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Bobath理念的全身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影响

    作者:王国胜;郭钢花;李哲;梁英姿

    目的 观察基于Bobath理念的全身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身振动疗法.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MAS)、 表面肌电图均方根值(RMS)、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肢痉挛程度、 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2周、4周后,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的MAS评分以及肱二头肌、 腕屈肌群RM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MAS评分、 肱二头肌及腕屈肌群RMS、FMA评分、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Bobath理念的全身振动疗法用于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能有效降低痉挛程度,改善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60例脑卒中伴肩关节半脱位的早期康复护理

    作者:刘文伟

    脑卒中患者常常伴随肩关节半脱位,不仅妨碍了上肢功能的恢复,而且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60%~70%[1],对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很大影响.针对这一并发症,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效防止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与ADL相关性研究

    作者:雷迈;李争鸣;卢斌;吴旻

    目的 探讨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与日常生活动作(ADL)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61例患者接受作业治疗,采用Brunnstrom评定患者上肢的功能状况,用巴塞尔指数(BI)评定患者的ADL,应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ADL之间的关系.结果 训练前、后上肢及手的功能及手的实用性判定的功能显著改善(P<0.001),上肢、手指功能、手的实用性判定与ADL存在中度的相关性(r=0.583~0.716),并呈正相关.Brunnstom分级太粗可能是影响上肢功能与ADL相关性的原因之一.结论 作业疗法对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与ADL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可促进患瘫侧受损功能的恢复与健侧功能的代偿.

  • 低频联合高频经颅磁治疗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任平;王新涛;范育静;谭锦荣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所致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比下肢更差, 70%~80%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上肢功能障碍[1]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经颅磁技术逐渐应用于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但各研究的刺激频率各不相同,尚未达成共识,运用低频结合高频经颅磁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根据经颅磁刺激技术不同频率治疗效果不同的原理,应用低频结合高频经颅磁治疗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符俏;孙畅;文国强;曾育山

    目的 探讨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39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干预(20例)和治疗组:常规康复干预+运动再学习疗法(21例).每组患者入选时和治疗8周后,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 同组问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运动再学习疗法可明显的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朝霞;曾科学;麦王向;叶正茂;陈福强;何海英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及广医二院就诊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强制性运动疗法;经训练四个星期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与改良巴氏指数对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值与改良巴氏指数分别为(45.49±3.36)和(75.52±6.81);对照组分别为(36.41±3.81)和(66.25±5.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使患者早日恢复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针灸及运动康复处方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自发性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谢洪波;张爱萍;刘天易

    目的 观察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针灸和运动康复处方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自发性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9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针灸和运动康复训练处方治疗,观察组给予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针灸和运动康复处方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评估自发性疼痛程度,简式Fugl-Meyer (FMA)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上肢运动功能,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价生活质量,改良Barthel(MBI)指数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信仰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MBI指数和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针灸和运动康复处方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自发性疼痛程度及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

  • 盐酸替扎尼定联合针灸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郭禄斌

    目的 探讨盐酸替扎尼定联合针灸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盐酸替扎尼定联合针灸治疗;另按随机平衡原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A型肉毒毒素联合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等级[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U观=4.871,U对=3.412,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U=3.814,P<0.05);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仅出现1例疲乏、1例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结论 盐酸替扎尼定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对患者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较A型肉毒毒素联合针灸治疗更显著,可使患者获得更佳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 浮刺结合棍棒操治疗中风后肩关节活动障碍

    作者:倪欢欢;吴耀持;崔晓;黄春水;季力;黄德权;励莉;史骏超

    目的:观察浮刺结合棍棒操治疗中风后肩关节活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VAS评分≥4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在浮刺的基础上结合自编的棍棒操训练,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常规的棍棒操训练.两组分别于治疗前、60天后采用肩痛程度(VAS评分)、肩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差异(各P值均大于0.05),治疗60天后治疗组肩痛程度、肩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浮刺结合棍棒操训练在改善中风后肩关节活动障碍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经济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露婷;张驰;王剑雄;唐海燕;陈汝艳;虞记华;刘亚辉;方其林;胥方元

