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痉挛型脑瘫患儿选择性后根阻断术中应用价值

    作者:逯霞;张晶晶;闫宝锋;许健;艾克拜尔;哈里克;木塔力甫

    目的 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接受选择性后根阻断术(SPR)中应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技术(SEP)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脑瘫中心42例接受SPR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21例,术中未接受SEP;研究组,21例,术中予以SEP监测.治疗1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肌张力改善以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分级)情况.分析SEP监测对评估接受SPR痉挛型脑瘫患儿发生神经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随访3月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步态功能改善率、关节屈曲减轻率以及反射亢进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各肌群肌张力以及GMFC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依据术中SEP预警标准评估接受SPR痉挛型脑瘫患儿发生神经功能障碍的敏感度为52.4%,特异度为1%,准确度为90.5%.随访3月,研究组的肢体痉挛复发、腰椎前凸、一过性肌无力、一过性肢体感觉障碍以及一过性尿潴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SPR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SEP监测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避免神经功能损伤,准确度及安全性好.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荧光血管造影、血管超声、诱发电位联合监测的应用研究

    作者:任保刚;杨卫忠;石松生;宋施委;王锐;房新蓉

    目的 探讨实时颅内血管超声(CDU),吲哚青绿荧光血管造影(ICGA)及诱发电位(CMEP)联合监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以进一步提高脑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方法 对228例共276个动脉瘤的显微手术进行实时CDU,ICGA及CMEP联合监测,分析比较动脉瘤夹闭前后的监测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术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结果 58例动脉瘤夹闭后CMEP出现异常变化,表现为对侧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下降或消失;46例夹闭后,CDU发现载瘤动脉血流异常;ICGA发现6例载瘤动脉狭窄,14例瘤颈夹闭不全,5例荧光造影剂外溢,4例后交通动脉被误夹,2例穿支动脉闭塞,术中及时调整动脉瘤夹之后,仅11例运动诱发电位未能恢复如初,其余异常现象均及时纠正.术后16例出现对侧肢体0~3级的偏瘫,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好转. 结论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过程中进行CDU,ICGA及CMEP联合监测,可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指导术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和术后生活质量.

  • 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特点及其意义

    作者:张丽萍;王世民;张雪青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MEP)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EP)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初发一侧大脑皮层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0例(观察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行MEP及SEP检查。观察两组MEP皮质手区、皮质腿区的潜伏期及其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SEP N20及P40波的潜伏期及其中枢传导时间( CCT),分析观察组患侧中枢运动及感觉传导时间的变化特点。结果观察组MEP异常25例(83.3%),患侧皮质手区及皮质腿区的潜伏期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患侧上、下肢CMCT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P均<0.01。 SEP异常20例(67.7%),患侧N20及P40波的潜伏期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患侧上下肢SEP的CCT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P均<0.01。结论 MEP及SEP联合检查可客观、定量地反映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运动和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了解运动及感觉功能缺失情况。

  • 多模式脑诱发电位对早期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马建军;李学;杨红旗;李六一;祁亚伟;冯艳;徐军

    目的 探讨多模式脑诱发电位对早期未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诊断价值.方法 未经治疗的早期PD患者33例(PD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31例(对照组),2组分别进行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短潜伏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和瞬目反射的综合测试,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 PD组视觉诱发电位的P100潜伏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V波潜伏期及Ⅲ-Ⅴ波峰间潜伏期、Ⅰ-Ⅴ波峰间潜伏期和瞬目反射的R2波及R2’波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短潜伏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早期存在视觉传导通路和脑于传导通路损害,对PD患者进行多模式脑诱发电位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

  •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下对脑干肿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

