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morheology 중국혈액류변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
- 影响因子: 0.3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881X
- 国内刊号: 32-162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1年创刊,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的该学科唯一期刊。编辑委员会荟萃了全国该学科著名专家,具有学术权威性。本刊被多家数据库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设置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方法与技术、药物应用、综述、讲座等栏目。欢迎相关学科专家来稿。本刊将继续保持已有特色,与时俱进,改进办刊理念,提高时效性、先进性、可读性,热忱为广大读者、作者服务。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名单:首席顾问:阮长耿;顾问:包仕尧,施永德,文宗曜,雷震甲;编辑委员会主任:葛建一;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廖福龙,侯建全,王天佑;主编:王天佑;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列):王天佑,王兆钺,王淑荣,王瑞兴,龙建军,孙汉英,严文华,杨向军,杨建平,杨炳华,吴刚,吴德沛,何作云,沈振亚,张世明,张庆富,张周良,张晓膺,侯建全,姜瑾,洪志成,高泉根,涂友斌,戚其学,葛建一,董万利,覃军,廖福龙,缪丽燕,魏茂元;责任编辑:王军
1-3个月
(一)《中国血液流变学》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中国血液流变学》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中国血液流变学》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发文量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官网?
没有找到期刊的官网,可以详情从知网上查看:http://mall.cnki.net/magazine/magalist/XYLB.htm
-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是国家级期刊吗?
不是,是属于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如何投稿?
期刊的投稿流程,请在网站的期刊详情页预览
-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影响因子是多少?
影响因子:0.39
-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简介?
1991年10月创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主办,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承办。国内著名血液学专家阮长耿院士任首席顾问,葛建一院长任编辑委员会主任,王天佑教授任主编。国内生物流变学领域著名专家吴云鹏 、廖福龙、施永德、文宗曜、翁维良等专家均鼎力支持,担任杂志编辑委员会资深编委。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5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切开置管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保守治疗无效行鼓膜切开置管术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8月—2017年11月58例(96耳)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后行全麻下鼓膜切开置管术,随访半年以上观察疗效.结果其中鼓膜通气管早期脱出2例,门诊复诊过程中发现置管自行脱落32例,置管未自行脱落门诊取管24例.未发生鼓膜残留大穿孔,胆脂瘤增生等并发症.结论 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无效可行全麻下鼓膜切开置管术,安全有效.
-
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应用体会(附20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的疗效.方法 采用Olympus输尿管软镜及科医人钬激光配合272μm光纤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共202例.其中肾结石9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10例.结石直径为0.8~2.2 cm.结果185例患者一次成功置入输尿管输送鞘(占91.6%),输尿管软镜碎石成功率92.6%(187/202),其中碎石失败4例,11例置鞘或置入软镜失败.手术时间20~70 min,平均40 min,术后住院时间2~4 d,术中及术后无脓毒血症、大出血、输尿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是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方法.
-
73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诊断及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特点及其诊治情况.方法 收集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共73例,回顾性分析其一般特点、血生化指标、诊治分析及疗效预后.结果 73例患者平均年龄(63.28±14.12)岁,单次复发56例,多次复发17例.有胆囊切除史51例,胆道切开手术史28例,有乳头旁憩室26例,单发结石33例,多发结石40例,结石大小平均(10.25±6.14)cm,胆总管直径平均(13.95±4.31)cm.胆汁培养阳性率为89.0%.大多数患者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胺转肽酶偏高,41.1%患者总胆红素偏高,且以直接胆红素为主.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9.12±4.87)d.ERCP取石术后乳头出血2例,并发胰腺炎4例,高淀粉酶血症4例,经治疗好转.结论 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结石复发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认识这一部分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能有益于今后的临床实践.
-
不同途径介入治疗对高龄冠心病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途径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中的近远期预后.方法 用单双号分组法将2014年2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10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分成2组.一组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另一组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以及2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2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4.08±1.25)h]、术后住院天数[(3.05±0.41)d]更短(P均<0.05).结论 经桡动脉、股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的基本疗效相当,但前者有利于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缩短卧床时间,总体疗效稍好.
