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西医药治疗急性胃炎
胃炎即为胃粘膜的炎症.根据粘膜损伤的严重程度,可将胃炎分为糜烂性胃炎和非糜烂性胃炎,也可根据胃累及的部位进行分类(如贲门、胃体、胃窦).根据炎性细胞的类型,在组织学上可将胃炎进一步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然而尚无一种分类方法与其病理生理完全吻合,各种分类尚有重叠.急性胃炎表现为贲门和胃体部粘膜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
藿朴夏苓加减方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固有腺体(幽门腺或泌酸腺)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常伴有肠化生,少数出现异型增生,甚者可发展为胃癌[1].因此,积极治疗CAG是预防癌变,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笔者2007-03~2009-01采用藿朴夏苓加减方治疗脾胃湿热型CAG42例,并与口服胃复春片38例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
壁细胞的泌酸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胃黏膜按泌酸功能可分为泌酸腺区和不分泌盐酸(HCl)的幽门腺区.泌酸腺区黏膜主要分布于胃体和胃底,腺体内含有具有分泌HCl功能的壁细胞.壁细胞分泌HCI是胞内H+-K+-ATP酶作用的结果,与壁细胞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相关联.
-
Barrett食管:研究现状、争议和人群之间的差异
一、Barrett食管研究现状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澳大利亚胸外科医生Barrett于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定义为化生的柱状上皮取代鳞状上皮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远端食管黏膜,原因至今未明。上世纪70年代的研究发现这种化生的柱状上皮包括3种成份:黏液腺,黏液-泌酸腺,含有杯状细胞的特殊肠上皮腺体[1]。
-
柴胡桂枝汤对大鼠乙酸胃溃疡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汤(CHGZT)促进泌酸腺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对比观察大鼠乙酸胃溃疡形成后3个时间段胃体黏膜、再生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CHGZT对其的影响.[结果]EGFR表达于胃体黏膜泌酸腺的壁细胞以及再生黏膜CHGZT-溃疡伴随细胞系(UACL)中的去分化或再分化壁细胞;在溃疡形成后的3个时间段,与模型对照组和西咪替丁组相比,CHGZT组溃疡边缘胃体侧正常黏膜以及再生黏膜EGFR的表达均增多,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CHGZT促进泌酸腺再生,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溃疡附近胃体黏膜以及再生黏膜EGFR的表达有关.
-
生长激素释放肽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 Ghrelin简介
1999年,日本科学家Kojima利用能够稳定表达生长激素促分泌剂受体(GHS-R)的CHO(chi-nese hamster ovary)细胞株,从大鼠胃中提纯出含28个氨基酸的活性多肽,可以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GHS-R,并刺激生长激素(GH)的分泌。这种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的内源性配体被称为ghrelin[1]。利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显示,ghrelin的mRNA存在于胃底泌酸腺的颈部和底部。合成ghrelin的细胞是X/A样细胞,简写为Gr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