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底曲度对矢状骨面型形成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程钎;安舒;黄跃

    目的 比较不同颅底曲度颌骨相关指标差异,探索其规律性,研究颅底对矢状骨面型形成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年龄12~16岁青少年160例,其中男性80例,女80例.分别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根据测量数据颅底角(N-S-Ba)大小,取中位数将纳入样本分为颅底角小组(S组)与颅底角大组(L组)两组,比较两组颌骨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S组颌骨矢状向指数(APDI)、上齿槽座角(SNA)、下齿槽座角(SNB)、下颌骨长度(Gn-Co)、下颌支高度(Co-Go)显著大于L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齿槽座角(ANB)、(牙合)平面角则是S组显著小于L组(P<0.05);上颌骨长度(PNS-ANS)、Y轴角(Y-axis)、下颌平面角(MP-FH)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颅底曲度对矢状骨面型影响呈现了一定的规律性,颅底角与颌骨矢状向生长密切相关,且主要通过影响下颌骨生长来影响矢状骨面型.

  • 颅颌面联合入路治疗侧颅底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卢艳鹏;陈莉;郭晋

    颅底肿瘤位置深在,与脑组织、颅神经、大血管等重要结构毗邻,涉及生命体征和重要生理功能的器官和组织众多,其肿瘤又具有穿通性的生物学行为[1]。由于该区域解剖复杂,术野狭窄,暴露困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多年来一直被视为手术禁区。由于颅底肿瘤手术难度大,患者术后存在病重、创伤大、愈合难的特点,因此,术后护理既困难又复杂。我科自2004年开展经颅颌面联合入路切除侧颅底肿瘤以来,采用头皮颞上线“C”形切口入路、耳颞部切口入路及下颌骨截除入路等术式,成功治疗病理分类涵盖鳞状细胞癌、横纹肌肉瘤、畸胎瘤、血管瘤及神经鞘瘤的颅底肿瘤15例。术后通过精心护理,使并发症发生率逐年降低,现将该手术术后并发症观察及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颅鼻眶部骨性病变的手术治疗与护理

    作者:王海燕;邱锷;陈爱华;刘浩成

    颅鼻眶部解剖结构复杂,骨纤维结构异常、骨化纤维瘤、骨瘤等骨性病变全切困难且易复发.我科1998年1月~2006年8月共收治颅鼻眶部骨性病变89例,根据病变累及的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经颅手术入路,术中应用影像导航及鼻内镜辅助,避免了面部切口,经术后护理观察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 经口-鼻-蝶窦入路取颅底异物2例

    作者:蒋光昶;郭太明;田鹏

    颅底异物平时比较少见,在处理上比较复杂,难度较高,创伤大,并发症多.我院自1997年7月~1999年10月共诊治患者2例,均为意外火器伤.经口-鼻-蝶窦入路,在X光机电视透视(简称电透)下取出金属异物,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异物 颅底 X线 手术
  • 伽玛刀治疗颅底脑膜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施国林;曹洪明;蔡文峰;王净娟;李琴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它们可能来自硬膜成纤维细胞和软脑膜细胞,但大部分来自蛛网膜细胞,也可发生在任何含有蛛网膜成分的地方.瘤基底与前中后颅凹底附着的脑膜瘤统称为颅底脑膜瘤,颅神经由颅底出脑,因此,颅底脑膜瘤的颅神经损害多见,手术切除困难.因此,伽玛刀在颅底脑膜瘤的治疗方面有较大优势.本文介绍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头部伽玛刀中心行伽玛刀治疗的112例病例.其中手术残余40例,单纯伽玛刀治疗72例,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颅底 脑膜瘤 伽玛刀
  • 颅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严琪;余化霖;刘文春;龚会军;黄微;李劲涛

    目的:总结颅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显微镜直视下手术切除10例颅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嗅沟脑膜瘤3例,蝶骨嵴脑膜瘤、中颅窝底脑膜瘤、桥小脑角脑膜瘤各2例,颞叶天摹脑膜瘤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3例.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术后2个月全部病人症状改善.9例获随访、2a脑膜瘤复发1例.结论选择好手术入路和运用好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颅底脑膜瘤的全切率,降低死亡率.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作者:严琪;余化霖;马以骝;尚彬

