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脂脉乳的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作者:李海善

    脂肪乳是以大豆油为基础组成的水包油型注射液,是一种静脉营养药,是浓缩的高能量肠外营养液,其能提供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和能量;可维持细胞结构与脂肪组织的恒定;具有能量密度大、无利尿作用和在应激状态下代谢率不下降及长期使用不发生脂肪变性的优点[1].目前脂肪乳是普遍应用于危重症患者救治的肠外营养液.脂肪乳注射液以微粒形式进入人体内后分布、吸收、代谢和排泄,与一般溶液型注射液比较,受到病理、生理影响因素较多,或由于临床使用不当,较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为了安全使用有效地使用脂肪乳刘,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结合有关文献,将脂肪乳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报道如下.

  • 药物相互作用及其不良反应探讨

    作者:熊新荣;熊新成

    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药物相互作用包括中西药的相互作用及西药相互作用.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合理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内容.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些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而中西药的配伍禁忌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 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邵春艳;郭艳萍

    目的:对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使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数据收集分析。结果: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涉及的品种较广,ADR发生率以注射剂多(占60.4%),过敏反应为常见(占52.7%)。结论:加强中药ADR的宣传,合理使用中药,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作者:廖荣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n,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 药物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敏

    目的:分析探讨药物不良反应与不合理用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院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总结药物不良反应与不合理用药间的相关性.结果:27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有18例患者经过停药及更换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明显缓解;7例患者不良反应十分严重,经过及时的抢救脱离生命危险;2例不良反应患者年龄较大,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引起了急性心力衰竭.结论: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与其不合理用药有直接关系,其中药物使用剂量、同类药物配伍等不科学会直接引起不良反应;适当加强药品使用管理与用药后不良反应监测,可减少用药后不良反应.

  • 老年人合理用药与安全

    作者:木尼拉·玉苏甫;刘翠荣;何福

    随着社会发展、医学进步,人类寿命也随之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已有统计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国内总人口的10%以上,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这说明我国已在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均处于衰退状态,很容易患病,而且通常为慢性病,并发症多,并存病多,需要长期治疗,用药种类较多.由于各器官贮备功能及身体内环境稳定机制随年龄而衰退,因此,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及安全幅度均明显下降.据有关资料统计,在41-50岁的病人中,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是12%,80岁以上的病人上升到25%.据报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青年人的2-3倍.同时,老年人用药不仅出现ADR发生率较年轻人为高,而且一旦出现,其严重程度亦较年轻人为高,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保证老年人有效、合理、安全用药,是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是病人、家属、医务人员的共同责任.

  • 莫西沙星致老年人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鸿雁;肖欣荣;王炜;孙海清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在老年人群中导致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caction,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近3年来我院呼吸科162例老年患者使用莫西沙星致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土要表现为精神兴奋、行为紊乱、不眠、幻觉、燥狂等.结论:莫西沙星所致的精神障碍在老年人群发生率高,且症状重,与年龄呈正相关.临床应重视老年人群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危害性.

  • 林可霉素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谭海峰;刘晓萍;刘英丽;潘红

    目的观察和研究林可霉素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或药性损害.方法通过回顾性临床总结,分析了580例临床应用林可霉素的药物不良反应或毒性损害.结果不良反应或药物损害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性皮疹,肾功能损害,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下肢水肿及肝功能损害.结论林可霉素亦可引起若干不良反应或药性损害,用药中应密切观察,注意预防.

  • 临床应用林可霉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王群;李军

    目的观察和研究林可霉素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或药性损害.方法通过回顾临床总结,分析了580例临床应用林可霉素的药物不良反应或毒性损害.结果不良反应或药物损害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性皮疹、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下肢水肿及肝功能损害.结论林可霉素也可引起若干不良反应或药性损害,用药中应密切观察,注意预防.

  • 浅析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与日常监测的困难及措施

    作者:陈扣宝;蒋咏梅;吕小燕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各种影响因素和日常监测的困难,提出一些监测的方法.旨在增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并通过合适途径和科学方法,准确地发现用药中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以促进药品上市后监测方法的规范化,提高处方质量和推动合理用药.

