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심폐혈관병잡지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636
- 国内刊号: 1007-5062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气道内一氧化氮与气道炎症发生的研究进展
“炎症”是机体受到体内外各种损伤刺激时发生的一种自身保护性反应,而人体气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当受到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刺激时,便会激活体内各种炎症信号通路,导致各种炎症性疾病发生,常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扩张症.随着当前环境污染加重,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目前临床工作中尚无明确的检测指标用于气道炎症程度的准确检测,如何早期通过机体内炎症因子的检测来预测或评估气道炎症情况的发生已经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而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fractional concentration of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主要应用于反应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严重程度的评估,以及反应气道炎症对于激素使用的敏感性评估,气道内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否参与了气道内各种炎症反应呢,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研究现状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各种导致静息状态下经肺动脉导管测得的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25 mmHg(1mmHg=0.133 kPa)病理状态的统称,通常简称pH[1].但肺动脉导管检查创伤大,费用及技术要求高,临床不适宜初步诊断的进行,对有患PH可能性的患者,通常使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初步判断,具体见表1[1].临床中,PH通常伴有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升高,伴随着肺血管阻力升高,患者出现缺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目前新PH分类来自2013年第五届PH论坛,仍将PH分为5大类,具体见表2[2].
-
组织工程纳米心包片的基础实验研究
目的:运用组织工程学方法和纳米技术对牛心包进行处理,研究其免疫原性,以期制备免低疫原性的组织工程补片.方法:采用明胶再基质化、碳化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简称EDC/NHS)交联和高速搅拌复乳溶剂挥发法对牛心包进行相关处理,之后植入大鼠皮下进行观察,通过HE染色对比纳米组、交联组、脱细胞组和新鲜组四组植入前后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并对各组心包片进行机械性能、厚度、含水量和钙含量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包片表面CD4的沉积.结果:肉眼观察到大鼠皮下降解率纳米组明显低于脱细胞组,与交联组相当,脱细胞组降解较快;抗张强度测定结果显示,纳米组抗张强度与交联组(P=0.76)及脱细胞组(P=0.61)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远低于新鲜组(P<0.01);钙含量纳米组远低于新鲜组(P <0.001),与交联组相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组心包片表面均有明显的CD4沉积,纳米组的排斥反应远低于新鲜组,与交联组相当.结论:组织工程学方法和纳米技术结合制备的纳米心包片具有低免疫原性,低降解率和抗钙化的优良特性.与交联组相比,纳米微球的嵌合并未明显影响心包片的机械性能和免疫原性,有望成为构建组织工程补片缓释模型的理想载体.
-
IL-17A基因和IL-17F基因多态性在评估扩张型心肌病发病风险和预后的意义
目的:评估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IL-17F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重庆地区汉族人群扩张型心肌病(DCM)发生风险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12例DCM患者和125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对照,采用聚和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和DNA测序的方法对IL-17A基因rs2275913(G-197A)和IL-17F基因rs763780 (7488C/T)两个功能性SNP进行基因分型,然后运用等统计学方法分析SNPs与DCM遗传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IL-17A基因SNP rs2275913(G-197A)携带AA基因型的个体患DMC的风险是携带GG基因型个体的2.124倍(95% CIAA=1.213-3.964,PAA=0.007);在DCM患者中,rs2 275 913位点AA基因型携带者在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35%及有病毒性心肌炎病史的患者中所占比例显著增高(P<0.05);未发现IL-17F基因SNP rs763780(7488 C/T)与DCM的发病和预后相关.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IL-17A基因rs2275913(G-197A)位点SNP可能与DCM的遗传易感性和预后相关.
-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S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间,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接受DES置入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ST的8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并按年龄、性别匹配同期未出现ST的患者243例(1∶3)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支架内血栓形成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ES置入术后ST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OR=120.078,95%CI=1.386 ~ 10404.459,P=0.035)、首发为急性心肌梗死(OR=14.085,95%CI=2.215~89.573,P=0.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50%(OR=19.985,95%CI=2.945~135.630,P=0.002)、空腹血糖(OR=1.977,95%CI=1.281~3.053,P=0.002).结论:研究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首发为急性心肌梗死、LVEF< 50%、空腹血糖升高是DES置入术后发生ST的独立危险因素.
