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灌注及血管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徐子惠;李义东;黄方权

    目的:探讨CT灌注及血管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CT全脑灌注及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各项检查的诊断结果,计算灌注值、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及峰值增强(PE),评估CT灌注及CT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经CT平扫检查发现56例患者存在早期脑梗死病灶的患者有29例,主要表现包括病变区密度发生轻度减低、相邻脑池变形、局部脑沟消失等,剩余27例均未发现异常病灶,其检出率为51.79%;经CT脑血管灌注检查发现,56例患者在脑灌注成像相关参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且患者脑梗死区的灌注值、CBV、CBF、PE水平均较半暗带区低,MTT及TTP水平均较半暗带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T血管成像检查发现,56例患者中有37例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前循环有28例,后循环9例;37例责任血管中轻度狭窄7例,中度狭窄10例,重度狭窄12例,闭塞8例.结论:CT灌注及血管成像在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价值,两者联合应用可有效预测缺血半暗带区,准确判定狭窄及闭塞血管,值得临床推广.

  • CT灌注联合CT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研究

    作者:桂振朝;魏士星

    目的 主要探究CT灌注联合CT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该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灌注和CT造影检查,分析比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两种检查方法所得各项诊断结果.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镜像区与患侧的CBV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37,P>0.05);但CBF指标高于患侧,MTT指标低于患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37;t=8.2438,P<0.05);CT造影显示责任血管狭窄有23例,CT灌注有18例异常,阳性率为78.26%(18/23),CT造影显示责任血管无狭窄有7例,CT灌注则有2例异常,阳性率为28.57%(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65,P<0.05).结论 此次研究数据显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中采用CT灌注联合CT造影能够提供更多有用的价值信息,进一步反应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容积CT首过灌注与延迟扫描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可行性

    作者:张长柱;李强;马献武;王宏宇;宋丽娜;刘名宇;王莹

    目的:建立320排CT双入口灌注成像与延迟扫描一站式CT检查技术并研究其用于不典型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75例CT平扫疑似肺结核而终临床明确诊断为肺结核或肺癌的患者,年龄25~82岁(男48例,女27岁),行320排CT首过容积灌注(0~30s)及延迟(55s)扫描.利用肺部双入口(双重供血)CT灌注软件获取病灶的灌注参数:肺动脉血流量(A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PF)及灌注指数(PI).测量动脉及延迟期病灶的CT净增值(NE),病灶NE<20,20==40分别记录为轻度,中度,显著强化.对肺结核和肺癌的灌注参数(AF,PF和PI)及动脉、延迟期强化净增值(NE)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肺结核病灶动脉、延迟期均为轻度或中度强化,病灶AF(55.5±38.5)ml/min/(100ml),PF(9.9±9.8)ml/min/(100ml),PI(75±24)%.病灶的AF值均大于PF值(P<0.05)且病灶的PI>0.51;肺癌病灶动脉、延迟期轻度、中度及显著强化均可见,但以中度或显著强化为主,病灶AF(37.2±25.7)ml/min/(100ml),PF(76.5±50.8)ml/min/(100ml),PI(34±9)%.病灶的AF值均小于或接近于PF值(P<0.05)且病灶的PI<0.44.结论:本研究基于320排CT建立了一种可行的肺部双重供血CT灌注与延迟期扫描的技术方案,在获得常规CT形态学资料的同时可以一站式定量肺部病灶的双重供血和动脉、延迟期CT强化值,对不典型肺结核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CT灌注和CT造影联合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卢明春;曹真真

    目的:分析C T灌注和C T造影联合应用于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做C T灌注和C T造影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情况及CT灌注图像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参数.结果:镜像区与患侧的C B V指标比较不存在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 B F指标高于患侧,M T T指标低于患侧,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造影显示,责任血管狭窄有33例,CT灌注有29例异常,阳性率为87.88%(29/33),CT造影显示责任血管无狭窄有9例,CT灌注则有3例异常,阳性率为33.33%(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时,C T灌注联合C T造影可以准确反映脑部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有效判断是否存在责任血管狭窄,值得推广使用.

