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Drug-Use in Hospitals of China 중국의원용약평가여분석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2124
- 国内刊号: 11-497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2010-2011年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16 454张门诊处方中含抗菌药物比例为29.8%(4 821/16 454);在涉及全身用药的4 426张处方中,使用单种抗菌药物的占81.45%(3 605/4 426),二联用药占18.26%(808/4 426),三联用药占0.29%( 13/4 426);涉及品种47个,常用抗菌药物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
2006-2010年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药品用药频度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新的法规实施以来,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状况,为临床用药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提取我院2006-2010年麻醉药品使用数据,计算药品用药频度(DDDs),分析比较各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结论:麻醉药品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品种和规格非常稳定,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的药品分别是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
2008年7月-2011年6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2011年6月抗高血压药的应用种类、销售金额(万元)、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高血压药应用种类相对稳定,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逐年上升,由2008年的1.32%(117.44/8 893.88)上升至2011年的1.62%(225.50/13 931.00).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应用较合理,但仍需加强抗高血压药监管,规范临床应用.
-
息烽县人民医院1135份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便为临床提供抗菌药物信息.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10年7月-2011年4月住院病历1 135份,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1 135份住院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799份(占70.3%),其中单一用药542份(67.83%)、二联用药255份(31.92%)、三联用药2份(0.2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工作需加强,特别是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提高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
-
2006-2010年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抗糖尿病药的应用状况及趋势.方法:采用金额和用药频度( DDDs)排序法,对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2006-2010年抗糖尿病药的主要品种、销售金额及其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类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大多逐年上升,尤其是胰岛素增幅较大.胰岛素的销售金额排序居第1位,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磺酰脲类是我院主要的抗糖尿病药.结论:胰岛素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2006-2010年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情况及趋势,为麻醉药品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10年麻醉药品的销售金额(元)、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排序和分析.结果:除2006年外,我院麻醉药品的销售金额和DDDs呈逐年增长.口服剂、注射剂和外用剂的销售金额分别各占31.41% (450 942.2/1 435 707.4)、17.67%(253 665.1/1 435 707.4)和50.92% (731 099.9/1 435 707.4).芬太尼注射液在手术中应用极为广泛,芬太尼透皮贴剂在临床上也得到广泛使用;盐酸哌替啶因其显著的神经毒副作用和较弱的镇痛效果,使用量逐年下降.结论: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比较合理,但在用作肿瘤患者的镇痛治疗中尚须进一步改进.
-
2011年某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通过对2011年某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方法:分别统计2011年5-7月某院抗菌药物金额占全部药品的比例,并以用药频度(DDDs)排序出前20位药品.结果:通过2个月的宣传、培训、督导,某院抗菌药物金额比例下降明显,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有了质的飞跃,合格率由2.82% (2/71)上升至56.38%(53/94).结论:某院2011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初显成效.
-
门诊处方质量调查与分析
目的:开展处方调查分析,不断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湖南大学医院8 069张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填写“处方点评工作表”,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结果:平均每张处方用药2.35种;平均每张处方金额45.73元;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3 125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73%;注射剂使用率为16.92%;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64.75%;不合理处方559张,占6.93%.结论: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总体上较经济合理,但应重视不合理处方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
食管癌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措施及其效果
目的:调查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探讨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病历各500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手术日初次用药的比例从干预前的2.24%提高到干预后的33.74%;术后用药时间延长问题没有改善;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有待规范;氟喹诺酮类药的应用在干预后明显减少;干预后,联合用药比例明显下降.结论:干预措施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有效性待提高,应进一步改进措施、加强管理.
-
药学干预对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
目的:结合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申请单及用药数据分析药学干预前后2个月的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特殊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HIS系统中2011年1、2月与2011年4、5月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用药数据及特殊抗菌药物申请单,对销售金额、数量、用药频度和分布科室、申请单应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金额居前3住的是第4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第3代头孢菌素.重症监护室(ICU)、干部病区、呼吸内科应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品种数与用药频度高.干预后2个月的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数量、用药金额均明显降低,标本送检率提高,申请单填写更加规范.结论:通过药学干预加强了对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规范特殊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重要措施.
-
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干预措施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08年住院病历1 224份和2009年住院病历1 893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围术期预防用药等方面在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考核,将考核结果公示并与质控挂钩,对规范临床医生选择抗菌药物有一定作用.
