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连续3个月下降

    作者:申海鹏

    本刊讯(记者申海鹏)2月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由于谷物、食糖、油和肉类价格的下跌超过乳制品价格的攀升,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在1月份首次连续3个月下降。
      以一揽子食品类商品的国际贸易价格为基础的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在2014年1月平均为203.4点,环比和同比分别下跌1.3%和4.4%。粮农组织表示,价格因供应充足而下滑,但是需求的增加,如亚洲进口步伐的加快,可能会使降幅受限。

  • 药品价格指数的方法学综述

    作者:马芳芳;吴晶

    目的::综述药品价格指数的研究方法,为药品价格指数实证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以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从指数方法(公式)、药品产品的定义、价格和数量计量单位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选择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测量偏倚进行评析。结果:价格指数的结果会随着指数公式所选择的权重、产品的定义以及价格和数量计量单位的不同而不同。在指数公式的选择中是否考虑了新产品上市和老产品退市的产品更新换代问题以及产品的质量变化问题等同样会使得指数结果具有较大差异。结论:药品价格指数的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学术界应致力于对价格指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达到更精确的测量。在实证分析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以更加准确地反映药品价格水平的变化。

  • 胃病用药:质子泵抑制剂风光依旧

    作者:王立峰;田元子

    胃病是常见病,其用药规模在消化系统中居于第1位,预计我国临床年销售额约为43亿元人民币.目前整个胃病用药的销售平稳增长,2006年年销售金额增长率为16.5%,高于目前医药整体销售增长率,2002-2006年5年的复合增长率(CAGR)为1 6.3%.从整体形势上看,销售额的增长速度高于销售数量(见图1),而单位平均价格指数直线上升(见图2),说明本类药物中高价位药物正在逐步替代低价位药物,这是导致销售增长的主要原因.

  • 北京市药品价格指数及相关统计分析

    作者:方来英;桑国卫;岳小林;魏巍

    本研究依托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平台数据,测算分析了2005年至2013年北京市药品价格指数以及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DDD价格指数,结果显示北京市药品价格指数和按DDD计算的药品价格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但是,由于用药结构和用药频度等也发生了变化,使单纯的药品价格下降并没有很好地控制药品费用及医疗费用的持续增长.

  • 中药市场应慎用“降价令”——基于统计资料的分析

    作者:杨光;王诺;黄璐琦;邱红燕;郭兰萍

    中成药是否应该降价常引起争议.通过分析1995-2011年统计数据,结果发现:看病贵的主要责任并不在药品价格增长;对中药而言其价格指数上涨明显慢于药材价格上涨,1995年至今我国中成药生产的利润率受原料价格影响处于下降状态,如果再下调中成药价格对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中成药的成本有高有低,优劣原料价格平均相差1倍,如果再进行降价将把中成药逼向假劣药横行的状况.

  • 基于ARMA预测模型的中药材价格预警研究

    作者:常峰;茅鸯对

    该研究搭建了中药材价格预警系统框架,采用中药材价格指数为预警指标建立中药材价格黑色预警模型,以价格指数波动率为警情指标,以物价原则确立警限,将警度划分为负向重警、负向轻警、无警、正向轻警、正向重警5个区间,对应5种不同颜色的信号灯以描述中药材价格市场的变动程度.采集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的月度价格指数作为时间序列,对中药材价格指数进行预测预警实证研究.在构建ARMA预测模型测算指数预测值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取中药材价格预警结果并作出分析,后向中药材种植户、商业公司、消费者与政府提出了建议.

  • 中药材价格的疯涨效应

    作者:左聪

    自2010年以来,中药材及其他原辅料的价格上涨步伐似乎就没有真正停止过:--根据中国中药协会的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其中28%的涨幅超过51%.--而商务部新发布的"中国·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显示,6月6日至12日这一周,该指数为129.94点,仅比指数发布以来创下的高点微降0.1%.

