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64层螺旋CTA评价颅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作者:彭磊;崔巍;王玉东;王磊;鲁冰;孔丽丽;王金财

    目的 以DSA结果为对照标准,评价64层螺旋头颈血管CTA判断不同程度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搜集临床怀疑颅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27例,均行头颈血管cTA检查,并在一周内行DSA检查,将CTA与DSA结果对照,评价64层CT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以双侧颈、椎动脉为观察对象,共观察108支血管.CTA显示不同程度狭窄的血管段共115段;DSA显示不同程度狭窄的血管段共108段.64层CTA对颈、椎动脉狭窄总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7.70%、93.75%,特异度分别为99.51%、99.57%.结论 64层螺旋CT头颈血管CTA无创,快捷,简单易行,能够清晰显示颅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 DSA以及栓塞术在治疗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赵年;李春华;李德秀;张维珍

    目的:分析DSA检查及栓塞治疗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是随机选取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对可能出血的部位进行选择性插管造影,其中17例患者明确诊断并行栓塞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20例造影阳性(66.7%),10例阴性(33.3%)。18例接受了栓塞治疗,16例出血停止,一个月内无复发出血;1例栓塞后次日死亡;1例栓塞三天后复发出血,进行外科手术后痊愈。结论 DSA检查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栓塞介入治疗对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优良,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 DSA应用于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杂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杜希剑;余开湖;章凯敏;于加省

    目的:探讨介入杂交手术平台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效果,并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手术治疗前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Solitaire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7例(共23个动脉瘤),同时比较2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2D-DSA)、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3D-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17例病理证实为颅内动脉瘤患者中2D-DSA共检出16例,1例微小血泡样宽颈动脉瘤因病灶太小漏诊,准确率为94.12%,3D-DSA全部检出,准确率达100.0%,但两种检测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0, P=0.310)。15例宽颈动脉瘤术中达到致密栓塞;2例未破裂颈内动脉巨大宽颈动脉瘤予以较疏松填塞。1例双侧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因术前出血量大,栓塞治疗后行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30个月,16例恢复工作,1例呈迁延性昏迷状态(治疗3个月)。复查DSA16例动脉瘤消失,1例疏松填塞的巨大颈内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瘤腔仍有血流灌注,但动脉瘤未增大。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能够有效提髙颅内复杂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同时可有效防止再出血,提髙复杂动脉瘤的治愈率,期间应用DSA技术可确保治疗安全性,并对预后做出可靠判断。

    关键词: 颅内复杂动脉瘤 DSA
  •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张明星;谢明国;侯中华

    3D TOF-MRA和3D CE-MRA是快速,无创以及有效的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脑血管疾病,它们能提供治疗计划的总体信息以及能作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首要选择方法;3.0T磁共振的运用,进一步增加MRA的敏感性,在脑血管疾病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MRA DSA CTA
  • 左颌面骨巨大成骨肉瘤1例

    作者:张岳;吴政光

    病例资料患者,女,37岁,因"左颌面骨渐进性肿物5月,加重半月"人院.10年前有因"鼻咽癌"行根治性放疗2次病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尚可.营养不良,被动体位,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头颅畸形,左颌面骨可见一大小约10cm×12cm的肿块,色红,鼻梁畸形、受压左偏,眼球突出,眼睑紧闭,张开困难、语言不清(图1).

    关键词: 颌面骨 成骨肉瘤 CT DSA
  •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及与DSA对照分析

    作者:梁满球;郑晓林;陈妙玲;肖利华;朱纯生

    目的:探讨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和提高诊断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拟诊为颅内动脉瘤CTA表现,对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及大小进行分组观察,与DSA对照,统计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正确检出率,对漏诊、误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颅内动脉瘤共124例,共152个。CTA正确检出113例,正确率为91.1%;正确检出动脉瘤140个,正确率为92.1%。12个动脉瘤漏诊,其中多发性、<3mm和3-5mm组别动脉瘤CTA漏诊数较高,与DSA比较,检出率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正确率较高,但多发性、较小的动脉瘤较DSA漏诊率高,如在诊断中加以注意,能提高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

