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社交技能训练在中青年精神分裂症社交技能缺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黄承保;王小莉;方惠民;何俊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支持下社交技能训练(SST)在中青年精神分裂症社交技能缺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常州市德安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中青年精神分裂症社交技能缺陷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在常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于急性期后接受常规SST,观察组患者于急性期后接受VR技术支持下SST;两组患者均持续训练12周.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分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结果.结果 (1)训练前两组患者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PAN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阳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训练前两组患者社交能力、生活能力、工疗情况、讲究卫生能力、关心与兴趣评分及IPRO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社交能力、生活能力、工疗情况、讲究卫生能力、关心与兴趣评分及IPRO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3)训练前两组患者坚持性应答次数、坚持性错误次数、正确应答次数、完成分类次数及概念化水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坚持性应答次数、正确应答次数、完成分类次数多于对照组,坚持性错误次数少于对照组,概念化水平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R技术支持下开展SST能有效改善中青年精神分裂症社交技能缺陷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 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并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研究

    作者:杨秀艳;李爱伟;郝正玮

    背景目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认知障碍的防治手段仍处于传统康复训练阶段,因此临床需不断引入新技术的支持,以改善CHF并认知障碍患者预后.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支持下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并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唐山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CHF并认知障碍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研究组患者在VR技术支持下进行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研究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MMSE评分、MoCA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8周后MMSE评分、MoCA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VR技术支持下进行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有利于更好地改善CHF并认知障碍患者心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及日常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 虚拟现实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李子涵;刘明政;任自豪;罗晓童;张衡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虚拟现实技术成为当前热的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人体口腔的基本构造,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口腔医学的专业技术内容.本文在研究中基于问卷调研、网络调研以及文献检索等多种研究方式,就目前在口腔医学领域中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 电脑模拟人在检体诊断见习中的应用

    作者:曹景花;李振锋;张清潭

    电脑模拟人是一种全新的现代高科技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检体诊断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体内的大量阳性体征是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在几百名典型临床患者身上采集编制而成,它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标准病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与医疗水平的提高,病人患病距就诊时间越来越短,典型体征也越来越少;再者学生多组见习,反复检查同一病人,就会造成病人不合作;学生们见到的病种及阳性体征就越来越少[1].为了弥补以上见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同学们认识疾病、诊断疾病的能力,我们购买了心肺触、听诊电脑模拟人,让学生在它们身上自由练习各种心、肺疾病的触诊、听诊内容.这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对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乳腺癌患者康复管理虚拟现实技术平台构建与应用

    作者:金艾香;陈肖敏;章小飞;陈杰

    目的 在乳腺癌康复护理理论与奥马哈系统基础上,建立乳腺癌患者康复管理虚拟现实技术(VR)平台,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VR结合奥马哈康复自然语言采集和反馈患者信息,依据患者手术类型和术后恢复阶段,完成乳腺癌患者康复管理VR平台的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核心功能.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应用乳腺癌患者康复管理VR平台)和对照组(应用传统康复训练),各60例.比较两组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得分及平均得分.结果 开发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术后乳腺癌患者康复管理VR平台,通过3个月的临床试验,观察组SF-36各维度得分及平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乳腺癌患者康复管理VR平台操作简便、利于患者锻炼,将成为乳腺癌术后更有效的生理和心理康复治疗方法,也为康复训练和康复评定同步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 虚拟现实在护理教育中的前景发展

    作者:张立羽;罗玉梅

    虚拟现实是现今重要的前沿视觉科学之一,在国防、军事、科研以及教育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虚拟现实在老年化社会进程中于病人的护理康复、护理人员的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现综述虚拟现实在护理教育中的前景发展.

  • 化学实验进行开放式教学的研究

    作者:路丽华;李晓晔;尉琳琳;姜秀梅;高蓉

    通过与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比较,详述了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并且针对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案.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实验教学CNKI论文分析

    作者:王艳华;娄岩;郭婷婷;刘佳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改善实验教学环境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文章基于CNKI数据库对于十五年来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方面的论文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关键词统计、共词分析、共现矩阵分析、相似矩阵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论文中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了将虚拟现实应用于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展望.

