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 중국미침습신경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122X
- 国内刊号: 44-145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 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肌电图联合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26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病人行显微手术治疗,观察术后肿瘤切除程度、脑神经功能变化及主要并发症.结果 肿瘤达Simpson Ⅰ、Ⅱ级切除22例,SimpsonⅢ级切除4例;其中面、听神经解剖保留2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7例,无变化5例,恶化4例.4例SimpsonⅢ级切除病人术后均行伽玛刀放射治疗.随访3个月~3.5年,26例病人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明显增大.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
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例资料,共27个动脉瘤,均应用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支架一次性到位17个,通过调整后到位10个.完全致密栓塞20个,大部分栓塞5个,部分栓塞2个.1例基底夹层动脉瘤术后复发,其他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无与支架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的近期观察是安全有效的.
-
伽玛刀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的疗效研究
目的 分析伽玛刀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CM)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颅内CM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头痛、头晕68例,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60例,癫(癎)发作25例.均采用伽玛刀放射外科(GKRS)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病人随访37~135个月,平均67个月.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83例(74.1%),无变化20例(17.9%),加重9例(8.0%);癫(癎)发作完全消失9例,发作次数减少75%以上6例,减少>50%~75%4例,减少>25%~50%4例,发作次数减少≤25%或加重2例.MRI复查显示:病灶缩小或消失40例(35.7%),无变化68例(60.7%),增大4例(3.6%).治疗后4~11个月出现脑水肿9例,其中仅有灶周水肿5例,合并再出血4例(3.6%);经治疗后均缓解.本组无死亡病例.治疗前病灶大小对癫(癎)治疗有效率、病灶缩小率和术后脑水肿发生率差异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边剂量对术后脑水肿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但对癫(癎)治疗的有效率、病灶缩小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KRS治疗颅内CM安全、有效,可减少癫(癎)发病率,降低再出血率,改善临床症状.
-
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圆锥、终丝起源室管膜瘤
目的 探讨圆锥、终丝起源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圆锥、终丝起源室管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室管膜瘤Ⅰ~Ⅲ级.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皮下积液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手术相关神经功能障碍;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6年,平均2年;病人神经功能改善11例,改善不明显3例,加重1例.肿瘤复发3例,均再次行显微手术治疗,并行放射治疗.结论 圆锥、终丝起源的室管膜瘤与脊髓、马尾神经黏连紧密,肿瘤切除程度及术中是否有脊髓神经损伤是决定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神经电生理监测配合显微手术可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并防止术中神经损伤.
-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随访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随访疗效、复发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应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8年以上长期随访.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三叉神经痛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并总结长期疗效、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长期随访,治疗达BNI Ⅰ~Ⅲ级134例,有效率94.4%,起效时间1~180 d;达BNIⅣ~Ⅴ级8例,治疗无效.复发24例(17.9%),复发时间4~84个月.行2次治疗27例,治疗后有效率达85.2%.本组首次治疗后共发生并发症16例(11.3%),大多数为一过性,随访期间逐渐消失.经统计学分析:有、无既往手术史的治疗后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单、双靶点治疗和不同中心剂量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疗效良好,且具有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轻微等优点,可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方法之一.
-
在偶极子定位下显微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癎)
目的 探讨偶极子定位方法在药物难治性癫(癎)术前致(癎)灶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对30例药物难治性癫(癎)病人术前行偶极子定位,术中以皮质及深部电极加以验证,依据验证结果比较继发性癫(癎)和原发性癫(癎)偶极子定位的准确性,并对病灶、致(癎)灶进行手术处理,术后比较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偶极子对继发性癫(癎)致(癎)灶定位的准确性要高于原发性癫(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二者的治疗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143).结论 偶极子对继发性癫(癎)术前致(癎)灶定位准确,手术效果满意;对原发性癫(癎)或致(癎)灶多发、弥散者,偶极子定位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儿童和青少年颞叶癫(癎)的术后长期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儿童和青少年颞叶癫(癎)手术后的长期疗效和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儿童和青少年颞叶癫(癎)病人的临床资料,行标准前颞叶切除术26例,扩大前颞叶切除术2例,前颞叶切除术+软化灶切除术2例,颞后顶下致(癎)灶切除术1例.评估术后癫(癎)发作改善情况及认知、生活质量等.结果 术后随访5年以上,其中癫(癎)发作消失、达到Engel Ⅰ级26例,EngelⅡ级1例,EngelⅢ级2例,EngelⅣ级2例.术后病理示:海马组织硬化13例,皮质发育异常伴胶质增生9例,皮质发育异常伴海马组织硬化6例,神经元胶质肿瘤2例,继发性瘢痕脑回形成1例.术后并发症多数可恢复.结论 儿童和青少年颞叶癫(癎)术后长期疗效良好,生活质量提高.
