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联合应用细胞遗传学、巢式RT-PCR和FISH技术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的肿瘤负荷

    作者:王慧萍;李国霞;乔振华;王宏伟

    本研究探讨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CC)、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RT-PCR)及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r and 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D-FISH)三种技术监测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过程中肿瘤负荷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联合应用CC、巢式RT-PCR和D-FISH三种技术对7例CML患者非清髓性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的肿瘤负荷水平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7例CML患者治疗前后的40份骨髓标本中,有29份标本检出不同比率的Ph染色体;3份因细胞数少CC分析失败;36份标本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病例1移植后12、18、26及38个月的4份标本Ph染色体及RT-PCR结果均为阴性.病例1移植后9和10个月、病例2移植后15个月、病例3移植后12个月的4份Ph(-)bcr/abl(+)标本经FISH检测,分别检出5.4%、0%、16.5%及1.5%的bcr/abl(+)细胞.病例5移植后20和60天、病例7移植后40天的3份标本因细胞数少而CC核型分析失败,对其行FISH检测,结果bcr/abl(+)细胞检出率分别为55.0%、27.5%和73.5%.病例1移植后12个月Ph(-)bcr/abl(-)的标本行FISH检测,结果bcr/abl(+)细胞检出率为0%.结论:CC可作为监测CML患者治疗过程中肿瘤负荷水平的基本手段.在移植后早期细胞数太少而无法进行CC检测,以及治疗病人体内肿瘤负荷降低到CC不能检出而RT-PCR仍为阳性时,借助FISH准确检测体内肿瘤负荷,以监测其动态变化.FISH检测bcr/abl转阴的病人需靠灵敏度更高的RT-PCR监测核定.

  • 中期荧光原位杂交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和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郑玲;薛永权;李建勇;过宇;谢新;王阳;陆定伟

    为研究中期荧光原位杂交(M-FISH)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及其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价值,应用17号全染色体彩涂探针对10例初诊时按细胞形态学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未治疗患者(初治APL 5例,复发APL 3例,AML-M1和AML-M5各1例)和10例治疗后获完全缓解(CR)的APL患者作了M-FISH检测,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相比较.10例未治AML中,7例M-FISH呈阳性结果,核型分析显示其中4例有t(15;17)易位,3例为正常核型,它们中除1例未检测外,其余6例的RT-PCR均检出PML/RARα融合转录本;3例M-FISH呈阴性结果,其中1例核型分析揭示del(2q)×2异常,RT-PCR显示PML/RARα融合转录本阳性,1例有复杂核型异常,RT-PCR显示PML/RARα融合转录本阴性,1例有t(9;22)易位,RT-PCR显示PML/RARα融合转录本阴性而BCR/ABL融合转录本阳性.后两者的诊断由AML-M3改正为AML-M2.10例CR后的APL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而15次M-FISH检测有12次都发现1-5个阳性细胞,此与RT-PCR结果相一致.白血病复发见于其中1例,该例相隔13个月的两次检测均为阳性.上述结果表明,M-FISH对于APL的诊断及其MRD的检测有重要应用价值,它虽不如RT-PCR敏感,但由于它能定量检测增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易位,似比RT-PCR更能预测白血病的复发.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117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遗传学异常及预后分析

    作者:翟冰;邹丹丹;闫建军;王楠;王莉莉;朱宏丽;黄文荣;于力

    目的: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遗传学异常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及老年血液科7年以来初诊的11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FISH检测骨髓细胞遗传学异常结果及生存情况.结果:FISH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76.9%(90/117),阳性率高者为1q21+ (71.1%),其次是13q-(56.6%).交叉性比较显示,13q-与17p13-的相关性以及t(11;14)与t(4;14)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q-患者与13q正常患者生存曲线有分离趋势,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余细胞遗传学异常与正常患者的生存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ISH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遗传学异常阳性率较高,但预后评估需要更大样本量更长时间随访研究的数据.

