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志伟

    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行DSA检查和介入治疗的3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新DSA造影及治疗结果.结果 30例患者中有27例发现出血部位,阳性率90.00%.27例阳性病例19例实施介入治疗,介入术后1周有3例患者发生再次出血,复发率17.65%.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均未复发,总有效率88.24%.外科手术治疗4例,内科保守治疗7例.结论 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多能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CT三维血管减影技术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诊断价值

    作者:何孔明;蒋世明;张福洲;段美玲

    目的 探讨CT三维血管减影技术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38例MSCT平扫确诊为SAH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以0.625mm层厚扫描,0.5mm的层间距重建,在工作站进行减影CTA及VR、MIP重建后对病灶进行观察.所有病例MSCT检查后均进行DSA检查,29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MSCT显示38例自发性SAH中,29例为动脉瘤出血(29/38),占76.32%,4例脑动静脉畸形(4/38),占10.53%,另5例MSCT为阴性.38例病例中,均经DSA和/或手术证实.结论 CT三维血管减影技术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性高,无创伤性,可作为一种首选的检查方法.

  • DSA旋转重建技术在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作者:田竞;周大鹏;赵勇;解冰;项良碧

    目的 探讨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旋转重建技术引导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12月,采用DSA引导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骶髂关节脱位患者21例.所有患者均在DSA监视下经皮置入导针和空心钉,通过DSA旋转重建技术重建钉道切线位的二维图像和螺钉在骨盆内的三维图像确保置钉位置满意.采用Matta标准和Majeed标准评价复位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6~39个月,平均16.5个月,DSA旋转重建后证实置钉满意率100%(24/24),所有患者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复位优良率95.2%(20/21);功能恢复优良率95.2%(20/21).结论 DSA可有效引导骶髂关节螺钉经皮置入,通过旋转重建技术可以确保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李洪翠;李肖;李甫强;唐承薇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小肠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小肠出血的39例患者行DSA检查,对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并取得手术及病理结果的患者评价DSA对小肠出血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对于大量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收缩压<90 mmHg,休克指数>1)及不能耐受手术者同时履行介入栓塞止血.结果 39例患者中,DSA检查阳性者33例,8例成功实施介入栓塞止血.25例行外科手术,其中24例证实出血的部位及原因.DSA诊断小肠出血的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100%,定位诊断准确度92%,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7.3%.结论 DSA是诊断小肠出血的有效方法,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可同时实施介入治疗.

    关键词: 小肠出血 DSA 诊断
  • CTA在自发性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志远;曾家良;叶勇强;张长风

    目的:探讨CTA(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在自发性脑出血早期病因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CTA检查,并结合DSA造影结果,评价CTA在自发性脑出血中的价值.结果:128例患者中发现56例(43.8%)出血继发于脑血管病变;其中,动脉瘤29例(CTA发现31个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2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3例,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烟雾病1例.结论:CTA是自发性脑出血早期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DSA CTA
  • 改良翼点入路显微解剖在Willis环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郑念东;万晓强;王山;卫正洪

    随着全脑血管造影(DSA)和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的临床广泛应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Willis环动脉瘤的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

  • 菲力蒲Integris V-5000 DSA机在介入术中的技术探讨

    作者:杨述根;万志强

    我院1998年引进荷兰菲力蒲公司生产的Integris V-5000 DSA机,在使用中发现几个技术问题.

  • 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赵原

    目的:探讨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angiography of step-translation technique/bolus chasing angiography,BCA)在下肢病变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疑有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行步进式血管造影.结果:45例造影均显影清晰完整,35例在造影后进行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其病变得到手术证实.结论:在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中,BCA技术诊断定位准确,病变显示的精确性与细节清晰明确,并且减少了造影剂的使用剂量、造影次数及患者所受辐射量,缩短检查时间,具有明显的优势.