-
脑室内注射硝普钠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脑室内注射硝普钠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313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随机分为硝普钠治疗组(105例)和常规治疗组(208例).均在出血后3d内行动脉瘤夹闭术,硝普钠治疗组术后予常规治疗和脑室内注入硝普钠,而常规治疗组则仅予常规治疗.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术后1~7d硝普钠治疗组病人大脑中动脉流速均显著降低(P<0.05).硝普钠治疗组发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 14例(13.3%),继发性脑梗死7例(6.7%);常规治疗组发生DCVS 45例(21.6%),继发性脑梗死34例(16.3%);两组DCVS和继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差异显著(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室内注入硝普钠能显著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副作用小,是一种治疗DCVS安全、有效的新疗法.
-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和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颅咽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监测水、电解质和血糖变化,并记录24 h尿量.结果 肿瘤全切除75例,次全切除7例.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尿崩症78例,钠代谢紊乱74例,垂体功能低下67例,高热17例,精神障碍11例,意识障碍4例,深静脉血栓4例,癫(癎)3例.随访17~36个月,平均28个月,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68例,仅能生活自理8例,不能生活自理4例,死亡2例.结论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较多,早期监测和及时处理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
幕上中等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探讨及疗效分析
目的 为探讨幕上中等量血肿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策略、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幕上中等量血肿(20~30 ml)病人的临床资料,均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其中行微创手术治疗46例(手术治疗组),行保守治疗40例(保守治疗组).结果 手术治疗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术后随访3~18个月,按GOS评分:手术治疗组恢复良好32例,轻度残疾14例;保守治疗组恢复良好16例,轻度残疾19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1例 结论 对幕上中等量血肿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微创钻孔、软通道穿刺血肿引流+尿激酶溶解术能明显减少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改善近期预后.
-
TCD在监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在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运用TCD连续监测脑血流变化.探讨病人GCS评分和改良Fisher分级与CVS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出现不同程度CVS 19例(29.7%),伤后24 h内表现为脑血流速度增加,伤后3~5 d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根据GCS评分,轻型、中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CVS的发生率分别为23.5%、33.3%和83.3%,其CVS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Fisher分级3级病人发生CVS的比例显著高于2级和4级病人(P<0.05).结论 TCD连续监测可早期诊断CVS,并指导治疗,减少缺血性神经功能损害,改善预后.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血浆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关系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病人血浆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含量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34例aSAH病人作为研究组,在aSAH后第1、3、7、14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栓素B2 (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的含量.另选取同时期健康成人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研究组发生CVS 23例,其中表现为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的症状性CVS 10例,无症状性CVS(无DIND)13例.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各时间点血TXB2含量均明显升高,而血6-Keto-PGF1a含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与无CVS病人相比,CVS病人血TXB2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而血6-Keto-PGF1a含量仅在第7天时明显降低;与无DIND病人相比,DIND病人血6-Keto-PGF1a含量在第1、3、14天明显降低,而血TXB2含量仅在第3天时明显升高.结论 aSAH后CVS、DIND的发生、发展与血TXB2、6-Keto-PGF1a含量变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
miR-137调控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体内外研究
目的 探讨miR-137调控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性生长能力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PCR分析miR-137在不同品系胶质瘤细胞及不同级别胶质瘤样本中的表达;脂质体介导miR-137模拟物转染胶质瘤细胞,实时PCR检测转染后miR-137的表达;应用MTT法、流式细胞术评价细胞生长和增殖的生物学特征变化;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体外迁移实验检测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动物实验评价体内条件下肿瘤生长能力变化;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细胞Ki-67、MMP9表达水平.结果 实时PCR分析显示:miR-137在胶质瘤中低表达.miR-137模拟物转染LN229和U87细胞后,实时PCR显示..miR-137表达上调;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生长受抑,出现G0/G1期阻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证实: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下降;进一步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增殖侵袭相关蛋白Ki-67 、MMP9表达降低;动物实验反映:肿瘤细胞生长受抑制.结论 miR-137高表达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提示miR-137可作为基因治疗脑胶质瘤的候选靶点.
