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学生的社交自我知觉与自尊在双元孝道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效应

    作者:姚金娟;韦雪艳;耿庆岭;孙晓培;许慧;戚亚慧

    目的:探讨中学生孝道信念和生活满意度间的关系,分析社交自我知觉与自尊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湖南省和浙江省521名中学生[男生256人,女生265人;年龄13 ~18岁,平均年龄(15±0.5)岁],采用双元孝道量表(DFPS)、自我知觉量表(PSCS)、自尊量表(SES)、生活满意度量表(ASLSS)分别测量其孝道信念、自我感知社交能力、自尊及生活满意度水平,运用回归分析检验自尊与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效应.结果:互惠孝道分量表得分、权威孝道分量表得分均与ASLSS得分呈正相关(r=0.35、0.34,均P<0.01);PSCS得分、SES得分、DFPS两分量表得分对ASLSS得分有正向预测作用(β =0.25 ~0.48,均P<0.05);PSCS得分、SES得分在互惠孝道分量表得分与ASLSS得分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为32.6%、13.1%;仅PSCS得分在权威孝道分量表得分与ASLSS得分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为26.5%.结论:社交自我知觉与自尊可能在中学生孝道信念与生活满意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理论

    作者:李儒林;张进辅;梁新刚

    幸福,作为人生的目的和权利,具有恒久而常新的意义.人们的一切行为,无不是在追求幸福的一切行为,又无不受人们心目中所想象的幸福模式的影响.因此,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态度也就不一样.主观幸福感(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一般趋向认为:构成"主观幸福感"的两大主要成分是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平衡.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个人生活的综合认知判断,主要是作为个体对生活的一个总体的概括认识和评价,而情感平衡则是指与不愉快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愉快体验,是个体对生活的一个总体的概括认识评价.情感又划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相对独立,其影响因素并不相同.本文主要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加以分析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版的初步测试报告

    作者:田丽丽;刘旺

    目的:建立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ultidimensional Students'Life Satisfaction Scale,MSLSS)的中文版,并测试其信、效度.方法:793名中学生完成了MSLSS,计算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总分与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MSLSS中文版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重测信度为0.86;总分与各因子的相关系数在0.71~0.80之间,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在036~0.57之间;条目对因子的标准负荷系数在035~0.89之间,5个潜变量在上一级潜变量的标准负荷系数介于0.55~0.74之间.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指标:x 2、x 2/df、NFI、CFI、TLI、RMSEA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结论:MSLSS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我国也是一种较好的青少年生活满意度测评工具.

  • 中国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

    目的:分析我国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依据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2002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库,分析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大多数高龄和低龄老人(65.9%-98.9%,中位数93.1%)心理状况的评分在一般及以上,其中生活满意度的评分随增龄呈增高趋势,心理特点的评分随增龄明显下降.受教育程度高、居住在城市、主要经济来源靠自己或配偶的退休金以及住养老院的高龄老人生活满意度和心理特点的评分相对较高(平均分>3.82,F = 34.19 ~ 190.88, P<0.001),男性的心理特点评分高于女性(3.75±0.58/3.59±0.59,F=151.04, P<0.001),与配偶同住者的心理特点评分高于无配偶同住者(3.81±0.57/3.62±0.59,F=139.66, P<0.001).对于三个方面社会支持,来自社会工作者的高龄老人生活满意度评分高(平均分为3.82 ~ 3.91,F=46.99~71.49, P<0.001),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配偶的高龄老人心理特点评分高(平均分为3.82 ~ 3.85,F=29.31~42.55, P<0.001).结论:当前我国大多数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较好,人口学变量和社会支持等是影响高龄老人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

  • 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自杀强度和生活满意度的比较

    作者:徐东;费立鹏;王志青;张艳平;张学立;许永臣;曹孔敬

    目的:对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自杀强度及生活满意度进行比较.方法:对急诊室救治的自杀未遂者,由精神科医生使用调查表进行询问并做出精神障碍诊断,按有、无精神障碍分组,比较自杀强度和生活满意度.结果:调查自杀未遂者120例,有精神障碍39例,占32.5%.与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组比较,有精神障碍组自杀强度高、生活满意度低;两组自杀未遂者均认为自杀当时的生活满意度低,而离自杀行为的时间越远生活满意度越高.结论:有精神障碍的自杀未遂者自杀强度高、生活满意度低,这或许是精神病人出现较多自杀行为或有较高自杀死亡率原因之一.

