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方蛇床子灌注液对奶牛乳房炎6种主要致病菌的抑杀作用

    作者:刘翠艳;唐亮;韩春杨;章孝荣;赵宏坤

    目的 通过实验证明复方蛇床子灌注液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抑杀作用.方法 复方蛇床子灌注液为受试药物,6种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常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实验菌株,采用测定抑菌圈的琼脂平板扩散法和测定小抑菌浓度(MIC)的药物固体培养基法来评价复方蛇床子灌注液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复方蛇床子灌注液对6种供试菌株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0.1 g/mL的原药液对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了强大的抑制作用(MIC值达0.0015 g/mL).抑菌圈直径分别高达33mm和28 mm.结论 复方蛇床子灌注液对奶牛乳房炎6种主要致病菌有较强的抑杀作用,抗菌谱广,药物浓度与抑菌效应呈正相关.

  •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体外抑菌试验

    作者:田召芳;常维山;唐珂心;牛钟相;孙海港;邹德志

    从健康鸡、兔、仔猪肠道内容物及新鲜粪便中分离到41株乳酸菌,通过单层琼脂平板扩散实验,筛选出5株有明显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乳酸菌,其中4株属于乳杆菌属,1株属于链球菌属.排除酸的干扰后,离心发酵液对指示菌仍有抑菌活性,用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明显降低,用过氧化氢酶作用上清液,抑菌效果不变,说明过氧化氢未起作用,从而得知抑菌物质中有蛋白质类细菌素.将离心发酵液分别调pH值为2.0、3.0、4.0、5.0、6.0、7.0,做抑菌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所分离的5株乳酸菌在pH2.0,3.0,4.0时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MD菌株在pH7.0时抑菌活性亦较强,这进一步排除了酸的作用.每周重复一次,抑菌结果完全一致,但至第5周时,抑菌现象完全消失,说明抑菌物质随时间的延长而失活,起抑菌作用的物质不是有机酸.

  • 口臭症口腔微生态学的研究

    作者:徐红云;林一南;范群

    目的:研究口臭症患者口腔菌群分布.方法:选择30例口臭患者和30例健康人,分别采集舌背舌苔和牙周袋菌斑作细菌的需氧、微需氧和厌氧菌的定量培养,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及衣氏放线菌做抑菌试验.结果:口臭组舌背厌氧菌及微需氧菌总数(12.2±1.32)与健康对照组(9.5±1.2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口臭组需氧菌总数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口臭组牙周袋厌氧菌及微需氧菌总数(13.12±1.2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1.3±1.82),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需氧菌差异无显著性;口臭症舌背以小韦荣菌为主,其次是黑色普氏菌;牙周袋菌斑以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黑色普氏菌为主,其次是衣氏放线菌.并筛选出两类抗菌漱口水和一种中外合资抗口臭牙膏,对舌背及牙周袋菌斑的主要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衣氏放线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口臭症患者口腔菌群分布和总数与正常人群存在显著的差异,与牙周病有关的致病菌数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据抑菌试验结果采用有效的漱口液及牙膏可明显降低口腔内致病菌和改善口臭症状.

  • 溶菌酶眼用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性质考察

    作者:韩旭;王笑笑;姜同英;王思玲

    目的 通过制备溶菌酶眼用凝胶制剂提高溶菌酶的稳定性,延长溶菌酶与眼部的作用时间.方法 按照部颁标准测定了溶菌酶活性,通过对基质的筛选,确定了优处方及工艺,考察了溶菌酶眼用凝胶剂的基本性质如:黏度、表面张力、渗透压、体外释放、稳定性,以及眼用凝胶剂的体外抑菌性.结果 以质量分数1% HPMC K4M为凝胶基质,制备的溶菌酶眼用凝胶剂的黏度为95.83 mPa·s,表面张力为39.696 mN·m-1,渗透压为277 mOsm· kg-1,pH为6.56,效价为10 300 U·mL-1,溶菌酶凝胶剂体外释放5h时,累计释放率接近100%.溶菌酶眼用凝胶剂对革兰氏阳性菌抑菌效果较好,而对革兰氏阴性菌抑菌效果较差.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表明该制剂性质稳定.结论 制备的溶菌酶眼用凝胶制剂相关性质均符合眼用制剂标准.