-
有氧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疗效
目的:探讨有氧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功能、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有氧康复训练.训练4周,分别测评训练前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和生存质量指标.结果:训练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均有明显改善(P<0.5);训练后组间比较,试验组运动功能指标中mMRC明显低于对照组,6MW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因子、社会活动因子、抑郁因子及焦虑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
四川藏族僧尼高血压氢氯噻嗪疗效及其与α-内收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目的:研究四川省甘孜州藏族僧尼群体轻度高血压患者对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的反应和耐受性,比较α-内收蛋白基因SNP位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降压反应.方法: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20例藏族初发、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清学检测;提取其外周血白细胞DNA,采用分子质谱法对α-内收蛋白基因SNP位点rs17833172和rs4961分型.并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小剂量氢氯噻嗪(12.5mg/d)干预.结果:该研究群体用药前的平均收缩压为153.73mmHg(1mmHg =0.133kPa),用药后的平均收缩压为143.52mmHg,较用药前血压值显著下降10.21 mmHg;用药前的平均舒张压为90.94mmHg,用药后的平均舒张压为85.16mmHg,较用药前血压值显著下降5.78mmHg.药物达标总人数为40例,达标率为36.7%.协方差分析未发现上述四个位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血压下降值具有显著差异.多元线性回归也未发现上述SNP位点的突变与血压下降值有显著关联.结论:小剂量氢氯噻嗪可以在短期内显著降低藏族轻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未发现以上SNP位点对降压程度有显著影响.
-
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低血清白蛋白浓度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性探讨
目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低血清白蛋白浓度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入组7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白蛋白浓度,分为低血清白蛋白组(<35 g/L)98例,和正常血清白蛋白组(≥35g/L)636例.随访分析18个月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心血管不良事件转归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白蛋白组相比,低白蛋白组患者年龄较大,糖尿病患者较多,血红蛋白水平较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总胆固醇水平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血糖升高.两组间总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低血清白蛋白浓度与全因死亡率(10.2% vs.0.5%,P<0.001)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相关(7.1%vs.1.4%,P<0.001).校准混合因素后(全因死亡率,HR =6.81,95% CI:1.01~45.62,P=0.048;主要心血管事件,HR=3.68,95%CI:1.03 ~ 13.19,P=0.045),相关性仍然较显著.结论:血清白蛋白浓度低于35g/L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较差.
-
乳酸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预后关系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评价其对急诊行直接PCI治疗的STEMI的患者预后的提示作用.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行急诊PCI治疗的72例STEM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有无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37例,无事件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值及乳酸清除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与心肌梗死PCI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显示,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术前及术后6h的动脉血乳酸值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4(2.51,4.10)vs.2.64(1.88,3.64) mmol/L,3.71(3.15,4.57) vs.3.20(2.35,3.75) mmol/L,P<0.05],而术后24h动脉血乳酸值无统计学意义.事件组6~24h乳酸清除率高于无事件组,具有统计学意义[19.44%(6.79,38.81)%vs..2.55%(-1.44,28.13)%,P<0.05].事件组的心肌钙蛋白Ⅰ和NT-pro-BNP水平更高[50000.0(25 952.5,50000.0)vs..25 331.00(6 528.60,50000.00)ng/L,172.40(44.70,1 705.00)vs.156.40(38.50,653.20) ng/L,P<0.05],LVEF更低[(52.31±11.14)%vs.(56.86±7.01)%,P<0.05].早期乳酸水平与第7天的CKM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53,P=0.001).PCI后6h的乳酸值(OR值=1.931,95%CI:1.110~3.357,P<0.05)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评价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佳临界点是3.38mmol/L,此时敏感度65%,特异度69%.结论:乳酸与STEMI患者PCI术后病情转归和预后密切相关,PCI后6h的乳酸值是预测STEMI患者直接PCI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的独立预测因子.