    作者:夏莉;杨鹏举;马祥云;耿晓腾;牛光明;尹先印;陶胜忠;宋乐;张鹏远

    目的:对比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影响,为脑干肿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麻醉处理提供依据。方法择期行脑干肿瘤手术62例,随机均分为2组各31例。P 组麻醉维持时泵注丙泊酚4~12 mg/(kg·h),右美托咪定0.5μg/(kg·h)。I 组吸入1.5%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泵注,2组 BIS 均维持在40~50。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15 min(T1)、手术开始时(T2)、切开脑干(T3)、切除肿瘤(T4)和术毕(T5)6个时间点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肌电图波形变化参数,并记录运动诱发电位未引出情况。结果麻醉后2组患者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 N2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Ⅴ波波幅降低,潜伏期以及波间潜伏期延长;但上述指标均未达到异常标准,也未出现波形消失的情况;肌电图监测均可获得良好的肌电传导。结论与全凭静脉麻醉比较,复合1.5%七氟醚麻醉可用于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脑干肿瘤切除手术。

  •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对脑卒中预后的应用价值

    作者:伉奕

    目的: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对脑卒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02-2013-02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脑卒中组。对所有患者进行 SSEP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脑卒中组患者细分为 SSEP正常组、SSEP异常组和SSEP缺失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第1、3、6、12月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改良 Rankin量表(MRS)进行评分。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正中神经和胫神经 SSEP较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正中神经 N20峰潜伏期和胫神经 P40峰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同时段 SSEP 正常组、SSEP 异常组、SSEP 缺失组患者的NIH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及 MRS评分,SSEP正常组神经功能缺损轻,运动功能好,恢复情况好;SSEP缺失组神经功能缺损重,运动功能差,恢复情况差;SSEP异常组居中。结论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能有效预测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糖尿病性脊髓病中的应用

    作者:蔡慧敏;付志新;陈江云;张宁;陈明月

    目的 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与糖尿病合并深感觉障碍的关系,揭示SEP对糖尿病合并深感觉障碍的定位价值,并将诱发电位结果与神经传导(NCV)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中的关系.方法 对52例糖尿病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双侧胫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测定,对两组SEP各波潜伏期及波幅的均值进行t检验.同时对52例患者均进行双下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与SE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SEP的P4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9波幅及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P与NCV不相关(P>0.05).结论 SEP为糖尿病并发深感觉障碍中枢段病变提供了早期诊断的客观依据,SEP与NCV检测不相交.

  • 小儿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骶反射潜伏期正常值检测及影响因素评价

    作者:吕麟亚;李旭良;林涛;何大维;刘俊宏;兰兴惠;冯成功;王利

    目的建立儿童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骶反射潜伏期正常值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方法无下尿路、神经系统和外生殖器疾病的正常儿童共192例,男127例,女65例,年龄1~15岁,平均(7.75±4.96)岁,将受检儿童按年龄大小分成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前期和青春期五组,分别测定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和骶反射潜伏期.结果所有检测对象均记录有阴部神经体感头皮诱发电位和骶反射,但在6岁以上77例男性儿童中仅41例(53%)可显示脊髓电位.不同年龄组中阴部神经头皮诱发电位潜伏期和中枢传导时间统计学有差异(P<0.05),年龄、身高与阴部神经体感头皮电位及中枢传导时间有回归关系,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儿童骶反射、阴部神经体感诱发头皮电位易检测,脊髓电位可在6岁以上部分男性儿童中检测;年龄和身高对阴部神经中枢段传导有明显影响,年龄是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检测的正常值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可供临床借鉴.

  • SEP监测在大脑前、中动脉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岩;肖玉强;唐海涛;李晶;赵江

    目的 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患者31例和大脑前动脉(ACA)动脉瘤患者25例,均行术中SEP监测,分析术中SEP的异常情况.结果 共24例患者SEP发生异常(波幅下降>50%和潜伏期延长>10%),其中MCA动脉瘤栓塞时16例,ACA动脉瘤栓塞时8例.MCA动脉瘤栓塞时上肢SEP异常10例(32.3%),下肢SEP异常1例(3.2%),上下肢SEP均异常5例(16.1%).ACA动脉瘤栓塞时,下肢SEP异常7例(28.0%),上下肢均异常1例(4.0%).两组动脉瘤栓塞时上肢及下肢SEP异常率均差异明显(P<0.05).MCA M1段动脉瘤栓塞术中SEP异常率高,达37.5%(9/24).SEP异常患者经术中干预后,21例SEP完全恢复正常,其中19例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1例下肢轻瘫,1例出现头晕;3例SEP部分恢复.术后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颅内动脉栓塞术中SEP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脑组织缺血(SEP异常)并及时给予术中干预,对降低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痛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作者:相蕾;谢炳玓

