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狼疮性肾炎肾组织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的表达

    作者:李伟平;陶瑜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肾脏细胞凋亡情况及Survivin是否参与了LN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加强LN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 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型LN患者80例肾组织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Survivin在各型L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Ⅰ型轻微病变型和Ⅵ型硬化型LN肾小球细胞的凋亡发生率均小于1%;而Ⅱ型、Ⅲ型、Ⅳ型、Ⅴ型等增生型LN组织中凋亡的发生率平均在20%以上。凋亡指数AI与蛋白尿之间存在相关关系(r=0.312,P=0.005<0.05),而与血尿的程度及活动度均无相关关系。Survivin在Ⅰ型轻微病变型LN及Ⅵ型硬化型LN组织中的表达极为有限,分别为14.3%和33.3%,而在Ⅱ型、Ⅲ型、Ⅳ型、Ⅴ型LN可见不同程度的Survivin表达。如Ⅲ型、Ⅳ型的阳性率为100%,Ⅱ型的阳性率为89.5%。Ⅰ型与Ⅲ型、Ⅳ型、Ⅴ型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Ⅰ型与Ⅱ型、Ⅵ型LN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Survivin的表达与活动度呈正相关(r=0.352,P=0.001<0.05),随组织活动度的增高,Survivin的表达也上升。Survivin的表达与蛋白尿、血尿无关。结论 (1)各型LN中以增生型为主的LN中细胞凋亡更显著;(2)Survivin参与了LN的发生与发展过程;(3)在LN中,Survivin的表达与活动度呈正相关,因此Survivin阳性程度也可以作为LN病程发展的判断指标。

  • 脐动脉彩色多普勒对监测狼疮肾炎患者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晓东;詹钟平;田媛媛;王淑平;詹雁峰;陈冬莹;梁柳琴

    目的 探讨胎儿脐动脉彩色多普勒对狼疮肾炎(LN)孕妇不良妊娠结局(APOs)的监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58例LN妊娠患者.结果 共有39例为妊娠期初发LN,119例为妊娠前已确诊LN.118例(74.7%)患者发生1种或1种以上胎儿APOs,40例(25.3%)未发生任何胎儿APOs.54例(34.2%)发生妊娠丢失,104例(65.8%)活胎分娩,其中足月产49例,早产55例,IUGR 24例,胎儿宫内窘迫14例,新生儿狼疮9例.胎儿脐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出现APOs组的脐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S/D值均高于未出现APOs组(P<0.05).受试者运算特征曲线(ROC)中三个多普勒参数曲线下面积均为0.7 (95%CI 0.6 ~ 0.8).PI、RI、S/D的佳截点为0.9、0.6、2.5,其敏感性分别为28.3%,45.7%,39.1%,特异性分别为97.2%,80.6%,90.0%.结论 LN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尤其是妊娠丢失和早产.脐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是监测LN患者孕晚期胎儿生长情况的重要手段.

  • 尿肾损伤分子-1水平变化与狼疮肾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姚瑶;林珊;贾俊亚;袁鲁晓

    目的:观察狼疮肾炎(LN)合并肾功能不全(RI)患者尿中肾损伤分子(KIM-1)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LN患者31例,分正常肾功组(A组)、RI+肾功改善组(B组)、RI+肾功未改善组(C组),检测血肌酐(SCr)、尿KIM-1等指标.比较各组尿KIM-1变化,探讨其与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关系及判断预后价值.结果:入院时三组尿KIM-1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5),B组高(P < 0.001).14 d后B组SCr、eGFR好转时尿KIM-1下降 (均P < 0.05),尿KIM-1与eGFR负相关(r = -0.385,P = 0.048).ROC曲线分析示尿KIM-1、NAG、GAL、SCr预测LN患者肾功能改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0.86、0.77、0.57.结论:LN合并RI患者入院时尿KIM-1水平升高与14 d内肾功能改善密切相关;合理治疗后,尿KIM-1水平在肾功能明显改善的LN患者中有显著下降;尿KIM-1是预测肾功能改善的准确指标.