-
肺动脉闭锁合并双侧动脉导管未闭
目的:分析肺动脉闭锁合并双侧动脉导管分别供应双肺血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发生率.方法:回顾8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闭锁患者的造影资料,分析肺血来源、肺动脉发育情况及合并畸形.结果:82例肺动脉闭锁患者中确定双侧动脉导管4例,其中病例1及2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病例3及4为肺动脉闭锁合并无脾综合症.本组患者中双侧动脉导管未闭的总发病率为4.9%,在亚组分析中合并室间隔缺损及合并无脾综合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33.3%.结论:双侧动脉导管在肺动脉闭锁患者中的发生率非常低,明确诊断需要行心导管造影.建议在肺动脉闭锁合并无脾综合症的患者中应将双侧动脉导管作为常见的肺动脉供血方式加以明确.
-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脑氧饱和度变化研究
目的: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中,通过监测体外循环前、中、后脑氧饱和度(SctO2)并结合其他血流动力学生理参数,研究患儿体质量与SctO2的相关性,以及手术矫治前后、改良超滤前后SctO2的变化.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45例,中位年龄1.01 (0.2,5.1)岁、中位体质量8.15(4.0,18.4)kg,中位身高76.2(52.0,109) cm、中位体表面积(BSA)0.39(0.24,0.74) m2,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方式.常规体外循环技术,停机后采用改良超滤.记录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在切皮前(T1)、开心包(T2)、体外循环开始5min(T3)、停机前5min(T4)、停机时(T5)、改良超滤结束(T6)、术毕(T7)记录各时点SctO2,在T1、T2、T5、T6、T7点记录HR、SBP、DBP、每搏指数(S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心排指数(CI)、脉压差变异(PPV)、压力升支大速率(dp/dtmax)、心动周期效率(CCE)、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患儿SctO2在T1、T2、T3、T4、T5、T7点与年龄、体质量、身高、B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SctO2在T4、T5两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4与T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5点比较,T6点SBP、DBP、CI、SVI、CCE、dp/dt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PV、SVRI明显下降T5点(P<0.01),T5、T6两点SctO2的变化值与CI、SVI的变化值有明显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0.361、0.380,P<0.05).与T2比较,T6点CI、Sct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ctO2与年龄和体表面积有密切关系.体外循环,特别是脱离体外循环前后对脑氧供产生不利影响.改良超滤使脑氧供明显增加并恢复到体外循环前水平.
-
累及心脏瓣膜的白塞氏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累及心脏瓣膜的白塞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10年间收治的以心脏瓣膜为主要病变的白塞病35例的病例资料.结果: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在21 ~ 57岁之间.患者中23例(65.7%)累及主动脉瓣;术前明确诊断患者中14例行一次手术,4例行二次手术,1例未手术,死亡2例,第一次手术后4例(22.2%)发生瓣周漏;术前未明确诊断患者4例行1次手术,8例行2次手术,4例行3次手术,死亡3例,第一次手术后16例(100%)发生瓣周漏.发生瓣周漏(PL)患者中激素治疗8例,未进行激素治疗的21例;未发生PL的患者激素治疗25例,未进行激素治疗0例.结论:累及心脏瓣膜的白塞氏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术前明确诊断,进行针对性治疗.白塞氏病患者围手术期未进行系统的内科治疗就进行的手术,手术后容易导致发生严重的瓣周漏,危及患者的生命.激素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瓣周漏的发生.
-
左西孟旦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儿的疗效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儿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自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复杂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低心排患儿,在应用传统血管活性药治疗无效时,应用左西孟旦0.2μg·kg-1·h-1治疗的疗效,包括总住院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死亡率及用药前(T0)、用药后24h (T1)、48h(T2)、72h(T3)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心率(HR)、收缩压(SB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tate),心排指数(CI)、B型脑利钠肽水平(NT-pro BNP)的变化.结果:全组14例患儿,其中男性8例(57%),女性6例(43%).中位年龄4(1,10)个月,中位体质量4.6(3.2,8.0)kg.总住院中位天数30(24,42)d,监护室中位滞留时间11(6,14)d,气管插管中位时间92(63,145)h.死亡1例(7.1%).用药前后HR逐渐下降、CI逐渐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逐渐上升、CVP维持不变、Lac逐渐下降、NT-pro BNP先上升后下降,但这些指标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0.2μg·kg-1·min-1剂量,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出现低心排的患儿,改善患儿血流动力学状态,使CI逐渐上升,心率逐渐下降,并且不会出现血压下降.
