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ICC在大面积烧伤病人输液中的应用

    作者:张献珍;黄洁

    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皮肤受损面积大,体液丢失多,休克期需补充大量液体,加之感染、修复期用药时间长,故静脉输液是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病人体表静脉大多破坏,可供输液的静脉不多,穿刺静脉条件差.我科2000年11月至2001年11月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对病人进行静脉输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新型加压输液袋的临床应用

    作者:聂智容

    临床工作中需要加压输液或输血时,多采用直接向瓶(袋)内注气加压,易造成潜在性微粒或病菌污染[1].我院自1999年使用新型加压输液袋(美国进口Clear-cuff),经临床1 000余例次的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老年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

    作者:路必琼;刘惠凤;蔡伟文;朱颖;赵艳君;王翠;毛莹珏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置管反应的发生是否与血管管径有关.方法将232例浅静脉置管的老年病人,按置管静脉部位分为A组(主静脉组)和B组(分支静脉组),B组又分为B1组(管径≥3.0 mm)和B2组(管径<3.0 mm),对三组病人置管反应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A组置管反应发生率为27.9%,B组为73.8%,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A组于置管后第4天出现置管反应,B组置管后第2天即开始有置管反应.B组中B1组置管反应发生率52.6%, B2组为100.0%,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B1组置管反应出现于置管后4~5 d,B2组置管反应发生于置管后2~4 d.结论老年病人留置套管针时其置管反应的发生与血管管径大小有关.为老年病人留置套管针时,应尽可能选择直径≥3.0 mm的血管,并科学掌握留置时间.

  • 不同穿刺部位静脉留置输液效果观察

    作者:胡建玉

    按穿刺单双日将57例危重病人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股静脉穿刺留置导管输液,对照组行四肢静脉穿刺留置输液.结果观察组股静脉穿刺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且导管不易脱出,血压回升时间短.提示在危重病人抢救中宜采用股静脉留置输液.

  • 静脉输液溶液毫升数与滴数换算关系再探

    作者:梁远娣;张晓霞;赵引棉;刘建宏;李小侠

    探讨溶液毫升数与滴数的换算关系,为临床准确计算单位时间内用药量、评估输液时间、调节输液滴数提供依据.应用一次性塑料输液器和两种型号头皮针对临床常用溶液进行实验,按密闭式输液法将溶液输入有刻度的注射器内,输入过程中数滴数,随后测量、计算.结果在等渗溶液中,无论用7号或5.5号头皮针,1 ml相当于20.0 gtt;在高渗溶液中,用7号头皮针1 ml相当于22.0 gtt,用5.5号头皮针1ml相当于22.4 gtt.提示使用一次性塑料输液器输等渗溶液时宜按20.0 gtt/ml的换算关系计算.

  • 伴随输液法减少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时疼痛和回血的探讨

    作者:刘琴;滕敬华;黎华;刘勇

    目的探讨减少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时的局部疼痛和静脉血反流情况.方法将48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120例,观察组360例.观察组在静脉泵入尼莫地平的同时以一定的速度从同一通道伴随输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下称稀释液),观察不同伴随输液速度时静脉血反流情况及病人局部静脉疼痛情况,并观察额外输液对病人血压的影响.对照组直接用微量泵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结果在静脉泵入尼莫地平的速度一定时(1 mg/h),对照组静脉血反流率95.8%(115/120);观察组稀释液以7 gtt/min的速度维持输液即可完全阻止静脉血反流,以10 gtt/min的速度维持输液可以使99.4%病人无疼痛感,泵入尼莫地平前后血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泵入尼莫地平的同时以一定的速度(10 gtt/min)从同一通道输入稀释液安全,可缓解疼痛,阻止静脉血反流.

  • 精密过滤输液器及可来福接头用于输液安全效果观察

    作者:徐木兰;吴丽芬;张元元

    100例患儿(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及可来福接头无针输液系统输液,与采用普通一次性输液器输液的100例患儿(对照组)比较输液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输液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应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及可来福接头可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 变换体位输液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桂荣;陈艳红;李慧;杨凤翔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恢复期患者采取变换体位输液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术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输液时取卧位,观察组交替使用卧位、坐位和斜坡位.比较两组输液时患者的重复穿刺率、输液前和输液完毕30 min后平卧时心率、呼吸、血压,入科时和输液疗程结束后(4周)Bathel指数变化,肺部感染率及压疮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重复穿刺率,压疮发生率,输液前后心率、呼吸、血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arthel指数及平衡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恢复期患者采取变换体位输液安全、可行,且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微量肝素化输液在小儿外科的应用

    作者:顾建章;吴宣林

    微量肝素化输液应用于84例小儿外科患儿,在预防输液合并症,防治麻醉及手术后,特别是胸、腹部手术后患儿的呼吸道感染等方面有良好的疗效.胸部手术后3天即见痰液明显减少,咳喘明显减轻,术后肺膨胀程度也明显好于未用肝素输液患儿.每1ml液体中加1 U肝素输入是安全而有效的,可以在小儿外科及儿科患儿输液中应用.