  • CD117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反应的影响

    作者:唐海龙;舒汨汨;董宝侠;顾宏涛;梁蓉;白庆咸;杨岚;张涛;高广勋

    目的:探讨骨髓瘤细胞CD117表达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013年我院初治的6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学表型.入组患者分别给予PAD或者TAD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行疗效评估,统计PR及其以上疗效患者的比例.结果:1q21扩增、RB1:13q14缺失、D13S319:13q14.3缺失、IgH:14q32童排、p53:17p13缺失的阳性率分别为32.2%、40%、40%、20%、3.1%,但各遗传学异常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4个疗程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免疫学检测发现,CD38、CD138的阳性率(阳性病例所占比例)为100%;CD56、CD117、CD20的阳性率分别为60%、20%、10.8%;CD19、CD10的阳性率分别为4.6%、4.6%;CD22、CD7、CD5、CD103阳性率均为0.进一步结果分析表明,CD20、CD56表达与4个疗程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是CD117阴性患者的疗效反应优于CD117阳性患者(P<0.05).CD117阳性组患者中,32微球蛋白≥5.5 mg/L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CD117阴性组的患者(P<0.05);其余基线资料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CD117可以作为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评价指标.

  • 多发性骨髓瘤遗传学异常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存邦;吴静;杨珂;苏淼;张海英;潘耀柱;吴涛;葸瑞;白海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86例初治MM患者的骨髓标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其中20例同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FISH检测显示,在68例中至少检测出一种分子遗传学异常,总检出率79.07%.IgH基因断裂重排、1q21位点扩增、D13S319、RB1、P53基因缺失的检出率分别为62.79%、26.74%、24.42%、13.95%和1.16%,IgH阳性率较其它几种异常的阳性率明显增高(P<0.01).68例中IgH阳性占79.41%,其中单一阳性59.26%,合并1、2、3、4个探针阳性分别占24.07%、11.11%、5.56%和0.单一阳性明显高于合并其它探针阳性(P<0.01).68例中1q21阳性33.82%,其中单一阳性21.74%,合并1、2、3、4个探针阳性分别占43.48%、21.74%、13.04%和0,1q21更多的是与其它探针合并阳性(P<0.01),以和IgH合并阳性为主(P<0.05).68例中D13S319阳性30.88%,其中单一阳性14.29%,合并1、2、3、4个探针阳性分别为28.57%、42.86%、14.29%和0.D13S319亦更多的与其它探针合并阳性(P<0.01),以合并1个及2个探针阳性为主(P<0.01).68例中RB1阳性率为17.65%,其中单一探针阳性0,合并1、2、3、4个探针阳性分别为25.00%、50.00%、25.00%和0.RB1探针总是与其它探针合并阳性,其中以与D13S319探针合并阳性为主(P<0.01).68例中P53检出率为1.47%(1/68),为1例P53/RB1/D13S319探针阳性患者.染色体核型示:正常17例,其中15例FISH检测阳性,核型异常3例,其中2例FISH检测阳性.FISH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阳性率与单一染色体核型分析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的遗传学异常具有明显的异质性,FISH技术的敏感性优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两者结合,可提高异常的检出率.

  • CD138磁珠分选结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在浆细胞病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梅建刚;李翰卿;曹红琴;邵靓婧;翟勇平

    目的:通过CD138磁珠分选(MACS)结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研究浆细胞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阐明MACS-FISH在浆细胞病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探讨我国浆细胞病FISH检测标准化的问题.方法:收集初诊浆细胞病患者232例,其中MM 203例,AL淀粉样变性24例,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5例.应用MACS-FISH检测浆细胞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比较染色体核型分析、常规间期FISH(C-FISH)与MACS-FISH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的差异.按骨髓浆细胞比例分组,比较C-FISH与MACS-FISH的检测敏感性.分析C-FISH、MACS-FISH异常阳性细胞率与浆细胞比例的相关性,以及比较C-FISH和MACS-FISH克隆大小的检出差异.结果:MACS-FISH检出MM、AL淀粉样变性、MGUS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发生率为分别为85.9%、62.5%和60%.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FISH检出MM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20.0%和64.7%,均显著低于MACS-FISH(P <0.001).MACS-FISH检出14q32异位、del(14q32)、t(11;14)、+17p13和并存2种及≧3种细胞遗传学异常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FISH检测结果(P<0.05).当骨髓浆细胞比例≦5%时,MACS-FISH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FISH(P=0.001),且MACS-FISH在不同浆细胞比例分组的阳性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C-FISH在浆细胞比例≦5%时的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13,P=0.001,P<0.001).C-FISH组各遗传学异常和MACS-FISH组中+1q21、14q32异位的阳性细胞率与浆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P<0.05).MACSFISH组各种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克隆大小显著大于C-FISH组(P<0.001).结论:MACS-FISH可以显著提高浆细胞病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能更好的反映浆细胞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发生情况及其克隆大小.MACS-FISH可推荐作为国内浆细胞病遗传学诊断的标准方法,用于MM和SMM的危险分层,以及MGUS、AL淀粉样变性的遗传学诊断和研究.