    痛觉诱发电位是通过激光产生放射性热选择性兴奋Aδ和C伤害性感受器,经脊髓丘脑束上行传导,于大脑皮层记录,能提供传统体感诱发电位所得不到的重要信息,在周围神经病、脊髓和脑干疾病有重要诊断价值.随着痛温觉和触觉在皮层的分区研究越来越明确,痛觉诱发电位在检测丘脑-皮层水平损伤的应用也将随之发展起来.近年来,在慢性疼痛和偏头痛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 基于动物模型的大脑皮质中央沟定位与运动诱发电位的初步研究

    作者:任仙;渠雪峰;刘波;王晓丹;赵春维;强峻;肖丹青;冯艺;刘献增

    目的:初步探讨犬术中大脑皮质中央沟定位(central sulcus localization,CSL)及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的方法。方法选取健康比格犬5只,皮下针状电极刺激前肢正中神经,记录大脑皮质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ary evoked potentials,SSEP),从而定位中央沟。皮质电极置于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皮下针状电极置于左侧拇短展肌(left abductor pollicis brevis,LAPB),分别采用单相阳极、单相阴极及双极恒流刺激,记录LAPB的MEP波形并比较潜伏期。采用单相阳极恒压刺激,观察不同刺激脉冲数(5、7个/串)、脉宽(0.075、0.050 ms)及刺激频率(150、250、350 Hz)下MEP潜伏期变化。结果 SSEP在大脑皮质发生相位翻转,第1个正相主波和负相主波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15.4依2.1)、(16.3依2.0)ms,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相阳极、单相阴极及双极刺激诱发MEP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31.7依1.8)、(29.0依3.9)、(40.0依1.6)ms,阈刺激强度分别为5.0、5.5、6.0 mA。刺激脉冲数为7个/串时MEP平均潜伏期小于5个/串(P<0.05),脉宽为0.075 ms时MEP平均潜伏期小于0.050 ms(P<0.05),刺激频率为350 Hz时MEP平均潜伏期小于频率150 Hz(P<0.05)。结论刺激犬正中神经成功诱发SSEP,可区分中央沟两侧感觉区和运动区。刺激脉冲、脉宽、刺激频率均可影响MEP潜伏期。

  • 颅内血管超声、荧光血管造影及诱发电位联合监测在前交通动脉瘤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任保刚;杨卫忠;石松生;梁日生;倪天瑞;宋施委;张国良;王锐;陈春美

    前交通动脉瘤是颅内常见动脉瘤.如何提高前交通动脉瘤治疗效果始终是神经外科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前交通动脉瘤38例,采取了颅内血管实时超声(eerebralvascula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荧光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以及诱发电位(combined monitoring of evoked potentials,CMEP)联合监测,研究三种方法在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其对术中操作的指导作用.

  • 35例多发性硬化的视觉、听觉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检测

    作者:郭小蓝;肖芝豹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不同价值.方法:35例MS患者分别进行VEP、BAEP、SEP的检查,并与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VEP、BAEP、SEP的异常率分别为77.1%、68.6%、62.9%,其中有相应视神经、脑干、躯体感觉损害者的异常率分别为94.7%、84.2%、78.6%,而无相应症状体征者的异常率分别为56.3%、50.0%、52.4%.结论:诱发电位对M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确定MS的临床病灶和发现亚临床病灶方面VEP敏感性稍高于BAEP、SEP.所以联合检测VEP、BAEP、SEP将有助于提高MS诊断的阳性率.