    目的总结单侧鼻孔(右侧)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经验及体会.方法对 20例垂体腺瘤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显微镜直视下垂体腺瘤切除手术,其中垂体微腺瘤 2例,大腺瘤 16例,巨大腺瘤 2例.结果 12例肿瘤获全切,4例大部切除,4例部分切除.所有病人术后内分泌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尿崩症 3例,脑脊液鼻漏 2 例,经治疗出院时均恢复正常.结论此入路有手术距离缩短、损伤小、省时、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 小鼠颅底软骨联合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

    作者:高国杰;沈绍莹;胡江天

    目的 探讨小鼠颅底软骨联合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方法并了解其基本生物学特征.方法 显微手术采集小鼠颅底蝶枕软骨联合组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联合消化软骨基质,获取软骨细胞;用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进行原代和传代细胞培养;通过显微光学成像、生长曲线描记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细胞形态、活力及Ⅱ型胶原合成能力.结果 培养细胞在一定传代次数内稳定保持软骨细胞的典型形态和功能特征.结论 手术分离配合酶联合消化是小鼠颅底软骨联合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实验的一条可靠途径.

  • 颅前窝巨大软骨瘤1例

    作者:李清水

    病例报告:患者男,24岁,自述有十余年反复发作癫痫病史.CT扫描见颅前窝有一巨大分叶状不均匀高密度瘤体影,广基与颅底相连,大小约5.1cm×6.1cn×5.5cm,边界清楚,有占位征,肿瘤将额叶向上推挤移位,双侧侧脑室前角后移,分角增大,周围脑实质内无水肿带.

  • X刀治疗颅内肿瘤23例

    作者:张兴华;赵朋;和航;张晓军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比分析23例采用BRW分次、GTC低分次、多分次、高分次SRT治疗颅内肿瘤的治疗与随访资料.结果 随访(23.31 4±13.83)月,1年生存率85.0%,生存期23.31月,实际肿瘤控制率86.67%.结论 SRT疗效确节,并发症低,以小病变和多分次尤佳,优于单次治疗.但是,SRT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病变部位、体积、性质、一般情况及放疗史等选择治疗方式和剂量.

  • 颅底脑膜瘤35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延武;周峰

    我院近年来收治颅底脑膜瘤35例,占同期收治脑膜瘤101例的34.7%,全部经CT扫描确诊.

  • 消痔灵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72例

    作者:田福年

    脉管性疾病包括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在以临床表现和组织结构特征旧的分类中静脉畸形应属于海绵状血管瘤[1-3].临床上多发于唇、颊、舌、牙龈、口底和咽部,也见于鼻、眼睑和上颈部,大而广泛的脉管性疾病可波及眶内和颅底.1999年5月~2005年6月,笔者应用消痔灵血窦腔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以静脉畸形为主的脉管性疾病72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鼻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

    作者:覃道芬;高下;周平;陈峰

    目的:探讨鼻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6年12月收治9例颅底脊索瘤病人,运用鼻内镜经鼻入路切除蝶骨斜坡区脊索瘤,7例肿瘤未能全切除者术后辅以埋置放射性粒子(125Ⅰ)进行内照射,帮助杀灭残余的肿瘤组织.结果: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后并发症.9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正常生活工作6例,生活自理3例.术后6例患者头痛消失,3例头痛减轻.结论:鼻内镜经鼻人路适宜切除病变主要位于中、上斜坡,肿瘤大部在硬膜外、生长到鼻窦、鼻腔鼻咽部的肿瘤.鼻内镜经蝶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容易操作、省时的手术入路,疗效满意.

  • 颅底脊索瘤误诊1例

    作者:冯彪;秦萍;程随涛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主因"视物重影1年,持续性双侧鼻塞3月"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确原因出现视物重影,视力无明显下降,无明显头痛、头晕等其他不适.3月前出现双侧鼻塞,伴流清涕,偶有脓涕.使用鼻腔减充血剂点鼻,鼻塞无明显缓解.在当地耳鼻咽喉科就诊,鼻腔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副鼻窦CT示:鼻咽后部团块状混杂密度影,考虑占位性病变可能.2次行鼻咽部新生物活组织病理检查,均提示符合炎性息肉.

