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冻融胚胎移植位置距宫底距离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作者:楚喜英;万利静;宋玉霞;谭丽

    目的 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ET)术中胚胎移植位置距宫底的距离(TDF)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 FET患者764个移植周期的资料,胚胎移植时TDF由腹部彩超测量,根据TDF值分为A、B、C、D 4组:即<1.0 cm组、≥1.0 cm且<1.5 cm组、1.5~2.0 cm组、>2.0 cm组,统计分析不同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1)4组在年龄、不孕年限、获卵数、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内膜厚度、移植日血雌孕激素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组的胚胎种植率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率有随TDF减小而增加的趋势,C组的异位妊娠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流产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临床妊娠率较高,但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FET时,TDF为1.5~2.0 cm有助于降低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

  • 注射黄体酮日血清黄体生成激素水平对无垂体降调节的HRT-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贺玲;陈雷宁;谭洪川;全松

    目的 探讨在无垂体降调节的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黄体酮注射日血清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对胚胎移植时机的选择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按照注射黄体酮日血清LH质量浓度的百分位数,将170个周期进行分组(A1组<25th,A2组25th~75th,A3组>75th).比较组间促排卵周期和冻融周期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结果 3组口服戊酸雌二醇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而促排卵周期和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其他相关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LH百分位数的升高,3组间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功能正常的患者在行无垂体降调节的激素替代-冻融周期时,允许内膜向容受性转化的血清LH范围可能很大,注射黄体酮日的LH水平不会影响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

  • 激素替代周期内源性促黄体生成素峰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谭颖;全松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激素替代周期内源性促黄体生成素(LH)峰现象及对冷冻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激素替代疗法-冷冻胚胎移植(HRT-FE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既往有排卵的201个周期根据移植前黄体酮日LH是否≥10 IU/L分为A1组(LH≥10 IU/L,n=137)和A2组(LH< 10 IU/L,n=64);对黄体酮日LH≥10 IU/L的191个周期根据既往是否有排卵分为B1组(有排卵,n=137)和B2组(排卵障碍,n =54),分别比较A1和A2组、B1和B2组的年龄、黄体酮日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周期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 既往排卵正常的患者行激素替代治疗后LH升高的概率为68.2%,A1与A2组、B1与B2组内膜厚度、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RT-FET周期中,内源性LH峰现象较普遍,主要与雌激素对下丘脑的正反馈相关,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不高.

  • 全胚冷冻患者行解冻胚胎移植结局分析

    作者:杨美琼;马文敏;罗国群;谭晓慧

    目的 观察不同冷冻原因行全胚冷冻时进行解冻胚胎移植的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择行体外受精-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但未行胚胎移植的患者共148例,223个解冻周期,因未行鲜胚移植的原因分为4组:A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97周期],B组(孕酮值高,51周期),C组(宫腔异常,40周期)及D组(全身因素,35周期),对4组患者的复苏率、种植率及妊娠率进行比较.结果 4组的妊娠率(40.20%、37.30%、25.50%、37.10%)、复苏率(70.26%、76.80%、74.17%、75.40%)及种植率(20.44%、17.27%、10.71%、17.89%)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的移植胚胎数及内膜厚度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的年龄(岁)与其他组相比较年轻(30.58±3.48、32.08±3.51、33.33±4.60、33.51±5.01,P<0.05).148例共223个周期,妊娠81例,全胚冷冻总的冻胚周期妊娠率为36.32%,而同时期冻胚的妊娠率为32.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为拮抗剂方案,余行长方案促排卵的204周期,短方案促排卵的18周期,妊娠率(36.30%、38.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的准备主要为克罗米芬(38周期)及自然周期(164周期),两种内膜准备方案的妊娠率(47.4%、3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不能行鲜胚移植而进行全胚冷冻后行解冻胚胎移植的患者,特别对于OHSS患者,可以预防迟发型OHSS的发生,又不影响妊娠结局,是一种较好的积极应对措施.适当的自然周期内膜监测或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行内膜准备,都适合于冻融胚胎的移植.

