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隐性失血分析

    作者:张忠平;赵剑;刘俊;张浩

    目的 探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6月—2014年2月采用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69例进行统计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对年龄、性别、肥胖及骨折类型进行分析,并分析隐性失血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结果 男性组与女性组、肥胖组与非肥胖组间隐性失血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的隐性失血量高于非高龄组(P<0.05). 在隐性失血量方面,不同骨折类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隐性失血量<650 mL与隐性失血量>650 mL组间术后弃拐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患髋Harri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存在较多的隐性失血,性别、肥胖不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高龄、骨折类型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隐性失血对术后康复有重要影响.

  • 骨科择期手术中隐性失血的初步研究

    作者:郑勇;秦承东;胡雅斌

    目的 评估骨科择期手术围手术期的显性和隐性失血量.方法 对2003~2008年的107例骨科择期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Gross方程推算患者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结果 平均总失血量770mL,其中显性失血量374mL,隐性失血量是396mL(51.4%).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815mL,其中显性失血量432mL,隐性失血量是393mL(48.2%);未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是685mL,其中显性失血量286mL,隐性失血量是399mL(58.2%).结论 骨科择期手术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的比例较高,使用自体血回输不能完全满足机体恢复体循环的需要,在围手术期要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

  • 当归补血汤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效果

    作者:谢青;颜建华

    目的 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术后隐性失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实施PFNA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给予当归补血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亚铁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前1d的Hb、H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5、7d的Hb、H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0 d、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半年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术后骨折隐性失血状况,加快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氨甲环酸对PFNA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影响

    作者:伍见锋;叶颂霖;张靖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95例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经筛选后选中64例患者,依照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研究组均采用PFNA方法予以固定骨折部位,手术切皮前1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g配入250 ml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对照组在同样手术治疗的同时,在手术切皮前10 min静脉滴注250ml生理盐水.术后5d比较两组的总失血量、输入血量、显性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并于术后15 d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证实下肢有无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研究组的总失血量、输入血量与隐性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未出现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4例肌间静脉血栓,但未见其他部位血栓,血栓发生率为12.5%,两组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对PFNA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有明显降低作用,同时不会使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产生血栓.

  • 输血治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讨论输血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随机分为输血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两组术前、术后 Hct、Hb、手术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比例。结果术前两组Hct 及 Hb 比较无差异,术后输血组高于未输血组,两组患者 Hct、Hb 术后均降低,差异显著,P <0.05;输血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输血治疗能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隐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

    关键词: 输血 隐性失血 骨折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田佳宁;赵江博;程萌旗;陈德胜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关节疾病保守治疗无效时的重要治疗手段.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失血及术后血红蛋白显著下降给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及康复带来了不良影响,如手术切口愈合延迟、感染率增加、康复时间延长、出院所需时间增加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满意度.近些年发现,手术创伤造成的出血进入组织间隙及关节腔和溶血等所引起的隐性失血是术后血红蛋白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基础疾病、止血带、手术入路、抗凝药等与隐形失血量有关.

  • 减少全膝关节置换隐性失血的措施研究进展

    作者:马续彬;曲彦隆

    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往往超出临床预期,造成这样的原因正是隐性失血的存在。隐性失血延误患者早期的康复锻炼,影响术后疗效,因此减少隐性失血的措施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国内外针对影响膝关节置换隐性失血的因素研究较多,单纯对于减少隐性失血的整体措施研究较少。因此,如何制定一系列减少全膝关节置换隐性失血的措施成为研究方向之一。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中扩髓对手术失血量的影响

    作者:韦怀籍;周建飞;徐攀峰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置钉前扩髓对手术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并进行PFNA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置入PFNA主钉前进行髓腔扩髓,对照组不进行扩髓,比较两组的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多于对照组,隐性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手术中,扩髓会延长手术时间及增加术中失血量,但术后隐性失血反而减少,总失血量无差异,术后不良反应少,而从骨折固定的稳定性方面考虑,建议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使用PFNA内固定时进行髓腔扩髓.