  • 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染色体-7/7q-异常的细胞遗传学和临床分析

    作者:孟海涛;麦文渊;陈志妹;楼基余;金洁

    本研究探讨染色体-7/7q-异常在恶性血液学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用细胞染色体显带技术分析410例初发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7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和3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leukemia-accelerated phase,CML-AP)的细胞核型.结果表明:染色体-7/7q-异常在AL,MDS和CML-AP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88%,9.86%和8.3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均可检出染色体-7/7q-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70%和6.25%,两者无明显差别(P>0.05).9例具有单独染色体-7或7q-异常,22例伴有其他染色体异常,如-X、-5、+8、t(3;3)、t(11;16)、t(2;11)等.发现1例MDS-RAEB患者具有-7异常克隆,同时还有7q-异常克隆出现,而且-7异常的细胞数高于7q-异常的细胞数.接受化疗的7例ALL中4例获得完全缓解;13例AML患者中仅2例获得完全缓解;7例MDS患者中6例转化急性白血病;3例CML-AP中无1例缓解.结论:染色体-7/7q-异常是恶性血液肿瘤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在髓系和淋巴细胞中均可出现,-7异常和7q异常可在同一患者共存;具有染色体-7/7q-异常的患者预后差.

  • 30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作者:邱镜滢;赖悦云;柴晔;张艳;师岩;何琦;党辉;陆道培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地位.运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技术及FISH技术对306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并对其中93例进行临床追踪观察.结果表明:306例MDS中有144例检出异常克隆,总的核型异常率为47.1%,发生频率较高的染色体畸变依次为:+8,易位型,复杂及高度复杂异常核型,-7/7q-,20q-/-20,三体1或部分三体1,+9/+9q+,-Y,+11/+11q-,-9/9q-,dup(1q),+21.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与转化性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的核型异常率明显高于难治性贫血(RA)及难治性贫血伴缺粒幼细胞(RAS)(P<0.05).有诱变剂接触史者染色体畸变率高于无诱变剂接触史者.随访93例中核型异常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核型正常者(P<0.005),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机率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P<0.05),其中复杂或高度复杂核型,-7/7q-,+11/+11q-者预后差.结论:MDS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染色体核型分析对MDS的正确诊断、病情监测、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因素的研究

    作者:杨颖莹;杨金花;王丹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的危险因素,重点研究不同染色体核型及免疫表型与MDS预后的联系.方法:收集本院近5年60例MDS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建立详细资料档案,并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60例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免疫表型(CD10,CD13,CD15,CD7,CD34,CD117);应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合WHO2008分型及IPSS-R积分对MDS进行分组.结果:60例MDS患者中极低危12例,极高危7例;染色体异常35例(58.33%),其中5号、7号、8号、20号、Y染色体异常及复杂核型染色体所占比例分别为22.89%、20.0%、17.14%、11.43%、5.71%及14.29%;转化为白血病的正常核型占8.0%,转化为白血病的异常核型分别为复合核型占80%、8号占66.67%、7号占71.43%、5号占75.0%;极高危组MDS患者的髓系细胞表面的非成熟抗原标记CD13、CD33及CD117表达明显比极低危组MDS患者的高(P≤0.05),而髓系细胞表面的成熟抗原标记CD15表达率则明显比极低危组MDS患者的低(P≤0.05),极高危组淋巴系细胞表面抗原标记CD7、CD10表达率明显低于极低危组(P≤0.05).结论:染色体核型及免疫表型对MDS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研究