  • 慢速程序冷冻-解冻后移植含有部分卵裂球受损的胚胎和移植完整存活胚胎的周期结局比较

    作者:翟丹梅;江莉;袁华;李柳铭;杭馥;李慕军

    目的 探讨解冻后移植含有部分卵裂球受损的胚胎和移植完整存活胚胎的周期结局有否区别.方法 取卵周期后符合冷冻条件的胚胎经过慢速冷冻后根据患者需要在自然周期或替代周期下快速解冻并移植1~3个胚胎.冻融移植周期分为两组:A组全部移植卵裂球完整存活的胚胎,B组移植的胚胎中含有1~2个其卵裂球有所受损的胚胎,比较两组的结局.结果 同一天解冻的同时含有胚胎损伤和无胚胎损伤并移植两种情况的移植周期共575个,A、B组的周期数分别是225个和350个.A组和B组的女方年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周期平均移植胚胎个数以及替代周期占移植周期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解冻的胚胎数(2.7±0.8)个显著低于B组的(3.0±1.2)个,而解冻后胚胎复苏率(85.4%)和移植的优质胚胎数[(1.6±0.9)个]却明显高于B组的80.1%和(0.9±0.8)个(P<0.05).解冻后移植周期中A组的临床妊娠率(41.3%)和种植率(23.6%)均高于移植含损伤胚胎的B组的32.3%和18.1%(P<0.05),但是两组间的多胎妊娠率、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速冷冻-快速解冻后移植含有部分卵裂球损伤的胚胎的周期临床妊娠率可达到30%.冻融后胚胎卵裂球越完整,其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越高.慢速冷冻-快速解冻技术是增加单个取卵周期的累计妊娠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 宫腔镜检查在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应用价值

    作者:许虹;全松;邢福祺

    目的 采用宫腔镜检查评价拟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患者官腔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5例既往行3次或以上IVF-ET/FET失败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并对发现的异常进行相应治疗和同期60例未行宫腔镜检查患者(对照组),比较再次FET妊娠率.结果 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异常率为44.4%,其中子宫内膜息肉31.1%,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6.7%,子宫内膜炎症4.4%,子宫内膜复合增生2.2%.宫腔异常组、宫腔正常组妊娠率(40.0%、48.0%)高于对照组(21.7%),差异有显著性(P=0.038);而前两组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宫腔镜检查并作相应治疗宫腔因素可增加多次种植失败患者FET的妊娠率,但与是否存在宫腔异常无关.

  • 胚胎质量对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作者:史哲;吴敬之;黄敏珍;陈创奇

    目的 探讨移植胚胎数量和质量与对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间用慢冻快融的方法所进行的265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结果,并与同期新鲜胚胎移植周期比较两者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率等.结果 :(1)移植3个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多胎率、种植率分别为35.19%、36.84%、16.67%,与移植≤2个胚胎组的24.49%、16.67%、15.48%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移植3个优质胚胎组的多胎率为40.82%明显高于移植≤2个优质胚胎组的23.08%(P<0.01),但两者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妊娠组胚胎完好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46.97%,68.18%显著高于非妊娠组的40.65%,55.91%(P<0.05).而两者的复苏率分别为84.24%、79.09%,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与同期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种植率27.62%比较,冻融胚胎移植的种植率13.28%显著降低(P<0.01).结论 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多胎妊娠率与移植的优质胚胎数目有关,与移植胚胎数目无关.冷冻胚胎移植的种植率显著低于新鲜胚胎移植,两者的临床妊娠率及多胎率均无差别.

  • 冻融胚胎移植后12天的孕母血清β-HCG水平对早孕期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

    作者:陈薪;郭萍萍;刘玉东;叶德盛;冯淑娴;陈士岭

    目的:探索冻融胚胎移植后12d的孕母血清 β-HCG水平对早孕期妊娠结局的预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进行的冻融胚胎移植后抽血显示妊娠的患者248例,分为早期妊娠终止组136例和继续妊娠组112例.比较两组的基本特征,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类树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BMI、对应取卵周期的HCG日E2水平、获卵数和受精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开始黄体支持前E2、P、子宫内膜厚度和胚胎移植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T-FET后12 d,血清β-HCG >298.60和≤70.71 IU/L,分别可预测妊娠12周是否继续妊娠.结论:根据HRT-FET后12 d孕母血清β-HCG的值可以预测早孕期妊娠结局,有助于咨询建议和分类管理患者.

  • 冻融胚胎个体化移植方案的探讨

    作者:陈华平;杨洁;肖国宏;刘未平;白诗雨;李娜

    目的:分析若干因素对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截至2014年5月我院生殖医学中心3192例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不孕原因、不孕类型、不孕年限、给药方案、移植胚胎数目和时间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结果:<35岁组不孕妇女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33.96%)高于35~39岁组(27.58%)和>39岁组(19.35%)(P <0.05)、临床妊娠组的不孕年限小于未妊娠组(P <0.05)、移植3个胚胎的临床妊娠率(41.01%)高于移植2个胚胎组(28.75%)(P <0.05)、≥40岁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移植3个胚胎的临床妊娠率(25.49%)高于移植1个胚胎(0.00%)(P <0.05)、冻融胚胎移植囊胚组临床妊娠率(40.00%)高于卵裂期组(26.27%)(P <0.05)。结论:年龄、不孕年限、冷冻胚胎的移植数目和时间均可对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妊娠率造成影响。结合年龄建立的个体化移植方案可以增加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 克罗米芬联合HMG促排卵全胚冷冻再行解冻胚胎移植7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帆;韦继红