-
临床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探讨
目的:分析眉山市人民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抽取2009年1月-2010年5月手术患者出院病历611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合收集的实验室药敏试验数据信息,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归纳;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依据,对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611例手术中,606例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9.18%.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3例,占2.13%;不合理使用598例,占97.87%.抗菌药物的总金额为234 137.82元,由于不合理用药,造成多花费205 426.11元,占抗菌药物总金额的87.74%.结论: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临床医师应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加大监管力度,药学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和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
抗感染药不合理应用实例分析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详细的用药分析,找出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结果与结论:抗感染药不合理应用主要有无适应证用药或药物选择不当、用法与用量不正确、药物配伍不当等,临床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骨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癌骨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6月-2010年12月,入组6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其中35例接受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治疗组),29例接受唑来膦酸单药治疗(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d1 ~ 14,唑来膦酸4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5 min,每4周重复1次;对照组单用唑来膦酸,方法同治疗组.观察8周内骨痛及体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35例患者中有31例骨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14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有效率为82.9%;对照组29例患者中10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有效率为82.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癌引起的骨痛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较轻微.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结果:治疗3d后,治疗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血氧饱和度(Sa0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IL-1、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重症监护(Icu)时问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解放军第205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460例,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0例,其中治疗组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 (207/2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0%(158/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明显低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梗死灶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且明显小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其临床疗效较单用更为显著.
-
国产巴洛沙星随机对照治疗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研究
目的:评价国产巴洛沙星口服治疗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医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内有关国产巴洛沙星治疗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文献,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用RevMan 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项研究,626例患者.试验组(巴洛沙星)和对照组(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痊愈率比较,合并比值比(OR)为0.94,经Z检验,P=0.74,2组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有效率比较,OR为0.65,经Z检验,P=0.41,2组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细菌清除率比较,OR为1.20,经Z检验,P=0.63,2组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不良反应率比较,OR为0.90,经Z检验,P=0.77,2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国产巴洛沙星治疗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雄激素源性脱发及影响非那雄胺疗效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回溯性总结分析336例来自皮肤科门诊雄激素源性脱发(AGA)患者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中口服非那雄胺患者的疗效、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336例完整男性AGA患者病历及采取电话随访方式回溯性总结分析,并对其中口服非那雄胺患者进行病程、脱发类型、发病年龄、疗程等可能影响疗效的Logist回归分析,并统计不良反应事件.结果:AGA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精神神经因素密切相关;口服非那雄胺总体有效率为73%;Logist回归分析显示疗程与病程是影响治疗效果的2个因素.结论:AGA是一个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从回访观察患者的自身评价得出:患者早出现疗效一般在治疗3个月左右;持续口服非那雄胺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越早治疗疗效越好,且安全性高.
-
83例药源性抑郁症及其文献分析
探讨药源性抑郁症的特点及导致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数据库搜索2000年1月-2011年1月药物导致抑郁症的相关文献.结果:引起药源性抑郁症涉及8类药物,共83例,以循环系统用药为主有44例次(占52.38%);女性、老年患者居多,尤以40岁以上女性多见(35例,占47.30%);一般出现在用药后1d至1年以上,8d至12个月为高发阶段(62例,占74.70%).结论:药源性抑郁症与多种因素有关,医务人员应重视药物引起抑郁症的现象,在用药时留意患者情绪的变化,确保用药安全.
-
从352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探讨医院药品风险管理重点
目的:通过分析郑州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ADR/ADE)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探讨医院药品风险管理的重点.方法:对我院352例ADR/ADE报告从发生ADR/ADE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引起ADR/ADE的药品种类、ADR/ADE的类型及主要的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2例ADR/ADE报告中,10岁以下的患者80例,占22.73%;涉及的药品为133种,抗菌药物引起的ADR/ADE为多见,占59.94%,其次是中药制剂,占13.07%;静脉用药引起的ADR/ADE有330例,占93.75%;主要的ADR./ADE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9.17%.结论:ADR/ADE报告和监测是医院进行药品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ADR/ADE报告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必要参考,降低了用药风险.
