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中国体外循环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중국체외순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5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403
  • 国内刊号: 11-4941/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龙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脑保护灌注技术在大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木拉提·米吉提;兰智新;李立勇;李永军;迪力夏提·马木提;于鹏;谷冰

    目的 总结大血管手术中选择性脑灌注(SCP)技术效果,探讨该技术应用对于脑保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1996年8月至2010年8月,276例大血管手术,包括Bentall、David、Stanford A型和B型夹层,主动脉根部瘤等.Stanford A型夹层198例体外循环分别采用右锁骨下动脉、右心房插管低温体外循环选择性灌注脑保护(SCP组,n=103)和右心房插管、右股动脉或主动脉插管、深低温停循环的低温脑保护方法(HCP组,n=95).观察术后脑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SCP组与HCP组对比.结果 SCP组脑部并发症少于HCP组,有近期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在升主动脉加部分弓及全弓置换手术中,SCP技术对于术后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延长手术安全时限及有效预防近期脑部并发症有着满意效果.

  • 剩余机血不同放置时间血气变化的研究

    作者:冯燕;陈涛;陈慧敏;冯建宇;景桂霞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后剩余机血不同放置时间的血气变化,为临床上剩余机血回输时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80份体外循环后剩余机血,于停机即刻、常温放置30 min、1 h、3 h、6 h、24 h.用JEM Tremier 3000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测量钾(K+)、pH值、葡萄糖(Glu)、碱剩余(BE)、标准碳酸氢根(HCO-3)及乳酸(Lac)值.结果 K+浓度在24 h内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pH值随放置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放置3 h下降1.1%(P<0.05),24 h下降6.5%(P<0.01).HCO-3浓度随放置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放置3 h下降了12.9%(P<0.01),24 h下降了26.4%(P<0.01).Glu浓度随放置时间延长下降较明显,放置3 h下降19.0%(P<0.01),24 h下降70.5%(P<0.01).乳酸浓度随放置时间延长增加明显,放置1 h增加41.2%(P<0.01),24 h增加2.8倍(P<0.01).BE值随放置时间延长下降明显,放置1 h下降2.467 mmol/L(P<0.05),24 h下降7.768 mmol/L(P<0.01).结论体外循环后剩余机血,常温下3 h后变化明显.临床上机血回输应控制在3 h之内.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余血 血气
  • 不同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压力对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

    作者:姚昊;王强;孙旭

    目的 比较不同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RCSP)压力对行心脏双瓣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60例双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应用首次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ACP)联合后续RCSP的方式行心肌保护.A组逆灌压力为(30±2)mm Hg,B组逆灌压力为(40±2)mm Hg,对两组心肌保护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B组与A组相比,患者术后24 h多巴胺用量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钙蛋白-I均明显减低(P﹤0.05).A组患者术后出现低心排1例,其余两组患者均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在合理的逆灌压力范围内,40 mm Hg的逆灌压力对心肌保护效果优于30 mm Hg.

  • 阿托伐他汀抑制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大内皮素及氮末端脑钠肽原上调

    作者:左栋明;钟军;杨天明

    目的 评价术前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大内皮素(big-ET)及氮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的影响.方法 5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负荷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25例.阿托伐他汀组术前12小时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口服,安慰剂组对应时间点给予安慰剂口服.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留取静脉血,检测血中big-ET及NT-proBNP.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和安慰剂组术前血浆big ET-1和NT-proBNP的浓度均无差别(P>0.05),术后1 d、3 d、7 d均小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 术前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可抑制二尖瓣置换术后big-ET及NT-proBNP上调.

  • 亚临床甲减患者行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姚名辉;高长青;王嵘;任崇雷;周琪;陈婷婷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单一术者行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91例,分为SCH组33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脂谱、血糖、血压、术前心功能、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SCH患者血脂紊乱、术后感染程度、呼吸机辅助时间、心肌酶水平有差异(P<0.05或P<0.01),住院时间较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CH患者对CABG术后恢复有一定影响,重视术前纠正甲状腺功能、积极降脂治疗,对患者术后恢复有利.

  • 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心脏瓣膜术患者血液的保护作用

    作者:杜英杰;王古岩;杨丽静;石佳;吉冰洋;郑哲

    目的 比较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成3组:低剂量组(n=49),负荷量10 mg/kg,维持量2 mg/(kg·h);中剂量组(n=51),负荷剂量为15 mg/kg,维持量为8 mg/(kg·h);高剂量组(n=50),负荷剂量为30 mg/kg,维持量为16 mg/(kg·h).记录术后胸管引流量,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使用情况,以及住院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低、中、高三组患者术后6 h引流量[(324.90±196.05) vs.(303.73±185.03) vs.(255.31±121.81) ml]、24 h引流量[(611.67±281.56) vs.(601.50±304.33) vs.(555.82±239.16)ml]和总引流量[(744.48±350.90) vs.(712.20±359.15) vs.(658.67±290.07) 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剂量下,异体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的使用率及使用量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中、高三种剂量的氨甲环酸对瓣膜手术患者术后出血、输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术中推荐应用低剂量.