  • 防旋髓内钉与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及隐性失血比较

    作者:王建华;林艳;吴永东;郭鹏程;王有宝;连振刚

    目的 比较防旋髓内钉与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及隐性失血.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6例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下地负重行走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隐性失血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下地负重行走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3/43)明显低于对照组(27.9%,1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优于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鸡尾酒疗法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毕春强;温建民;张辉;杨大伟;宋雪;李多多

    目的 探讨鸡尾酒疗法关节囊周围局部注射对控制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骨二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鸡尾酒疗法膝关节囊周围局部注射,50 mL关节腔内灌注;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关节腔内灌注.术中两组均采用骨蜡局部封堵止血,术后夹闭引流管3h,术后24h拔除引流管,分别记录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imer),观察患者下肢血栓发生例数.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少于对照组,输血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化验PT、APTT、INR、D-dim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鸡尾酒疗法能有效减少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失血量,是一种行之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止血补血方防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的效果

    作者:吴云强;万爱雪;蔡锦成;柳岩;董智勇;叶会跃;杜祖耀;陈劲

    目的:观察止血补血方防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的效果。方法该院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中药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手术治疗,中药组加用止血补血方剂,每日1剂,入院即开始服用至术后第7天。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第1、3、5、14天的血常规,计算隐性失血量;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隐性失血量随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逐渐下降趋势,中药组术后第1、3、5、14天的隐性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第14天的精神状态、胃纳情况得分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仅对照组出现下肢静脉血栓2例(6.7%)。结论应用止血补血方可有效防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的隐性失血,安全性较高。

  • DHS与PFNA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显性与隐性失血比较

    作者:叶颂霖;刘海亮

    目的:比较DHS与PFNA两种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显性与隐性失血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其中28例患者应用DHS内固定术,30例患者应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均备添加红细胞4U术中用,DHS组术中显性失血量约(273±137) ml,术后引流显性失血量(136±38) ml,隐性失血量(239±83) ml,总失血量(793±68) ml,PFNA组术中显性失血量约(116±34) ml,术后隐性失血量(628±96)ml,总失血量(776±73) ml.两组患者显性失血DHS组明显高于PFNA组,隐性失血PFNA组明显高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失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DHS与PFNA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显性与隐性失血量的对比,术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需密切观察失血情况,特别重视PFNA术后隐性失血的观察及预防.

  •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董方;张兰;朱安礼;王志震;汤斌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PFNA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骨科2010年05月至2012年10月收入的70例行PFNA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术后应用不同抗凝药物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低分子肝素组,通过Gross方程计算出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比较两者差异。结果:利伐沙班组失血总量为(441.57±44.88)ml,隐性失血量为(361.43±33.22)ml,低分子肝素组失血总量为(486.43±37.64)ml,隐性失血量为(401.14±25.16)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对PFNA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要小于低分子肝素。

  • 桃红四物汤用于缓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术肢肿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柯志勇;史建伟

    目的 评价桃红四物汤用于缓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术肢肿胀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TH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按照我科围手术期常规处理,实验组患者术后常规辨证予桃红四物汤加减煎服,比较组间和组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7d术肢肿胀、疼痛程度,并比较围手术期失血总量及术后隐性失血量.结果 组间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1,0.077,0.693);治疗前组间肿胀及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5,0.909);治疗后7d组间比较肿胀及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65,0.040),且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组间术后失血总量及术后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3,0.969).结论 桃红四物汤能明显改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术肢肿胀和疼痛程度,且不增加术后隐性失血.

  • 氨甲环酸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术后隐性失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李裕强;苏松森;黄建军;刘永青;余海滨;伍堂洪

    目的 观察评价氨甲环酸(TX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TF)行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术后隐性失血(IBL)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4月期间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TF)患者66例,所有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经验丰富主治医师以上完成,均采取PFNA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对照试验(RCT)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给予氨甲环酸治疗;对照组33例常规生理盐水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t=-0.0485、1.2416,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隐性失血量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t=-12.8791、-11.1124,P<0.05),观察组术后3、7d外周血Hb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t=3.6674、3.8903,P<0.05).结论 氨甲环酸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较好地控制术后隐性失血,安全性较好,能显著降低血栓的发生率,值得基层医院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60岁及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情况回顾性分析