  • 五维力反馈虚拟手术装置的优化设计

    作者:宋亚冲;赖芸;杨扬;赵志球;谢叻

    虚拟手术是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应用,医生借助虚拟手术系统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可以进行手术规划、手术培训和远程手术.虚拟手术系统中的力反馈设备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当前虚拟手术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力反馈技术可以使医生获得与虚拟对象交互产生的力觉,如同进行真实手术操作一样,可以使训练更真实、准确、可靠.虚拟手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节约培训医务人员的成本和时间.文章主要介绍了一套用于虚拟手术系统的五自由度力反馈装置,该装置不仅能跟踪入手的五维运动而且能输出五维的触觉力.以自行设计的装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设计不完善的方面,重点分析了减速比对装置响应速度滞后的影响,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该装置进行了设计优化.

  • 下肢动脉狭窄三维模型建立及流体力学计算

    作者:马燕山;谢英花;任国山;赵长义;李伟;曹雷

    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血管虚拟现实已成为可能.目的:基于CT断层图像建立下肢动脉局部狭窄的三维立体模型并进行有限元数字网格划分,用于下肢动脉局部狭窄血管的血液动力学分析.方法:采集患者下肢动脉CTA中一段局部狭窄血管的DICOM数据,在MIMICS14.0中建立三维模型,再导入到有限元软件ANSYS11.0中进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并模拟真实血流条件下的流体力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在MIMICS14.0软件中得到了局部狭窄血管的三维模型.在ANSYS workbench中得到了血管的有限元模型,模型节点总数7 335,单元总数为43 415.有限元计算得到了一系列的可视化的计算流体数据.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下肢动脉局部狭窄段流体力学分析所需的三维立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得到流体力学分析所需相关数据.

  • 虚拟现实技术在岩骨手术解剖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赵亚群;汤可;周敬安

    背景:岩骨解剖形态和空间构筑关系复杂,手术教学难度大.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因其高效、直观、交互性等优点,用于岩骨手术解剖教学开发潜力巨大.目的:评估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岩骨三维解剖模型在岩骨手术教学中的价值.方法:1例非颅底病变患者头颅CT Dicom格式数据导入虚拟现实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利用工作站中的图像处理软件提取岩骨表面和内部解剖结构图像,构建岩骨三维解剖模型.选取志愿者4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名,受试组安排阅读教科书结合虚拟影像模型观察,对照组仅安排阅读教科书.在学习后1,2周分别进行相关解剖知识笔试和图谱标识测试.结果与结论:岩骨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可视化效果良好.学习后1周测试,受试组解剖知识笔试和图谱标识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学习后2周测试,受试组解剖知识笔试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受试组图谱标识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显示虚拟现实三维影像模型用于岩骨手术解剖教学效果良好.

  • 虚拟现实技术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周柳;王英华;刘强;孙弘进

    目的:介绍虚拟现实技术在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性训练领域的应用和新发展,讨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运动康复的优势和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外文期刊PsycINFO和PubMed数据库1996/2006与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训练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语种为"English",检索词为"motor rehabilitation,virtual reality".检索中文期刊CNKI数据库1996/2006相关的文献,检索语种为中文,检索词为“康复,虚拟现实”.资料选择:根据摘要和关键词对资料进行初选,选择全面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文章,以及近几年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空间感知障碍和运动功能受损患者康复训练的实验研究报告.资料提炼:在上述3个数据库中分别检索到相关英文文献121篇,以及中文文献21篇,按上述标准纳人18篇,再继续搜索已有文献引用和被引用的参考文献,后得到相关的中英文文献30篇.资料综合:30篇文献中,4篇文章详细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运动康复领域的应用,26篇实验报告了应用虚拟现实对受损的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性训练的成效.按照运动康复的种类将研究报告分为4类:平衡和姿态训练、行走训练、上下肢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通过模仿练习,感知运动受损的患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完成针对性训练任务,学会运动技能.在虚拟环境中习得的运动技能可以迁移到现实世界的真实任务中.结论:与传统康复训练方法相比,虚拟现实具有更安全、更有趣、针对性强、康复速度快、疗效好等优势.作为一种有效的运动康复技术手段,虚拟现实技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 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虚拟标准化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欣萍;王丽华;孙尧;何颖

