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5例干细胞动员引发心脑血管缺血性并发症患者的护理对策探讨

    作者:张萍;窦琴

    目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移植之前的干细胞动员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尤其是潜伏在心脑血管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为引人关注。现就干细胞移植动员期间发生了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病例进行护理对策分析,以便更及时准确地避免更大的风险。

  • 益气温阳活血方对心肌梗死患者骨髓干细胞动员作用和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庆有;赵立诚

    目的 观察益气温阳活血方对心肌梗死患者骨髓干细胞的动员作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治疗:低分子肝素钙0.4 mL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用7天,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每日1次,培哚普利片4 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10 mg,每日1次,如无禁忌症则连续使用,治疗组加服益气温阳活血方(人参10 g 黄芪15 g 制附子5 g 毛冬青30 g 益母草10 g)每天1剂,水煎服200 mL,早晚各100 mL,连用10天,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变化情况,在发病3周末QRS记分法预测心肌梗死面积,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index,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以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第5天和第10天,外周血CD<'+><,34>细胞(分别为48.26±5.74和34.18±6.70),明显高于入院即刻(20.33±6.01),也高于同时刻对照组(分别为22.45±5.31和19.89±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1天,治疗组QRS积分(2.68±0.41)和梗死面积(22.54±2.49)%比对照组[分别为3.96±0.34;(29.38±2.59)%]为低,LVEF(0.59±0.07)比对照组(0.50±0.07)显著升高,治疗组LVESVI(27.47±7.86)、LVEDVI(68.92±11.52)和WMSI(2.10±0.11)与对照组(分别为36.71±8.85;78.46±13.16;2.98±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益气温阳活血方具有良好的干细胞动员作用,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

  • 有氧运动与干细胞动员的缺血心脏血管新生研究进展

    作者:席悦;马文红;田振军

    有氧运动具有明确的血管新生效应,包括缺血心脏,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心肌梗死( MI)后冠脉微血管新生是心脏修复的前提。新近研究表明,血管新生来源于体内干/祖细胞的动员与参与,并以旁分泌效应影响内皮细胞( EC)功能及微血管分布效果,运动可以动员、激活内源性干细胞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与分泌,并能从表观遗传学角度影响心脏血管新生。探索不同运动方式及强度对缺血心脏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对缺血心脏的预防及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心脏血管新生及其调控机制、自体干细胞动员参与缺血心脏的血管新生和运动通过干细胞动员促进缺血心脏血管新生等方面综述运动促进缺血心脏血管新生的主要机制、存在问题及相关研究进展。

  • 有氧运动与干细胞动员的心肌细胞增殖研究进展

    作者:史秀超;蔡梦昕;田振军

    适宜运动是防治心脏疾病的有效方式,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需要系统研究。运动可使正常心肌细胞发生生理性肥大与增殖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和干细胞的有效动员,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分化。成体心肌细胞增殖的来源包括存活的心肌细胞、心肌干/祖细胞以及外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干细胞的动员、趋化归巢并分化为心肌细胞是心肌损伤修复的细胞基础。本文从心肌细胞增殖潜力、心肌梗死(MI)的干细胞治疗和运动促进MI心肌细胞增殖等三个方面综述运动促进干细胞动员,诱导内源性心肌细胞再生对MI 心肌修复和心功能改善的可能机制、存在问题及相关研究进展。