-
肿瘤异常蛋白在大肠癌及大肠息肉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肿瘤异常蛋白(TAP)在大肠息肉(CRP)、大肠癌(CR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TAP对CRC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和病情评估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苏州市立医院东区消化内科、胃肠肿瘤外科2017年10月—2018年8月收治的CRP患者63例、CRC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同期查体的健康成人42名为对照,分析TAP的检测结果,探讨CRP、CRC的发病年龄、性别、病灶大小、生长部位、病理分型等临床特点与TAP的相关性.结果近1年来,健康成人、CRP患者、CRC患者的TAP阳性率分别为2.38%、14.29%、73.33%.TAP在CRC检测中,灵敏度亦高于肿瘤标志物CEA.CRP的发病年龄、性别、息肉个数、大小、病理分型对TAP无影响(P>0.05),但直肠、乙降结肠息肉患者的TAP阳性率显著高于横结肠、升结肠息肉患者(P<0.05).CR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与TAP无关(P>0.05),但Ⅳ期TAP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Ⅲ期(P<0.05),而不同分期患者的TAP凝集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直肠癌患者的TAP阳性率也明显高于结肠癌患者(P<0.05).结论 TAP在正常人群、CRP患者、CRC患者中阳性率呈递增趋势,直肠息肉、直肠癌患者的TAP阳性率更高.同时,TAP检测CRC时较CEA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提示TAP联合CEA检测有助于早期干预CRC癌前病变,并作为CRC早期筛查的一种重要手段.
-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心肌酶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TnT)、心肌酶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TnT、心肌酶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充血性心衰能有效减轻心肌缺血,改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吸烟对肥胖患者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目的 了解吸烟对男性肥胖患者血栓弹力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接受减重手术的男性肥胖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 d清晨空腹抽取血标本,测定血栓弹力图.根据是否吸烟,将患者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R、K、Angle、MA.结果 110例肥胖患者中共89例符合入组标准,非吸烟者51例,吸烟者38例.吸烟组患者的R值[(5.61±1.69)min vs(6.96±2.34)min]、K值[(2.26±1.94)min vs(3.19±2.07)min]较非吸烟组均缩短(P<0.05),Angle值[(69.92±6.10)°vs(64.33±8.69)°]、MA值[(58.26±10.28)mm vs(52.36±13.07)mm]较非吸烟组均增大(P<0.05).结论 与非吸烟组比较,吸烟组的肥胖症患者的血液更加高凝.
-
侧支循环形成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无复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侧支循环形成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无复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2013年6月—2017年12月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227例,根据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是否等于3级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其中无复流组33例,正常血流组194例.结果 (1)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相比侧支循环形成更多(P<0.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吸烟、卒中、血小板计数和侧支循环形成是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保护)因素.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侧支循环形成可以减少无复流发生.
-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9月—2017年8月治疗的8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采取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可对患者症状缓解、血流变改变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延缓疾病自然进展.
-
纤维蛋白原对DIC患者疾病诊断及预后的价值
目的 评价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疾病诊断的影响,探究纤维蛋白原输注对DIC疾病预后的意义.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4年5月—2018年5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10例DIC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选择同期不具有DIC的110例相同基础疾病的病人作为对照,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与DIC病人疾病的诊断、诱因、进展与生存的关系.结果 采用2017年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CDSS)进行DIC诊断,110例DIC病人中男58例,女52例,中位年龄42(13~77)岁,其中恶性血液病65例(59.0%),感染13例(11.8%),实体肿瘤13例(11.8%),病理产科8例(7.3%),手术外伤6例(5.5%),其它疾病5例(4.5%).多因素分析显示APTT延长、PT延长、初始纤维蛋白原较高及低纤维蛋白原较低均是DI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DIC病人死亡率40.9%,多因素分析显示DIC病人的年龄、APTT延长、初始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是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调整后,纤维蛋白原制品输注有效提高了DIC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恢复速度(中位时间分别为9 d和16 d).ROC曲线显示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用于诊断D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佳界值为1.575 g/L.结论 纤维蛋白原水平对于DIC患者具有一定诊断意义和预后预测的价值,输注纤维蛋白原制品有助于加速纤维蛋白原水平恢复.