    背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模拟仿真的独特性为医学临床诊断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多维信息空间中,实现合理运用虚拟标准化患者辅助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临床虚拟标准化患者的系统结构模型,构建了一个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临床虚拟标准化患者系统,并分析了虚拟标准化患者的通信模式和实现过程.结果与结论:医生可以利用临床虚拟标准化患者系统的虚拟环境进行操作,达到辅助临床诊断、培训或教学的效果.临床虚拟标准化患者系统可提高临床医疗水平,为临床诊断、培训及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

  • 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脑梗死患者可改善下肢运动功能

    作者:肖湘;毛玉瑢;赵江莉;李乐;徐光青;黄东锋

    背景:脑卒中患者多有步行功能障碍,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开始运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步态训练。
      目的:评估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对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20例起病3个月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配至实验组(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和常规组(常规物理治疗)。在3周步态训练前后各做一次三维步态并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估。对以下参数进行训练前后组内和组间对比:步行速度、步调、步行时间、单腿支撑时间(%)、双腿支撑时间(%)、摆动时间、步长、步幅、下肢各关节活动度、功能性步行分类、下肢Fugl-Meyer评分和Brunel平衡评分。
      结果与结论:训练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偏瘫侧、步行速度、功能性步行分类、下肢Fugl-Meyer评分和Brunel平衡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的下肢Fugl-Meyer评分和功能性步行分类均有改善(P<0.05)。实验组在步行速度、步调、患侧步行时间、健侧步行时间、患侧单腿支撑时间、患侧摆动时间、健侧摆动时间、步幅、患侧步长和健侧步长的改善方面较常规组有优势。

  • 虚拟现实技术在足部骨折辅助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韩曼曼;崔权维;乌日开西·艾依提;滕勇;张文举

    背景:虚拟现实技术在医疗研究中的应用,可有效的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质量,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的:采用逆向工程及虚拟现实技术对1例Pilon骨折患者的脚踝进行三维数字化重构及术前模拟。
      方法:利用患者脚踝部的CT扫描数据在MIMICS软件中对患处进行了三维重建,并对骨折形成的碎骨进行了分离;利用Geomagic Studio软件根据虚拟现实操作平台的要求对碎骨模型进行了进一步处理后导出STL格式文件,将其导入虚拟现实操作平台进行复位以检查碎块提是否完整;利用虚拟现实操作平台进行模拟手术。
      结果与结论:采用逆向工程与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1例Pilon骨折病例的术前模拟。将处理后的三维模型导入虚拟现实系统中,进行模拟手术,帮助医生选择手术入路和接骨板的种类、位置及方向,效果良好。