  • 干细胞动员促进心肺复苏后大鼠脑损伤的修复

    作者:朱军;李茂琴;方向韶;黄子通

    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与AMD3100动员自身骨髓干细胞治疗复苏后脑缺血损伤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山大学心肺脑复苏研究所建立窒息法心肺复苏大鼠动物模型.56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4组:G-CSF单独动员组、G-CSF+ AMD3100联合动员组、单纯复苏组和假手术组.通过NDS评分、纸带移除实验、头颅MR扫描影像分析等方法评价干细胞自体动员对复苏后神经功能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TUNEL法检测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变化.结果 复苏后3d时,G-CSF+ AMD3100组NDS评分(61.4±10.7)显著高于单纯复苏组(49.9±10.4) (P<0.05),纸带移除时间为(85.5±28.9)s,显著短于单纯复苏组(148.1±23.8)s与G-CSF组(118.5 ±30.4)s (P<0.05);脑MRI显示的脑损伤严重程度两个干细胞动员组低于单纯复苏组;G-CSF+ AMD3100组的神经细胞凋亡率(0.23±0.06)显著低于G-CSF组(0.34 ±0.08) (P<0.05),而两者均显著低于单纯复苏组(0.44±0.09)(P<0.05).在复苏后3d与6d,G-CSF+ AMD3100组脑组织中VEGF质量浓度(pg/mL)分别为(106.2±23.3)与(79.9±18.4),G-CSF组脑组织VEGF质量浓度(pg/mL)分别为(50.6±13.7)与(73.9±16.6),均显著高于单纯复苏组(23.1±10.2)与(36.2±12.8)(P<0.05).G-CSF+ AMD3100组在复苏后3d时的脑毛细血管密度(351.8 ±67.9)个/高倍视野,显著高于G-CSF组(301.4 ±77.3)个/高倍视野与单纯复苏组(250.4 ±48.0)个/高倍视野(P<0.05).在复苏后6d时,G-CSF组的脑毛细血管密度较3d时明显升高,为(348.4 ±76.7)个/高倍视野(P<0.05),G-CSF+ AMD3100组为(344.1±65.7)个/高倍视野,与3d时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 干细胞动员显著改善了复苏后大鼠神经功能状况,联合动员后神经功能恢复更加显著且恢复时间早于单独动员.干细胞动员对脑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VEGF分泌及损伤区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 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研究进展

    作者:蒋文慧;马爱群

    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原理是应用干细胞动员剂将干细胞"驱赶"到外周血中,利用干细胞自发地向损伤组织归巢,并在特定的组织微环境作用下分化为受损细胞的特性,达到修复缺血损伤的作用.目前动物实验和小样本临床实验已初步证实此疗法的有效性,其治疗机制可能包括动员、归巢和分化三个核心环节,但具体途径尚不清楚.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以其方便、无创、易开展的特点可望为缺血损伤的组织再生治疗开辟新的前景.

  • 趋化因子在干细胞动员中的作用

    作者:苗瑞新

    本文阐述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生长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在于细胞动员中的作用,趋化因子、黏附分子、造血生长因子及趋化因子受体对干细胞动员的作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加干细胞动员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肺脏保护中的作用

    作者:陆贝;蔡阳;封光华;项爱斋

    急性肺损伤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fis,SAP)常见且严重的胰外并发症.本研究拟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ehymal stem cells,MSCs)对SAP肺脏的保护作用.

  • 单次和分次应用G-CSF动员供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比较

    作者:肖秀斌;郭梅;乔建辉;王丹红;孙琪云;艾辉胜

    目的研究单次与分次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Filgrastim对供体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方法将30例健康供体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皮下注射Filgrastim 5μg/kg,每日1次或2.5μg/kg,每日2次动员干细胞,共5天.第6天始采集干细胞,以流式细胞仪分析首次采集物免疫表型.结果以供体的单位体重计算,单次动员组与分次动员组首次采集获得的MNC分别为2.93×108/kg和4.42×108/kg,CD34+细胞分别为2.46×106/kg和4.15×106/kg,CD34+CD38-细胞分别为0.21×106/kg和0.73×106/kg,分次动员组均高于单次动员组(P<0.05).CD34+DR-细胞分次动员组与单次动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次应用Filgrastim可更有效地动员供体外周血干细胞,且供体无不良反应.

  • 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宝霞;张金生;杜梅梅;汪萍;朱慧芳;张阳阳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对脑梗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的作用.方法 参照改良Zea-Longa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七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实验各组再随机按1、7、14、28 d时间点分为亚组.三七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60、40、20 g/L浓度的血塞通胶囊粉末灌胃,每天10 mL/kg,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共28 d.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液和骨髓中CD54、CD106、CD105、CD117阳性细胞百分数,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液和骨髓中干细胞因子(SCF)表达情况.结果 三七总皂苷高、中剂量组和模型组的外周血和骨髓中SCF、CD117、CD105阳性细胞百分数从第1天开始升高,14 d到高峰,其后逐渐降低,但三七总皂苷高、中剂量组上升趋势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三七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外周血和骨髓中CD54、CD106在第1天到高峰,其后逐渐降低.三七总皂苷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各时间点表达均降低,其中三七总皂苷高剂量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 三七总皂苷通过促进SCF和降低CD54、CD106表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中,提高归巢干细胞数量.