-
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1岁,农民.2017年4月6日以“间断气短2年,咳嗽3d”之主诉入院.既往吸烟10年余,每日20支.2年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气短,气短以活动后为著,无咳嗽、咳痰、咯血,无发热、乏力、盗汗,无胸闷、胸痛.曾多次就诊当地医院,未见明显异常.未重视,未规范诊疗.3d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咳嗽,呈阵发性,无明显咳痰,气短不著,无胸闷、胸痛.于当地医院行胸X线片示:两肺多发斑片影.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双肺炎症”收入我科.入院查体: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及语颤无明显增强及减弱,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腹未见明显异常.
-
磁共振在不同性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技术(MRI)在诊断不同性质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价值,评估MRI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提高其在检查中的正确率.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间,经病理及CT确诊肺结节的病变性质的47例患者.均行1.5T磁共振扫描,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SPN的直径、磨玻璃影、分叶、空洞、胸膜凹陷征、毛刺等对结节性质进行判断.结果:47例患者中均行磁共振扫描,肺癌17例(误诊3例,正确率87.5%),肉芽肿15例(误诊1例,正确率82.4%),肺错构瘤3例(正确率100%)等;MRI诊断肺癌的敏感性93.8%,特异性为90.3%.结论:磁共振技术对组织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极大提高孤立性肺结节性的诊断准确率.
-
成人双孔二尖瓣畸形的二维及三维超声及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成人双孔二尖瓣(DOMV)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双孔二尖瓣13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特征及预后.结果:13例成人DOMV中,10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3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DOMV的典型表现为左心室短轴二尖瓣口水平呈“眼镜”征,四腔心或两腔心切面表现为典型的“海鸥征”.13例成人DOMV中,7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3例合并心肌梗死.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诊断成人先天性双孔二尖瓣畸形.成人DOMV的临床表现与伴随病变相关,多数为偶然发现.
-
银离子藻酸盐治疗心外科术后伤口脂肪液化体会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心脏外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心外科门诊收治的心外科手术后脂肪液化的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32例,采用传统方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银离子藻酸盐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将对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用银离子藻酸盐方法治疗脂肪液化具有伤口愈合时间短,换药次数少的优点.结论:用银离子藻酸盐方法治疗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具有伤口愈合时间短,换药次数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空腹血糖受损及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以及IFG合并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3月至4月,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获取苏州市高新区非糖尿病居民8 568人,收集其人口统计学、疾病史、生活方式资料,并进行体格及实验室生化检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FG及IFG合并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8 568个研究对象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80例(患病率3.27%,标化患病率为2.65%),其中冠心病175例(患病率2.04%,标化患病率为1.68%),脑卒中122例(患病率1.42%,标化患病率为1.14%).多因素调整后,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不论在高血压(OR=1.52,95% CI:1.06~2.19)还是非高血压人群(OR =2.00,95%CI:1.05~3.82)中,IFG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血糖及血压均正常者相比,IFG、高血压、IFG合并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经调整后分别为(OR=2.17,95%CI:1.14 ~4.12;OR=2.52,95% CI:1.83~3.48;OR =3.77,95%CI:2.46 ~5.77).结论:IFG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IFG合并高血压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
北京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及血压控制情况
目的:2009年,国家将高血压患者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评价高血压患者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及血压控制情况,在北京市部分社区开展了此项调查.方法:对北京市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4 520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血压控制现状,接受健康教育、不良生活方式干预、门诊随访以及血压监测情况,并分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与血压控制的关系.结果:被调查对象男性占43.1%,女性占56.9%,平均年龄(69±9.6)岁.68.2%的患者采取服药治疗,61.7%参加社区健康教育活动,90%以上接受各种生活方式干预,77%进行家庭自测血压,90.4%获得4次以上门诊面对面随访.伴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与不伴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参加健康教育次数、健康管理小组以及门诊随访次数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家庭自测血压以及接受行为干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血压控制率为51.0%,调整相关影响因素后,门诊随访7次以上、每周家庭自测血压1~2次、阅读健康教育相关书籍或材料、不饮酒、规律体育锻炼以及戒烟或者不吸烟者血压控制不达标的危险显著降低.结论:北京高血压患者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程度较高,有助于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社区应进一步提高患者门诊随访次数及依从性,指导患者正确实施家庭自测血压;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和血压控制率.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