  • 天津市抗微生物类基本药物与医保非基本药物价格水平比较

    作者:马芳芳;吴晶

    目的 对比天津市抗微生物类基本药物与医保非基本药物的价格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08年第1季度至2010年第4季度(2008Q1 ~ 2010Q4)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10%随机抽样的报销数据,分别在产品水平(具有相同有效成分、剂型、规格、生产企业的药品)和通用名水平(相同有效成分),利用费氏和链式费氏价格指数分析各季度药品价格水平.结果 从2008Q1~2010Q4,在产品水平下,抗微生物类基本药物的链式费氏指数下降了15%,医保非基本药物下降了6%;在通用名水平下,基本药物的链式费氏指数下降了44%,医保非基本药物下降了18%.费氏与相应的链式费氏价格指数结果相似.通用名水平下测得价格水平下降速度大于相应产品水平下测得的结果.结论 在研究期间,天津市抗微生物类基本药物和医保非基本药物的价格水平都呈现出下降趋势,且基本药物价格水平下降速度大于医保非基本药物.通用名水平下的价格下降速度大于产品水平下的价格下降速度,说明在同一通用名下存在低价药品不断替代高价药品的市场现象.

  • 北京市样本医院1996~2005年全身用抗菌药品采购价格趋势研究

    作者:倪钎;韩晟;乔杰;王海燕;江滨;胡茵;史录文

    全身用抗菌药品是我国临床使用金额大的药品类别,也是受到国家价格干预多的类别.本文将价格指数应用于药品采购价格的分析,建立了分析药品采购价格总体变动的分析方法,并抽取了北京市12家医院1996-2005年全身用抗菌药品的采购记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身用抗菌药品的价格十年来不断下降,但由于药品临床使用结构的变化,这类药品同期的加权平均采购价格仍然不断攀升.这提示我们单纯采取降价措施不足以控制药品费用,只有在控制已上市药品的价格的同时,严格制定新药的价格,并加强对药品临床使用的经济约束才能使费用负担得到有效控制.

  • 基于ARCH(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的我国药品价格波动的实证分析

    作者:宋燕;韩志琰;宋奎勐;窦伟洁;甄天民

    目的:探讨药品价格变动特征和变化趋势,为政府评估政策效果、做好宏观调控和价格监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1-2017年我国药品价格月度数据,采用ARCH(自回归条件异方差)类模型,对药品价格波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我国药品价格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特别是2015年药品价格改革之后,价格上升趋势较为明显.药品价格波动的幅度和频率比较均匀,价格波动不具有集簇性,没有显著的信息冲击效应,但药品价格波动的记忆性较强.结论:我国药品价格变动相对平稳,药品市场的价格调控政策在平抑价格波动方面具有较强的作用.建议在积极稳妥推进药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对药品价格形成的调控作用,把握好政策调节市场的力度,并加强药品市场价格监测.

  • 基本药物价格指数编制研究

    作者:陈永法;杜一坤

    目的:探讨基本药物药品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选择价格指数代表品、确定基期和报告期、收集及处理价格资料、确定价格权数等几个关键步骤编制基本药物价格指数.结果:构建基本药物类价格指数及总价格指数体系.结论:基本药物价格指数的体系设计及编制工作,对基本药物制度的科学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 药品价格指数编制方法探讨

    作者:倪钎;史录文

    药品价格指数是衡量药品价格水平的重要工具.文章在价格指数理论指导下,从价格指数公式的选择、统计数据收集、代表药品选择、代表药品品种界定、药品数量和价格单位的处理以及"缺价"药品信息处理等多个方面着手,全面探讨了药品价格指数编制的方法,明确了不同的编制方法所代表的经济学意义.

  • 我国卫生服务价格指数构建方法与实践

    作者:翟铁民

    目的:计算我国总体的卫生服务价格指数,以真实反映我国卫生费用增长速度.方法:利用Laspeyres价格指数方法,使用卫生产出数据和卫生投入数据计算2007-2012年不同类型卫生服务的价格指数,然后以不同服务的费用占比作为权重,计算卫生服务价格指数的总体水平.结果:2007-2012年,我国卫生服务价格指数由100.00(2007年为基年)增长至132.86,年均增长6.16%,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年均增速(5.02%)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年均增速(3.12%).门诊服务价格指数增长较快(5.02%),而零售药品价格增长较慢(3.11%).结论:经卫生服务价格指数平减后的我国卫生费用增长速度低于利用GDP平减指数和CPI计算的真实值增速.