  • 干细胞动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朱越燕;张孝钦;李亚清;陈淳

    目的 探讨干细胞动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2组:COPD组、COPD-rhG-CSF组各20只;均采用熏烟加气管注入脂多糖(LPS)制备COPD大鼠模型;此外,COPD-rhG-CSF组尾静脉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COPD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模型制备成功后当天(0 d)、14 d、28 d观察肺组织病理,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实验、RT-PCR实验及WB实验检测CC16和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制备成功后,2组肺组织病理切片肺泡数减少、肺泡腔不规则扩大,肺泡间隔断裂,随着时间延长,COPD组持续加重,但COPD-rhG-CSF组较COPD组有所缓解.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COPD-rhG-CSF组在0d、14 d、28 d的CC16和SP-A表达强度高于COPD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T-PCR和WB实验结果显示COPD-rhG-CSF组在0d、14 d、28 d的CC16和SP-A表达水平高于COPD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干细胞动员能够提高COPD大鼠肺表面CC16和SP-A表达,促进肺组织修复,可能为其发挥肺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 白介素家族细胞因子与干细胞动员

    作者:杨青;张连峰

    干细胞移植将成为或已经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与干细胞增殖及扩增后干细胞的归巢能力密切相关,其过程受到许多细胞因子的调控.目前的研究发现白介素家族中的细胞因子IL1、IL2、IL3、IIA、IL6、IL7、IL8、IL9、IL10、IL11、IL12在干细胞动员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这部分白介素家族成员的生物活性特征及其对干细胞动员的作用.

  • AKT/PI3K信号通路介导的干细胞动员在抗心梗后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作者:苏枫;王加红;陈楠楠;姚建华;唐静辉;龚群林;张少衡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MI)后丝氨酸/苏氨酸/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PI3K)信号通路介导的心脏干细胞(CSCs)动员对抗心梗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对照组(CON组)、结扎组(LI组)、结扎+注射组(LI+LY组)、缺血预处理+结扎组(IP+LI组)、缺血预处理+结扎+注射组(IP+LI+LY组).采用结扎LAD的方法建立心梗模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ELISA法等检测各组AKT/PI3K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LI+LY组炎症反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IP+LI组显著低于IP+LI+LY组、LI+LY组、LI组(P<0.05);IP+LI组比LI组CD34+、Oct4+细胞的数量多(P<0.05);与CON组相比,IP+LI组SDF-1表达显著增加,LI+LY组及LI组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LI组比较,IP+LI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QTc间期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 通过激活内源性Akt/PI3K信号通路,可有效促进内源性心脏干细胞动员及归巢,使心肌细胞再生,从而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肌缺血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麦门冬汤对肺纤维化模型大鼠BMSCs动员的影响

    作者:刘锐;雷宁宁;伍娟娟;叶传冬;莫云秋

    目的:观察麦门冬汤对肺纤维化模型大鼠BMSCs细胞动员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A组(空白组):予蒸馏水按1 mL/100 g灌胃;B组(模型组):造模24h后,予蒸馏水按1 mL/100 g灌胃;C组(麦门冬汤组):造模24h后,予麦门冬汤按生药1 g/mL/100 g灌胃(每毫升合生药1.1g,相当于成人有效剂量),每日1次,连续7天;D组(西药对照组):造模后,按10 μg/(kg·d)剂量皮下注射PBS稀释的rhG-CSF注射液,隔天注射1次,共4次.于建模后的第7天处死大鼠,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中CD90、CD44阳性细胞表达的数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麦门冬汤组、西药对照组外周血CD44、CD90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麦门冬汤组、西药对照组外周血CD44、CD90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西药对照组比较,麦门冬汤组外周血CD44、CD90细胞数无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门冬汤通过对肺纤维化模型大鼠BMSCs细胞动员促进外周血CD90、CD44数量阳性细胞的表达,该作用可能是改善肺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作者:吴金艳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在干细胞移植治疗过程中,动员和采集足够的造血干细胞是移植成功的关键.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当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主要方法.