    关键词: 颅底 脊索瘤 误诊
  • 神经内镜下不同等级术中脑脊液漏颅底重建技术比较研究

    作者:陈卫良;陈星;王玉海;杨理坤;李培培

    目的 探讨经鼻神经内镜手术术中脑脊液漏的评估方法以及相应的颅底重建技术.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经鼻神经内镜手术的95例患者按术中脑脊液漏等级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颅底重建技术,总结分析不同等级的术中脑脊液漏相对应的颅底重建技术.结果 术中脑脊液漏等级0级45例,3种颅底重建技术均未见术后脑脊液漏;术中脑脊液漏等级1级21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粘膜瓣重建18.2% (2/11),联合重建1O% (1/10);两者之间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中脑脊液漏等级2级29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粘膜瓣重建50%(5/10),联合重建10.5%(2/19);两者之间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不同程度的蛛网膜破损应选择不同的颅底重建技术,减少粘膜瓣过度使用带来的并发症和大腿损伤,不仅可以提高术后舒适感,还可以为肿瘤复发后再次手术提供便利.

  • 小脑幕褶皱脑膜瘤的分型与手术治疗

    作者:苏日青;麦麦提力·米吉提;杜郭佳;范雁东;王昀;朱国华

    目的 探讨小脑幕褶皱脑膜瘤的分型,并对预后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1年间在我院经手术证实的起源于天幕褶皱的连续21例脑膜瘤.肿瘤大直径1~6 cm,平均值为2.76 cm.症状包括瞳孔大小不等、复视、上睑下垂、偏盲和共济失调等.随访周期1~36个月不等.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分为三种不同亚型.结果 肿瘤切除程度达到SimpsonⅡ级19例,Ⅲ级1例,Ⅳ级1例.术后出现新的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2例,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7例.2例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复查时得到恢复.结论 小脑幕褶皱脑膜瘤术后永久性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术前应予以充分考虑.并且寻找相对的平衡点,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 Meckel腔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作者:阳昊;刘卫平;费舟;汪凯;刘远洋;贾晨光

    目的 详细的了解Meckel腔及其毗邻结构的关系.方法 4例(8侧)成人湿头颅标本均沿眉弓上缘至枕外粗隆上1 cm水平锯开颅盖骨,自大脑脚水平切除大脑,暴露Meckel腔和三叉神经,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毗邻相关结构的形态、大小和距离.结果 三叉神经孔的平均高度是(3.08±1.29) mm,平均长度是(7.64±1.35) mm,三叉神经孔位于内听道内上距内听道约(9.82±1.51)mm,位于外展神经刺入硬膜点外上距Dorello管开口(9.5±0.98) mm,距弓状隆起约(16.37±1.43)mm,距三叉神经出脑干处(11.30±1.86) mm,距滑车神经入小脑幕边缘(5.32 ±1.33)mm.结论 Meckel腔及其毗邻结构的详细精确的显微解剖认识对成功完成颅底手术至关重要.

  • 颅底脑膜瘤骨增生与骨侵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步星耀;章翔;尹志华;张永福

    目的探讨颅底脑膜瘤骨增生与骨侵袭的关系.方法选取49例需手术治疗的颅底脑膜瘤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确定骨质增生的程度与部位;术中将肿瘤连同增生骨质进行病理检查,确定有无脑膜瘤细胞骨侵袭.结果 CT证实的34例有骨增生的颅底脑膜瘤患者,进行增生骨质活检有肿瘤细胞侵袭的31例.结论颅底脑膜瘤骨增生与肿瘤细胞骨侵袭有关,手术时应予充分切除.

  • 前入路的斜坡侧壁显微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黄安炀;刘运生;王延金

    目的为前方经斜坡入路提供斜坡侧壁重要结构的显微解剖参数和显露方法.方法对20具成人头颅标本,仿Janecka的标准面部移位入路切口(左侧)行两侧斜坡侧壁结构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并初步探讨颞肌瓣转移重建斜坡硬膜的可行性.结果上斜坡侧壁主要结构有视神经管隆起和颈内动脉隆起;中斜坡侧壁重要结构有颈内动脉岩骨段、岩下窦和外展神经经过的Dorello管,循翼管向后方可安全确认颈内动脉岩骨段;下斜坡侧壁首要结构为椎动脉和后组颅神经.颞肌瓣转移可有助于斜坡硬膜重建.结论掌握斜坡侧壁的显微解剖和重要结构的显露方法,有助于经斜坡入路的侧方扩展.颞肌瓣转移重建斜坡硬膜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斜坡 颅底 显微解剖
  • 颅底脑膜瘤32例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薛中南;许建平;孙云岗

    颅底脑膜瘤毗邻脑重要结构,瘤体血供丰富,术中有造成重要组织结构损伤和大出血的危险,尤以鞍区脑膜瘤为甚.尽管手术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本病仍有约3.1%的死亡率[1].自1988年以来作者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32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颅底 脑膜瘤 手术
784 条记录 36/40 页 « 12...32333435363738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