  • 狼疮肾炎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水平检测及临床应用

    作者:吕娇凤;詹伦琴;胡龙华;房向东;涂卫平

    目的:了解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水平对于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肾损害的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应用.方法:对45例LN患者治疗前后和52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PCX水平和24 h尿蛋白,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N患者尿PCX水平为(50.2±10.2) μg/24 h,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95±1.17)μg/24 h(P< 0.01),与24 h尿蛋白定量存在相关性;LN患者治疗前尿PCX水平为(50.2±10.2) μg/24 h,与治疗后尿PCX水平(17.9±4.5) μ g/24 h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PCX水平有助于LN肾损害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 血清抗体与狼疮性肾炎肾脏病变的关系

    作者:左正才;王贵红;陆带果;吴迪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自身抗体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方法:检测84例LN患者(其中51例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分析LN患者血清抗Clq抗体与LN的病理分型及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关系.结果:抗Clq抗体阳性组LN患者与抗Clq抗体阴性组比较:C3、c4显著降低(P<0.01),SLEDAI活动性评分、ESR、CRP显著升高(P<0.05),抗dsDNA抗体、AnuA阳性率显著升高(P<0.01),抗SSB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肾脏病变活动性指数显著升高(P<0.01),肾脏病变慢性指数显著降低(P<0.01).在抗Clq抗体阳性组,血清中抗Clq抗体与肾脏组织中Clq和C3的阳性率明显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患者血清中的抗Clq抗体与狼疮疾病活动和肾脏损伤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检测血清中抗Clq抗体对判断LN患者肾脏病变的活动性有重要价值.

  • 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及24 h尿蛋白定量与狼疮肾炎病程相关性研究

    作者:贾支俊;冯雪凤;郭利利;郭万华;申景涛

    目的:探讨亚锡喷替酸(99mTc-DTPA)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Scr)及24 h尿蛋白定量(24hpro)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病不同病程时期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我院524例SLE患者以及正常人群对照组60例,分别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Scr及24hpro.结果:病程<5年的SLE患者GFR值及24hpm含量均出现异常;而Scr未出现明显下降,病程5~10年和>10年组与正常组相比较Scr、24hpm及双肾GFR值均有差异(P<0.05).结论:GFR随着狼疮肾炎病程的进展呈持续下降趋势;24hpm在病变早期即出现异常且在整个病程中持续增高;Scr在狼疮肾炎早期未见明显异常,随着病程的进展呈进行性损伤.

  • 儿童狼疮性肾炎50例病理与临床分析

    作者:冯凤仪;邓燕

    目的:结合肾活检及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探讨狼疮性肾炎(LN)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50例LN患儿进行肾活检及常规实验检查资料,并给予病理分型和活动性指数(AI)及慢性指数(CI)、肾小管间质病变评分.结果:病理类型以Ⅳ型LN型多,占42%,其次是Ⅱ型(24%)和Ⅲ型(18%).Ⅱ型与Ⅲ型多表现为肾炎综合征,Ⅳ型和Ⅴ型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结论:LN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有一定关系,肾活检对诊断疾病活动性,指导治疗与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 小儿重症狼疮性肾炎2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颖杰;高岩;邓颖敏;钟桴;李延红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分析20例重症狼疮性肾炎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肾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儿童重症LN的发生率在性别、年龄上与儿童LN的发生率一致;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为常见的临床类型;病理改变以LNⅢ型和Ⅳ型为主,C3和CH50明显降低,血沉加快和低白蛋白血症是实验室检查为敏感和突出的改变;严重贫血是常见的肾外表现.结论:小儿LN临床表现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者,或肾脏病理改变为LNⅢ型或Ⅳ型者,伴有C3、CH50明显降低、血沉加快、低白蛋白血症和严重贫血时,其肾功能有恶化的可能.

  • 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科;邱茜;廖兢业;梁柳琴;何春媚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风湿科门诊或住院的21例难治性狼疮肾炎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每周10~15 mg联合环孢素A 3~5 mg/(kg·d),分2次服用,泼尼松≤1 mg/(kg·d),观察期为6个月.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补体C3和抗ds-DNA抗体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个月内,34%的患者起效,第3个月末时,有效率达71%,在研究6个月时,6例患者获完全缓解,11例患者达部分缓解,有效率达81%.本组患者不良反应少,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可逐渐减轻消失.2例甲氨蝶呤及环孢素A减量过快的患者出现了病情波动.结论: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快速且有效,不良反应小.甲氨蝶呤及环孢素A减量过快时,可出现狼疮肾炎的病情复发.