    作者:石少辉;吴国平;文海昭;王保西;王冉东;甄雨晴

    目的 了解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情况,为围手术期失血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科2009年9月至2015年9月住院治疗的24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11例,女性132例.其中手术治疗217例,年龄60~98岁,外伤后1d内手术者17例,2~3d手术者71例,4~7d手术者73例,8~14d手术者31例,>14 d手术者25例.非手术治疗患者26例,年龄62~91岁,为对照组.观察骨折后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变化,评估患者隐性失血量.结果 对照组患者骨折1d后平均血红蛋白为(121.8±17.6) g/L,3d时为(101.1±23.3) g/L,7d时为(91.5±31.9) g/L,14 d时为(92.2±31.6) g/L,>14d时为(108.3±22.4)g/L,随骨折后时间延长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57,P=0.001).隐性失血对照组为(340±216) ml,手术患者中骨折后>14 d手术者为(602±216) ml、8~14 d手术者为(671±327) ml、4~7d手术者为(596±362) ml、2~3d手术者为(505±119) ml、1d内手术者为(498±244) ml,不同手术时间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58,P=0.001).结论 手术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一个重要因素,骨折后不同时间内进行手术者的隐性失血量不同;在非手术干预情况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后血红蛋白水平逐渐降低,1~2周内平均血红蛋白水平达到低点,然后回升.

  • 氨甲环酸不同应用时间与途径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失血的效果

    作者:郝申申;刘志斌;郝岳飞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TXA)不同应用时间与途径对减少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手术期显性失血与隐性失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初次单侧THA 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32例切皮前静滴TXA(15 mg/kg),联合缝皮后经引流管逆行灌注50 mL TXA(20 mg/mL);B组34例术中局部浸润20 mL TXA(50 mg/mL),联合缝皮后经引流管逆行灌注50 mL TXA(20 mg/mL).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第3d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计算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前Hb、术前Hct、术后引流量、显性失血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第3 d Hb(106.43±5.84) g/L、Hct(0.42±0.03) g/L均显著大于B组(102.52±6.03)g/L、(0.40±0.04)g/L (P <0.05),A组术中失血量(278.57±40.21) mL、隐性失血量(632.67±64.72)mL均显著小于B组(304.85±52.62) mL、(687.09±70.16)mL (P <0.05).结论:TXA切皮前静滴联合缝皮后局部灌注在减少显性失血方面的作用与术中浸润联合缝皮后局部灌注相似,但在减少隐性失血方面优于术中局部浸润联合缝皮后局部灌注.

  •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隐性失血量的评估与分析

    作者:石齐;孙明林;高丽兰

    [目的]探讨单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隐性失血量的评估与分析,主要针对术后隐性失血的数量及对患者的影响加以讨论.[方法]回顾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单节段PLIF 82例,其中男23例,女59例;年龄在45~72岁,平均年龄57岁.所有病例均为初次行PLIF的患者,且24 h内补液总量不超过2000 ml.分析患者术中、术后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以及术后处理和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总失血量与术中出血量具有显著差异,术后3~5 d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LIF术后隐性失血量比较大,几乎占失血总量的50%;引流血回输并不能够满足机体恢复循环的需要,并且显性出血停止后患者仍存在血液丢失.对隐性失血的重视有助于临床治疗中对失血量进行正确评估,以加强患者术后管理,确保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

  • 八珍汤对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作者:陈龙;段建辉

    目的:对高龄段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使用八珍汤干预,明确其对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40位病患,均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的基础治疗和术式相同,治疗组术后第1天起给予口服八珍汤.对两组术后总引流量,术前1天、术后3天、7天的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和隐性失血量进行收录和数据整理.结论:八珍汤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的高龄段患者的隐性失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围术期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控制效果研究

    作者:钱玉蓉

    目的 探讨围术期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股骨颈骨折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围术期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实际总失血量、计算隐性失血量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关节疼痛、功能、活动、畸形4个维度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围术期功能锻炼可有效降低隐性失血量,降低深静脉血栓和贫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尽早恢复独立行走功能.

292 条记录 4/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