  • 血栓弹力图在小儿体外循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丽君;林茹;叶莉芬;范勇;胡建玲;舒强

    目的 评价血栓弹力图(TEG)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81例先心病患儿分别于转流前、转流毕、术后早期进行TEG检测,收集的病例分为紫绀组(12例)和非紫绀组(69例),比较围术期各个时间点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TEG各参数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紫绀组转流前纤维蛋白原缺乏发生率高于非紫绀组(P<0.05),紫绀组转流毕及术后早期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非紫绀组低下(P<0.05),且CPB时间长,术后4 h引流量多,术后24 h血浆用量高于非紫绀组(P<0.05).结论 先心病患儿围术期存在较高比例凝血功能异常;紫绀患者纤维蛋白原低下发生率高,应给予针对性血液成分补充;TEG对分析先心病患儿术后异常出血原因及指导合理使用血制品具有重要价值.

  • 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及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作者:张曙东;张冰;孙卫红;杨茹淇;杜宇;王天策;许日昊;朱志成;柳克祥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及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经验,旨在进一步拓宽体外循环技术在综合医院多学科领域里的应用范围.方法 2005年1月~2012年3月共完成的9例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及急诊抢救中的应用.4例采用股-股转流技术,1例采用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转流技术,2例分别采用降主动脉和右心房插管输血技术,2例分别采用升主动脉与股静脉和升主动脉与上腔静脉+股静脉插管转流技术.结果 9例体外循环转流顺利实施,体外循环时间17~180 min,3例阻断时间29~46 min,8例手术及急救成功,术后顺利康复出院,1例心脏骤停的冠心病患者抢救无效,心脑复苏失败,死亡.结论 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使传统方法难以完成的高难度非心脏外科手术获得成功,也为非心脏外科手术术中大出血的急诊抢救提供新的救治手段.

  • 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作者:李振华;张丹妮

    目的 回顾总结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25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同期行CABG术.ECC中心肌保护采用4∶1含血冷停搏灌注液,每间隔20~30 min以冷血半钾停搏液重复灌注,开放升主动脉前主动脉根部温血灌注3~5 min.根据患者病情应用顺灌、逆灌、直视灌、桥灌等多种方法结合.常规应用超滤.25例患者中,二尖瓣置换(MVR)+CABG术12例(同期行左房血栓清除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CABG术8例(同期行室壁瘤切除术1例);MVR合并三尖瓣成形(TVP)+CABG术2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DVR)+CABG 术3例.结果 ECC时间124~348(182.6±45.9)min,阻断主动脉时间87~256(136.3±38.7)min.心脏自动复跳20例(80%),术后死亡1例(4.0%),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根据手术方式,选择联合应用多种心肌保护灌注方法和超滤技术,可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和手术成功率.

  • γ-分泌酶抑制剂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作者:杨阳;段维勋;王宁;梁振兴;姜鹏;周建;金振晓;易定华

    目的 γ-分泌酶抑制剂(DAPT)是Notch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本实验将研究DAPT对SD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为探明Notch信号通路在心肌I/RI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逆行灌注模型,缺血50 min,再灌注60 min.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I/RI组、DAPT(1 μM)+I/RI组,DAPT(1 μM)组.监测缺血前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包括:心率(HR)、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大变化速率(+dp/dtmax)、冠脉流量(CF)、计算出心率压力指数(DP,LVDP×HR/1000);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各组心肌梗死(MI)的面积;专用试剂盒测定冠脉流出液(CF)中乳酸脱氢酶含量(LDH).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I/R组缺血后各时间点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显著降低(P<0.01),MI面积显著增加(P<0.01),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I/RI组比较,DAPT+I/RI组可以加重上述指标进一步恶化(P<0.01);与Control组比较,DAPT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APT有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Notch信号通路可能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 肺动脉灌注压力对体外循环后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仁腾;汪曾炜;王辉山;姜辉;宋恒昌;李宁