-
对临床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品种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当前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品种类别,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2年506例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的综合报告,涉及文章50余篇.对检索出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列举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类别、例数、多发药品及临床表现.结果:在引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抗感染药和中药制剂在药品品种数上稳居前2位.结论: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应规范中药制剂的临床使用,并加强有关中药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1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2009-2010年收集的13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36例ADR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80例,58.82%)高于男性(56例,41.18%);经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多,为79例,占58.09%;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居首位,为79例次,占57.66%,其中以氟喹诺酮类引起的ADR多,中成药居第2位;ADR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多(96例次,占50.53%).结论:ADR主要由抗感染药和中成药引起,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成药是减少ADR的关键,加强ADR监测、提高ADR的预防和个体化用药是保证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
-
帕瑞昔布围术期镇痛应用的研究进展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ycloxygenase,COX)减少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转化成前列腺素(prostag landins,PG)等炎症介质,达到抗炎镇痛的效果,但由于传统的NSAID对胃肠道、肾脏、血小板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术后急性疼痛的应用.帕瑞昔布是第一个可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用的选择性环氧化酶-2( COX-2)抑制剂,降低了以往NSAID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临床观察其镇痛效果确切,应用于围术期以降低阿片类药的使用剂量及相关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而控制外科手术或创伤的急性疼痛.现就其药理作用、安全性及围术期镇痛综述如下.
-
晚期癌性疼痛患者5种给药方法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对我院肿瘤晚期300例重度疼痛患者进行疼痛治疗、病例追踪、疗效观察及用药后的经济学评价.方法:300例患者选择性分为5组,分别给予盐酸布桂嗪片起始剂量(A组)1次30 mg,口服,每6h给予1次;盐酸吗啡缓释片初始剂量(B组)1次30 mg,口服,每12 h给予1次;硫酸吗啡缓释片初始剂量(C组)1次30 mg,口服,每12 h给予1次;芬太尼透皮贴剂起始剂量(D组)4.2 mg,每72 h给予1贴;盐酸丁丙诺啡舌下片初始剂量(E组)0.4mg,每8h给予1次.结果:5组疼痛缓释率分别为45.24%、90.70%、91.78%、92.60%、73.34%,成本分别为106.92、915.00、832.44、1 379.20、891.00元.治疗中出现胃肠道反应如便秘、恶心、呕吐及其他反应者给予对症处理.结论:C组在临床疗效及成本-效果优.
-
常用4种抗高血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成本-效果分析
对常用的4种抗高血压药厄贝沙坦、依那普利、美托洛尔控释、氨氯地平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门诊高血压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4组,分别服用4种抗高血压药,疗程12周,根据疗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厄贝沙坦、依那普利、氨氯地平组疗效优于美托洛尔组(P<0.05);成本-效果分析,费用效果比优为厄贝沙坦组.结论:药物经济学在为高血压患者合理选药、为患者提高依从性和控制达标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麦考酚酸的浓度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麦考酚酸(MP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并用该方法对肾移植患者血浆中的浓度进行测定.方法: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μg);流动相:乙腈-0.1%三氟乙酸(40∶60),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紫外检测波长为215 nm,血样用乙腈沉淀蛋白法进行处理.结果:麦考酚酸浓度在0.20 ~49.96 μg·mL-1(r =0.999 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小检测浓度为0.20 μg·mL -,平均回收率均>90%,提取回收率> 100%,批问和批内RSD< 15%.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麦考酚酸的血药浓度监测及药动学研究.
-
肾移植患者血液中他克莫司稳态谷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口服他克莫司( FK506)稳态谷浓度与体内病理生理因素以及联合用药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FK506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在空军总医院收集68例次因肾移植术后口服FK506的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单位体重剂量、稳态谷浓度、血红蛋白及相应生化检验值.应用SAS软件(6.04版)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FK506稳态谷浓度与总胆红素(TBIL)及血红蛋白(HB)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使用FK506时应重点考虑总胆红素及血红蛋白对FK506血药浓度的影响,定期监测其血药浓度.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针对苯磺酸氨氯地平有显著降压效果,建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质量控制研究,为复方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含量.色谱柱:Phenomenex C18柱(200 mmx4.6 mm,5 μm);流动相:0.03 mol·L-1 KH2PO4-甲醇(25∶75);检测波长:237 nm;流速:1 mL·min-1;柱温:室温.采用浆法测定溶出度,并计算累计溶出百分率.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在10 ~70μg·mL -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形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18 914X+13 640,相关系数为r =0.999 3;平均回收率为100.65%,RSD为0.99%;溶出时间为30 min时累积释放百分率达80%,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结论:各项检验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
关注药物相互作用细节,准确指导临床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相互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主要基于以下4个原因:(1)新药不断问世,临床药品日益丰富,医师无法全面掌握所有药物特性;(2)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患者常常罹患多种基础疾病,治疗中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3)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药源性损害是一种药疗差错(medication error),近几年发生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事件警示了医务工作者;(4)临床药师逐渐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若干规避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建议.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