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期重复吸入七氟醚的大鼠幼年期学习记忆功能与海马体积变化
摘要: 目的:近期大量研究表明七氟醚麻醉可能引起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文中拟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及MRI测量海马体积,探索新生期间断重复吸入2.6%七氟醚后的大鼠幼年期海马体积与学习记忆能力变化。方法新生SD大鼠3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只,出生后第7、14、21天分别吸入2.6%七氟醚、1 L/min O2+1 L/min Air;均于第31-37天行Morris水迷宫实验以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第37天在1%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行MRI颅脑扫描,测量颅脑容积及双侧海马体积。结果①定位航行实验中,2组大鼠第32-35天逃避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台象限滞留时间、平台象限运动距离、平台区域进入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较对照组颅脑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0.18) cm 3 vs (1.60±0.13)cm 3,P>0.05];右侧海马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15±1.76)mm3 vs(16.46±1.71)mm3,P>0.05]、左侧海马体积减小[(16.46±1.71)mm3) vs (18.10±2.53)mm3,P<0.05]。结论新生期间断重复吸入七氟醚后对大鼠幼年期学习记忆能力影响不大,MRI测量海马体积尚不足以用来诊断认知功能障碍。
-
CT影像特征预测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
自发性脑出血(sICH)约占脑卒中患者的10%~15%.影响sICH预后的关键因素是初始血肿体积和血肿是否发生扩大.目前研究表明,sICH是脑小血管破裂后导致的一种常见且预后不良的疾病.超过30%的患者在首次发病后呈持续性出血,预示着疾病是一个动态过程.这种持续性出血也被称为血肿扩大(HE),是神经功能恶化和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文章主要对CT影像特征以及CTA上特异性影像表现在预测sICH患者HE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与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核因子-κB(NF-κB)通路在细胞增殖、存活、早期病毒应答及细胞因子分泌、促炎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丙型肝炎病毒(HCV)可劫持NF-κB信号通路,并与其发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疾病转归.文章介绍了NF-κB蛋白家族、信号通路、HCV病毒蛋白与宿主NF-κB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及其对HCV感染的影响.未来该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望能对HCV高易感人群的筛查及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
miRNAs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由于其病因复杂,诊断治疗方法有限,给患者及医师带来很大困惑.miRNAs的发现为HC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帮助.文章主要对miRNAs在HCC诊断、预后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维生素B12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维生素B12(VitB12)是人类必需的维生素之一,参与DNA合成和细胞代谢.诸多研究表明VitB12的缺乏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定期的检测与合理的补充VitB12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文章主要就VitB12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及VitB12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综述.
-
NOX4相关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是一种多蛋白质亚基组成的复合体,是活性氧簇(ROS)生成的主要酶类.现已证实NOXs介导的氧化应激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其亚基NOX4则起了关键作用,其生成的ROS不仅能直接对引起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肝星状细胞(HSCs)具有显著的活化效应,还可通过介导包括HSCs在内的多种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参与HSCs的持续激活、细胞外基质的异常增殖、肝细胞的凋亡及肌成纤维细胞的迁移等过程,终诱导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文章就NOX4相关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 活性氧簇 信号通路 -
脂肪因子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脂肪组织被认为是产生各种分泌分子的内分泌器官,也称为脂肪细胞因子,脂肪细胞因子产生失调参与肥胖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包括代谢功能障碍和心血管疾病.从机制上看,糖尿病心肌病是典型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文章将从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心肌纤维化、心肌凋亡、炎症反应等方面对几种脂肪因子在糖尿病心肌病形成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环状RNA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通过反向剪接方式形成的具有稳定闭合环状结构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其较线性RNA更保守和稳定,涉及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和凋亡,经过长期大规模的研究发现,circRNA的失调与胃癌侵袭、分期、转移和术后复发风险有关.文中对circRNA的结构、分类、功能及其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化疗促肿瘤转移的机制研究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旨在杀灭肿瘤细胞,提高患者生存率.然而新进研究发现,化疗在抗肿瘤的同时也促进肿瘤的远处新增转移,文章将进一步赋予"化疗副作用"新的内涵.另一方面,肿瘤转移是导致患者生存期短的主要因素,抑制化疗所致肿瘤转移是当前应该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现代研究认为,化疗药物通过诱导肿瘤生物学特征的改变并引起一系列"宿主反应"从而促进肿瘤转移,文章将结合与肿瘤转移相关的"种子-土壤"学说,对化疗促进肿瘤转移的机制进行综述.
-
乳脂球膜在婴幼儿及中老年人群中的应用进展
乳脂球膜(MFGM)是乳腺在泌乳时包被在乳脂滴外的一层薄而致密的膜.MFGM主要由磷脂、鞘脂和多种特异性的膜蛋白组成.近年来,由于MFGM潜在的健康益处,使其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主要针对MFGM的结构及组成成分、主要成分的作用及其在婴幼儿、中老年人群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
-
中性粒细胞产生活性氧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抵抗病原体入侵、肿瘤免疫监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内产生的活性氧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双向作用.一方面,它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另一方面,它又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诱导肿瘤细胞的死亡.文中将归纳总结近年来中性粒细胞内产生的活性氧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和肿瘤治疗中的前景,以期为肿瘤防治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