-
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对心力衰竭患者B型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对心力衰竭患者B型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2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NP、hs-CRP水平.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6.89%)较对照组(67.21%)高,且治疗后试验组BNP、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头痛、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能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BNP和hs-CRP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二甲双胍和维生素D联合使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维生素D使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年龄20~35岁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维生素D+二甲双胍)和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各20例.用药前及药物干预治疗3个月后测定两组的BMI、胰岛素抵抗指数、25-OH-D3及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BMI、HOMA-IR、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明显下降,25-OH-D3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维生素D用药后可以改善PCOS患者的内分泌代谢能力,可以作为PCOS辅助治疗的新路径.
-
冠心病心衰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衰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衰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即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基础上阿托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脏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73.3%(22/30)(P<0.05),LVEF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LVESD、LVEDD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冠心病心衰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
盐酸替罗非班对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急性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目的 探讨在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急性血栓事件形成,使用盐酸替罗非班处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0年1月—2017年12月进行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有17例发生了急性血栓事件,术中给予盐酸替罗非班动脉内接触性溶栓联合静脉低剂量持续给药,对患者临床资料、手术过程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17例患者在动脉瘤介入栓塞过程中发生急性血栓事件.17例患者中12例为破裂动脉瘤,5例为未破裂动脉瘤,给予盐酸替罗非班后急性血栓形成的血管均有再通,顺利完成了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术后CT检查未见有颅内新鲜出血.术后CT复查2例有脑梗塞表现.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形成需紧急处理,术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
-
80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住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Dixon)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贫血、低蛋白血症、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术中有无保留左结肠动脉、有无新辅助放化疗、有无一期预防性造口等因素对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结果 8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3例术后出血,5例吻合口漏,其中3例保守治疗,2例行肠造口术,终愈合出院.结论 术前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吻合口距肛缘的距离、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有无新辅助放化疗、是否行预防性肠造口术等因素是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高危因素,可采取保留左结肠动脉、放置双套管及肛管等措施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
-
前列腺电切汽化术后期排尿困难的原因和应对策略分析
目的 分析前列腺电切汽化术后期排尿困难的原因和应对策略.方法 将2014年9月—2017年9月门诊收治的接受前列腺电切汽化术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统计术后期排尿困难的比例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 出现排尿因难患者:9例为尿道狭窄,6例为膀胱功能异常及逼尿肌无力,5例有腺体组织残留,3例膀胱出现挛缩,2例尿道出现水肿与感染,1例有碎组织条及血块堵塞.所有排尿困难患者经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多种原因可造成前列腺电切汽化术后期排尿困难,因此必须严格实施手术操作流程,提高疗效,以降低排尿困难的发生.
-
血清胆碱酯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12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103例,穿支动脉病型(PAD)109例.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测定两组CHE、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结果 脑梗死组血压、CHE、Hcy、FBG均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分析显示收缩压、CHE、Hcy、FBG的OR大于1(P均<0.05);LAA组CHE、Hcy、LDL、NIHSS评分均高于PAD组(P<0.05).结论 CHE升高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又一危险因素,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
血红蛋白水平对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水平对宫颈机能不全环扎术后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60例宫颈机能不全行环扎术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贫血组28例,非贫血组32例,分析两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贫血组血红蛋白明显低于非贫血组[(104.18±7.91)g/L vs(124.69±6.59)g/L,P<0.05],贫血组的早产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50.00%vs 25.00%,P<0.05);贫血组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21.43%vs 15.62%,P<0.05);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相比,流产发生率(7.14%vs 6.25%)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0.71%vs 6.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贫血增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
卡络磺钠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大量血尿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络磺钠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17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85例.治疗组口服卡络磺钠片,20 mg/次,3次/d.对照组使用肾上腺色腙片口服,2.5 mg/次,3次/d.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均为2 d,观察止血疗效.结果 治疗2 d后,治疗组肉眼血尿消失率为91.01%,镜下血尿消失率为69.66%.对照组肉眼血尿消失率为49.41%,镜下血尿消失率为25.88%.治疗组血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使用卡络磺钠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大量血尿是安全有效的.