  • 疏水性膏状抗菌用品抑菌试验

    作者:高真真;赵虹;郑艳华

    某肤美清洁肤净为疏水性膏状抗菌用品,因不溶于水,笔者在抑菌试验中采用了振荡烧瓶试验,对其抑菌效果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纯棉织物的抑菌效果评价

    作者:马景宏;王为黎;郑洪

    为评价纯棉织物的抑菌效果,笔者参照<消毒技术规范>对几种不同的产品及洗涤10次、50次后的产品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如下.

  • 痰热清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宋远瑛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Kpn)等[1]。近年来,关于 Kpn 导致的院内感染的报道越来越多,β-内酰胺酶类广谱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 Kpn 的耐药也在增加,会使 Kpn 产生 ESBLs,限制了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使病情迁延不愈,并使患者的治疗成本增加,因而寻找抗产ESBLs 肺炎克雷伯菌的有效方案,临床意义重大。而随着对祖国医学的研究逐步深入,在临床治疗上有许多优势等待发现。痰热清为中药制剂,有清热解毒之效,使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得到提高,在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上有着很好的效果[2,3]。本次研究中,根据 CLSI(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机构)介绍使用的肉汤稀释法,在体外对产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行抑菌试验,观察单用痰热清及特治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痰热清两者的抑制效果,予以报道。

  • 清火解毒法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试验

    作者:钮晓红;陆春红;张晓洁;许惠琴

    目的:观察清火解毒法内服方和外用熏蒸方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体内外抑菌作用。方法:体外抑菌实验采用增菌培养和二倍稀释法,体内抑菌实验采用清洁级ICR小鼠腹腔注射乙型链球菌培养原液0.5 ml/只,连续给药2天,观察死亡率和存活天数。结果:受试药对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MIC为16.5~156 mg/ml;清火解毒法内服方高、中剂量组对乙型链球菌感染小鼠均可降低其死亡率,延长存活天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清火解毒法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体内外均有抗菌作用。

  • 抗菌肽人β防御素3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株的抑制作用

    作者:宋珍;李镛;阴振晨;李擎天

    目的:分析抗菌肽人β防御素3 (human β defensin 3,hBD3)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株的抑制作用.方法:合成抗菌肽hBD3,分别通过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检测、直接杀菌试验、重要功能基因检测分析其对PAO-1的直接抑制作用;并将其与阿奇霉素、四环素、利福平、氯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联合施用,观察对抗生素MIC的影响.结果:HBD3对PAO-1的MIC为32 g/mL;在浓度达到8g/mL时即有明显杀菌作用.HBD3上调PAO-1株的ahpF基因表达,下调aprA和rhlR基因表达.在联用5g/mL的hBD3后,四环素、利福平、氯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的MIC值均有降低.结论:抗菌肽hBD3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株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金银花叶药用成分的提取及抑菌试验研究

    作者:武雪芬;白雁

    目的:金银花叶中抗菌消炎成分总黄酮、绿原酸的提取分离方法和成分的抑菌效果.方法:用乙酸乙酯分离总黄酮,用β-环糊精共沉淀法分离绿原酸;对分离物进行小抑菌浓度试验.结果:金银花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分别是绿原酸的4和2倍.结论:金银花的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较高,其抑菌效果高于金银花.