  • 济南市部分区县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生活满意度研究

    作者:李栋;徐涛;王战勇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健康调查表,对济南市1386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为65.1%;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心理状况、家庭和睦情况、是否丧偶、慢性病和经济收入;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生活满意度、慢性病、心理状况、生活功能状况,家庭和睦和经济收入.结论: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生理、心理和社会经济状况显著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介及调节变量分析

    作者:肖巧玲;王亚婷;李瑾;李娟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孤独感是否具有中介作用,并考察自评健康对这一中介作用是否有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北京、湖北、安徽的农村老年人768人[年龄60 ~ 96岁,平均(70±7)岁],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其中自评健康分为很差、差、一般、好、很好5个等级)、自编老年人社会支持评定问卷、孤独感量表简版(ULS-6)、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进行测量.结果:孤独感在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56.3%.自评健康调节了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这一通径,当农村老人自评健康低时,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5,P<0.001),当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高时,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4,P>0.05).结论: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受到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和自评健康的调节作用.

  • 控制源与健康行为的干预--提高离退休人员生活满意度的准实验研究

    作者:刘萃侠;肖健;耿晓峰

    目的:通过增强离退休人员自己控制自己生活的信念(内控)及向他们提供与身心健康有关的知识与技能,来促使他们更多地从事有利于心身健康的行为、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水平.方法:采用前后测准实验设计,通过资料的定期邮寄,对238名离退休人员进行了持续2个月的心身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的内控水平与健康行为显著高于控制组;实验组对生活的满意度也高于控制组,但未达到0.05显著水平(p=0.051).结论:这些结果表明本干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 中国厦门市与韩国大田市居家老年人的抑郁水平和生活满意度

    作者:郭奕嫱;PARK In-sook;叶本兰;沈曲;杨金秋;刘洋

    目的:了解中韩两国居家老年人抑郁水平和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性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中国厦门市201名与韩国大田市206名60岁以上的居家老年人,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抑郁量表(GDS)及生活满意度量表(LSI-A).应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中韩老年人的GDS和LSI-A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别探索影响中韩老年人GDS及LSI-A的相关因素.结果:大田市老年人的LSI-A得分高于厦门市老年人(P=0.008);集体活动(β=0.37)、居住方式(β=-0.30)、受教育程度(β=0.16)与中国老年人GDS相关,集体活动(β=-0.36)、居住方式(β=0.17)与LSI-A相关;健康状态(β=-0.33)、集体活动(β=0.24)、居住方式(β=-0.13)与韩国老年人GDS相关,健康状态(β=0.32)、集体活动(β=-0.15)、居住方式(β=0.16)与LSI-A相关.结论:韩国大田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优于中国厦门市老年人.

  • 社区老年人抑郁水平与觉知压力的关系及其调节和中介变量分析

    作者:刘永闯;郭丽娜;刘堃

    目的:考察社区老年人抑郁水平与觉知压力的关系,并对其间调节和中介变量进行分析.方法:在辽宁省锦州市、大连市和沈阳市选取社区老年人1032名(年龄60~97岁),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觉知压力量表(CPSS)、生活满意度指数(WHO)和心理一致感量表(SOC)进行调查,采用AMOS模型与PROCESS程序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CES-D总分(14.1±9.5)与CPSS总分(24.8±8.6)呈正相关(r=0.49,P<0.01),而与WHO总分、SOC总分呈负相关(r=-0.56、-0.19,均P<0.01).生活满意度在抑郁水平与觉知压力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13.8%.事后分析表明,在低心理一致感水平下中介效应成立[95%置信区间为(0.06~0.18)],高心理一致感的情况下中介效应不存在[95%置信区间为(-0.06~0.14)].结论:生活满意度在抑郁水平与觉知压力间的中介效应受心理一致感的调节作用.

