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Electrophysiology 현대전생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河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学院,河北省电生理学会等
- 影响因子: 0.3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0458
- 国内刊号: 13-132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脑电地形图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观察脑肿瘤病人的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特点,以探讨脑电地形图对于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5例脑肿瘤的病人进行常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研究θ、δ、α、β各频带相对能量在各部位脑肿瘤的分布情况及其对脑肿瘤定位、定性的价值,并将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对于脑肿瘤的定位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85例脑肿瘤病人中有45例可以观察到病灶,对所有85例脑肿瘤的病人的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在脑肿瘤定位方面作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电地形图能比常规脑电图提供更为明确的脑损伤局灶性改变的图象,对于提高脑肿瘤的阳性检出率,区分不同性质的肿瘤及定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小儿非典型急性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证据
目的:评价非典型的小儿急性脑炎(AE)脑电图异常的出现率及其证据意义.方法:选择疑似AE组住院患儿48例,对照组为流行性腮腺炎伴脑膜脑炎住院患儿36例,对照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表现、初诊脑电图改变特征及其演变规律、临床病程和诊治经过.结果:疑似AE组与对照组比较患儿急性期症状有较大的可比性(P>0.05),且急性期脑电图弥漫性慢波异常的出现率及异常程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近期脑电图明显改善率和AE临床治愈率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借助脑电图检查敏感性高的间接证据可有效补充对小儿非典型AE的临床早期诊断,减少漏诊和误诊.
-
Objectives: To observe cerebrocardiac syndrome on patients of the over seventy age and it's change of EEG. Methods: Brain CT and ECG were examined in 50 patients of the over seventy age with cerebrocardiac syndrome. Results: There were obvious changes in the brain CT and ECG. Conclusion:There were obvious changes of brain CT and ECG in cerebrocardiac syndrome of over seventy age patients.
-
视频录像脑电图对癫癎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视频录像脑电(VEEG)的睡眠时相与癫癎的关系及其对癫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25例常规脑电(EEG)无癎样放电患者分为癫癎组和可疑癫癎组进行VEEG监测并分析结果.结果:临床癫癎组癎样放电总发生率为59%,可疑癫癎组总发生率为3%,癫癎样放电主要出现于NREM睡眠Ⅰ-Ⅱ期.结论:睡眠期癎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觉醒期,VEEG可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儿童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结果的对照及意义
目的:观察影像学和脑电图对儿童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对照及意义.方法:对65例缺氧缺血性患儿作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正常6例(9.23%),轻度异常13例(22.03%),中度异常37例(61.03%),重度异常9例(16.94%),脑电图异常率为90.77%.脑电图异常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增多和局限性癎性放电.影像学异常44例,异常率为67.69%.结论: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对儿童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
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心梗)患者窦性心律震荡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的170例心梗患者和116例正常人室性早搏(室早)后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值及平均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梗患者室早后的T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TO和/或TS异常组死亡率明显高于TO和TS均正常组(p
-
436例热性惊厥儿童的发作次数与脑电图表现的关系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儿童的发作次数与脑电图的关系.方法:对436例热性惊厥儿童的发热原因、发作次数及脑电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86例热性惊厥儿童有明确病因,分别为呼吸道感染212例,消化道感染74例,原因不详150例.热性惊厥发作1~2次者154例,脑电图异常60例,其中30例出现癎样放电;发作3~4次者72例,脑电图异常56例,其中36例出现癎样放电;发作5次以上者210例,脑电图异常202例,其中150例出现癎样放电.结论:脑电图异常率随发作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增高;发作次数越多,脑电图出现癎样放电的机会越多.
-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瞬目反射的观察及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在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中的表现及临床应用.方法:将11例CIDP进行BR检测并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IDP组BR包括R1,R2,R2'潜伏期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R1波幅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BR检查对CIDP患者有重要诊断价值,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 瞬目反射 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听通路及脑干功能损害特征,为临床研究和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3例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日本产MEB-7102型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结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达91.3%,主要表现在Ⅰ、Ⅲ、Ⅴ波峰潜伏期,Ⅰ-Ⅴ峰间期延长,Ⅲ-Ⅴ/Ⅰ-Ⅲ>1,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可有听通路及脑干功能的损害,主要是以中脑下部损害为主.
-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专业的现状及思考
目的:调查河南省中华医学会临床神经电生理专科学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方法:采用分层抽样与整体抽样对84个医疗单位242人进行信访调查,并对资料完整的225人(92.97%)进行分析.结果:男60人,女165人.年龄平均32.8岁.本科学历15.6%,无学历6.6%.高级职称9.3%,无职称5.4%.已专业培训49.3%,未专业培训50.7%.结论:我省临床神经电生理专业发展迅速,但技术人员新,学历、职称偏低,且49.3%的人员未经正规专业培训,人才出现断层,发展后劲不足.因此,采取技术人员许可证制度--执证上岗,有计划的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是当务之急.