  • 2014年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零售终端部分(Ⅲ)

    作者: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介绍了中国零售药店发展概况、2007-2013年中国药品零售终端规模以及中国药品零售行业集中度,并对中国药品零售终端主要大类的重点品牌前10位进行了分析.

  •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变动分析——基于中国四省(自治区)的实证研究

    作者:宋燕;卞鹰

    采用2010-2011年山东、浙江、安徽、宁夏的药品价格问卷调查资料,基于药品价格变动率和药品价格指数,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变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8.71%的调查药品价格下降,总体降价幅度为34.38%;基本药物的拉氏价格指数小于帕氏价格指数,销量多的药品价格高.后续应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强化行业监管等方面积极推进综合改革.

  • 中国三明市医改下药品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胡华杰;王国英;韩晟;史录文;管晓东

    目的:探讨三明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期间药品费用变化情况,并分析药品价格、药品用量和用药结构对药品费用变化的影响,以期为今后药品费用改革决策提供视角和参考.方法:收集三明市1家医院(实验组)和福建其他地区18家医院(对照组)在2011-2016年期间的药品采购数据,采用“A.M”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自2011年起实验组药品总费用保持平稳,年均增长率为1.4%,对照组涨速较快,年均增长率为6.4%;实验组和对照组价格因素及用量因素变化趋势一致、变化速度相近;在结构因素方面,实验组保持平稳,对照组涨速较快.结论:三明市医改明显降低了药品价格并抑制了“同类别药品高价药替代低价药”的趋势,控制结构因素是抑制药品费用上涨的有效手段.

  • 基于GM(1,1)预测模型的中药材价格指数预测

    作者:茅鸯对;常峰

    目的: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对中药材价格进行预测.方法:应用离散形式的差分方程求解法建立中药材价格指数的灰色GM(1,1)差分预测模型,用程序简洁、预测精度高的美国The 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MATLAB)实现模型算法.结果: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小误差几率、均方差比检验等级为好,相对误差检验等级为合格,可见预测效果十分理想.结论:该模型适用中药材价格指数的中期预测.

  • 常用药品价格指数计算公式的比较

    作者:李悦;朱凯;俞慧强

    目的:探讨药品价格指数不同编制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为药品价格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江西省某“三甲”医院的抗菌药物类数据,运用不同的公式分别计算药品价格指数.结果:拉氏、帕氏、马氏指数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但所得结果有微小差异.结论:建议采用折中的马氏指数作为终结论,同时辅以对权重大的药品的价格及数量变动加以描述性统计.

  • 我国药品零售价格指数首次出现负增长

    作者:

    据新华社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药品零售价格指数首次出现负增长。 2000年以来,在国务院纠风办的统一组织下,各地全面加强了对医药市场的监管力度。全国先后取缔了 113个非法药品集贸市场,并且绝大部分关闭后没有出现反弹,中药材专业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同时,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和制售假劣药品行为,各地共取缔无证照药品生产经营户 11 947个,清理销毁假劣、过期药品案值 5 2亿多元,端掉制假大窝点 50多个,查抄“地下”药品仓库 100多个,清理整顿私人诊所 15万多个、虚假药品广告 65 000余条。医药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 全国有近 30个省(区、市)都开展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在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价、加强药品购销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地方还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在城镇医疗机构推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制度和对药品销售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积极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推广了住院患者费用“一日清单”、“病人选医生”、“单病种全程包干”等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国家计委分三批降低了 210多个品种规格的中央定价药品零售价格,平均降价幅度约 20%,年降价总金额约 32亿元;全国 31个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进一步降低了省管药品零售价格,年降价总金额约 42亿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1996年以前全国药品零售价格指数一般在 10%以上, 2000年为— 0 1%,首次出现负增长,社会医药费用不合理负担开始减轻。

  • 限定日剂量在药品价格指数编制中的应用

    作者:朱凯;李悦;俞慧强;余君

    目的 使用限定日剂量法计算药品价格指数,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方法 将各药品用量转化为各自DDDc和DDDs后进行药品价格指数计算.结果 给出了DDD方法和传统方法计算的药品价格指数.结论 限定日剂量法所得药品价格指数较传统方法灵敏,更能反映药品价格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