    目的 本实验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体外循环过程中,保护液肺动脉灌注时,不同的灌注压力对体外循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0只健康家犬随机平均分为一个对照组及三个灌注组,模拟临床体外循环肺损伤特点建立动物模型.体外循环期间,分别以三个不同的压力段(低:15~20 mm Hg,中:25~30 mm Hg,高:40~45 mm Hg)对灌注组动物实验肺实施保护液灌注,对照组动物无保护液灌注.90 min体外循环肺缺血后,再灌注4 h,行实验肺肺功能变化测定.结果 较之基础值,4组动物实验肺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较之对照组,中压灌注组各指标的变化幅度均明显减低.较之中压组,低压组的变化幅度进一步减低.高压组各指标的变化幅度稍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外循环过程中,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可有效缓解体外循环后肺功能损害.灌注压力是影响肺保护效果的重要因素,30 mm Hg以下的灌注压力是安全而有效的,15~20 mm Hg的效果更佳;高至40~45 mm Hg的灌注压力,未见明显有益的肺保护效应.不同灌注压力下的液体流量负荷和对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机械应力,可能是灌注压力影响肺保护效果的重要机制.

  • N-乙酰半胱氨酸对体外循环大鼠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曹惠鹃;周锦;孙莹杰;姚婧;张铁铮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体外循环(CPB)大鼠血脑屏障功能(BBB)的影响.方法 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CPB组(C组)、CPB+NAC组(N组).N组在预充液中加入NAC 100 mg/kg,然后以20 mg/(kg·h)速度输注直到停转流,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停CPB后2 h,采集上腔静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每组随机取6只测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另6只做脑组织脑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测定和大鼠BBB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N组血浆TNF-α和IL-6水平,脑组织MDA、GSH-px 和EB含量均显著优于C组;N组海马区BBB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也较C组明显减轻.结论 NAC可减轻CPB大鼠BBB的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作用有关.

  • 非去极化心脏停搏液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蒙蒙

    在心外科手术中,心肌保护效果与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和远期预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心脏停搏液则是提供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的关键.传统的高钾停搏液因其去极化的特点可引起持续性跨膜离子流及能量消耗,导致患者术后心功能不全或心肌顿抑.近几年,有学者提出"非去极化停搏液"的概念,其主要通过使心肌细胞膜电位保持"超极化"或者"极化"的非去极化状态诱导心脏停跳.

  • 人工胎盘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明亮;周成斌;章晓华

    "胎儿是个患者(Fetus as a Patient)"是国际胎儿医学倡导的宗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胎儿医学已从产前诊断发展到胎儿外科.虽然宫内胎儿手术已取得显著成绩,但是手术后的早产是胎儿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针对宫内治疗或其它产科原因引发的妊娠中期早产,基于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技术的人工胎盘(Artificial Placenta)是胎儿宫外生命支持的重要技术.本文对人工胎盘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大鼠体外循环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宁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血管手术和非心血管手术.随着CPB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心脏及大血管手术得以更好的开展.但是CPB的应用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围CPB期有关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还有很多不明确因素[1-5].

    关键词: 大鼠 模型 体外循环
  • 婴幼儿心脏手术围术期节约用血策略

    作者:苏洁;支伟伟;陈涛;雷兰萍;金振晓

    异体输血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但是,婴幼儿心脏手术过程中大量异体输血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输注库血除了可能导致血液传染病的传播,还会引起炎症反应,增加术后脏器功能不全的风险,特别是会引起呼吸功能和右心功能不全[1].输血引起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2],此外,陈旧库血的输注与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密切相关[3].

  • 婴幼儿体外循环中输血对机体的影响

    作者:周纯;刘晋萍

    心脏外科手术由于失血和体外循环(CPB)预充液等原因,患者血液稀释较为严重.尤其是婴幼儿体重小,血容量低,非含血预充液成分对患儿机体的影响更大,因此通常会添加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人血白蛋白等血液制品做为预充液,以降低过度血液稀释对患儿机体的不良影响.但是,血制品的应用会带来一定风险,也会影响到患儿的预后.众所周知,体外循环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患者的炎症反应,那么应用血制品是否会加重这些反应,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就体外循环术中输血对婴幼儿机体的影响做一综述.

  • 美国胸外科学会血液保护指南解读

    作者:方颖慧;龙村

    血液为再生能力很差的自然资源.临床用血紧张在全球范围内存在.从2006年到2011年六年内,北京用血量从93吨增长到1 285吨,而全国用血量从2 277 吨增长到4 164 吨.2011年上半年,北京市住院人数增加了10%,而献血人数减少了6%.造成用血量增加的因素包括,老年人手术量增加、手术理念的变更、姑息性手术的增加、新农合的实施及疾病谱的变化.输血可带来各种风险,如,肝炎、HIV感染、免疫反应等.另外对于心脏手术患者来说,异体血的输入可对短期或长期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体外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