    作者:宋陆茜;郭娟;贺琪;许峰;杨莲萍;李晓;常春康

    本研究旨在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与正常对照者造血细胞(HC)及经分离所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分析其是否同时受累并参于MDS的发病及进展.收集我院血液科收治初诊的22例MDS患者及7例体检者(正常对照)骨髓,建立贴壁培养体系,分离并体外扩增BMMSC.根据形态学特征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的表面杭原进行鉴定,初步分析MDS患者的BMMSC的细胞特征.进一步对HC和BMMSC同时进行胰酶-Giemsa技术(GTG)显带,根据ISCN(2005)要求,进行核型分析,并比较两者间的细胞遗传学特征.结果表明,本研究组成功建立了体外培养分离扩增体系.经光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鉴定证实,MDS患者的BMMSC具有典型的细长纺锤形的形态学特征及表达CD29、CD73、CD90,不表达CD34、CD45非造血细胞的抗原特征.MDS患者BMMSC也存在细胞染色体崎变(64%),以染色体物质不平衡崎变多见,尤其是缺失较为多见(92%),其中克隆性缺失7例,占50%.研究发现有高比例的随机丢失,不排除是其遗传学不稳定性的特征.HC与BMMSC间没有出现完全一致的崎变类型,HC正常核型的MDS患者中有5例存在崎变(33%),崎变率显著低于HC异常核型患者(92%).结论:MDS患者BMMSC存在细胞遗传学异常.染色体物质不平衡崎变可能是其遗传学不稳定的标记,非造血起源的BMMSC显示有别于HC的崎变类型,提示两者遗传易感性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研究BMMSC在MDS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该疾病生物学特征,为MDS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和常规染色体分析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比较

    作者:王蓉;缪扣荣;仇海荣;钱思杆;洪鸣;乔纯;张建富;范磊;吴汉新;陆化;仇红霞;陈丽娟;张苏江;徐卫;刘澎;李建勇

    本研究主要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遗传学特征并比较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CC).应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I-FISH技术对157例APL患者细胞遗传学特征进行研究,采用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应用染色体R显带技术对136例拟诊APL患者进行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其中对45例同时进行了CC和I-FISH检测,对其余21例仅进行I-FISH分析.结果表明:136例进行CC分析的APL患者中,120例(88.2%)存在t(15;17)(q22;q21)易位,其中107例(78.7%)为单纯t(15;17)(q22;q21)易位,13例(9.6%)为伴t(15;17)(q22;q21)异位的复杂核型异常;在16例无t(15;17)(q22;q21)易位的APL患者中1例(0.7%)为t(5;17)(q24;q21)易位,3例(2.2%)正常核型,12例(8.8%)未见分裂相.在所有66例进行FISH检测的APL患者中,64例存在PMI/RARα融合基因,其阳性率为97.0%,灵敏度显著高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p=0.041);而5例其他类型AML患者和5例正常标本均未检出PMI/RARα融合基因.结论: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间期荧光杂交技术联合分析APL患者细胞遗传学特征是诊断该病和监测微小残留病的有力工具.

  • 形态学酷似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作者:张建富;缪扣荣;仇海荣;杨慧;吴雨洁;乔纯;李建勇

    为了探讨形态学酷似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点,用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用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方法分析骨髓细胞核型,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测定骨髓细胞的杂交信号.结果表明:该患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为淋巴系统疾病,但免疫表型分析亦为髓系抗原表达,细胞遗传学分析该例患者存在8号染色体三体,对化疗反应性差.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可表现淋巴细胞样特点,结合免疫分型有助于进一步确定白血病细胞的类别分型.