  • 28例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分析

    作者:何东升;赵强;王德全;邓增赋

    报告经MRI、DSA和术后病理证实脊髓血管畸形(AVM)28例,其中硬脊膜动静脉瘘13例,膜内髓周动静脉瘘5例和髓内动静脉畸形10例.临床表现多以肢体麻木、乏力,根性疼痛和括约肌功能障碍.单纯手术治疗20例,单纯栓塞治疗5例,先栓塞后再手术3例.结果治愈12例,明显好转7例,稳定5例,加重4例.结合文献对脊髓血管畸形的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因素等问题进行讨论.

  • 脑膜瘤CT、MRI、DSA表现与临床探讨

    作者:刘子彪;杨开勇

    目的:探讨脑膜瘤CT、MRI、DSA表现与其临床相关性.方法:对38例脑膜瘤的CF、MRI、DSA表现与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35例(近92%)脑膜瘤在术前作出的定性诊断准确,增作DSA的3例脑膜瘤更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CT、MRI、DSA综合检查不仅使脑膜瘤能作出定性诊断,而且能为手术提供佳方案,降低手术风险及致死、致残率.

    关键词: 脑膜瘤 CT MRI DSA
  • 原发性肝癌门静脉期强化CT与DSA对照研究

    作者:闫庆;张得春;王朝华;谢晓东;费泽军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研究原发性肝癌(HCC)CT增强门静脉期强化特点及其原因.方法:本组HCC门静脉期强化共4例,行CT双期增强扫描及肝脏供血动脉DSA检查,分析供血动脉特点与门静脉期强化间的关系.结果:本组门静脉期均强化.完全性门静脉期强化1例,其供血动脉来源于膈下动脉及肝动脉分支1例;区域性门静脉期强化3例,其供血动脉来源于膈下动脉2例,来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的网膜分支1例.供血动脉均走行较长.结论:HCC门静脉期强化供血动脉走行较长,部分管径纤细,导致肿瘤强化延迟.

  • 介入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静;童强;徐梓辉;徐静;郑宏庭;严峻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例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同时行PTA并支架植入治疗.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跟踪随访3月.结果 治疗大动脉3支,全部成功,中动脉5支,成功4支;小动脉16支成功12支.介入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肢缺血,缓解糖尿病足患者的疼痛、乏力等症状.结论 下肢动脉介入治疗近期效果令人满意,术后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及降低患者截肢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DSA引导下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良恶性肠梗阻

    作者:何学红;茅爱武;方世明;游箭;魏欣;蒲洪波

    目的 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良、恶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库利艾特公司生产的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管径为16F/18F,对105例良、恶性肠梗阻患者在DSA引导下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治愈率、导管引流情况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105例肠梗阻患者均顺利插入预定部位.随访7~180天(平均94天),临床缓解率与治愈率分别为90.5%(95/105)和29.5%(31/105);并发症有导管堵塞24.8%(26/105)、导管脱落2.86%(3/105)、肠穿孔0.9%(1/105)、肠出血0.9%(1/10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4.76%(5/105),未出现与死亡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在DSA引导下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引流良、恶性肠梗阻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操作易行的介入方法.

  • 脑血管DSA图像控制技术的探讨

    作者:赵晓伟;熊鹰;魏欣;游箭

    目的 探讨控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图像质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GE公司Advantex LC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135例患者行DSA常规与旋转造影,对常规造影及旋转造影的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 135例图像分优、良、差三级,常规DSA图像优、良为67例(88%);差1l例(12%);旋转DSA图像优、良为45例(79%);差12例(21%);两组间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3,P=0.291).影响常规脑血管DSA图像质量的因素包括无意识运动与造影剂的流速和流量;影响旋转DSA图像质量的因素包括无意识运动、旋转投照角度和旋转后兴趣区图像偏离中央;其它影响因素包括术前准备、导管位置和图像后处理技术.结论 合理控制DSA的各种因素是获得优良DSA图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脑血管 DSA 图像控制
  • DSA技术在兔髂总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作者:焦河;王凤英