  • 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利用CT脑灌注法对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银

    目的 利用脑血流灌注法显示脑血管痉挛状态对脑组织血流所产生的效应和脑血管痉挛与迟发性脑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我们利用CTA技术和CT灌注(CTP)技术研究了56例多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选择的时机是刚入院,入院后14d或临床症状有所恶化的时间段.CTP的指标(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CTA图像上显示的脑血管痉挛程度和迟发性局灶脑缺血的发生都一一在录.我们评估了为痉挛的脑血管支配区域与脑灌注图上少血流灌注面积之间的相关性.不同程度下的脑血管痉挛导致在脑血流灌注上和DCI的发生之间的差异,用95%的可信区间(95% CI)进行统计.结果 21例患者没有脑血管痉挛,24倒患者中等程度痉挛,11例患者是严重痉挛.有血管痉挛的65%的患者中,为痉挛的血管的血流区域与少的脑缺血灌注区域相一致.在严重的脑缺血流的区域和没有血管痉挛的区域之间有显著CBF的不同(95%的可信区间,(-37.2~-5.4).在11例有严重脑血管痉挛的患者中,有6例出现迟发性局灶脑缺血,在24例有中度脑血管痉挛的患者中,有9例出现迟发性局部脑缺血,且在21例没有脑血管痉挛的患者中,有4例出现迟发性局部脑缺血.结论 血管的痉挛降低了脑血流的灌注,但是我的患者中只有2/3的病例数量是脑血管痉挛与乏血供的灌注区域相一致,而且,几乎有1/2的具有严重脑血管痉挛的患者没有发生迟发性局灶脑缺血.因此,虽然严重的脑血管痉挛能降低脑血流的灌注水平,但是血管症挛不会直接导致迟发性局灶脑缺血.

  • 慢性胰腺炎100例64层螺旋CT影像分析

    作者:张新波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的CT灌注特点及与临床的相关性,初步探讨慢性胰腺炎的诊断特点.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慢性胰腺炎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急腹症100例作为对照组,本组患者有正常胰腺组织.2组都采用64层螺旋CT影像灌注分析.结果 100例临床经病理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都经过CT确诊,准确率为100.0%.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F和BVS平均值对比差异明显明显(P<0.05);MTT的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慢性胰腺炎64层螺旋CT影像灌注分析准确率高,同时有利于微观数据的观察,其在肿瘤诊断方面一定会显示出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正常股骨头骨骺血供的多层螺旋CT灌注研究

    作者:罗帝林;赵志清;黄春元;吴冬;叶定开;侯瑜;冯登殿;廖坚文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评价正常乳猪股骨头骨骺、骺板软骨、干骺端的血液供应特点.方法:对15只2周龄健康乳猪进行多层螺旋CT电影模式灌注扫描,共获得26个股骨头的完整图像资料;统计并比较骨骺、骺板软骨、干骺端三个解剖区域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并与相应组织学观察结果相对照.结果:骺板软骨的BF高于骨骺(P<0.05) .各解剖区域中,干骺端的BV高(P<0.05)、MTT长(P<0.05),骺板软骨的TTP短(P<0.05).组织学检查发现,海绵状骨松质的血管密度高(70~95支/mm2),其次为生长板软骨(60~80支/mm2),骨骺软骨的血管密度小(15~25支/ mm2).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能够显示股骨头不同解剖区域的血液灌注特征.

  • 试析CT肝灌注成像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像特点

    作者:李继峰

    目的:探讨CT肝灌注成像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的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治疗且经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肝纤维化的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又分为轻度组、重度组,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38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CT灌注检查,对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影像特点.结果:在HAF比较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HAF表现出递增趋势;在其他各项灌注参数比较上,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CT灌注检查时,肝动脉灌注分数及影像图像特点在肝纤维化诊断及分级中均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肝纤维化 CT灌注
  • 64排螺旋CT脑灌注和CT血管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