  • 8号染色体三体对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生物学和临床特征的影响

    作者:田蕾;刘凌波;王晓蓓;肖娟;邹萍

    为了探讨8号染色体三体(8三体)对急性粒单、单核细胞白血病(M4、M5)细胞生物学及临床特征的影响,应用G显带或R显带技术及流式细胞仪对56例M4、M5患者进行核型及免疫表型检测,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56例患者中34例(60.7%)正常核型;10例(17.9%)8三体异常核型,其中3例(5.4%)为单纯8三体核型,余下12例(21.4%)为其他异常核型(不包括8三体).8三体患者的年龄偏大,外周血原始+幼稚细胞百分比和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均较低,无病生存期(DFS)较短(P均<0.05).8三体患者CD34、CD117和CD56的表达频率较高,而CD11b、CD14和CD15则较低(P分别<0.01、0.05、0.05、0.01、0.05和0.005).结论:8三体的M4、M5患者预后较差,8三体可能与单核细胞分化成熟受抑有关.

  • 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作者:张艳;江滨;黄晓军;师岩;何琦;党辉;邱镜滢;陆道培

    为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收集了68例临床病例并将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24小时短期培养,用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8例MM患者的异常检出率为19.1%(13/68).异常克隆多与正常克隆呈嵌合形式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为非整倍体,以超二倍体和亚二倍体克隆常见.结构畸变可见t(11:14),累及1号染色体和多种标记染色体等.4例染色体具有高度复杂畸变的患者预后差.结论:MM的细胞遗传学多为复杂畸变,涉及多条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异常;初诊或疾病进展时应做染色体检查,以评估预后.

  •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和M5b细胞遗传学与临床表现的比较

    作者:刘凌波;李蕾;邹萍

    为了比较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和M5b细胞遗传学差异,并研究其与临床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骨髓直接法和24小时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G显带技术对58例成人初发急性单核白血病细胞进行核型分析,同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 58例患者中正常核型28例,异常核型30例,其中正常核型在M5b中出现率高于M5a(P=0.0001),异常核型中11q23异常和+8染色体在M5a中均较M5b常见(P<0.01);临床上异常核型的M5患者常有高白细胞(WBC)计数,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完全缓解(CR)率低及存活期明显缩短的特征.结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在遗传和临床上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但M5a和M5b似乎具有各自独特的遗传学背景和临床表现.

  •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q-染色体异常

    作者:申咏梅;薛永权;李建勇;潘金兰;吴亚芳;陈苏宁

    为了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0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异常中的价值,应用绿色荧光素SpectrumGreen直接标记的酵母人工染色体(YAC)克隆912C3(跨越20号染色体长臂q12断裂点)作为探针,对52例MDS患者和5名正常对照者的骨髓细胞进行单色间期FISH检测,每例分析200-300个细胞,以1个绿色荧光杂交信号>7.16%作为阳性标准,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 CC)检测结果相比较. 结果显示,52例MDS患者中FISH检测7例(13.5%)为阳性,CC检测其中4例为阳性,3例为阴性.结论: YAC912C3为探针的间期FISH技术是检测MDS患者20q-染色体异常的有效方法,是CC检测的一个重要补充.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细胞遗传学特征分析

    作者:马亮;钟明华;韩呈武;王俊艳;曹永彤;马一盖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染色体异常核型在MDS亚型中的分布及其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特点.常规培养骨髓细胞,采用G显带技术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7例患者中异常核型比例为42.5% (54/127),其中各亚型异常发生率MDS-RA为30% (3/10),MDS-RCMD为35.9% (23/64),MDS-RAS为22.2% (2/9),MDS-RAEB-Ⅰ为45% (9/20),MDS-RAEB-Ⅱ为66.7%(14/21),5q-综合征100% (3/3).54例异常核型中仅数目异常者21例,仅有结构异常者14例,同时有结构异常和数目异常者19例.常见染色体异常依次为复杂核型(11.02%,14/127),单纯+8(10.24%,13/127),-7/7q-(3.9%,5/127),1q+ (3.15%,4/127),-X/-Y(3.15%,4/127),20q-(2.36%,3/127),5q-(2.36%,3/127).MDS-RAEB(包括RAEB-Ⅰ和RAEB-Ⅱ)患者中复杂核型发生率为31.71% (13/41),明显高于非RAEB(包括RA、RCMD、RAS、5q-综合征)患者中复杂核型发生率为1.16% (1/86) (P <0.05).平衡易位核型发生率为1.57%(2/127),明显低于非平衡易位发生率为40.94% (52/127)(P<0.05),2例平衡易位患者均为MDS-RAEB.结论:MDS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染色体异常比较复杂,存在多种重现性异常;平衡易位较少见,仅存在于RAEB患者中;RAEB患者复杂异常核型发生率较高,本研究中伴dup(1)(q21q32)重现性异常核型所占比例较高.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作者:段丽敏;李建勇;潘金兰;仇海荣;张苏江;吴亚芳;徐卫;薛永权