    目的:探讨在IVF周期中应用CC+HMG促排卵后全胚冷冻再行解冻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与新鲜移植周期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中心使用CC+HMG促排卵后全胚冷冻再行解冻胚胎移植周期70例和黄体中期长方案行新鲜胚胎移植周期86例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以及流产率等.结果:70例全胚冷冻后行FET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与86例新鲜胚胎种植后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HMG组的Gn天数、Gn总量均明显低于长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长方案相比,应用CC+HMG促排卵后全胚冷冻再行解冻胚胎移植并不降低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且使用Gn量少,OHSS风险低.

  • 阿托西班对反复着床失败后冻融周期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刘杰;郑洁;雷亚兰;文晓凤;夏敏;孙虹

    目的:探讨胚胎反复着床失败(RIF)后冻融周期囊胚移植时使用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RIF,再次行冻融胚胎囊胚移植(bTET)的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ET日是否使用阿托西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4例)于移植前0.5 h单剂量静脉推注小剂量阿托西班(6.75 mg/0.9 mL),对照组(168例)未使用阿托西班.分析比较两组间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多胎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活产率.结果:观察组临床妊娠率(57.41%)、胚胎着床率(38.41%)、活产率(46.8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12%、28.32%、3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流产率(14.82%)稍高于对照组(13.04%),多胎妊娠率(16.67%)和宫外孕率(3.70%)均稍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39%、5.7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F患者FET日在囊胚移植前给予小剂量阿托西班预处理可明显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 高龄妇女冻融周期胚胎移植策略的选择

    作者:刘杰;郑洁;雷亚兰;文晓凤;夏敏;孙虹

    目的 了解本中心冻融胚胎移植(FET)影响临床结局的年龄界限值,并探讨高龄妇女冻融周期胚胎移植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在本中心行FET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找出高龄患者的年龄分界点,并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将高龄患者分为自然周期(NC)组、促排卵周期(COH)组和激素替代周期(HRT)组,根据移植胚胎类型分为胚胎移植组和囊胚移植组,分别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结果 38岁后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急剧下降.高龄患者在冻融周期内膜准备时,NC组、COH组和HRT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明显高于胚胎移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8岁是本中心高龄妇女的年龄分界点,高龄患者内膜准备方案并不影响TET临床结局,行囊胚移植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 人早期胚胎解冻后氨基酸代谢变化的研究

    作者:唐杰;方丛;李婷婷;张敏芳;梁晓燕

    目的:通过检测冻融胚胎解冻后的氨基酸代谢水平,研究人类早期胚胎解冻后的氨基酸代谢规律,为确定冻融胚胎解冻后的适宜移植时机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9-12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13例患者共18个取卵后第3日6~8细胞废弃胚胎,20 μl囊胚培养液微滴中单独培养2 h后行玻璃化冷冻保存,分别于冷冻前2 h、解冻后1/2、1、2、4、6、24 h收集胚胎培养液微滴15 μl,同一培养皿中未培养胚胎的培养液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标本中20种游离氨基酸浓度.观察胚胎冷冻前、解冻后不同时间点氨基酸代谢的变化.结果:HPLC检测发现,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谷氨酰胺、组氨酸、色氨酸及赖氨酸在不同时间点的浓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没有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或降低;其余16种氨基酸在冷冻前和解冻后不同时间点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解冻后1 h胚胎培养液中20种游离氨基酸浓度较相应时间点的空白对照组增加,且氨基酸增加量和氨基酸转换量高于冷冻前(P<0.05);解冻后2 h胚胎培养液中20种氨基酸浓度也较空白对照组增加,解冻后2、6及24 h氨基酸增加量和冷冻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冻后1/2、4、6及24 h胚胎培养液中氨基酸减少量高于冷冻前(P<0.05);解冻后1/2、4 h胚胎培养液中氨基酸增加量低于冷冻前(P<0.05),氨基酸转换量也低于冷冻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冻后24 h胚胎培养液中氨基酸转换量高于冷冻前(P<0.05);解冻后1/2、4及6 h胚胎培养液中氨基酸转换量低于解冻后1 h(P<0.05).结论:人类早期胚胎解冻后1/2 h已经从冷冻时的代谢停滞状态恢复,开始了氨基酸代谢,此时氨基酸代谢水平已接近于胚胎冷冻前的状态.

