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 就近3年来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中医药联合介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抗肿瘤、治疗栓塞综合征及防治复发和转移这3个方面,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将是加强中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更好地防治介入术后的复发和转移.
-
清胃止痛微丸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清胃止痛微丸对胃溃疡(PU)的溃疡愈合及清除幽门螺旋杆菌(HP)的作用。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用清胃止痛微丸、四方胃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溃疡愈合、中医证候和HP清除情况。结果:胃镜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1.6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91.67%,对照组有效率88.3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有较好的抑制HP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P清除率为47%。结论:清胃止痛微丸有较好的治疗胃溃疡和清除HP作用。
-
从检测血中FT3、FT4、T、E2及皮质醇等指标探讨寒证热证的本质
目的:探讨内分泌激素FT3、FT4、T、E2及皮质醇(cortisol, CO)水平与中医寒证热证的相关规律.方法:选实热、虚热、实寒、虚寒证患者202例及健康对照组50名,检测血中FT3、FT4、T、E2、CO指标.结果:(1)FT3、FT4数值热证高而寒证低,依次为虚热证组>实热证组>对照组>实寒证组>虚寒证组,提示热证基础代谢及氧消耗升高而寒证正相反.(2)CO值实证高而虚证低,依次为实寒证组>实热证组>对照组>虚热证组>虚寒证组,提示CO为形成虚实的因素之一而与寒热关系不显著.(3)性激素T热证高而寒证低;E2女性热证低而寒证高.提示T值高为形成热证的因素之一,E2值高为形成女性寒证的因素之一.结论:内分泌激素水平的高低是形成寒证热证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
防风通圣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观察
目的 评价防风通圣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表寒里热,表里俱实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24例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按中心进行分层,按2:1比例分为2组.试验组(216例)服用防风通圣颗粒(3 g/次,2次/天),疗程3天;入组时腋下体温高于37 ℃者每日加服1次;对照组服用防风通圣颗粒模拟剂(用法、用量及疗程同试验组).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体温复常率、体温复常时间、单项症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完成203例,对照组完成101例.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愈显率55.67%(113/203),总有效率93.10%(189/203),中医证候积分下降(9.24±4.46)分;对照组分别为5.94%(6/101)、36.63%(37/101)、(3.27±3.29)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体温复常率:试验组为87.50%(98/112),对照组为58.49%(31/53),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体温复常时间: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单项中医症状疗效:服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获不同程度改善,两组3个主症发热、恶寒、大便秘结,治疗后积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无明显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防风通圣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表寒里热,表里俱实证)安全、有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致残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近期致残结局的影响.方法 99例患者随机入3组,即:中药灯盏细辛组(A组)、中药苦碟子组(B组)和西医对照组(C组).A组: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14天,按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汤药,并予灯盏生脉胶囊口服2个月;B组:苦碟子注射液静脉滴注14天,按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汤药,并予脑栓通胶囊口服2个月;A、B组除接受内科治疗外,还接受针刺、推拿手法、中药外洗治疗21天.C组除接受内科治疗外,还接受现代康复治疗21天,含康复训练及电刺激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修订致残量表(mRS)作为判断疗效主要指标.结果 3组各时点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在各时间点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致残结局随时间后移,经对数线性模型(CATMOD)高维列联表的分析,各组间致残结局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疗效以B组优,显效率19.35%,总有效率为54.84%.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改善缺血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而可改善其致残结局,其中以苦碟子静脉滴注加脑栓通胶囊口服加中医辨证施治加针刺、推拿及中药泡洗方案为优.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康复 缺血性脑卒中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致残量表 -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疗效标准研究——附11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疗效标准.方法 116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中医症候变化、内镜变化及复发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中西医组为84.5%,西药组为67.2%;但停药后两组均复发;中西医组长期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而短期疗效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医辨证为虚证和虚实夹杂证比实证易复发(P<0.05);发病与精神因素相关的患者易复发(P<0.05);20例靠药物维持一直未停药者,平均服药(10.4±11.4)个月.本病内镜下食管黏膜正常者占69.0%.结论 本病基本无治愈,可将"治愈"改为"临床控制"或"显效",增设"不变"标准.且见食管黏膜破损异常与本病症状表现与转归不统一,故单以内镜积分判断疗效值得商榷.