  • 抗菌肽人β防御素3对肺炎克雷伯菌临床菌株的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张磊;印树葳;张婷;齐昕;吕慧颖;林萍

    目的:分析抗菌肽人β防御素3(hBD3)对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抑菌作用。方法合成抗菌肽 hBD3,分别通过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直接杀菌试验、重要功能基因检测分析其对20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直接抑制作用;并将其与阿莫西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联合应用,观察其对抗菌药物50%低抑菌浓度(MIC50)和90%低抑菌浓度(MIC90)的影响。结果hBD3对20株肺炎克雷伯菌的 MIC 为(22.3±6.6)μg/mL;在浓度达到8μg/mL 时即有明显的杀菌作用。hBD3可上调 ompC 基因表达,下调 yojL 基因表达。在联用5μg/mL hBD3后,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 MIC50和 MIC90值均明显降低,而阿莫西林的 MIC50和 MIC90值无明显变化。结论抗菌肽 hBD3对肺炎克雷伯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望与抗菌药物联用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 壳聚糖及其季铵盐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作者:林萍;赵雨璠;吴悦;张骁;郭晓奎;谭红略;李擎天;孙阳

    目的 探讨壳聚糖(CHI)及其衍生物可能具有的广谱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CHI、壳聚糖季铵盐(QCHI)进行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抑菌试验.采用CHI和QCHI分别作用0、3、6、9、12 h,每个时间点取1 mL菌液进行菌落计数并与对照孔比较,同时抽提铜绿假单胞菌RNA,扩增其ahpF、pa3187、aprA和rpoS基因,并检测各基因表达水平;剩余铜绿假单胞菌用LB培养基培养3 d,PBS缓冲液冲洗浮游细菌,结晶紫染色,95%乙醇脱色后用酶标仪570 nm检测并比较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结果 与对照孔比较,自6 h起CHI和QCHI孔的存活菌量即有明显差异(P<0.05);但CHI孔和QCHI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和QCHI均可使铜绿假单胞菌pa3187基因表达上调,aprA基因表达下调;QCHI可使ahpF基因表达下调,而CHI可使ahpF基因表达上调;QCHI对rpoS基因的表达有下调趋势.从6 h起,CHI和QCHI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CHI及QCHI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增殖及其生物膜的形成.

  • 壳聚糖对几种口腔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作者:邓婧;符大勇;宋文斌;袁昌青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量及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纸片药敏试验,检测不同分子量及不同浓度壳聚糖(浓度为2.0%,1.5%,1.0%,0.5%)在pH6.5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幽门螺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变形链球菌的抑菌环直径;测定不同处理方法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随机区组化设计方差分析、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在pH值6.5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幽门螺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变形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但多以小分子量的抑菌作用好(变形链球菌以大分子量好)(P<0.05,0.01);且随浓度的增加,抑菌作用增强(P<0.05);经高温处理的壳聚糖抑菌作用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壳聚糖在pH6.5条件下对口腔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 环丙沙星的新型给药系统

    作者:李凤前;胡晋红

    本文以环丙沙星为代表,根据其在缓释和细胞内导向的新型载体形式研究情况,对其包合物及以包合物制成的药质体、纳米囊、脂质体等给药系统的制备工艺、性质、体内外抑菌试验等进行综述,分析和讨论新剂型对药动学及药效学性质影响的原因及药剂学机理.

  • 正交设计优选黄桂灌肠剂的处方

    作者:邓丽琴;张岩

    目的 优选黄桂灌肠剂处方.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进行处方中各成分的用量筛选,以小鼠廓清指数提高百分率和体外抑菌作用为考察指标,确定黄桂灌肠剂的佳处方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 优选的黄桂灌肠剂的佳处方为1 000 ml中含黄连60 g、黄柏180 g、桂枝120 g,大黄48 g,考察指标中,小鼠廓清指数提高百分率>20%,抑菌圈直径>35 mm,结果达到要求.结论优选的黄桂灌肠剂处方合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0.5%与2%碘酊抑菌效果分析

    作者:刘梅和;杨精山;惠培业

    目的:对不同浓度碘酊的抑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0.5%和2%碘酊进行抑菌试验和效果评价.结果:两种不同浓度的碘酊在抑菌效果上无显著差异,低浓度碘酊成本可降低49%以上.结论:0.5%碘酊可替代2%碘酊的在临床上进行实际应用.