    作者:高艳;李坤成;杜祥颖;刘佳宾;杨延辉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脑灌注(CTP)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所致脑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7例经DSA诊断为单、双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及10名正常成年志愿者分别进行螺旋CT头颅平扫、CTP和CTA检查.脑CTP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P)等参数值,判断脑缺血.结果 按照脑CTP的MTT和TP图将脑灌注延迟表现分为三型:Ⅰ型病变仅累及MCA区,Ⅱ型病变仅累及分水岭区,Ⅲ型病变同时累及MCA和分水岭区.①在25例单侧MCA狭窄/闭塞患者中,4例CTP正常,17例脑CTP灌注延迟区为Ⅰ型,4例为Ⅲ型.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2例双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双侧MCA支配区均有MTT和TP延迟,CBF下降和症状侧CBV升高的异常改变,提示为双侧脑缺血.侧支循环能明显减少单侧MCA狭窄患者的症状侧的脑灌注损伤,但对双侧MCA重度狭窄和闭塞患者,无论有无侧支循环,双侧脑组织灌注损伤都很严重.结论 脑CTP检查的MTT和TP图能敏感显示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所致的脑灌注损伤,为脑缺血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脑梗死均具有重要价值.

  •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肿瘤性病变血供的定量研究

    作者:霍福涛;苏续清;史英红;李建;潘英华;冷天罡;张维新

    目的初步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肝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行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资料齐全者66例,采用CT电影技术对肿瘤中心层面进行四层同层灌注扫描,计算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供血分数(HAF)、对比剂到达时间(IRF TO).结果三组样本资料的HBF、HBV、MTT、HAF均数差别各组间具有高度统计意义.恶性肿瘤组、血管瘤组HBF、HAF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组,而恶性肿瘤组与血管瘤组之间无显著差别.恶性肿瘤组HBV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组,血管瘤组和正常肝组织组间及恶性肿瘤组和血管瘤组间无显著差异.恶性肿瘤组较正常肝组织组MTT明显缩短,血管瘤组和正常肝组织组及恶性肿瘤组和血管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CT灌注参数和函数图可定量评价正常和病理肝组织血流状态、血管通透性和肝动脉供血比例;HBF、HAF对鉴别正常肝实质或病理肝组织具有显著意义;仅根据灌注参数和函数图,尚不能鉴别肝恶性肿瘤、海绵状血管瘤抑或炎性假瘤.

  • 大斜率法与去卷积算法在64层螺旋CT脑灌注后处理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章梦薇;高思佳;王忠辉;王强;刘屹

    目的 比较常用对比剂流率(6 ml/s)下大斜率法和去卷积算法在64层螺旋CT后处理中的差异.方法 收集32例接受64层螺旋CT头部平扫及灌注成像的患者,分别利用基于大斜率模型和去卷积模型的灌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在双侧皮质区绘制感兴趣区(ROI),测量CT灌注绝对参数值: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以患侧参数值与对侧正常参数值的比值为相对参数值.由2位有经验的神经放射医师分别根据各参数伪彩功能图结合双侧灌注参数值盲法做出诊断,以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灌注正常组应用基于两种模型的灌注软件包所得各项参数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相对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灌注异常组应用基于两种模型的灌注软件包所得灌注异常侧MTT、CBV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P、CBF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相对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常用注射流率(6 ml/s)下,大斜率法会低估CBF,其所得MTT、CBV绝对值均明显大于相应去卷积算法所得值.计算相对值不仅能弥补在低注射流率下大斜率法的不足,而且能消除由不同后处理算法本身所带来的结果差异,能更好地用于定性、定量分析.

  • 全脑CT灌注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隋昕;卢洁;李坤成;曹燕翔;张苗;杜祥颖;张伟

    目的 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CTP)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行CT平扫和全脑CTP检查,CTP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同时获得动态CT血管成像(CTA).结果 20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病变侧和对侧CBF和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TTP和MTT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其中16例患者MTT和TTP延迟累及顶叶和半卵圆中心.20例患者病变侧和对侧MTT值分别为(7.05±1.47)s和(4.96±1.00)s,经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0,P<0.01);病变侧和对侧TTP值分别为(20.04±2.14)s和(17.83±1.89)s,经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9,P<0.01).病变侧和对侧CBV和CB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64排螺旋CT应用容积穿梭扫描模式全脑CTP,为MCA狭窄或闭塞可提供有价值的脑血流动力学信息和全面显示灌注异常范围,并且重建CTA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