-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和神经肌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和神经肌电图特点.方法:总结4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腰穿脑脊液检查和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结果:本组4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中有23例(57.5%)有明显前驱因素,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19例伴颅神经损害(47.5%);脑脊液蛋白量波动较大,腰穿32例可见蛋白细胞分离(94.1%);33例神经肌电图检测病例中均以周围神经脱髓鞘为主要特点,少数合并有轴索损害.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在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潜伏期的测定
目的:测定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的正常值,建立本实验室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值数据库.方法:采用诱发电位仪,双侧刺激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结果: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波形主要有四个波,T1、T2、T3、T4,潜伏期分别是0.7880±0.1139、1.2467±0.1314、1.8265±0.3703、2.5123±0.5968;左右两侧各个相应波潜伏期的样本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值较为稳定,可以采用同体双侧对比实验,为进一步研究病理状态下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WPW综合征人群发病率的分析及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WPW综合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WPW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应用心电图检查4093例受检者.结果:检出WPW综合征9例,符合泊松分布,检出率为2.2‰.但无统计学意义(P=0.153>0.05).男女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PW综合征是人群中发病率较低的心脏疾病,但对患者危害性大.其诊断主要靠心电图.通过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可痊愈.
-
颅脑损伤导致颞叶癫癎的脑电图分析
目的:监测30例颞叶癫癎患者脑电图与颅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对采用DX-2000型机监测的30例颞叶癫癎者的异常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前颞异常15例,中颞异常9例,后颞异常6例.结论:颅脑损伤导致颞叶癫癎的脑电图以前颞异常为著.
-
脑象图与临床应用
80多年来,脑波判读的方法及其应用,基本上被局限在神经解剖、神经生理学和神经病理学的范畴之内.分析尽管越来越细,但却一直是定域地、孤立地、不相关地进行着.除去以85%的可信度诊断脑部疾病外,对于其他,几乎是空白的.为了寻找在脑波判读中所不断产生的、变动不居的、丰富多彩的大脑高级功能,及其生理上的实在性、物理上的可表述性和实践中的可操作性,特依据脑功能区域定位原则和大脑电化学原理,在临床脑电图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根据混沌动力学的原理建立的数学模型,利用电子计算机数码成像技术,接收人脑电波并将其绘制成直观的物理几何图形,以显示人类大脑的智能特征、智力特征、情绪特征、个性特征、思维品质特征,以及能力潜在的优势,脑部疾病,心理性疾病.成功的设计了一种脑象图ELCTRO-ENCEPHALONQUADRANTGRAM(EEQG)检测技术.
-
脑电生理技术在癫癎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癫癎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为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因此,脑电生理检查在癫癎的诊断和定位中至今依然占有重要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脑电检测手段和分析方法的改进,应用神经电生理技术进行癫癎诊断和癫癎源定位的手段越来越多.了解掌握各种检查方法和分析技术的特点,比较不同技术的临床价值,对神经内外科医师及脑电生理技术人员会有所启示及帮助.
-
颅内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颅内脑电图(Intracranial electroencepholography IEEG)主要包括术前侵入性评估,是指通过颅骨钻孔或立体定向仪把深部电极安放到脑的深部组织,如海马、杏仁核等部位,直接记录这些部位的脑电活动,和通过颅骨钻孔或开颅手术,将条型或网络状电极安置在脑表面(硬膜外或硬膜下)记录脑各个不同部位的发作间期以及发作期的脑电活动.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电极电刺激局部脑组织,以了解它们的功能,进一步描绘出脑皮质功能图,帮助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癫癎的手术治疗,按手术原理治疗方式可分为三种(1)切除癫癎致癎灶.如颞叶切除术,脑皮质致癎灶切除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大脑半球切除术等.(2)破坏癫癎放电的扩散通路.胼胝体切开术(联合纤维切断术).
-
棘波脑等电位地形图与应用
棘波是癫癎脑电图诊断的重要依据,目前,我们专业工作者都能希望脑电地形图通过电子计算机的手段来检测出棘波的特异性活动与分布定位,从而提高癫癎的诊断率.而生物学主张棘波的检测程序不能鉴别"真的棘波活动和假的棘波现象",相反它是作为一种工具,运用这一工具,确立检测标准,依据参考数据取决适合各种检测和滤掉杂波的数值,而保证棘波检出的有效性.
-
脑血管病诊断技术进展
近年来脑血管病诊断技术发展很快,有些高科技的先进技术如: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派特)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64层多螺旋CT(siemens sensation)是当今影像诊断电子技术突破性高科技的发展水平代表,为便于推广普及应用临床;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特此为大家作一些简介供参考.
-
磁源性影像定位海绵状血管瘤伴发癫癎2例报告
笔者收集我院应用磁源性影像(magnetic source imaging,MSI)对海绵状血管瘤伴癫癎患者进行癫癎灶定位后进行手术的2例结果进行分析,初步观察磁源性影像对海绵状血管瘤伴癫癎患者进行癫癎灶定位的作用.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
2017 | 01 02 03 04 |
2016 | 01 02 03 04 |
2015 | 01 02 03 04 |
2014 | 01 02 03 04 |
2013 | 01 02 03 04 |
2012 | 01 02 03 04 |
2011 | 01 02 03 04 |
2010 | 01 02 03 04 |
2009 | 01 02 03 04 |
2008 | 01 02 03 04 |
2007 | 01 02 03 04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