  • 有氧运动协同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心肌梗死后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吕志伟

    背景: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是评价心功能康复的有效指标,目前已经证实有氧运动或骨髓干细胞动员单一因素干预均可对心肌梗死动物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产生良好影响,而二者联合干预对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尚未见文献报道.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骨髓干细胞动员对缺血心脏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部分指标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运动组和心肌梗死运动动员剂组大鼠于造模后1周在电动跑台进行有氧运动训练,每周训练5 d,持续8周.心肌梗死动员剂组和心肌梗死运动动员剂组大鼠在造模后3 h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kg?d),连续使用5 d.8周后检测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部分指标评价心功能.结果与结论: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收缩压、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和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值均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升高,提示心梗后心脏已发生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运动组和心肌梗死动员剂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和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值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左室舒张末压有所下降,提示有氧运动和骨髓干细胞动员均能改善心梗大鼠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肌梗死运动动员剂组大鼠心功能的各项评价指标更接近于正常对照组大鼠,说明有氧运动协同骨髓干细胞动员显著增强了大鼠心肌收缩性能,使心肌收缩/舒张功能都得到显著改善.

  • 干细胞诱导心肌细胞增殖与运动促进心肌细胞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光涛;章岚;任文君

    背景: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表现出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自发分化的效率非常低,而且影响干细胞分化的因素很多。
      目的:阐明不同来源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优缺点,探讨提高心肌细胞分化效率的方法,佳诱导分化条件及运动促进干细胞动员、诱导内源性心肌细胞再生的机制。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5至2015年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收录的与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运动影响干细胞增殖及心肌细胞再生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tem cel s,myocardial infarction,myocardial regeneration,cardiac cel ,exercise”,中文检索词为“干细胞,心肌梗死,心肌再生,心肌细胞,运动”,共纳入54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为了提高心肌细胞分化率,近年来多种化学诱导剂和生物成分先后应用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模拟心肌微环境和血管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也是诱导心肌细胞分化的主要方法。通过有氧运动促进干细胞动员来诱导缺血心脏血管新生和上调各种血管生长因子表达,可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和修复。有关干细胞的获取、移植排斥反应、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的调控机制还需进行深入探讨。

  • 脑出血微创术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胡炜;杨枫;唐尤佳

    目的:观察微创术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动员对脑出血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出血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行常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和治疗组(n=25,术后3~5 d时行BMSCs动员)。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行NIHSS量表、FIM量表评分,术前、术后2周测定外周血CD133+、CD34+细胞数,术后1个月及6个月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2组术后NIHSS、FIM分值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治疗组术后NIHSS、FIM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治疗组外周血CD133+、CD34+细胞在单核细胞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及6个月2组肝肾功能检查指标均正常。结论脑出血微创术后尽早进行BMSCs动员,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质量。

  • 心肌干细胞与心肌修复

    作者:孙国锋;苏海

    心肌干细胞有c-kit+、MDR+和Sca-1+等多能干细胞的表面标志,体外实验证明,心肌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缺血、梗死区附近的心肌干细胞可以迁移、增殖,进行心肌修复.心肌干细胞还与心室肥厚和心肌衰老有关.这为心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动员原位心肌干细胞.

  • 超声观察干细胞动员对大鼠颈总动脉机械损伤及修复的影响

    作者:刘继东;陶迎;朱梅;张楠;崔连群

    目的:使用超声指标观察大鼠颈总动脉机械损伤模型,评价干细胞动员对其修复过程的影响,并与病理学指标对照分析.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Ⅰ、Ⅱ、Ⅲ3组,Ⅰ组为假手术组,Ⅱ组为颈总动脉内皮机械损伤自然修复组,Ⅲ组为颈总动脉内皮机械损伤后干细胞动员组,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干细胞.Ⅱ、Ⅲ组又根据手术时间各分为A、B、C 3个亚组,在术后1天、7天、28天分别超声观察颈总动脉管腔、血流速度、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与病理切片对照.结果:Ⅱ组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后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减慢,PI、RI增高,均于损伤第28天达峰值,Ⅲ组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后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减慢,PI、RI增高,7天与Ⅱ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8天时上述指标显著优于Ⅱ组,但仍较Ⅰ组差.结论:超声指标能够无创动态观察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及修复过程,使用干细胞动员可以显著加快修复.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