-
妊娠期女性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区间的建立与分析
目的 建立该实验室妊娠早、中、晚期女性甲状腺激素指标FT4、TSH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就诊于产科且符合美国生化研究院(NACB)纳入标准的妊娠女性1048例作为研究组,220名非妊娠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FT4、TSH浓度水平.结果 以中位数(M)和双侧限值(P2.5~P97.5)表示参考区间:(1)孕早、中、晚期FT4的参考区间分别为:15.07(11.39~21.66)pmol/L、12.55(9.81~16.03)pmol/L、9.84(8.03~14.92)pmol/L,孕早、中、晚期FT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呈逐渐下降趋势,至孕晚期低;(2)孕早、中、晚期TSH的参考区间分别为:1.47(0.01~4.80)mIU/L、2.05(0.46~4.88)mIU/L、2.10(0.49~5.24)mIU/L,其中孕早期T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SH水平随孕周呈上升趋势,至孕晚期与非妊娠期接近.结论 建立该实验室妊娠期女性FT4、TSH的参考区间,有利于降低误诊率,对预防不良妊娠结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肺原发性滑膜肉瘤的CT表现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肺原发性滑膜肉瘤(primary pulmonary synovial sarcoma,PPSS)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肺原发性滑膜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分别从病灶大小、形态、位置、密度、边缘、境界、邻近血管、增强表现以及邻近胸膜改变、胸部淋巴结、胸腔积液及肺内转移灶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例行平扫,5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病灶以类圆形为主,境界清晰,边缘光整,密度及强化不均匀,2例患者病灶出现血管通入,4例患者伴有胸膜增厚,其中2例患者伴有胸腔积液,6例患者均无胸部淋巴结转移,1例患者有肺内多发转移灶.结论 肺原发性滑膜肉瘤具有相对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但是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
宝石CT低剂量颅脑灌注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宝石CT低剂量、低扫描时间、低浓度造影剂颅脑灌注的可行性.方法 无颅脑疾病患者60例(A组),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A1、A2、A3,每组20例,行颅脑灌注成像,管电压固定80 kV,三组灌注管电流分别为150、100、80 mA.三组均采用ASIR加权算法,ASIR权重选定为100%及50%,三组重建后每组均得两组数据,共计六组数据.比较三组的有效剂量(ED)、不同ASIR权重参数值及信噪比(SNR).慢性脑梗塞病人6例(B组),分别用固定管电压80 kV及管电流150 mA、80 mA行两次颅脑灌注扫描,评价标准同A组.结果 A组三次不同管电流灌注的有效剂量分别为3.17、2.11、1.79 mSv,A2组较A1组减少33.44%,A3组较A1组减少43.53%.三组扫描所得灌注参数(CBF、CBV、MTT)的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A2与A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1与A3、A2与A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3组SNR较A1组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两次灌注有效剂量同A组,灌注参数(CBF、CBV、MTT)均值间差异同A组,结果亦同A组实验.结论 宝石CT应用ASIR加权算法,可明显降低灌注剂量,同时提高图像质量,80 kV/100 mA颅脑灌注相对于标准灌注成像条件80 kV/150 mA,有效剂量降低33.44%,灌注参数值及客观指标SNR无差异.80 kV/80 mA灌注参数值及SNR较标准灌注结果稍减低,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亦可明显发现病灶.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无明显差别,仍符合临床诊断要求,提示病灶所在.