  • 数字虚拟人体上针刺手法学的VR再现

    作者:姜雨晨;姜俊;王福波;国海东;邵水金;严振国;苗鹏

    背景:将穴位解剖立体构筑形态融入针灸手法学教学,结合数字化虚拟针灸人计划的实施和应用,将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兴趣。目的:对融合了虚拟现实力反馈技术与组织形变技术的针灸虚拟人进行研究。方法: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生成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虚拟环境,采集临床专家针灸手法,匹配能够体现针刺力度、位移和速度感的传感设备,基于虚拟人的图像分割建立人体组织力学模型,搭建虚拟针刺力反馈系统,通过力反馈设备真实地传递给操作者。一方面,基于VOXEL-MAN虚拟人体开发平台,完成了腧穴的针灸学三维浏览器再开发,给人以视觉感知;另一方面,基于近代生物力学理论,运用图形与图像处理技术和力反馈技术进行建模,将针刺时穴位区组织各层结构的受力过程以虚拟现实和力反馈的方式,给人以触觉感知。结果与结论:完成了虚拟针刺力反馈系统人机互动操作平台,操作者既可从显示器中看到毫针进入人体组织的动态过程,又可在力反馈仪控制末端感受到真实反作用力。通过操作力反馈仪控制虚拟环境中的毫针,对虚拟人施行针刺。该系统达到了2个要求:所示与各个组织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反馈力变化与用仪器测得的真实针灸反馈力数据相近,毫针进入不同的组织,力感变化明显,有随层次递进的感觉;达到逼真的体验。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图像显示平滑,虚拟针体反应灵敏,较好地满足了虚拟现实的要求。

  • 后颅窝脑膜瘤的虚拟现实辅助手术设计效果研究

    作者:周青;汤可;谢金娟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术前计划辅助后颅窝脑膜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3例后颅窝脑膜瘤患者分别行脑血管 CT 和头颅 MRI 检查。影像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和术前计划,判断神经血管和肿瘤的空间关系指导手术,术后进行合并症以及随访疗效判定。结果虚拟现实术前计划中后颅窝脑膜瘤与周围神经血管的显示清晰。脑膜瘤切除 Simpson 分级Ⅰ级5例(38.46%),Ⅱ级5例(38.46%),Ⅲ级3例(23.08%),术后无一例出现严重合并症,出院时KPS 评分均在90分以上,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结论虚拟现实术前计划用于治疗后颅窝脑膜瘤有助于清晰直观地显示肿瘤与神经血管的空间关系,确保手术安全和有效。

  • 基于虚拟现实的康复医学模式

    作者:黄文柱;王志军;区洁松;孟红旗;朱凡特;保颖怡;黄峰

    康复医疗传统模式是康复中心一对一的指导训练,但远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虚拟现实康复技术的出现,是传统康复模式的一场变革.虚拟现实康复是直接以家庭和患者为中心,为康复的患者提供一个虚拟环境,一个生动的康复训练平台,实现患者与该虚拟环境直接进行自然对接,以自然方式在虚拟环境中与具有感官刺激的对象进行交互,使得单调枯燥的康复训练在虚拟环境中,更加轻松、容易、高效、趣味及依从,能使患者障碍的功能大限度地恢复.

  • 基于数字化的视听系统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汪月娟;李慧娟;胡效荣;温翠蓉;崔敏;姚春扬;唐必凤

    目的 比较数字化视听整合系统与传统行为训练对儿童孤独症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70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仅进行传统行为训练,观察组在行为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视听觉统合训练,每天45 min,15d为1疗程,间隔2个月后开始下一疗程;完成3个疗程后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Development quotient DQ或intelligence quotient IQ分值以及发展状况、特征性症状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CARS、ABC及DQ (IQ)分值、发展状态、特征性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儿在CARS、ABC及DQ (IQ)分值方面改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发展状态指标(语言常态、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等)以及特征性症状(眼神交流、模仿动作、想象性游戏、重复刻板动作等)两大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结论 基于数字化的视听系统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改善孤独症患儿的语言障碍、认知能力、社会交往障碍和生活自理能力,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有一定近期疗效.

  • AlphaGo让华佗重生

    作者:马继华

    很多科技媒体把2016年称为VR(虚拟现实)元年,近又被称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一年.其中,谷歌造的一“只”AlphaGo生韩国大战围棋高手李世石,并且取得胜利,让大家把眼光盯上了谷歌.然而谷歌的心思却并不在这里,下棋只是一场商业秀.实际上,在各种版本的公关宣传中,谷歌已经非常明确地把未来人工智能的重点方向锁定为医疗.

400 条记录 9/20 页 « 12...6789101112...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