  • FK506对狼疮样小鼠肾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顾海峪;卢建华;傅君舟;梁鸣;阳晓

    目的:观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狼疮样肾炎小鼠模型肾组织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及FK506的调控作用.方法:cGVHD狼疮样小鼠模型随机分两组:模型组和FK506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CaN活性.结果:(1)模型组肾小球硬化指数及小管间质损伤总积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FK506治疗后肾脏病变明显减轻;(2)模型组肾组织中CaN活性显著增强,与正常对照组肾组织CaN活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FK506组肾组织中CaN活性显著回降(P<0.05);(3)狼疮样肾炎小鼠肾组织中CaN活性与肾小球硬化指数及小管间质损伤总积分呈正相关关系(n=0.626,P<0.01;r2=0.772,P<0.05).结论:cGVHD狼疮样小鼠肾组织CaN异常活化,FK506在改善肾组织病理改变的同时,对CaN活性亦起抑制作用.

  •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在妊娠合并狼疮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陈婷;何彦芳;郑佩庄;洪庆玲

    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在妊娠合并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妊娠合并LN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采用个体化护理方案;观察组34例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妊娠结局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肾功能衰竭、妊高症、子痫、心衰、HELLP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及妊娠结局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生理健康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心理健康分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社会健康和整体健康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LN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和个体化护理,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早产、死胎的几率,提高患者对本病的认知及生活质量,但个体化护理在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方面效果较佳,而循证护理在改善患者的生理健康状况方面效果更佳。

  • 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的检测

    作者:顾海峪;卢建华;梁鸣

    目的:检测活动性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活性.方法:体外培养活动性LN患者PBMC,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胞浆CaN活性.结果:在单纯培养情况下,正常对照组和活动性LN组PBMC均出现一定量CaN活化,活动性LN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6.08±5.58)nmol/mg·pr vs(8.81±3.61)nmol/mg·pr,P<0.01];在PMA+ionomycin刺激下,各组CaN活性均升高,活动性LN组CaN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9.34±12.59)nmol/mg·pr vs(37.12±11.57)nmol/mg·pr,P<0.01].结论:LN患者PBMC异常活化可能与CaN过度活化有关.

  • 狼疮性肾炎并发狼疮脑病的临床及治疗

    作者:陈琳洁;范晓云;李志军;刘艳梅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并环磷酰胺(CTX)双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LN)并发狼疮脑病(NP-SLE)的疗效.方法:分析20例LN并NP-SLE的临床资料,并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大剂量MP并CTX双冲击治疗组及标准剂量强的松并CTX单冲击治疗组.结果:双冲击组与单冲击组总体疗效相似(P>0.05),但双冲击组于第1疗程结束后缓解率达100%,其中完全缓解率60%,部分缓解率40%;而单冲击组完全缓解率0,部分缓解率50%(P<0.05).结论:预防LN并发NP-SLE的重要措施是早期积极治疗LN.双冲击治疗起效快,副作用与单冲击组比,无明显增加,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 狼疮肾炎患者血浆内皮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潘云峰;汤美安;戴冽;梁敏坚

    目的:为探讨内皮素在狼疮肾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21例狼疮肾炎及26例正常人血浆中内皮素浓度.结果:狼疮肾炎组血浆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肾损害程度加重血浆内皮素浓度逐渐增高;血浆内皮素与血补体水平呈负相关,与血肌酐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内皮素可能参与了狼疮肾炎的发病或加重其病情,血浆内皮素可作为判断狼疮肾炎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的临床参考指标.

  • 血浆置换治疗增殖性狼疮性肾炎的系统评价

    作者:沈琪;黄贤贵;吴晓秋;杨彤;黄献文;龙翠羽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治疗增殖性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运用(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BMdisc?等电子数据库,由3名系统评价员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对同质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325例患者,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与免疫抑制剂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和S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置换与免疫抑制剂比较,所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研究结果显示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可以改善增殖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症状;血浆置换与免疫抑制剂比较,不能改善临床症状及终治疗效果.

