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氧气湿化液与传统湿化液临床应用的比较
目的为解决蒸馏水作为传统氧气湿化液使用时,细菌易生长,易造成呼吸道继发感染的问题.方法对中药氧气湿化液与传统湿化液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①咽干情况比较:对照组咽干总发率为100%(30/30),观察组为26.67%(8/30).经确切计算概率法,P=0.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中药湿化液可以减少病人咽干发生.②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观察组为0(0/30),对照组为16.67%(5/30),经确切计算概率法P=0.026<0.05,差异有显著性.③两种湿化液使用中细菌生长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污染率为6.67%,对照组污染率为46.67%,经χ2检验,χ2=12.27,P<0.05,观察组污染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患者采用中药湿化液给氧配合临床治疗,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
改良湿化给氧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小儿肺炎的传统氧疗是用鼻导管将氧气通过放有蒸馏水的湿化瓶,以30%-40%的氧浓度低流量给氧.自1988年11月以来我们对82例小儿肺炎患者施行氧疗对,在湿化瓶中加入抗菌、消炎、化痰、平喘等药物取代蒸馏水湿化给氧,并与同期76例按传统氧疗方法的患者进行比较,前者疗效优于后者.现报告如下:
-
新型可湿化式氧气导管在气管切开肺功能康复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新型可湿化式氧气管在气管切开肺功能康复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新入院符合条件的6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普通氧气管和常规湿化方法.观察组采取新型可湿化式氧气管的方法.比较两组每次湿化全程耗时、氧气导管脱管率、痰液中新病菌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每次湿化全程耗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氧气导管脱管率、痰液中新病菌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 新型可湿化式氧气导管能为气管切开肺功能康复期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湿化和氧疗,可应用于临床护理.
-
气管切开患者脱机采用文丘里联合伺服型加热湿化器湿化给氧的效果
目的 探讨文丘里联合伺服型加热湿化器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脱机期间气道湿化给氧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2012年5月~2014年5月住院气管切开患者70例,根据设定的入选条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湿化给氧方法,使用氧气湿化瓶连接气切面罩结合气切口微量注射泵泵入0.45%生理盐水.干预组采用文丘里联合伺服型加热湿化器湿化给氧.观察比较两组气切口吸入氧气温度、气道内痰液粘稠度、气管内痰痂形成、血气分析中PaO2平均值、PaCO2平均值.结果 两组气切口吸入氧气温度、气道内痰液粘稠度及气管内痰痴形成、动脉血气PaO2及PaCO2平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脱机期间采用文丘里与伺服型加热湿化器联合应用湿化给氧,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氧合效果及吸氧舒适度.
-
吸氧的温化改进
氧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临床上,急危重症吸氧应用广泛.为了进一步提高血氧浓度,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我们在湿化给氧的基础上加以温化,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采用组合药液湿化给氧的疗效观察
氧疗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以下简称慢阻肺)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传统的氧疗是用鼻塞或鼻导管将氧气通过放有冷开水的湿化瓶,以1-2升/min(氧浓为25%-30%)流量吸入呼吸道,但因痰液粘稠对呼吸道有一定阻塞的患者疗效较差.我院呼吸内科自1996年元月至2000年12月对46例慢阻肺施行氧疗时,在湿化瓶中加入抗菌、消炎、化痰、平喘等药物取代冷开水湿化给氧,并与46例按传统氧疗方法的慢阻肺患者进行对照,前者疗效优于后者,现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时的治疗要点有哪些?应注意些什么?
答:对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病人要迅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免危及病人生命。(1)体位:采取坐位,两腿下垂,要注意防止坠床。(2)镇静:皮下注射吗啡5~10 mg或哌替啶50 mg。(3)吸氧:高流量(4~6 L/min)20%酒精湿化给氧,但时间不宜过长,应间歇应用,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紫绀、肺内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4)减少心脏负荷:应用快速利尿剂降低血容量,应用血管扩张剂,以便快速降低心脏前、后负荷。要注意血压变化,准确记录尿量。(5)增加心肌收缩力:应用快速洋地黄制剂,以增加心肌收缩力,注意记录用药前后心率、肺内体征及临床变化。
-
经鼻塞吸氧与面罩式湿化给氧在胸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对比
胸科手术为避免镇痛药引起呼吸循环抑制,术后常规吸氧确保病人无呼吸抑制,胸科手术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是防止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良好的呼吸道护理可以使痰液无聚集,充分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利于治疗与康复[1],本文对近年来我科有关胸科手术的手术应激反应、置管、疼痛等多种因素导致患者痰液不能顺利排出,肺膨胀不好,导致一系列肺部并发症等问题,巧妙的将吸氧与湿化气道结合在一起,作者比较了常规经鼻塞吸氧与面罩式湿化给氧的临床效果,探讨胸科术后患者吸氧的佳方式,现报告如下:
-
应用银屑病微粒皮移植治愈大面积烧伤一例
患者男,48岁,汽油爆燃烧伤后12 h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128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测不出.患者意识模糊,肢端湿冷,除头顶、双腋顶部及躯干系腰带处有4.5%TBSA的正常皮肤外,其余部位均被烧伤,创面大部分呈苍白色皮革样改变.诊断:(1)烧伤总面积96%、Ⅲ度84%TBSA;(2)低血容量性休克;(3)中度吸入性损伤.入院后导尿50 ml,外观呈浓茶色.给予双侧大隐静脉切开插管延迟复苏,第一个24 h总入量为13 100 ml,入院后第一个小时内给予2 500 ml,电解质与胶体比为1∶ 1,尿量平均为65 ml/h;第二个24 h输液量为7 900 ml,同时予以654-2 40 mg、速尿等,尿量60 ml/h.入院后3 h气管切开,行呼吸未正压(PEEP)湿化给氧.5 h后血压复升至98/70 mmHg(1 mmHg=0.133 kPa),尿液颜色外观正常.躯干及四肢环状焦痂切开减张,创面外涂SD-Ag糊剂,全身先后应用头孢唑啉钠及头孢哌酮等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