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宫闱默默照银杏
紫禁城现存三座明清时代的皇家花园中,除了人们熟知的御花园,闻名遐迩的太上皇花园——宁寿宫花园外,还有一座地处紫禁城外,供居住在慈宁宫里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嫔们游憩、礼佛之用的慈宁宫花园.
-
谈小周天功
小周天功是道家的一个重要功法,在明清时代曾经比较流行.像著名典籍<类修要诀>(明·胡文焕编)、<寿世青编>(清·尤乘编)和<医方集解>(清·汪昂编)等均录有此法.曾国藩日记中曾提到自己修习小周天功.由于本法能贯通百脉,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旺盛精力,且操作程序比较简单,随时可以修炼,见效也比较快,所以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和推崇.
-
游医郎中行医的标志--虎撑
明清时代,在安徽安庆民间,游医郎中身背药篮,手摇虎撑走街串巷,行医兼采售中药。所谓“虎撑”,是指一种用铜或铁做成的环,是游医郎中行医的标志。
-
明清儒学对医学的影响
中医学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古代哲学的影响和支配,它的理论和临床是哲学和实践的结晶.明清时代儒学的地位空前提高,儒家把医术作为其实行"仁术"的手段.大量儒士在读"四书"、"五经"时便攻读"医经","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儒家思想渗入医学领域,提高了医学的社会地位和医疗队伍的文化素质.从而使中医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术界的尊经崇古与考据之风的盛行亦使中医学经典著作得到了整理注释,有利于后学.但这种言必谈内、难,方必尊仲景的尊经崇古之风,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术的创新与发展.
-
几多巨字刻名山
锦锈中华,文物荟萃,举凡名山胜境,不乏摩崖石刻,而其中不少巨字石刻,又多镌刻在峭崖险壁,风景绝佳之处,不仅为名山凭添几多神韵,也注入了无限诗情.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左侧数十米高的岩壁上,刻有一个高逾7米,宽过5米的“佛”字,笔画粗约1米,为明清时代文人所书.此“佛”字,楷间行意,法稽高古,丰腴跌宕,意态奇逸.远在一里之外望去,那“佛”字在苍劲古松、滴翠藤蔓的掩映下,令人顿生佛法无边之感.
-
竹间一趣
作为世界上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竹雕在我国由来已久.竹雕源于竹器,从使用竹器的史前时代开始,到竹雕艺术鼎盛的明清时代,在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这种艺术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到唐代竹雕才真正成为一种艺术,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明清时期竹雕大盛,雕刻技艺的精湛超越了以往任何时候,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
明清时期脾阴学说的研究
脾气包括脾阴和脾阳,然而历代医家的论述中,涉及脾阴者甚少.<内经>曰:"脏真濡于脾."其中的"濡"字就是指脾阴的作用.<伤寒杂病论>中有专篇论述以脾阳为主的太阴病,而根本没有提及脾阴.至金元时代脾胃大家李东垣<脾胃论>的问世,又详于脾阳而忽略脾阴.直至明清时代,始为医家所注意,对脾阴的认识逐步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明清医家不仅对脾阴、脾阴虚有明确论述,而且对其生理、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药均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
有所欢不白过
大哲学家冯友兰喜欢逛古董铺,所收罗的不是什么夏鼎商彝,而是明清时代的箭、刀、剑等等.后来,他将积累的各式兵器捐赠给了博物馆.文化部还特意颁发奖状,上面言明收到兵器619件.林语堂是出了名的“烟斗客”.他宣称他的散文都是由尼古丁构成的,哪一页尼古丁浓都一清二楚.在《烟和香》一文中,他更是直言不讳:“口含烟斗者是合我意的人,这种人比较和蔼、较为恳切、较为坦白,又大都善于谈天.我总觉得我和这般人能彼此结交相亲.”
-
继承贵于博采临床重在疗效
1 读书感悟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从秦汉时期理论体系的形成,到金元时期的学术争鸣,至明清时代温病学说的诞生,各家学说云次鳞集,各类著述汗牛充栋,这些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留给世界医学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