  • 老年人的家庭和非家庭社会关系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作者:詹奕;李海峰;陈天勇;韩布新

    目的:研究家庭和非家庭社会关系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相对贡献.方法:选取700名老年人[平均年龄(69.0±6.6)岁;有配偶547人].采用自编社会关系调查表分别从接触频率、接受支持、提供支持和关系质量4方面,调查老年人的家庭关系(配偶和子女)和非家庭关系[朋友(含邻居和同事)和社区(含社团和政府)];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测查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情况.结果:老年人社会关系4方面的评分由高到低均为配偶、子女、朋友和社区.相关分析显示,配偶、子女、朋友和社区的社会关系得分均与SWLS得分呈正相关[有配偶:r=0.15、0.37、0.44、0.42;无配偶:r=0.34、0.35、0.30),均P< 0.01].回归分析表明,仅子女关系和非家庭关系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有配偶:β=0.22、0.31,P<0.001;无配偶:β=0.25、0.19,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相对于配偶关系,与子女的关系和非家庭关系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关系更为密切.

  • 重复与单次自杀行为者的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

    作者:徐东;李献云;张学立;王绍礼;童永胜;杨甫德;曹孔敬;许永臣

    目的:比较重复与单次自杀行为者生活满意度主观感受方面的差异,了解重复与单次自杀行为者出院后不同时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情况,丰富自杀干预理论素材.方法:用生活满意度主观评价条目询问115例住院自杀行为者对自杀5年前、1年前、1个月前、当前、自杀1个月后、1年后、5年后生活满意度,并在其出院18个月、3年、5年时,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施测.将有自杀未遂史及出院后6年内再次出现自杀的列为重复自杀行为者,并与单次自杀行为者比较.结果:24例重复自杀行为者就诊住院时对不同时期生活满意度(当前满意度除外)主观评价及累加总分均低于91例单次自杀行为者[如总分(18.9±3.6)vs.(22.6±4.0);均P<0.05].出院后3年、5年时评定,重复自杀行为者CSQ中的退避、自责、幻想得分高于单次自杀行为者,而CSQ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及SSQ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低于单次自杀行为者(均P<0.05).将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主观满意度分别放入与精神疾病等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有精神疾病者(OR=3.39~7.68,均P<0.05)有较高的重复自杀风险,而同时将上述变量一起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变量与重复自杀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对单次自杀行为者,重复自杀者生活满意度主观评价低,应对方式不良,社会支持差,且具有持续性.精神疾病与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相互影响,这些因素中,精神疾病与重复自杀的联系可能更紧密些.

  • 中国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依据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2002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库>所提供的16020人的调查数据,研究我国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5.3%的老年人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感到满意或很满意;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低龄(65-79岁组)、小学以下教育程度、居住在农村、经济困难、健康状况差、不能及时治病、独居、遇到困难无人相助的老年人相比,高龄(80-89岁组OR=1.12,90-99岁组OR=1.42,100岁以上组OR=1.61)、中学以上教育程度(OR=1.20)、居住在城市(OR=1.18)、经济富裕(OR=11.49)、健康状况好(OR=5.22)、能及时治病(OR=1.96,)、与家人同住(OR=1.70)和住养老院(OR=2.99),以及遇到困难有人相助(OR=1.65)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较高.结论: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满意,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受人口学变量、生活质量、养老方式及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

  • 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城乡差异

    作者:刘旺

    目的:比较城乡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方法:运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版》(MSLSS-CV)对1152名城市和农村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进行测查.结果:(1)城市学生在所有维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农村学生(均值差范围为0.2-0.4,如,城乡学生家庭满意度均分分别为4.6±1.0、4.2±1.0,均值差=0.4;城乡学生自我满意度均分分别为4.6±0.7、4.4±0.7,均值差=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城市中学生各维度满意度的均值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家庭、自我、朋友、学校、生活环境;农村中学生在各维度满意度的均值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家庭、朋友、学校、生活环境.(3)城乡差异对各维度满意度和一般生活满意度的解释率均高于人缘因素,分别为5%、10%、4%、6%、17%、11%.结论:中学生生活满意度存在城乡差异.

  • 玉树地震后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生活满意度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