  • 壳聚糖季铵盐对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作者:黄洁雯;陈志俊;沈隽霏;董思聪;李擎天;谭红略;郭晓奎;董珂

    目的 探讨壳聚糖季铵盐对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以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壳聚糖和壳聚糖季铵盐对肺炎克雷伯菌的直接抑菌作用;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相关的重要基因lsrR、lsrK和gmd的表达;并以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 干预后6h时点开始,壳聚糖和壳聚糖季铵盐孔的存活菌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12 h壳聚糖季铵盐孔的存活菌计数显著低于壳聚糖组,壳聚糖季铵盐和壳聚糖对待检肺炎克雷伯菌的12h抑菌率分别为(72.6±8.0)%和(50.2±9.3)%(P<0.05).壳聚糖和壳聚糖季铵盐均能上调lsrR基因表达;壳聚糖季铵盐使lsrK基因表达下调,gmd基因表达也有下调趋势.从干预后6h开始,壳聚糖和壳聚糖季铵盐对肺炎克雷伯菌的生物膜形成都有显著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壳聚糖组与壳聚糖季铵盐组之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壳聚糖和壳聚糖季铵盐能够有效抑制肺炎克雷伯菌增殖及生物膜形成.壳聚糖季铵盐的抑菌能力强于壳聚糖,同时可影响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多个基因的表达.

  • 中药苦黄散的体外抑菌作用

    作者:宋学华;余江河

    用苦黄散对史密斯、宋内氏、福氏2a、福氏2b、福氏4型、福氏6型、福氏X变种7种痢疾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杆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苦黄散对7种痢疾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的抗菌作用比黄连素强.

  • "纳米银/羧甲基壳聚糖"生物敷料的研制、表征及抑菌试验研究

    作者:罗勇华;赵丽;孙竹华

    目的:通过合成水溶性"纳米银/羧甲基壳聚糖"生物敷料,以标准菌株测试其抑(抗)菌性能.方法: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表征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观察纳米银,以红外吸收光谱表征由氯乙酸法将壳聚糖改性而成的羧甲基壳聚糖,再将羧甲基壳聚糖与纳米银结合,合成水溶性的"纳米银/羧甲基壳聚糖"生物敷料,再用标准菌株测试其抑抗菌性能.结果:合成的纳米银粒径大小为60~100nm.改性后的羧甲基壳聚糖在IR谱图于1 635.56cm-1和1 385.22cm-1处出现了羧甲基壳聚糖钠盐的特征吸收峰.该"纳米银/羧甲基壳聚糖"敷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分别为:0.25mg/ml(其中含纳米银0.05mmol/L),0.5mg/ml(其中含纳米银0.1mmol/L),0.5mg/ml(其中含纳米银0.1mmol/L);2.5mg/ml"纳米银/羧甲基壳聚糖"(含银0.25mmol/L)在M-H培养基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环分别为17mm,11mm,11mm.结论:合成的"纳米银/羧甲基壳聚糖"生物敷料能结合羧甲基壳聚糖和纳米银的优点,具有强大的广谱抗菌性能.

  • 中药"铁扇癣痒平"体外抑菌试验

    作者:张尊祥;李树雯;张克畏;邓敬文

    目的观察"铁扇癣痒平"体外抗菌效果和抑菌浓度.方法采用对倍液体稀释法测定该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红色毛癣菌、紫色毛癣菌、须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体外抑制作用.以市售的复方土槿皮酊、庆大霉素和二性霉素B为对照.结果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真菌(红色毛癣菌、紫色毛癣菌、须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铁扇癣痒平"具有体外抑制革兰阳性、革兰阴性细菌和皮肤真菌的作用,且抗真菌活性高于抗细菌活性.

118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