  • 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MRI对残癌检出的价值

    作者:徐刚;张应和

    目的 通过分析35例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对比MRI与DSA对残癌检出能力,评价MRI对残癌的检出的价值.方法 选择35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共有残癌33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1-2个月行MRI检查,MRI检查后2-7天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方法包括MRI常规平扫,三维MR增强血管成像(3D CEMRA)及动态增择扫描.DSA作为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术前常规检查.结果 33例残癌病灶大直径1.5-4.8cm,平均3.1cm,其中29例MRI与DSA诊断相符,诊断符合率为87.8% (29/33),MRI发现残癌位于原发病灶边缘2例,DSA未发现.2例DSA发现残癌灶均位于肿瘤中心,可见到肿瘤血管及染色,而MRI未发现.结论 MRI是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了解残癌、侧支供血及随访检查的有效方法,对残癌的检出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 肝细胞 MRI DSA
  • 多层螺旋CT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诊断价值

    作者:江国银;邹立秋;冯飞;袁知东;张辉;邓乾华;王成林;刘鹏程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 (MSCT)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51例MSCT平扫确诊为SAH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以0.5mm层厚扫描,0.3mm的层间距重建,并结合三维重组图像对病灶进行观察.其中,8例MSCT检查后进行DSA检查,38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MSCT显示51例自发性SAH中,41例为动脉瘤出血(41/51),占80.39%,5例脑动静脉畸形(5/51,9.80%),另5例MSCT为阴性.51例病例中,46例行DSA或手术证实.结论 MSCT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性高,无创伤性,可作为一种首选的检查方法.

  • 动脉造影对女性盆腔常见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肖格林;张海涛;余水全

    目的:综合评价动脉造影技术对女性盆腔常见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自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间在我院住院病治疗的盆腔肿瘤患者60例,根据病情需要,分别进行CTA动脉重建、DSA动脉显影、MRA血管重建,对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显示。结果子宫肌瘤的患者16例可见子宫动脉子宫支及卵巢动脉负责供血;膀胱癌患者10例膀胱动脉上下支负责供血;卵巢肿瘤15例(14例原发,1例卵巢种植转移)由子宫动脉卵巢支、卵巢动脉负责供血;直结肠肠癌患者19例回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支、直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和骶正中动脉供血。结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CTA、DSA、MRA可对女性盆腔常见肿瘤进行准确显影,对介入及微创治疗术前提供可靠的指导,避免损伤或遗漏重要动脉。

    关键词: 动脉造影 CTA DSA MRA 肿瘤
  •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DSA介入治疗分析

    作者:赵年;李春华;李德秀;张维珍

    目的探讨DSA介入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3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进行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以及肠系膜下动脉DSA造影,并选择性的实行靶血管栓塞介入治疗。结果30例中造影剂外溢者20例,血管异常者10例。20例造影阳性的患者在经过栓塞介入治疗后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情况得到缓解,并经过随访发现栓塞后无复发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DSA造影以及栓塞介入治疗对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选择好的靶血管以及栓塞剂进行栓塞治疗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CT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分析

    作者:苏峻

    目的 分析CT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60例,共有动脉瘤64个,分别进行CTA(血管造影)与DSA(三维数字减影造影)检测,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手段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确诊患者58例,检测出动脉瘤61个,其中1个动脉瘤误诊,3个动脉瘤漏诊;DSA确诊患者60例,检测出动脉瘤63个,无误诊,1个动脉瘤漏诊.CTA手段患者动脉瘤成像图的显示清晰度优于DSA,能够清晰的观察患者动脉瘤结构.两组诊断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A手段创伤低、手术费用少、对患者动脉瘤显示较优;DSA在小于3mm的动脉瘤诊断准确率较高,漏诊率低.CT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相近,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A DSA
  • 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研究

    作者:睢德道;孔印琢

    目的:以DSA为标准,评价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对87例患者进行CCTA及DSA检查,分析CCTA与DSA吻合度。结果 CCTA与DS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CCTA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方法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CCTA DSA 二者的一致性
  • 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及其疗效分析

    作者:徐荣;徐启武;车晓明;潘力;钟平;丁兴华

    目的探讨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诊断、鉴别诊断、手术治疗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3~2001年收治的18例椎管内CA,其中硬脊膜外7例,髓内11例.结果均行手术治疗,17例行镜下或肉眼全切除术,1例行次全切除.术后随访6~96个月,17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明显改善,其中12例恢复正常工作和学习,5例生活能自理;1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无明显改善,生活需他人照顾.结论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应尽可能行肿瘤全切除术,以减少复发.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CT MRI DSA
  • 保守治疗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1例

    作者:邢邯英;野战鹰;潘宝根;李铮;吕佩源

    目的 提高对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的认识,探讨该病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l例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予腰大池置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及其他对症治疗,保守治疗6个月后,DSA显示动脉瘤消失.结论 保守治疗对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需要长期随访.