    目的 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作用于肩外展肌群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3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7)、对照组(n=16),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肩外展肌群,每天1次,每周5次;两组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测定上肢肩外展肌(冈上肌、三角肌中束)表面肌电信号均值、肩外展活动度,并进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均值、肩外展活动度、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定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能使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外展功能恢复,改善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认知机制研究

    作者:李明芬;贾杰;刘烨

    目的 探讨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认知机制.方法 7名严重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接受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康复训练,每周治疗3次,每次1.5h,持续治疗2个月.运动想象期间的脑电信号被同步记录并于治疗前后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和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的评定.结果 经过两个月的BCI康复训练,患者事件相关去同步信号(event-related desynchronization,ERD)的认知时间显著缩短(P<0.05),认知程度显著增强(P<0.05);治疗后ERD的认知时间和认知程度与FMA和ARAT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 基于运动想象的BCI康复训练对于卒中患者处理运动相关的认知时间的改善,认知程度的增强,是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疗效评价

    作者:谭柏坚;卢艳湘

    目的:评价低频(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新海医院康复科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4例,根据随机方法分为常规组与康复组,其中常规组仅行常规康复训练,康复组在同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频rTMS,对比两组的上肢功能康复效果.结果:rTMS治疗后1、3及6个月时,两组的Fugl-Meyer(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Fenchay活动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康复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rTMS结合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品质.

  • 双蒂超薄皮瓣法治疗腋臭34例

    作者:田巍;李守汉;丁南

    腋臭是外科门诊的常见病种,我科运用双蒂超薄皮瓣法从皮下清除汗腺治疗腋臭,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切口隐蔽、符合医学美容要求、复发率低、瘢痕不明显、不影响上肢运动功能等优点,报告如下.

  • 针灸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王承惠

    目的 探讨针灸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肩手综合征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针灸按摩.比较两组上肢运动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灸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与水肿,值得应用.

  • PNF技术与Rood技术联合应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1例报告

    作者:程丽莎

    目的探讨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与Rood技术联合应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1例发病27 d的脑卒中患者,采用Rood技术及神经促通技术联合治疗。治疗2个月后通过改良Ashworth、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改良Barther指数评定其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改良Ashworth、Fugl-Meyer分值、改良Barther指数变化明显。结论神经促通技术与Rood技术联合应用是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有效方法。

  • 早期综合康复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志琴;鱼东海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防肩-手综合症、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4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以预防肩-手综合症的发生.治疗3月后评价肩-手综合症的发生率,同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及ADL评分评定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论: ①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预防性康复措施可大大降低肩-手综合症的发生率.②经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患者患侧上肢的临床症状、运动功能均有很大的恢复.③患者家属的参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结果: 早期康复干预可预防脑卒中后患者肩-手综合症的发生;尽早综合康复可减轻肩-手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蒋金鹏;刘洪武;王志双

    目的:评价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镜像疗法,采用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运动研究测试(ARAT)及改良Barthel指数(BMI)评定量表,分别评价患者总体运动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以YD-5500生物反馈治疗仪测量桡侧腕伸肌表面肌电数值。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FMA、ARAT、MBI评定以及肌电信号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MA、ARAT、MBI评定以及肌电信号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4, t=4.55,t=5.84,t=9.14;P<0.05)。结论: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确实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敏;祝亚平;徐欣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恢复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和质量,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这项技术渗透到了越来越多的领域,特别是在康复医学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方面的应用进展,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上肢功能,如关节活动度和运动精准性,可以提高患者上肢的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 镜像疗法联合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金明滢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强化训练,观察组实施镜像疗法联合强化训练,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所得肌电信号、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数值高于治疗前所得数值,观察组所得数值高于对照组所得数值,统计学有意义(<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分析

    作者:张黎鸣

    目的:观察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作业疗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任务为导向作业疗法,实验组34例患者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作业疗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着个体患者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评价量表得分逐渐提高,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同一时间段Fugl-Meyer上肢评价量表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作业疗法治疗可有效提高个体患者上肢运动能力.

126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