1个月内死亡12例(其中住院期间死亡10例,出院后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6.1%,其中>75岁者9例.结论认识老年脑肿瘤患者起病和病程的不典型性,对于防止临床误诊、误治有重要意义;围手术期的处理对其预后至关重要,手术治疗及临床用药应个体化.

  • 老年人脑转移瘤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刘原照;李高峰;刘明远;肖素华;褚德发

    目的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老年人脑转移瘤疗效及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老年脑转移瘤患者60例(120个脑转移灶)进行回顾性分析.77个转移灶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合并常规全脑放疗,43个转移灶单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结果多因素分析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与体积及周边剂量有关.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并发症与体积有关.周边剂量(ED2Gy)>50 Gy组的有效率为92.2%,明显高于≤50 Gy组的72.2%(P<0.05), 与此同时,并发症由0上升至19.6%(P< 0.05);转移灶体积≤5 ml组的有效率为95.5%,明显高于>5 ml组的81.1%(P< 0.01),与此同时,并发症由4.5%(3/67)增高至32.1%(17/5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 结论老年人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体积及剂量是影响疗效和并发症的重要的两个因素.

  • 后程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化疗治疗老年人乳腺癌伴脑转移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肖颖;房芳;陈红;庞红梅;宋文广;王瑞林

    目的 观察后程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紫杉醇同步化疗治疗老年乳腺癌伴脑转移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放疗加化疗组,26例)和对照组(单纯放疗组,24例).两组前程全脑均行普通二维放疗,在全脑照射总剂量(DT)30~40 Gy后,后程缩野对脑转移癌局部病灶行3D-CRT,每次2 Gy,每周5次,加量DT 10~24 Gy,至DT 50~64Gy.观察组在放疗2~4周期间给予紫杉醇65~85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同步化疗,然后继续用紫杉醇单药化疗2~4个周期(紫杉醇65~85 mg/m2,第1、8、15天静脉滴注);28 d为1周期,治疗2月后,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评价生活质量;随访2年评价客观疗效和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76.9%,高于对照组45.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5.120,P<0.05).Karnofsky计分提高+稳定者观察组80.8%、对照组54.2%,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高于对照组(x2=4.059,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白细胞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60,P<0.05).结论 后程3D-CRT联合紫杉醇单药化疗治疗老年乳腺癌伴脑转移癌患者可提高远、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虽有所增加,但患者能耐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颅内原发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作者:姚斌;李建娟;柳学;李婉媚;严晋华;翁建平

    目的总结颅内原发生殖细胞瘤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3年在我院住院的颅内原发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甲胎蛋白等)的变化、影像学检查(如MRI、CT)的表现及在诊断中的作用、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1991-2003年在我院住院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26例,占颅内肿瘤的0. 9%(同期颅内肿瘤3020例),其中颅内原发生殖细胞瘤为19例(73.1%).19例中女性9例(47.4%),男性10例(52.6%),20岁以下13例,占68.4%,20岁以上6例,占31.6%.有颅内压增高症状者14例(73.7%),尿崩症8例(42.1%),垂体前叶功能减退5例(26.3%).肿瘤部位分布在松果体区9例(47.3%) ,鞍区及鞍上区7例(38.8%) .治疗上有14例(73.7%)接受放射治疗(其中7例为术后再接受放射治疗), 放疗后患者病情均缓解出院.10例经手术不同程度切除肿瘤,有2例患者术后死亡.结论颅内原发生殖细胞瘤以儿童、青少年多见,松果体区及鞍区为其好发部位,颅内压增高症状、尿崩症及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是颅内原发生殖细胞瘤的常见临床表现,放射治疗能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 高压氧对脑肿瘤、脑动脉瘤术后康复疗效的观察

    作者:田晓金

    目的 分析高压氧(HBO)对脑肿瘤、脑动脉瘤术后康复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脑肿瘤、脑动脉瘤术后患者60例,根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通过透露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状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NFD、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大脑动脉流速、CVS较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x2=5.02, P<0.05).结论 HBO对脑肿瘤、脑动脉瘤术后的康复治疗有显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

  • 优质护理在脑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关敏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在脑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3月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肿瘤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再给予优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的SF-36总分、SDS评分、SAS评分等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手术后改善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15.7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脑肿瘤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满意,故值得推广.

3143 条记录 13/158 页 « 12...10111213141516...1571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