  • CTA 对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黄钦江;郭宗铎;张晓冬;周孟;孙晓川;吕发金;朱继;何朝晖

    目的探究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 Three diment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在诊断颅内多发动脉瘤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3月我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的74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CTA与DSA资料,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的检出差异。结果 DSA诊断动脉瘤177个, CTA诊断动脉瘤175个,以DSA为金标准, CTA正确检出动脉瘤171个,正确检出率96.6%,其中165个诊断正确,正确诊断率96.5%。 CTA漏诊动脉瘤6个,误诊动脉瘤10个。结论CTA对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检出率和正确诊断率均较高,但栓塞手术史、血管痉挛、动脉瘤大小、数目及阅片者经验影响CTA对多发动脉瘤的诊断,临床上有必要将其与DSA检查相结合,避免漏诊及误诊。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及DSA影像特征

    作者:陈安强;吉训明;缪中荣;凌锋;朱凤水;李慎茂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6例DSA明确诊断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CT、MR、DSA影像表现.结果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病第1周CT检查的阳性比例为9/16,在7~12 d阳性为6/10,总阳性为15/26.表现为静脉窦内条带状或三角形高密度影,脑水肿征象,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MR平扫表现为脑水肿征象,引流区域深、浅静脉迂曲扩张,皮层出血性梗死,其阳性比例为25/26.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表现为静脉窦狭窄或闭塞,阳性占17/18.DSA表现为静脉期循环时间延长,局限或广泛性静脉窦不显影,局限或广泛的侧枝引流静脉开放.结论 CT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有效的、常用的筛查手段,阳性发现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MR是有效的诊断、随诊手段,能弥补CT的不足,在阳性检出率、病灶分布方面与DSA有极好的吻合性.

  • OCSP分型对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的价值

    作者:徐蔚海;黄一宁;高山;金征宇;张青

    目的探讨OCSP(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分型应用于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7例超早期动脉溶栓患者进行OCSP分型并与血管造影(DSA)、NIH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DSA为金标准,OCSP分型各组患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完全前循环梗塞(TACI)(87.5%,95%),部分前循环梗塞(PACI)(72.7%,88.9%);腔隙性梗塞(LACI)(66.7%,92.3%);后循环梗塞(POCI)(100%,100%).患者入院NIHSS评分与分型显著相关(P=0.021).结论对超早期动脉溶栓患者进行OCSP分型是可行的,与DSA、NIHSS的一致性较好;但这需要由更大样本的研究来验证.

  • 颅内动脉瘤的CT和MR检查

    作者:孙晓伟;孙克华;谭启富;华长春

    目的探讨CT和MR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96例颅内动脉瘤(AN)的CT和MR征象,影响因素及确诊率.结果 CT和MR可显示AN的直接及间接征象,在无创条件下提高了颅内AN的诊断率.结论 CT和MR检查具有简捷快速,无创和较可靠的优点,对颅内AN的诊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特别是巨大的有血栓的AN的诊断优于DSA.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 MR DSA
  • 16层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效能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建涛;左峰;王硕

    目的 对比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能.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连续收治疑动脉瘤患者82例,均行DSA与CTA检查,确诊为动脉瘤患者行手术治疗.比较DSA、CTA检查的阳性率和二者诊断动脉瘤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比较CTA检查与术中测量瘤体、瘤颈直径的大小,观察CTA、DSA检查对不同部位、大小动脉瘤的显示情况.结果 CTA检出动脉瘤74个,DSA正确检出81个,二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97,P=0.163).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CTA发现动脉瘤的灵敏性为91.4%(74/81),特异性为91.7%(11/12),准确性为91.4%(85/93);6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动脉瘤73个,以手术结果为标准,CTA、DSA检查的灵敏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中测量的瘤体、瘤颈直径比较,CTA检查结果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对不同部位、大小动脉瘤的灵敏度不同,而DSA检查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 16层CTA具有无创、快捷、敏感、高效等优点,可做为筛选动脉瘤的方法,部分患者可凭CTA指导手术.

  • 64排螺旋CTA早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探讨

    作者:叶华卫;李宏伟;宋彧;周永生;吴良贵;于辉天;王刚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1例患者DSA检查阴性.CTA与DSA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 结论 CTA对于直径不小于2 mm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较准确.

769 条记录 29/39 页 « 12...26272829303132...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