  • 狼疮肾炎终末期狼疮活动情况和预后的观察——附85例分析

    作者:肖建新

    目的:观察狼疮肾炎病程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时,SLE的临床活动性和血清学活动性的变化及对病人预后的影啊.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狼疮肾炎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的SLE临床活动性和血清学活动性在整个观察期均呈下降趋势,在进入终末期肾病第3、第5、第10年后无论临床活动性抑或血清学活动性,均比第1、第2年明显下降,且临床活动性下降比血清学活动性下降更明显.该组狼疮肾炎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感染和心血管并发症.结论:狼疮肾炎终末期肾病期间,SLE活动性趋于下降,死亡原因与SLE活动性似无明显关系,当狼疮肾炎发展至不可逆的终末期肾病时需及早行肾替代治疗.

  • 3种方案治疗活动性狼疮肾炎疗效比较

    作者:牛新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环磷酰胺联合应用;硫唑嘌呤加激素;激素加环磷酰胺3种方案治疗活动性狼疮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活动性狼疮肾炎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采用硫唑嘌呤、激素、环磷酰胺联合治疗(A组)、31例采用硫唑嘌呤加激素治疗(B组)、38例采用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C组),比较3组的疗效、主要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缓解率(89%)优于B组(65%)和C组(71%),均为P<0.05;A组治疗后的实验室指标较B组、C组改善(均为P<0.05);而B组、C组两组间比较其疗效、实验室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的不良反应较C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硫唑嘌呤、激素、环磷酰胺联合治疗活动性狼疮肾炎能提高缓解率;硫唑嘌呤加激素与激素加环磷酰胺的疗效大致相同,但前者的不良反应较少.

  • 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与SLE活动性的关系

    作者:陈伟英;李广然;梁伟;阳晓;何新生;方芳;余学清

    目的:观察SLE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SLE疾病活动性、血清免疫学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4例活动期和21例静止期SLE患者的血清MIF浓度,并以18名正常人作对照,观察SLE患者血清MIF的改变及其与疾病活动性、血清免疫学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SLE患者血清MIF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活动期比静止期显著升高(P<0.01).血清MIF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双链DNA(double stranded DNA,ds-DNA)抗体、Ig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63,P<0.01,r=0.64,P<0.01,r=0.48,P<0.01);与血清补体C3、G4呈负相关(r=-0.57,P<0.01;r=-0.39,P<0.05);与抗核抗体无相关(r=0.16,P>0.05).结论:血清MIF浓度可作为SLE疾病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 对环磷酰胺性腺抑制的狼疮肾炎23例治疗探讨

    作者:周毅;杨学莉;杨岫岩;梁柳琴;许韩师

    目的:观察对环磷酰胺治疗导致性腺抑制的狼疮肾炎患者改用霉酚酸酯治疗的效果及对性腺功能的影响.方法:23例对环磷酰胺治疗出现性腺抑制(闭经、血雌二醇小于39 ng/L、促卵泡激素大于40 IU/L)且狼疮肾炎仍处在活动期的患者,改用霉酚酸酯治疗,随访1年,运用配对t检验判断更改治疗方案前后狼疮活动指数积分变化;用生命表法和Kaplan-Meier函数计算尿蛋白转阴率和月经恢复率,以及采用COX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月经恢复的可能因素.结果:23例更改治疗方案时和6个月后狼疮活动指数积分差值为5.23±2.21,P<0.000 1;改用霉酚酸酯治疗后,尿蛋白继续得到控制,有11例(48%)在更改治疗方案后6个月尿蛋白转阴性;有9例(39%)的病人在1年之内恢复月经;COX回归模型显示年龄和月经过期后的环磷酰胺累积量为影响月经恢复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环磷酰胺导致性腺抑制的狼疮肾炎患者,改用霉酚酸酯治疗可以继续发挥诱导缓解的疗效,并且有利于性腺功能的恢复.

  • 狼疮肾炎尿毒症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 --附102例报告

    作者:黄辉;黄湖辉;宛霞;李劲高

    目的:探讨影响狼疮肾炎尿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为控制尿毒症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访方式追踪狼疮肾炎尿毒症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治疗的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02例狼疮肾炎尿毒症患者中,有37例死亡(占36.3%),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尿酸、Cer、肾萎缩与否和血尿素氮对预后有显著影响,且为独立因素,而临床分型、性别、狼疮活动指数和血肌酐并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高水平的尿酸和血尿素氮为独立危险因素,而肾无萎缩和Ccr的维持有利于肾功能的改善.

959 条记录 40/48 页 « 12...37383940414243...47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