  • 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段志杰

    目的:针对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我们医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儿童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特别是对于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病历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然后分类分析.结果:在所有100例儿童住院患者中,有25例患儿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患儿有13例,其中包括皮疹和荨麻疹等相关的表皮和深层皮肤不同程度的反应,出现肝功能损坏相关不良反应的患儿有8例,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的患儿有2例,出现肾功能损伤的患儿有2例.不合理用药主要的类型包括,药剂量超标、在药品配伍里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儿童慎用药和禁用药,另外还包括药物配伍使用不合理等相关方面的问题.结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包括抗菌药物使用过多、药物剂量使用严重超标以及药物配伍给药途径不合理等相关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要从根本上有效关注儿童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在大程度上有效规避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杜景红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12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种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120例患者中,药物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喹诺酮类及β-内酰胺类药物,其占比分别为44.17%、21.67%,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体现在皮肤及软组织67例(占55.83%),消化系统34例(占28.33%)、心血管系统13例(占10.83%),中枢神经系统4例(占3.33%)及其他部位2例(占1.67%),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主要原因均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呈正相关,因此临床应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邢永超;韩志武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药物不良反应病理报告,统计导致不良反应的抗菌种类、抗菌药物不良表现形式以及药物不合理使用形式构成比.结果: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3.70%,导致不良反应的抗菌种类有喹诺酮类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其他抗菌类药物;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累及消化系统占24.14%,皮肤及软组织占46.55%,中枢神经系统占5.17%,心血管系统占20.69%,其他系统占3.45%;且经Person相关性分析,用药时间过长、滴速过快、药物浓度过高、剂量过大等均与不良反应显著相关.结论: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为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合理控制用药时间过长、滴速过快、药物浓度过高等问题,可有效改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与应急护理研究

    作者:朱春霞

    目的:探讨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制定针对性应急护理措施.方法:对117例输液室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17例药物不良反应中,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菌素为主,占82.05%,其次为中成药,占11.97%,而抗菌素药物以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居多,分别占35.90%、19.66%、15.38%;累计皮肤占62.39%,消化系统占13.68%,全身性损害9.40%.结论: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较多,应加强观察,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112例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聂忠江

    目的:探讨分析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集的112例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作为研究对象,从患者的情况、不良反应表现、给药途径、发生时间、因果关系评价及转归结果况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阿奇霉素ADR/ADE报告中,男性占比44.64%;女性占比55.36%,以儿童和老人比例居多;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系统损害(33.04%)、消化系统损害(27.68%)、呼吸系统损害(16.96%);88.39%患者为静脉滴注给药;68.75%的不良反应发生在首次用药的30min内;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治愈75例(62.48%),好转36例(32.14%).结论: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临床给药时应准确掌握阿奇霉素ADR/ADE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 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作者:张霞

    目的:分析讨论盐酸左氧氟沙星对于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了2014.03.19-2015.04.20期间于本院治疗的130例盆腔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其中一组患者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为治疗组;另一组患者则采用氧氟沙星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持续治疗一个月后,分析两组在各疗程期间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0d治疗之后发现,盐酸左氧氟沙星对于治疗盆腔炎效果更好,药物过敏与不良反应更小.结论:今后,在盆腔炎的治疗当中可首选盐酸左氧氟沙星代替氧氟沙星,提高治疗效果.

  • 78例药物不良反应处理及救护体会

    作者:陈世林;樊建娥

    药物具有双重性,其疗效与不良反应并存,同时药物又是把双刃剑,除治疗作用外,其存在危害性,它能损害患者,造成残疾,甚至死亡.国内有统计表明,因药物不良反应(ADR)而导致死亡病例占全部死亡病例的7.7%[1].我院急诊科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共发生ADR 78例,均在我院抢救成功,无一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 2015年我院30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郑慧宁

    目的:探讨2015年我院30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对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价中心的不良反应调查表,选择我院检测收集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自发报告33例为对象,积极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30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药物主要为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用血塞通、丹红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为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结论:我院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可累及多器官、系统,需要积极加强干预.

  • 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的护理

    作者:刘荷妹

    目的:研究和探讨抗结核药物造成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2008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6例抗结核药造成的药物性肝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抗结核药物造成的患者肝脏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并对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36例抗结核药造成的药物性肝炎患者全部康复.患者预后情况良好.结论:通过停用肝损伤药物,实施对症治疗,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和饮食支持,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良好,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明显减少药物性肝炎的不良预后.

  • 门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作者:龙丽仙

    目的 研究门诊输液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方法 抽取2015年02月-2016年02月在人民医院门诊接受输液并出现不良反应的1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这些患儿的不良反应,分析输液室的护理方法.结果 总计出现不良反应141次,大多数均为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总计93次,占的比例是71.54%,其中由头孢菌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50次,占的比例是38.46%,由青霉素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35次,占的比例是26.92%.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后果以损害皮肤、消化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结论 针对药物不良反应,应积极做好防范措施和护理工作,从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率.

4211 条记录 207/211 页 « 1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