-
二氧化碳激光焊接修补小型猪硬脑膜缺损
目的 探讨二氧化碳(CO2)激光焊接法修补硬脑膜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头巴马小型猪随机等分成两组,双额顶开颅并造成约1 cmx2cm的硬脑膜缺损,自体颞肌筋膜修补.实验组采用CO2激光焊接法,对照组使用纤维蛋白胶黏和法.术后15d检测修补硬脑膜的水密性,测爆裂压力,并对其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 两组动物术后均存活,无并发症.实验组重建硬脑膜均水密性良好,对照组水密性良好5例,1只动物修补位置出现脑脊液渗漏,未完成爆裂压力测试.实验组平均爆裂压力(170.12±30.03) mmHg,对照组(103.60±13.78) mm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微镜下两组硬脑膜标本的炎症反应无明显差异,修补硬脑膜下脑组织形态正常.结论 CO2激光焊接重建硬脑膜水密性好、组织强度高、炎症反应轻、无副损伤,是可供选择的硬脑膜重建技术.
-
脑动静脉畸形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现状
脑动静脉畸形(cAVM)是一种发病率高、病因未明的脑血管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出血、癫(癎)等神经功能障碍,是中青年致残的主要因素.其发病机制未明,治疗效果欠佳.本文综述与cAVM发生、发展机制相关的增殖性毛细血管病、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构筑学及与cAVM相关分子、炎症因子、相关基因6个方面的进展,以加强、加深对cAVM的理解,为cAVM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MRS在神经外科脑干疾病中的应用
磁共振波谱(MRS)是利用MRI的原理与方法研究组织代谢,在分子水平反映组织代谢情况的成像方法,目前在神经外科得到广泛运用.脑干疾病是神经外科中诊断及治疗比较困难的一类疾病.本文对MRS在脑干疾病诊断中的研究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
1例儿童进展型烟雾病脑-硬膜-动脉血管联通术效果
目的 总结1例儿童进展型烟雾病行脑-硬膜-动脉血管联通术(EDAS)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进展型烟雾病的病资料,影像学检查提示烟雾病,行右侧颞浅动脉EDAS+颅骨钻孔术后恢复良好,术后8个月症状再发,再行左颞EDAS+颅骨钻孔术 结果 二次术后平稳出院,随访3个月未有不适 结论 EDAS及颅骨钻孔术对儿童烟雾病效果良好.
-
上颌骨骨折术后伴张力性气颅1例
1 病历摘要男,42岁.因车祸致头痛、头晕伴口腔、鼻腔出血2h入院.查体:神清,额部皮下血肿,双眼睑青紫、肿胀,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鼻腔及口腔活动性出血.上颌中切牙间可触及异常骨质活动.颈抵抗,克氏征阳性.头颅CT示:气颅,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眼眶内侧壁、右侧鼻骨及右侧额骨骨折,副鼻窦积液.上颌骨CT示:右侧颚骨水平板骨折,右侧上颌骨颚突间骨缝增宽.诊断:内开放性颅脑损伤:①颅内积气.②蛛网膜下腔出血.
-
唤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技术的专家共识
唤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神经外科手术领域探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这类手术的关键是术中病变和功能区定位,术中唤醒下皮质及皮质下直接电刺激技术被认为是目前大脑功能区定位的"金标准".通过精确可靠的个体化功能区定位,外科医生可以在监测和保护病人重要功能的情况下大程度的切除病灶,有效避免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显著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1-10].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