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栓塞47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松年;荆凌华;吉晖晖;李兰英

    肺栓塞(或称肺动脉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而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临床上发病率及病死率高,漏诊、误诊情况严重,应当引起特别重视.现将我院2001年4月至2005年6月,住院肺栓塞患者47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D-二聚体阴性的静脉血栓栓塞症3例

    作者:杨清波;吴琼皎;赵强;张华贞;江万仓

    例1,女,16岁,因胸闷气短、低热1周,右侧胸痛2天于2007年9月10日入院.近期无手术、外伤及长期卧床史.查体:体温36.8℃,脉搏10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0/65 mm Hg(1 mm Hg=0.133 kPa).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听诊右下肺呼吸音低,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双下肢周径对等、无水肿.

  • 紫外线杀菌实验的改进

    作者:王美惠;郑剑玲

    紫外线对微生物有明显的致死作用,紫外线中波长为260 nm 的紫外线具有高的杀菌效应.紫外线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DNA,使同一条链DNA 相邻嘧啶间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引起双链结构扭曲变形,阻碍碱基正常配对,从而抑制DNA 的复制,轻则使微生物发生突变,重则造成微生物死亡.

  • 错配修复酶与消化道肿瘤研究进展

    作者:张占学;韩彩丽;宋伟庆

    在DNA正常代谢中,碱基错配、插入、缺失或重排都可导致基因重组DNA复制错误.如果DNA复制前这些错误不能矫正,造成的突变就固定在基因组内,这些突变是导致人类许多疾病(包括肿瘤)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对DNA损伤的修复,主要存在两种机制,一种是切割修复,主要对各种因素造成的DNA结构改变(如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致癌物与DNA形成的加成物等)进行修复,该机制修复能力强大,能修复许多内外因素造成的DNA损伤;另一种是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对DNA复制中重复序列的错配进行修复,它可修复DNA复制中产生的单个碱基的错配及重复序列常易产生的滑动错配(slipped mismatch).

  • 窄波UVB对大鼠表皮的损伤及遮光剂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

    目的:探讨不同照射剂量的窄波UVB对表皮细胞DNA的损伤,以及遮光剂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大鼠表皮照射不同剂量的紫外线,对部分表皮在照射前应用遮光剂,免疫组化以及HE染色观察表皮细胞中胸腺嘧啶二聚体和晒伤细胞产生情况.结果:正常表皮细胞未发现嘧啶二聚体和晒伤细胞,随着紫外线照射剂量的增加,嘧啶二聚体和晒伤细胞有增加的趋势,应用遮光剂可明显减少这种损伤作用.结论:紫外线照射剂量越大,对表皮细胞的潜在致癌作用越强,遮光剂对表皮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

  • 线粒体DNA损伤与修复

    作者:李伟文;陆松敏

    高等动物线粒体DNA(mtDNA)是共价闭合双链DNA,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编码区共37个基因 , 共编码22个tRNA,2个rRNA和13条多肽; 非编码区L链上有终止结合序列(TAS),H链起点O H,保守序列节段(CSB)Ⅰ、Ⅱ、Ⅲ,L链启动子(LSP)和H链启动子(HSP)等序列,控制mtDN A的复制和转录。mtDNA双链编码,全部转录,无内含子,有多个拷贝,一个基因执行多个功 能。mtDNA比nDNA (核DNA) 突变率高5-17倍。 mtDNA损伤修复与细胞凋亡、衰老关系十分密切。mtDNA损伤包括DNA单链断裂、双链断裂、 碱基修饰、DNA链间交联等。修复是指DNA化学组成和核苷酸序列重新恢复的一种过程。mtDN A中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为普遍,并辅以其它方式修复多种损伤。 如通过尿嘧啶DNA糖苷酶、AP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和连接酶等完成尿嘧啶和无碱基位点修 复;利用甲酰嘧啶DNA糖苷酶、8-oxodG DNA糖苷酶(mtODE)、腺嘌呤DNA糖苷酶(ADG)和 h Mut γ(变位酶γ)等对mtDNA氧化损伤进行修复;还有转换修复、 错配和烷化损伤的修复 以及重组修复等。如链内交联被认为是通过重组修复机制修复,酵母线粒体光合酶利用光使 DNA中紫外光诱导产生的环苯嘧啶二聚体单体化,大鼠肝脏线粒体O6-甲基-鸟嘌呤DNA 甲基 转移酶切除 mtDNA中O6-甲基-2′-脱氧鸟嘌呤,一些试剂如链尿菌素、亚硝基脲用于 基 因特异分析中证实了mtDNA 烷化损伤的特异性切除。但线粒体缺乏核苷酸切除修复(NER )机制。有人已利用一些纯化酶,如UDG、AP内切酶、DNA聚合酶和连接酶等构建了mt BER机 制,并用于检测不同DNA损伤和揭示线粒体修复的生化机制。弄清什么类型DNA修复蛋白存在 于线粒体,如何调节,如何抵达线粒体等已不十分遥远,这无疑对线粒体疾病的基因治疗有 重要意义。

  • 血浆vWF:Ag﹑D-D﹑PIC和AT-Ⅲ:A检测在风湿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作者:程永红;吉茂礼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活性(A T-Ⅲ:A)和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检测在风湿性心脏病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检测6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浆vWF:Ag﹑D-D﹑PIC水平和A T-Ⅲ:A(血栓组30例,无血栓组32例).同时设立对照组,比较分析以上指标在血栓形成中的变化.结果:风湿性心脏病血栓组和无血栓组vWF:Ag﹑D-D和PI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 T-Ⅲ:A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栓组的vWF:Ag﹑D-D和PIC水平与无血栓组比较显著增高,而A T-Ⅲ:A则显著降低.以上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8.6,89.3,69.2,67.3,P<0.01).血浆D-D分别在血栓组和无血栓组中的水平与vWF:Ag、PIC和AT-Ⅲ:A具有相关性(r=0.839,0.863,-0.829,P<0.01),(r=0.799,0.813,-0.782,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vWF:Ag﹑D-D﹑PIC水平和A T-Ⅲ:A对诊断风心病血栓的形成A U C分别为0.853(95%C I:0.764~0.943,P<0.01);[0.835(95%C I:0.736~0.935,P<0.01);0.893(95%C I:0.820~0.966,P<0.01);0.908(95%C I:0.829~0.987,P<0.01)].结论:检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浆vWF:Ag、D-D、PIC水平和A T-Ⅲ:A可用于判断患者的凝血活性和体内的纤溶状态,预测血栓发生的危险程度.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