    目的 探讨兔髂总动脉造影中,影响髂外动脉侧枝血管动物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遣影(DSA)图像质量的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 45只大白兔经麻醉、消毒、穿刺、插管后,选择恰当准确的撮影参数行髂总动脉DSA检查,分析其髂外动脉侧枝血管图像质量的显示情况.结果 42只大白兔经一次DSA检查后其髂外动脉及其侧枝图像显示清晰,能分辨细小血管的分支,无伪影;有3只因麻醉或肠道准备因素影响图像质量.结论 实验动物术前肠道的准备、麻醉的适中,选择恰当准确的摄影参数以及术后图像的后处理等对实验动物的血管显示及DSA图像质量的保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DSA 髂外动脉 造影
  • 宫腔3D造影对异位节育器位置的判定

    作者:张文华;高宇;彭大伟;周生林;范雪春

    目的:探讨3D-DSA在诊断宫内节育器异位成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DSA旋转采集、3D成像方法,对36例二维超声诊断或可疑宫内节育器(IUD)异位患者,进行3D-DSA宫腔造影检查,并与二维超声对IUD异位的诊断率进行比较。结果二维超声对IUD异位的确诊率为83.3%(30/36),3D-DSA为100%。所有确诊病例均得到手术证实。结论3D-DSA对IUD异位的诊断率高于二维超声,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TCD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准确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于佳楠;迟男男;李欣

    目的:探讨TCD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或是闭塞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经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对观察者进行床头TCD检查,观察颅内血管的情况,并与DSA结果进行对比.结果:TCD对不同类型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存在差异.其中,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高,高达92.9%,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的准确率为70.6%,且TCD能够显示某些DSA不能提供的血流信号,如盗血和栓子雨的形成.结论:与DSA比较,TCD在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或是闭塞的准确性较高,尤其是对于颈内动脉系统,同时TCD能提供DSA所不具备的实时血流动力学信息辅助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

  • 腹盆腔动静脉瘘的彩超、CT、DSA诊断比较

    作者:龙晚生;梁宇闯;张红环;黄列彬;兰勇;胡茂清;李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CT和DSA在腹盆腔动静脉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腹盆腔动静脉瘘的彩超、CT和DSA资料.比较3种检查方法在显示动静脉瘘的供血动脉、回流静脉、瘘口、假性动脉瘤瘤体以及周围组织器官的能力.结果 ①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瘘1例,肠系膜上动脉-下腔静脉瘘1例,左右侧髂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并下腔静脉瘘各1例,左侧髂内动静脉瘘1例.②5例病例均为CT检查首次发现并确诊,CT-能全部显示供血动脉和回流静脉,动脉破口和假性动脉瘤瘤体情况以及周围血管和组织器官情况.③超声5例均能显示供应动脉、回流静脉和周围组织器官情况,并能测量破口的血流速度,但1例动脉破口显示不清.④DSA5例均能显示供应动脉,假性动脉瘤显示较好,但1例回流静脉判断错误和1例瘘口显示不清楚.另外,DSA检查造影剂用量相对较多,平均为130mL.结论 彩超、CT和DSA均能作为动静脉瘘的有效检查方法,CT能提供更加全面的诊断信息.

  • 烟雾病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李刚;任光阳;谢明详;王玉玉;刘同华;李毅;犹春跃;张学军

    目的 探讨烟雾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特点及诊断,增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4例患者行CT及脑血管造影,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结果 4例患者CT检查均有颅内出血,脑血管造影均可见到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明确诊断烟雾病1例、单侧烟雾病3例;结论 烟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DSA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 Moyamoya病15例MRI与DSA的分析

    作者:钟平;李德炯;费兴梅;张国平;贾晓峰

    Moyamoya病又称烟雾病,是一组病因不明,以脑动脉进行性闭塞及脑底出现异常血管网为特点的疾病.本文收集我院2000年10月至2010年10月的15例Moyamoya病MRI及5例USA影像资料,旨在分析探讨MRI及DSA对此病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3~79岁,18岁以下11例,占7300,18岁以上4例,占27%.主要临床表现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肢体乏力、抽搐及活动障碍等.

769 条记录 32/39 页 « 12...29303132333435...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