  • 肝细胞癌CT灌注参数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慧;曹觉;彭光春;龚才桂;石林波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CT灌注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以期获得在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状况的途径.材料和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组24例,对照组15例.患者均依次行常规全肝平扫、CT灌注扫描及常规全肝增强扫描.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中VEGF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肝动脉灌注量(HAP)明显升高,门静脉灌注量(HPP)显著降低,肝癌组比对照组肝动脉灌注指数(HAI)明显升高而门静脉灌注指数(PPI)显著下降;不同VEGF表达组的HCC灌注参数不同,HAP值与VEGF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 肝细胞癌CT灌注参数HAP与VEGF表达存在正相关,灌注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活体的肿瘤血管生成状况和恶性程度,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及预后.

  • 胰腺癌组织VEGF和MVD表达与CT灌注成像的关系

    作者:刘悦;李艳英;张在人;王淑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肿瘤血管生成的一种主要调控因子,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胰腺癌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的测定对于判断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疗效等具有重要作用.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无创伤检查反映胰腺癌的肿瘤血管构成,在治疗前后提供有价值依据,对胰腺癌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胰腺癌 VEGF CT灌注
  • 320排容积CT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前后肾脏血流灌注改变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东婷;刘家祎;温兆赢;李宇;张楠;范占明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患者外科及介入手术前后肾脏CT灌注的改变特点,探讨其应用可行性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AD的患者手术前后均行双肾血流灌注检查,同时行胸腹主动脉CTA检查,测量双肾血流量参数值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清除率(Clearance),根据肾动脉受累情况,分为真腔组、假腔组、骑跨组.比较各组AD患者行手术前后各灌注参数值的差异,并观察主动脉夹层各种解剖形态学指标.结果:显示Stanford B型夹层29例,Stanford A型夹层2例.肾动脉开口于真腔、假腔和骑跨组BF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腔组BF值低;真腔和骑跨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真腔和骑跨组的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骑跨组BV值较低;余各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真腔组术后BV和Clearance减低(P<0.05),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腔组BV减低(P<0.05),BF和Clearan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骑跨组手术前后各灌注参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CT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整个肾脏血流动力学特征,外科及介入手术对AD患者肾血流灌注均有影响.灌注成像有助于术前判断肾功能状态,术后及时发现肾脏缺血状况,积极治疗,防止肾衰竭的发生.

  • 1250例妇女乳腺疾病CT普查结果分析

    作者:陆磊

    目的:探讨妇女乳腺疾病CT普查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3年12月选择在本院进行普查的1250例妇女,触诊为乳腺疾病60例,然后进行CT灌注诊断与参数分析。结果:CT判断为乳腺炎症45例,乳腺癌15例,都经过病理判断确诊。乳腺炎症患者的BV和PS值高于乳腺癌患者(PO.05)。结论:妇女乳腺疾病的普查意义重大,而CT灌注诊断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区分乳腺良恶性疾病。

  • 头颅CT灌注成像对烟雾病行间接血流重建术的疗效评价

    作者:戴冬伟;赵文元;许奕;洪波;黄清海;方亦斌;刘建民

    目的 研究探讨头颅CT灌注成像(CTP)技术对缺血型或出血型烟雾病(MMD)患者行间接血流重建术(indirect revascularisation)的总体疗效评价.方法 47例缺血性或出血卒中起病并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MMD患者,采用颅骨多点钻孔术(MBHT)、脑-颞肌贴敷术(EMS)、脑-颞肌-动脉贴敷术(EDAMS)、脑-硬脑膜-动脉贴敷术行间接血流重建术.并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分别行头颅CT灌注成像检查,分别对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进行定量和定性检查分析,并对手术前后及随访的CBF、CBV、TT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MD患者术前与术后早期(1周)CTP各参数比较,额颞叶CBF、CBV变化无统计学差异,TT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CTP与术后1周比较,额、颞叶rTTP、rCB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缺血型MMD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CT灌注成像作为一项快速简便的脑血流状况的检测技术,能反映脑微循环信息的功能成像,尤其是其TTP等时间参数对区分缺血程度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能显示早期细微的缺血变化,MMD间接血流重建术后侧支血管的形成和脑血流的改善远早于造影上新生血管的形成,可以解释间接血流重建术后早期在造影可见的吻合血管出现之前就出现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该检查有助于判断MMD脑缺血的部位和程度、选择手术侧别和手术方式,更为了解间接血流重建术后缺血程度是否改善提供较客观的评判依据.