    为了研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并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检测PV中8三体和9三体的价值,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CC)技术检测50例初诊PV患者,用间期FISH技术检测PV患者中的8三体和9三体,并以8名正常人骨髓细胞作为对照.结果表明:50例PV患者中CC检出3例核型异常,1例为8三体,1例为Y染色体缺失,1例为11号染色体倒位.FISH检测2例为8三体,1例与CC检测结果一致.CC未检出9三体,FISH检出1例9三体.结论:PV患者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偏低,其中8三体和9三体发生率略低于国外报道,可能与样本的选择及数量的大小有关;间期FISH技术对检测三体有重要价值,是CC的重要补充.

  • 6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积分分析

    作者:隗佳;陈燕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重点研究不同积分系统、WHO分型、FAB分型,染色体异常克隆,骨髓学及血液学指标在其预后中的意义,筛选与预后独立相关的因素.收集武汉协和医院近5年63例MDS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使用Epi Data3.0建立详细的资料档案,并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63例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追踪其临床病情进展情况.对随访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所有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对各组生存率之闻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所有生存率函数曲线均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63例MDS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38岁,其中26例患者出现染色体异常核型(41.27%).中位生存期30.63月.截至随访终止33例病例死亡(52.38%).5种预后积分系统不同组别患者的总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OS)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以IPSS,Lille和Spanish预后积分系统差异为显著(p<0.0001).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患者OS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为IPSS(p<0.0001)、Lille积分系统染色体分组(p<0.0001)、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0.00062)、Spanish积分系统(p=0.00064)及Lille积分系统(p=0.008).63例患者的OS经过WHO分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1),其中RA患者相比较RCMD患者与5q-患者有更长的OS(p=0.003),并且5q-亚型提示非常良好的预后.RAEB-I怠者中位OS高于RAEB-Ⅱ患者.将63例MDS患者重新归类于FAB分型显示低危组(RA/RAS)和高危组(RAEB)的OS也有统计学差异(p=0.00012).结论: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和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影响MDS预后的两个重要因素.WHO分型比FAB分型更有提示预后的价值,IPSS能为有染色体结果的MDS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但众多基层医院由于开展细胞遗传学研究尚存在一定困难,因此Spanish预后积分系统可应用于无染色体结果的患者中.

  • 207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与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作者:佟海侠;王秋实;陆春伟;王弘;刘卓刚

    本研究检测207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免疫表型,探讨其与细胞遗传学改变和临床特征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术及-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对207例儿童ALL患者骨髓进行4色免疫表型分析,用染色体R显带技术对其中的146例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207例儿童ALL患者中,11.6%为T-ALL,88.4%为B-ALL.42.5%ALL患者表达髓系抗原(MyAg),CD13是ALL中常见的MyAg(31.4%).髓系抗原阳性率在T-ALL(41.7%)与B-ALL(42.6%)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可供核型分析的146例中核型异常者84例(57.5%).MyAg+ALL与MyAg-ALL患者临床和生物学特征分析表明,MyAg+ALL组白细胞计数高(>50×109/L)的患者比例及CD34+患者比例均高于MyAg-ALL组.结论:免疫表型对ALL的诊断与分型至关重要,免疫表型与患者的异常核型改变及临床特征关系密切.

731 条记录 3/37 页 « 12345678...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