  • 全凭静脉麻醉对脑干肿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

    作者:聂颖;张建;阳湘安;李韧韧;冯毅刚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影响,以期为脑干肿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麻醉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31例脑干肿瘤手术患者联合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进行全凭静脉麻醉,并于麻醉前、诱导后30 min、手术开始、术中1(切开脑干)、术中2(切除肿瘤)和术毕6个时间点连续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和肌电图波形变化并记录.结果 麻醉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Ⅴ波波幅降低,Ⅴ波潜伏期以及Ⅲ~Ⅴ、Ⅰ~Ⅴ波间潜伏期延长;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N20潜伏期延长,P15-N20和N20-P25波幅降低,但上述指标均未达到异常标准,也未出现波形消失的情况;肌电图监测均可获得良好的肌电传导.结论 脑干肿瘤切除术中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既可以提供理想的麻醉深度又可以保留足够的波形幅度.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奕杰;余茜;崔微;徐丽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18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91)和常规组(n=89),常规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别行MEP及SEP检查,并进行FMA、Bathel指数、MMSE、Berg平衡等康复评定.检测常规组及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质手区及腿区的潜伏期、SEP中枢传导时间(CCT)、N20及P40波的潜伏期、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静息态阈值(RMT).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athel指数、MMSE、Berg平衡评定得分及患侧皮质手区及腿区的潜伏期、CMCT、N20及P40波的潜伏期、CCT、和RMT无明显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和常规组同期水平比较,治疗后试验组FMA、Bathel指数、MMSE、Berg平衡评定得分明显提高(P均<0.05),患侧皮质手区及腿区的潜伏期、CMCT、N20及P40波的潜伏期、CCT较明显缩短(P均<0.05);静息态阈值(RMT)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TMS联合SEP、MEP联合检查能有效改善并敏感全面地反映脑卒中患者运动、感觉神经功能状态.

  • 神经根减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结果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周晖;贺斌;赵瑛;HK Wong

    目的:观察腰骶神经根病变患者肌皮神经节段刺激体感诱发电位(DSEP)术中监测结果与术后临床症状改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2例经CT或MRI检查证实的腰骶神经根压迫症患者进行神经根减压手术并进行术中诱发电位监测,在术前及术后9周(8~10周)进行临床随访检查.结果:减压手术中DSEP的波幅增高,则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01);术后DSEP波幅较术前增高(P<0.001),潜伏期缩短(P<0.005).结论:脊神经根减压中DSEP变化与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呈正相关;术中DSEP波幅升高可预示术后临床症状改善.

  •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皮层磁刺激静息期及运动阈值在脑梗死中的应用

    作者:张丽萍

    脑梗死后,中枢神经系统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神经电生理检查可科学客观地反映脑梗死时大脑皮层功能障碍的状态,包括感觉、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及大脑皮层兴奋性。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体现了中枢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并在预测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运动诱发电位(MEP)主要反映锥体束的功能状态,分析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缺损情况,是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指标。运动皮层阈值及皮层静息期的检查可反映脑梗死患者患侧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对患者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中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监护的应用

    作者:毕成;黑龙;丁惠强;刘南平;周立明;张娜

    目的 明确术中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监护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对辨别可逆性神经损害的原因是否有用.方法 采用回顾2007年3月-10月20例SSEP监护ACDF病人的诊疗记录.后的神经状况是通过电话联系病人或门诊随访确定.结果 假阳性1例(5%),假阴性1例(5%),真阴性2例(10%).结论 尽管术中SSEP信号正常,但是仍能出现神经根损伤.SSEP与肌电图或运动诱发电位同时监护可能是一种理想的监护手段,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应用

    作者:唐海涛;范春红;陈刚;王晓民;刘波;赵江;陈岩

    目的: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监测技术在颅内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5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27例术中进行SEP动态监测,25例术中未用该监测手段,对比分析两组术后1天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例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介入栓塞术中应用SEP监测可以早期反映供血区神经组织由于缺血引起的功能异常,并及时给予术中调整治疗方案,对降低术后患者致残率有明显意义。

39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