  • 320排CT容积灌注对化学性肺损伤的早期评价

    作者:曹建霞;袁小东;陈高飞;石拯拯;宋祖军;敖国昆;王晖

    目的 研究用320排CT容积灌(CTP)评价化学性肺损伤的早期血流动力学改变,且与病理学对照,以寻求CTP在化学性肺损伤早期功能学改变的监测及诊断价值.方法 30只新西兰兔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20只.实验组以35 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百草枯(paraquat,PQ).于注射后0、2、6、12、24、48 h行320排胸部CT灌注扫描,并于上述时间点空气栓塞处死4只取肺组织做病理检测.结果 对照组肺的BF、BV及PS平均值分别为128.54±31.31、25.20±4.15、13.06±3.05; 实验组肺CTP参数变化与病理改变有显著相关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程度评级和血流量呈负相关,r=-0.848,P=0.033.毛细血管基底膜破坏程度评级和血管通透性呈正相关,r=0.893,P=0.016.注射PQ后,随时间的推移肺血流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方差分析提示,24 h血流量较未给药时(0时刻)显著下降,P<0.001;肺血管通透性呈逐渐上升趋势,方差分析提示,2 h血管通透性较未给药时(0时刻)有显著变化,P<0.001.结论 CTP参数(尤其是PS)能反映百草枯所致化学性肺损伤急性期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有望用于早期预报及动态监测早期肺损伤的发生.

  • Sorafenib对TAE后VX2瘤血管生成和肝血流灌注的影响

    作者:李家平;王于;李鹤平;黄勇慧;范文哲;向贤宏;陈伟;杨建勇

    目的 探讨Sorafenib对肝动脉栓塞(TAE)后VX2瘤血管生成和肝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2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Sorafenib干预组,n=5),B组(单纯TAE组,n=8);C组(TAE+Sorafenib组,n=9).A组动物分别在喂药前1天、喂药后第1、15天行肝脏CT灌注扫描.B、C组动物在TAE术后第1、15天行CT灌注扫描.各组动物第15天肝脏取样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A组服药后第1天肝动脉灌注量(HAP)与门静脉灌注量(PVP)无明显改变,第15天HAP增加.B组TAE术后第1天HAP减少,第15天HAP明显恢复.C组术后第1天HAP明显下降.第15天PVP较前明显下降,而HAP增加,免疫组化显示瘤周肝组织及瘤内VEGF的表达较另两组明显减少.结论 Sorafenib抑制瘤内和瘤周肝组织的VEGF的过度表达,对TAE术后门脉灌注量有减少作用.

  • 探讨采用"双低剂量"256排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A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

    作者:葛敏

    目的 探讨采用"双低剂量"256排CT全脑灌注(CTP)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5月急性脑缺血患者60例纳入研究,行256排CTP联合CTA一站式检查,记录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观察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及大脑后动脉(PCA)的狭窄、缺损及阻断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均存在与其临床症状相吻合的灌注异常表现,ACA狭窄9例,不同程度的MCA狭窄30例、分支减少12例、闭塞3例,PCA狭窄6例.病灶中心区CBV、CBF分别为(3.25±0.81)mL/100 g、(25.35±8.26)mL/(min·100 g),低于健侧区的(4.29±0.76)mL/100g、(61.83±6.54)mL/(min·1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3、26.821,P<0.05).病灶中心区的MTT(10.78±1.04)s、TTP(28.87±3.18)s,高于健侧区域的(4.50±0.68)s、(13.54±1.5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48、33.773,P<0.05).周边区MTT、TTP为(7.59±1.60)s、(20.85±2.88)s,较健侧区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67、17.437,P<0.05).CBV为(5.25±1.30)mL/100g、CBF为(38.12±7.42)mL/(min·100 g),与健侧对比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8、18.498,P<0.05).结论 "双低剂量"256排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A具有较高可行性、实用性,能够准确观察颅内血管形态结构及脑组织缺血情况.

139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