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房扑伴房室交界区分层阻滞现象1例
患者,女,50岁.2004年12月4日以胸闷、心悸23年,加重伴气喘、双下肢水肿10年、再发1个月为主诉入院.入院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快速心房纤颤(心室率平均110次/min),心功能Ⅳ级;(2)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入院后给予强心、利尿(地高辛0.25 mg、速尿20 mg均每日1次口服)以及营养心肌药物治疗,心室率逐渐减慢,于住院第10天转为心房扑动(频率为250次/min),呈2∶1与4∶1交替下传(如图1).一般心房扑动表现为传导比例多变或固定,本例呈规则的2∶1与4∶1交替下传,符合房室交界区分层阻滞现象"A型"[1].
-
心房扑动的分层阻滞与交替下传的文氏现象1例
1资料病人,女,60岁.主诉心悸、水肿1个月来院就诊.血压110/90 mmHg(1 mmHg=0.133kPa).临床诊断:心力衰竭.常规行心电图检查示:心房扑动的分层阻滞与交替下传的文氏现象(房率:250/min,室率固定规整:107/min),肢体导联低电压,极度顺钟向转位.
-
房性心动过速伴交替下传的文氏周期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交替下传文氏周期是指2:1房室传导阻滞时,下传心搏的PR间期逐次延长,后以2~3个P波连续下传受阻而结束文氏周期的一种特殊的文氏现象.因其多为一过性出现,易被忽略.结合所遇1例分析讨论如下.
-
心房扑动伴房室交接区A型及B型交替性文氏传导2例
例1 患者男性,72岁.高血压、冠心病.心慌、气短、胸闷不适一周就诊.心电图示:长V1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相同的心房扑动(AF)"F"波,F-F间距匀齐,频率2.50次/分,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距不等,长短交替,房室传导比例为2:1和4:1交替下传,F-R逐渐延长,直至连续三个F波未下传.如此周而复始.梯形图示:房室交接区上层为2:1传导,下层为文氏型传导,此传导方式呈周期性变化.心电图诊断:AF伴房室交接区A型交替性文氏传导.
-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R-R间距长短交替1例
患者女性,69岁.因反复发作胸闷、心慌就诊.即刻心电图(图1)为常规12导联心电图,表现为快速的,R-R间期0.39s和0.31s长短交替的QRS-T波,QRS时间0.07s,QRS波在Ⅰ、Ⅱ、Ⅲ导联(同步记录)表现为S波粗钝与S波狭窄电交替,在V1、V2、V3导联表现为S波深与浅电交替,未见窦性P波,但仔细观察发现每个QRS波之后均有一逆行P(P)波,R-P间期固定为0.08s,因此考虑P波是通过隐匿性旁路逆行传回心房引起,P-R间期分别为0.30s和0.21s交替出现,2种P-R间期相差0.09s,提示房室结存在快、慢2条径路,见图1梯形图心房分别从快径和慢径交替下传心室形成短、长周期,均经隐匿性旁道逆传回心房形成P波,再通过快慢径路下传心室,如此周而复始产生了R-R长短交替的心动过速,心电图诊断:房室结快-慢径路交替传导伴隐匿性旁道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交替下传的文氏现象
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诊断的关键是P波,当伴有干扰时P波难以准确辨认,同时伴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R-R间期不等)和心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宽大畸形)时,心电图表现更为复杂.
-
分层阻滞与交替下传的文氏现象
交替下传的文氏现象为Lewis于1912年首先报道,1972年Halpern正式为之命名,其实质是房室交界区的分层阻滞,其与高度房室阻滞易于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