    作者:张金凤;赵品良;史占彪;王力;王文忠;张镇

    目的:了解玉树震后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关系.方法:在地震后3.5个月,对玉树地震灾区505名幸存者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霍氏症状核查表(HSCL-25)、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进行评估.结果:PCL-C得分显示创伤后应激症状的阳性率为32.7%;HSCL-25得分显示焦虑症状的阳性率为53.3%,抑郁症状的阳性率为47.1%.女性、藏族、低文化水平幸存者有较高的创伤后应激症状阳性率(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PANAS的NA得分与PCL-C得分、HSCL-25的焦虑和抑郁症状量表得分正相关(β=0.59、0.62、0.59,P<0.05),与SWLS得分负相关(β=-0.15,P<0.05);PANAS的PA得分与HSCL-25的焦虑量表得分负相关(β=-0.18,P<0.05),与抑郁量表、SWLS得分正相关(β=0.10、0.38,P<0.05).年龄与PCL-C、SWLS得分正相关(β=0.10、0.12,P<0.05).女性的PCL-C和焦虑量表得分较高(β=0.11、0.11,P<0.05),藏族人群SWLS得分较高(β=0.16,P<0.05).结论:玉树灾后幸存者的消极情感可能是发生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危险因素,且对幸存者的生活满意度有消极影响.积极情感有助于减轻焦虑症状并提高生活满意度.

  • 广州市区中年知识分子和企业职工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朱春燕;栾荣生;许雅;陈思东;刘峻;林广平

    生命质量(QOL)是顺应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健康指标,是全面衡量人类生活状况的尺度,用以评价人群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及生活满意度的综合水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生命质量系统研究和应用上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而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展关于生命质量的研究[1],其中大多是针对某种疾病的病人或老年人群的研究.为探讨中年人群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我们于2000年9月~2001年6月期间对广州市区463例中年知识分子和企业职工进行了调查分析.

  • 整合的调节--缓冲模型:一种新的主观幸福感理论

    作者:王洪明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心理学长期关注的课题之一,其中区分SWB的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认知成分指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按照主观决定的标准对人的生活的评价),而情感成分指个体的(实际的或理解的)快乐平衡(愉快与不愉快的平衡).过去的研究表明SWB的两个成分受人格[1]和文化[2]的影响.虽然文化心理学家承认生物的抑制作用[3],人格心理学家也承认文化对行为的影响[1],但其是将人格与文化分开来研究的.

  • 国外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研究概况

    作者:田丽丽;刘旺;Rich Gilman

    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的一些心理学工作者开始了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研究,近十年来该领域在测量工具的开发及影响因素的探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其研究概况做一介绍.

  • 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比较

    作者:严标宾;郑雪

    目的:比较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差异.方法:采用国际大学调查问卷对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的93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中国内地(均分115.2±23.1)、香港(均分128.7±23.6)和美国(均分140.6±26.6)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7.715,P<0.001),同时男性(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均分分别为112.9±23.7、129.1±24.0、140.2±25.5,F=70.258,P<0.001)和女性(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均分分别为121.1±20.6、127.8±23.0、141.0±27.6,F=21.656,P<0.001)在三个地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具体生活满意度对一般生活满意度有很大贡献(解释率为77%);(3)对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贡献高的具体生活满意度指标在中国内地是经济状况和恋爱关系(解释率分别为26.9%和10.5%),在香港是家庭和教师所讲授的课(解释率分别为42.6%和12.9%),在美国是家庭、健康水平和教材(解释率分别为38.9%、18.5%和11%).结论: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大学生的一般生活满意度有明显差异,且三地区大学生具体生活满意度均显著影响了其一般生活满意度.

  • 维吾尔族中学生多维生活满意度现状

    作者:田丽丽

    目的:考察维吾尔族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现状与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26名维吾尔族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进行测量.结果:(1)维吾尔族中学生在五个生活领域的满意度均值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家庭、自我、学校、朋友、生活环境(5.3/4.7/4.5/4.4/4.2);(2)女生的家庭满意度高于男生(5.4±0.6/5.0±0.8, F=15.75,P<0.001 );(3)初一学生的朋友、学校和生活环境的满意度高(4.8±0.6/4.9±0.5/4.5±0.6),初三和高一学生的朋友和自我满意度低(4.0±0.7/4.0±0.6, 4.3±1.0/4.3±0.8),高一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学校满意度低(4.2±0.6/4.2±0.7);(4)学习成绩为中等和上等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各维度评分都高于成绩下等的学生(如家庭维度评分分别为中:5.5±0.5,上:5.3±0.6,下:4.4±0.9,F=8.74~23.99,P均<0.001);(5)学生干部的学校和自我满意度高于非学生干部(4.6±0.7/4.4±0.7,F=9.89,P<0.01; 4.8±0.8/4.5±0.7,F=10.45,P<0.01).结论:维吾尔族中学生在不同生活领域的满意度不同,不同年级、学习成绩、是否学生干部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存在差异.

552 条记录 7/28 页 « 12...45678910...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