  • 洛美沙星序贯疗法和输液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76例

    作者:刘慧英;林廷塔;王冰雪

    目的:比较洛美沙星用序贯疗法和输液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下呼吸道感染患者76例,洛美沙星序贯疗法组39例和输液疗法组37例,疗程6 d.结果:洛美沙星序贯疗法和输液疗法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基本相同.结论:序贯疗法疗效确切,治疗费用较传统的输液疗法低.

  • 合理应用输液疗法

    作者:肖双

    输液疗法是医院临床每日治疗中的一项很重要的措施,不仅可以达到高效,速效的治疗目的,而且为抢救不能经口服给药如昏迷,晚期癌症患者等创造良好的治疗基础.输液可调节电解质平衡、补充体液、作为载体将药物输入血液,具有输入量大、输入速度快,配制环境要求高,操作严谨,液体接触器具多,配伍药物多,个体差异等特点.

    关键词: 输液疗法 合理 安全
  • 输注速度对输液疗法疗效的影响

    作者:葛桂林;钱沛然;殷乐平

    笔者就临床应用中几组输液的输注情况,阐述输注速度对输液疗法疗效的影响,以引起重视.

  • 我院门诊输液中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作者:王晓旭;郝建秀;胡文辉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门诊输液疗法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不合理的抗菌药物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1 343张处方中,有576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其中不合理处方132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22.92%.且发现有广谱抗菌药物联用的趋势.结论:我院门诊静脉输液抗菌药物的使用,仍需进一步提高.

  • 输液中热原反应60例原因分析

    作者:

    从广义上讲,输液反应是由输液疗法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狭义的输液反应仅指热原反应.热原物质属于微生物所产生的代谢物多糖类物质,是一种内毒素.主要来源于G-细菌,其毒力强,次为某些G+细菌.近年来认为霉菌和病毒也含有或产生此类多糖物质.

  • 655例临床输液反应分析

    作者:徐学君;徐德琴;邹若飞

    目的:探讨输液反应的规律及预防对策.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的655例临床输液反应,考察细菌内毒素、不溶性微粒、配伍用药等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结果:输液内毒素超标为1.05%(7/665),输液瓶松盖、漏液或出现裂纹5.28%(14/265),输液残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阳性反应率为15.55%(79/508),输液残液的不溶性微粒检查不合格率为45.17%(173/383),输液反应病人三联以上用药为55.21%(270/489).输液器具细菌内毒素检查阳性反应率6.73%(36/535).结论:加强输液疗法操作化操作,减少联合用药种数是预防和减少输液反应的主要对策.

  • 改良手工调节输液速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作者:尤毅敏;伍惠凤;卢妙英

    目的 探索改良手工调节输液速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60名大专、本科护理专业实习生,每人分别采用新旧2种方法手工调节输液速度,分别记录开始到输液速度达到20、40、60 滴/min时所用的时间.结果 新方法手工调节输液速度所需的操作时间显著少于旧方法(P<0.01).结论 改良的手工调节输液速度方法具有操作快捷、使用简单、实用性强等优点,提高了护生手工调节输液速度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护生临床实践能力.

  •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输液中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春梅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输液中的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对老年患者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认为不同的穿刺部位与留置时间的长短有很大的差异.[方法]将82例老年住院患者分为两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42例,40例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施以专业护理.比较两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外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静脉炎和堵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更适合老年患者.

  • 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王秋香

    本院历来使用院内生产的大输液,均按家兔法或鲎试法进行热源检查,符合标准者用于临床.但临床上输液反应仍时有发生.1987~1997年,本院共发生反应42例,现就其原因及其对策作一浅析.

    关键词: 发热 热原 输液疗法
  • 黄芪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观察

    作者:王金龙;姚鲁也;胡海清

    临床上常将黄芪注射液加入到输液(或同时加有其他小针剂)中静滴.据报道,中药注射剂中小于10μm的微粒个数明显多于西药静脉注射剂,且质控有一定的难度[1,2].本文对不同量的黄芪注射液与大输液及常见临床处方配伍组合方式的微粒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 输液反应的调查与控制

    作者:翦辉;黄孟君;张奇昭;彭佩群;王放良

    目的探讨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以提出相应对策预防控制.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1999年发生输液反应的情况,并作出分析.结果共发生输液反应65起,其中8月份多,为15起,1月份少,为2起.8月份发生的15起输液反应中有9起进行了分段采样监测,2起输液瓶内液体有菌生长,3起输液管内液体有菌生长.对发生输液反应科室的治疗室进行空气采样12份,其中3份超标;使用中的配药注射器采样11份,2付有菌生长.结论药物管理不善,质量不符合要求;无菌技术掌握不好;制剂室空气受到污染;夏季气温高等诸多因素为引起医院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

241 条记录 10/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