-
预检分诊信息系统结合预挂号新模式在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构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检分诊信息系统结合预挂号新模式在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构建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月采用信息化预检分诊的100例纳入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患者为观察组,2016年1月—2月使用传统模式分诊的100例纳入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挂号用时、CT检查用时、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DNT(door to needle time)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分诊用时、挂号用时、CT检查时间、静脉溶栓的DNT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由于应用预检分诊信息系统结合预挂号新模式,较大地优化了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就诊流程,显著缩短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患者的分诊用时、挂号用时、CT检查时间及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DNT时间,有着很高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极低剂量脑CT灌注成像联合全模型迭代重组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极低剂量脑CT灌注成像(CTPI)联合全模型迭代重组(IMR)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因临床怀疑缺血性脑梗死需行脑CTPI且3 d内行MRI检查的95例患者纳入研究,A组45例、B组50例,分别采用80 kV-30 mAs、80 kV-10 mAs扫描,均采用IMR2重组,并选取其脑灌注正常各45、50侧.比较2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有效剂量(ED)和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层面2(ASPECT2)水平灰白质的CT值、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灌注参数值和不同大小梗死灶的显示率.结果 (1)A、B组ED分别为0.500、0.167 mSv;(2)A组主观评分好,B组中等且出现同心圆和黑洞伪影;2组灰白质CT值及灰质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灰白质SD值B组均大于A组,白质SNR及CNR值B组均小于A组(P<0.05);(3)A、B组灰白质CBV、TTP及灰质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灰白质CBF及白质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A、B组对腔隙性梗死灶显示率分别为4.44%、4.00%,局灶性及大面积梗死灶显示率均为100%.结论 IMR联合10 mAs脑CTPI虽然图像质量较差,但辐射剂量极低,能诊断局灶性和大面积脑梗死,对辐射损伤风险大及需多次动态随访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18F-FDG PET/CT在胸腺瘤及前纵隔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的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在胸腺瘤及前纵隔淋巴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胸腺瘤和23例前纵隔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及血清LDH水平,对比分析SUVmax、MTV以及LDH.结果 胸腺瘤患者的SUVmax、MTV、LDH分别为(6.11±4.13)、(50.6±32.63)cm3、(204±83)U/L,淋巴瘤患者为(12.19±7.20)、(134±131.29)cm3、(341±156)U/L,纵隔淋巴瘤患者的SUVmax、MTV、LDH均高于胸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瘤SUVmax与MTV呈正相关(r=0.62,P<0.05),胸腺瘤SUVmax与LDH无明显相关性(r=0.448,P>0.05).淋巴瘤SUVmax与MTV、LDH均呈明显正相关(r=0.79,0.572,P<0.05).结论18F-FDG PET/CT在胸腺瘤及前纵隔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诊断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MRI对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及其免疫组化特性,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特征,包括常规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其中15例的免疫组化特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病理结果均是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单发9例(53%),多发8例(47%),肿瘤病灶发生于脑室旁深部白质11例、大脑半球浅部6例、胼胝体2例、小脑1例、脑室内1例.病灶多呈结节状、团块状或环形,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等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检查多呈明显均匀强化,见坏死者5例(29%)及出血1例(6%),7个病灶见"握拳征",4个病灶见"尖角征",4个病灶见"开环征",2个病灶见"蝴蝶征".免疫组化:CD20(+)100%(15/15),CD79a(+)100%(15/15),CD10(+)20%(3/15),Bcl-6(+)53%(8/15),Mum1(+)80%(12/15),Ki-67≥50(+)87%(13/15),GFAP(-)93%(14/15).结论 MRI扫描颅内原发性淋巴瘤多呈稍低/等T1WI信号、等/稍高T2WI信号肿块影,DWI呈高信号,增强检查多呈均匀性强化,特征性的MRI表现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然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
高血糖合并高血脂的血液流变性的变化
目的 探讨高血糖合并高血脂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6025例体检者的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高血糖及合并TC、TG升高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合并高TG组及合并高TC、TG组与高血糖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血糖升高可引起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血糖合并血脂升高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更显著.