  • 芬吗通不同给药方式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作者:吴惠梅;袁华;李柳铭;江莉;李慕军

    目的:探讨芬吗通不同给药方式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收治的78例患者8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芬吗通口服组(37例40周期)和芬吗通口服+阴道放药组(41例44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子宫内膜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基础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内膜类型、内膜下血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血雌二醇浓度、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增幅、容积≥2 mL比率、内膜下血流Ⅲ型比率芬吗通口服+阴道用药组高于芬吗通口服组,用药剂量低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内膜类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率、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吗通口服+阴道放药以较少的剂量,更好地改善了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内膜下血流,可获得与芬吗通口服患者相似的妊娠结局.

  • 玻璃化冷冻人成熟卵母细胞显微受精后冻融胚胎移植成功并分娩1例

    作者:石明华;叶健;牛向丽;黄华;陈志洪;公方强

    在辅助生殖冷冻技术中,冻精子、冻胚胎技术已相当成熟,但是冻融人卵母细胞一直是技术难题.本文报道1例患者经玻璃化冷冻成熟卵母细胞,解冻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获得胚胎后行玻璃化冷冻,冻融胚胎移植后成功获得妊娠并分娩,为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 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黄晖;姜小玲;吴洪波;李洁;蒋嫔娥;李柳铭

    目的 探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在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 EMT)、形态的变化. 方法 拟行FET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30例,于再次准备内膜时宫腔灌注G-CSF,检测灌注周期第13天、第16天、第19天( D13、D16、D19 ) EMT及子宫内膜形态,并与灌药前一周期相应时间比较. 结果 灌药周期D13、D16的EMT稍大于灌药前一周期D13、D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药周期D19的EMT明显大于灌药前一周期D19(P<0.05);灌药周期中,D19 的 EMT 明显大于 D13(P <0.05),D16 的 EMT 与 D13、D19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药周期中D13、D16及D19间的子宫内膜形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在行FET人工周期准备内膜时予宫腔灌注G-CSF,可以改善EMT,但对子宫内膜形态无明显改善.

  • 复方玄驹胶囊联合补佳乐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36例临床观察

    作者:韩超;苏辉;乜春城;任秀朋

    目的 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ET)过程中,复方玄驹胶囊联合补佳乐治疗薄型子宫内膜(EM)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生殖中心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因移植后妊娠失败或子宫内膜薄取消周期再次行FET的薄型EM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予补佳乐,B组联合应用补佳乐和复方玄驹胶囊,均口服至移植日.每周随访子宫内膜厚度及生殖激素水平,移植后1个月随访妊娠情况及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呈增加趋势,且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A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雌二醇(E2)水平明显提高,内膜增厚.结论 复方玄驹胶囊与补佳乐联用于FET内膜准备过程中可有效促进子宫内膜增厚,改善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 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荣;丘映;谭秀群;黄颖;唐稚莉;江莉

    目的:探讨与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玻璃化冷冻胚胎移植的患者共237个周期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受精方式、内膜准备方式、移植胚胎质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临床妊娠率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年龄、不孕年限、移植胚胎质量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受精方式、不同内膜准备方案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移植胚胎质量是影响临床妊娠结局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在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年龄、移植胚胎质量是妊娠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 固肾安胎方在冻融胚胎移植技术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周阁;谈勇

    目的:观察固肾安胎方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法将90例拟行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于胚胎移植当月行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固肾安胎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戊酸雌二醇用药时间、黄体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变化、子宫内膜下血流情况,同时观察比较2组临床结局.结果:2组治疗后,观察组戊酸雌二醇用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型子宫内膜比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5.6%、4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9%、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肾安胎方能有效促进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显著提高冻融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率.

  • 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不同发育阶段胚胎妊娠结局比较

    作者:张小建;李晓洁;廖梅旭;彭礼繁;余鲲;曹雪华;贾彦全;邓芳;吕群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不同发育天数胚胎的发育潜能,为进一步提高FET妊娠率提供依据。方法627例患者830个复苏周期胚胎,根据冷冻时间不同,分为D3冷冻组( n =385),D5冷冻组( n =300)和D6冷冻组( n =145),待患者内膜达到8~12 mm时,复苏18~20 h(D3胚胎)或2~3 h(D5/D6)后移植。结果移植胚胎数,D3组显著高于D5和D6组(P<0.05),D5冷冻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均显著高于 D6冷冻组(61.67% vs 51.03%,46.37% vs 37.94%,P<0.01)和D3冷冻组(61.67%vs 40.26%,46.37%vs 24.57%,P<0.01),多胎妊娠率,D5>D6>D3组(P<0.01)。结论在患者有较多胚胎的情况下,进行囊胚培养冷冻,选择囊胚进行冷冻周期移植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273 条记录 12/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