-
白芍总甙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白芍总甙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用白芍总甙加柳氮磺吡啶治疗,对照组(33例)用甲氨喋呤加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指标[包括腰背痛指数、晨僵时间、外周关节痛指数、扩胸度、Schober试验、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性指数表(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表(BASFI)]、血沉、C反应蛋白、骶髂关节X线等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除腰背痛指数、外周关节痛指数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白芍总甙联合柳氮黄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而轻.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肺损害与血清ET-1水平相关性探讨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与肺损害的相关性,探讨UC肺损害的机制.方法 选择90例2009年11月-2011年3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门诊UC患者,观察并比较不同病程、病变范围、活动度的UC患者血清ET-1水平,探讨UC患者血清ET-1水平与肺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包括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capacity,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一秒率(FEV1/FVC),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大中期呼气流速(maximal mid expiratory flow,MMEF),25%、50%、75%肺活量时的大呼气流速(maximal expiratory flow in 25%,50%,75% vital capacity,FEF25%,50%,7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of the lungs for carbon monoxide,DLCO),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A),弥散常数(diffusion constant,KCO),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功能残气量(function residual volume,FRV),残气量/肺总量(RV/TLC).另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UC组与对照组肺部症状、胸部X线摄片、肺功能、血清ET-1水平及肝肾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结果 UC组伴有咳嗽、胸闷等肺部症状10例(11.1%),胸部X线摄片异常25例(27.8%),肺功能异常54例(60.0%);UC组ALT升高2例(2.2%),AST升高2例,对照组ALT、AST均正常.UC组与对照组BUN及SCr均正常.与对照组比较,UC组血清ET-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变范围及活动度组患者血清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5年UC患者血清ET-1水平较病程<5年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血清ET-1水平与FEF25%及KCO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ET-1水平可以更早地反映UC患者肺损害情况,血清ET-1可能是反应UC肺损害的敏感指标.UC患者肺损害可能与肺小气道阻塞,肺弹性功能减退以及弥散膜受损有关.
-
益气温阳活血方对心肌梗死患者骨髓干细胞动员作用和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温阳活血方对心肌梗死患者骨髓干细胞的动员作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治疗:低分子肝素钙0.4 mL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用7天,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每日1次,培哚普利片4 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10 mg,每日1次,如无禁忌症则连续使用,治疗组加服益气温阳活血方(人参10 g 黄芪15 g 制附子5 g 毛冬青30 g 益母草10 g)每天1剂,水煎服200 mL,早晚各100 mL,连用10天,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变化情况,在发病3周末QRS记分法预测心肌梗死面积,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index,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以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第5天和第10天,外周血CD<'+><,34>细胞(分别为48.26±5.74和34.18±6.70),明显高于入院即刻(20.33±6.01),也高于同时刻对照组(分别为22.45±5.31和19.89±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1天,治疗组QRS积分(2.68±0.41)和梗死面积(22.54±2.49)%比对照组[分别为3.96±0.34;(29.38±2.59)%]为低,LVEF(0.59±0.07)比对照组(0.50±0.07)显著升高,治疗组LVESVI(27.47±7.86)、LVEDVI(68.92±11.52)和WMSI(2.10±0.11)与对照组(分别为36.71±8.85;78.46±13.16;2.98±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益气温阳活血方具有良好的干细胞动员作用,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
-
溃疡性结肠炎脾胃虚实证候核糖体蛋白基因表达研究
目的 研究健康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脾虚证和湿热证患者核糖体蛋白(ribosomal protein,RP)基因表达差异情况,为从蛋白合成角度理解"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制作RP基因芯片,对4名健康人、4例UC脾虚证和4例UC湿热证患者结肠黏膜进行检测,应用BRB-TOOL(3.9)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成功制作了包括77条RP基因,2条RP类似基因(RPL26-like1、RPL7-like1)的低密度芯片.UC(脾虚证+湿热证)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有12条差异基因,全部为下调基因;湿热证与健康人之间有19条差异基因,全部呈下调趋势;脾虚证与健康人有3条差异表达基因,全部为下调基因;脾虚证与湿热证有6条差异表达基因,全部为上调基因.聚类分析显示健康人与UC患者样品可以根据本芯片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类,湿热证和脾虚证可以通过聚类分开.多个差异基因有共同转录调节因子.结论 成功制作了RP基因芯片,UC脾虚证和湿热证RP基因表达下调;健康人、UC脾虚证和UC湿热证都有各自相应的RP基因表达谱.
-
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脂质过氧化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内皮素(ET)、NO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及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奥心血康软胶囊,疗程3个月.用药前、用药后4、8、12周测定SOD、MDA、ET、NO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清SOD和NO水平升高,MDA和ET水平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对冠心病患者可能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