-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两种不同固定体位对危及器官影响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两种不同固定体位对肠道受照剂量和放疗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2011年—2016年符合入组条件行调强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术后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仰卧位组(n=77)采用真空垫固定,俯卧位组(n=81)采用碳纤维腹板固定,处方剂量:45~50 Gy/23~25次,对两组患者肠道受照剂量、放射性肠炎和放射性皮炎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患者0-1级、2-3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分别为59.7%、40.3%和76.5%、23.5%,俯卧位组2-3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低于仰卧位组(P=0.024).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患者0-1级、2-3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62.3%、37.7%和54.3%、4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结论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俯卧位体位固定可减少患者小肠的受照射体积,降低严重(2-3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
-
局部晚期宫颈癌精确放疗后阴道冲洗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接受精确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两种不同阴道冲洗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 2012年4月—2015年5月就治的初治宫颈癌患者47例,均行3DCRT或IMRT及相同剂量放疗.在放疗中均采用0.2%碘伏溶液作为冲洗液进行阴道冲洗,根据冲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24例,采用60 mL注射器连接一次性导尿管为阴道冲洗工具;对照组23例,使用传统"肠道"冲洗器冲洗阴道.观察两组急性放射性阴道炎、阴道黏连及宫腔积液积脓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放射性阴道炎、阴道黏连及宫腔积脓积液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Ⅱ级放射性阴道炎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χ2=0.048,P<0.05).结论 阴道冲洗护理在宫颈癌放疗后减轻阴道反应有很好的效果,其中采用60 mL注射器连接一次性导尿管为阴道冲洗工具的方法更具临床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肿瘤标志物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肿瘤标志物对各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测定243例肺癌患者(33例小细胞肺癌、67例肺鳞癌、143例肺腺癌)、60例肺良性肿瘤患者、30名正常人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含量,并作统计分析,计算敏感性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观察CEA、CA125、CYFRA211、NSE、Pro-GRP在各型肺癌中的含量及随分期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比较,小细胞肺癌组五个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的AUC值均大于0.8,诊断准确性良好;鳞癌组除Pro-GRP外,其余四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YFRA211的AUC值达0.930,诊断准确性很高;腺癌组CEA、CYFRA211、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EA的AUC值为0.735,其余诊断价值均不高,与腺癌组患者中大量原位癌0期及Ⅰ期患者有关.从0期到Ⅳ期检测数值的变化可以观察到,除CEA、Pro-GRP在Ⅱ期到Ⅲ期检测值略有下降外,其余检测值均随分期进展逐渐走高.Ⅱ期CEA、CYFRA211、NSE与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期及Ⅳ期的CEA、CA125、CYFRA211、NSE与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 cm腺癌组CEA、CYFRA211与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125与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单一检测一种肿瘤标志物不易早期发现,根据各个项目的性能指标作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析,找到合适的组合作联合检测,以期提高诊断效率.结论 NSE、Pro-GRP对小细胞肺癌诊断价值高,CYFRA211对鳞癌的诊断价值很高,肿块>3 cm腺癌患者检测CEA、CA125、CYFRA211可辅助监测肿块性质变化.
-
十色流式细胞术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十色流式细胞术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免疫表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十色荧光抗体组合,CD45/SSC配合CD38/CD138设门,对106例MM患者治疗前后骨髓浆细胞表面CD19、CD56、CD117、CD81、CD137L及胞质轻链cKappa、cLambda进行检测;并采用以上组合对20名健康志愿者标本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十色流式细胞术在MM患者治疗前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cPCs)的阳性率为92.6%.与正常浆细胞不同,MM患者cPCs异常表达CD19-(97.4%)、CD56+(89.6%)、CD81±(60.4%)、CD117+(18.6%)、CD137L+(12.6%),且各抗原的表达在正常浆细胞与MM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M患者治疗后骨髓中cPCs的抗原表达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十色流式细胞术有助于检出cPCs,更好地区分良恶性浆细胞,辅助临床对MM患者进行诊断,为其治疗及治疗后监测提供依据.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白细胞介素1β在脑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所致急性肺损伤(ALI)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IL-1β的动态变化,为ALI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30);依再灌注时间将模型组分为5个亚组,即CI/R 6h、CI/R 12h、CI/R 24h、CI/R 48h、CI/R 72h组.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PPARγ蛋白和mRNA的表达,用ELISA法测定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β含量.结果 PPARγ蛋白及mRNA水平在模型组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I/R 24h其表达达高峰.IL-1β含量在模型组各亚组BALF及血清中较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IL-1β含量在CI/R 24h达高峰,血清中IL-1β含量在CI/R 48h达高峰.PPARγ表达趋势与IL-1β一致.结论 PPARγ在CI/R所致ALI中通过降低IL-1β起到抑制炎症的保护作用.
-
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疾病各阶段WT1基因表达量的研究
目的 探讨WT1基因在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疾病各阶段中的表达量的特点.方法 通过Taqman荧光探针RQ-PCR方法分别对188例初诊CML的患者的WT1目的基因及ABL内参基因进行检测,利用标准曲线法对WT1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绝对定量,检测结果用WT1与10000倍ABL基因拷贝数比值(WT1/10000 ABL)表示.结果 初诊188例CML患者中有慢性期158例,WT1表达量范围在4~470 copies/10000 ABL copies;加速期患者26例WT1表达量范围在386~14439 copies/10000 ABL copies;急淋变期患者4例WT1表达量范围在26~667 copies/10000 ABL copies.结论 WT1基因在CML患者各疾病期均有表达,并且加速期患者的WT1表达量高,明显高于慢性期和急淋变期;WT1表达量的多少可以预示CML所处疾病阶段.
-
乳腺肿瘤超声诊断技术应用现状
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高的疾病,常规超声检查技术是乳腺肿瘤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全自动超声容积成像、超声光学散射成像、MicroPure成像技术等超声波新技术作为常规超声检查的补充手段正逐步运用于临床.该文分析各项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现状及其优势与弊端,并加以综述.
-
富血小板血浆的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的回输对于体外循坏的心脏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的输注效果与体外保存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注重无菌操作的同时,需要了解各种评价血小板和血浆的质量方法及临床应用条件,以期提高输注效果.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
2017 | 01 02 03 04 |
2016 | 01 02 03 04 |
2015 | 01 02 03 04 |
2014 | 01 02 03 04 |
2013 | 01 02 03 04 |
2012 | 01 02 03 04 |
2011 | 01 02 03 04 |
2010 | 01 02 03 04 |
2009 | 01 02 03 04 |
2008 | 01 02 03 04 |
2007 | 01 02 03 04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
-
未知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1个月内
1月底投的文章,2月28日被收录,前后历时一个月,效率很高,编辑的态度也很好,有问必回,很有耐心,很赞。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1个月内
5月底投的稿件,历经两次的修改,6月下旬被收录,整个投稿过程很顺利,没有催过稿件。个人觉得文章有新颖性,编辑给了退修的几乎,针对修改意见进行修改,一般都可被录用的,希望大家投稿顺利。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1个月内
投稿到录用历时一个月的时间,11月份投的文章,12月19日被收录,投稿后半个月左右返修,小修后被收录,效率很高。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1个月内
文章是有关药物应用的,投稿到录用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审稿专家给出的意见都很中肯,很有价值,经修改后文章有了明显的提升。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1个月内
10月份投的文章,半个月返修,专家指出的问题主要针对文章的格式语法,修改返回后,十天被收录,效率很高。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1个月内
通过邮箱投的稿件,一周左右接受,送外审,半个月不到返回外审意见,历经四次的修改被录用,历时一个月的时间,速度很快,很满意。
12月上旬投的文章,月底返修,修改返回后于1月被收录,编辑认真负责,经常和我讨论文章中的细节问题,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很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