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Chinese Imaging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중국중서의결합영상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0512
- 国内刊号: 11-489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螺旋CT多维重建对颞下颌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多维重建技术对颞下颌关节(TMJ)损伤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TMJ损伤患者30例,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多维重建.结果:SCT多维重建技术显示TMJ骨性结构、骨折线走行方向、骨折范围、位置、类型及骨折块移位等方面信息多,明显优于传统X线和MRI检查.结论:SCT多维重建技术对TMJ损伤影像显示接近病理解剖表现,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中风先兆证的头颅CT影像及其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研究
目的:通过对53例中风先兆证患者头颅CT影像及相关血液流变学检查研究,探索中风先兆证的CT影像规律性及相关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对53例中医诊断为中风先兆证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双盲法CT影像研究,观察其病变性质、部位、大小范围、脑实质弥漫性病变与陈旧病变等情况,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的观测.结果:中风先兆证的头颅CT影像有一定的规律性,其血液流变学也有相应的变化,但具体各证候之间缺乏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颅CT扫描可以为中风先兆证的患者提供一定的辨证、辨期客观依据.
-
CT/MR强化扫描指导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重复治疗时间选择的研究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在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利用CT和/或MR强化扫描确认再次TACE治疗的时间.方法:通过对肝癌患者行TACE后定期CT和/或MR强化扫描复查,观察瘤灶内碘化油的沉积以及肿瘤组织的强化情况,根据这些情况判断该患者是否需要再次行TACE治疗,选择再次TACE治疗的佳时间.结果:106例肝癌患者行TACE后定期CT强化扫描复查,扫描示肿瘤内碘化油沉积密实,呈团块状,无缺损,瘤灶较前缩小,无新病灶供血者36例(占34%),近期不行TACE,结合AFP检验适当延长再次TACE时间,间隔1月左右复查CT和/或MR检查,根据CT和/或MR检查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再行TACE;瘤灶内碘化油大部分密实或仅有少量斑点状、片状碘化油积聚者70例(占66%),在CT和/或MR扫描后及早再次行TACE治疗,并于1个月左右复查CT和/或MR.对于瘤灶体积稳定,无明显增大,结合AFP化验不升高甚至下降者可酌情延长CT和/或MR复查时间,反之则需定期复查.结论:根据CT和/或MR扫描结果可指导选择再次TACE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次数,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治疗的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TACE后定期CT和/或MR强化扫描对指导选择再次TACE治疗的时间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双侧丘脑对称性梗死的脑CT表现(附6例报告)
目的:通过对6例双侧丘脑急性梗死的回顾性分析,强调进一步认识此病的重要性.方法:分析双侧丘脑急性梗死的临床及脑CT表现,归纳此病的共同特征,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此病的病理机制及鉴别诊断.结果:双侧丘脑急性梗死在临床上以突发意识不清为特征,可伴有言语不清、肢体活动不灵等.在脑CT表现上主要为双侧丘脑对称性低密度灶,短期内复查可能发现病变范围的扩大.结论:双侧丘脑急性梗死的脑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须与中毒性脑病、病毒性脑炎等鉴别.密切结合临床可做出正确诊断.
-
针刺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认知能力及其脑功能成像的研究--附10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提高老年性痴呆认知能力和改善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双侧合谷和太冲穴,进针2 cm,捻转180°,频率为60次/min,持续捻转5 min,间歇1 min,共20 min.结果:针刺可以明显提高老年性痴呆的认知能力,改善PET和fMRI脑功能.结论:针刺治疗老年性痴呆具有良好的疗效.
-
缬沙坦对左室舒张功能影响的组织多普勒评价
目的:旨在评价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高血压病程进展的不同,分为H0、H1组.在服用缬沙坦前及服药12周后,分别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二尖瓣环附于左侧室间隔、左室侧壁、左室前壁和下壁四个位点处的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及其Em/Am比值.同时记录舒张期二尖瓣口的血流频谱,测量心室充盈早期峰值E峰和心室充盈晚期峰值A峰,计算E/A比值.结果:H0组患者虽然心脏结构无显著变化,但其左室舒张功能已经受损;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和二尖瓣环的心肌运动曲线变化同步.E/A比值<1;Em/Am<1;而H1组患者则显示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变化并不显著,与H0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PW-TDI显示二尖瓣环的舒张早期平均心肌运动速度明显降低,与H0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经缬沙坦治疗后,患者血压下降显著.H0组和H1组患者的心肌舒张功能均得以显著改善.H0组患者的Em/Am>1,H1组患者的Em/Am比值明显增高(治疗前0.68,治疗后0.96,P<0.05).结论: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是一项准确反映心肌纤维机械力学特性的新方法.它能敏感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舒张功能改变及经缬沙坦治疗后的心肌舒张功能的改善,对临床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变以及动态监测有重要价值.
-
Tei指数检测对心肌梗死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功能评价
目的:检测Tei指数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心功能的影响,同时对两种指标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接受择期PCI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术前及术后检测左心室Tei指数及常规超声心动图LVEF.结果:PCI后Tei指数LVEF均有改善,Tei指数较LVEF敏感性更高,两者相关性良好.结论:Tei指数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后左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进行3D和MPR重建.结果:3D在显示骨盆骨折的位置、范围、碎骨块移位、塌陷,尤其是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等空间信息方面优于二维影像,但在发现未错位轻微的骨折方面稍逊于二维影像.结论:螺旋CT 3D和MPR技术为复杂的骨折提供立体的空间病理解剖信息,指示手术入路,但二者必须结合应用才是诊断骨盆骨折的理想方法.
-
不同低剂量CT扫描对眼眶部外伤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不同低剂量CT扫描对眼眶部外伤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8例眼眶部外伤患者分为4组行不同低剂量(10 mA组40例、20 mA组30例、30 mA组48例、50 mA组30例)CT扫描,并对每例患者选取晶状体视神经层面常规剂量(100mA)CT扫描,比较该层面二者的图像质量、眼眶部外伤病变的显示和患者辐射剂量.结果:低剂量(10mA、20 mA)CT扫描图像质量以差的为主,不能显示球内小血肿.低剂量(30 mA、50 mA)CT扫描图像质量以较好为主,对眼眶外伤病变的显示与常规剂量(100mA)CT扫描相同.结论:低剂量(30 mA)CT扫描可以用于诊断眼眶部外伤.
-
腰腿痛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评价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疗效显著的腰腿痛病人进行治疗前后影像学评价.方法:分析62例经中西医结合疗效显著的腰腿痛病人治疗前后的腰椎正侧位片及椎间盘CT片,评估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结果:治疗前,62例CT检查中单纯腰椎间盘膨出28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12例,10例同时有腰椎间盘突出及膨出,12例CT扫描无异常,但平片53例腰椎均有不同程度侧弯畸形,同时有不同程度的旋转伴椎小关节结构紊乱13例.治疗后复查平片,45例腰椎侧弯、旋转畸形以及11例伴有椎小关节紊乱的病例(占85%)均有明显改善,CT检查仅8例椎间盘膨出及突出得到不同程度的回纳(占16%),42例椎间盘膨出及突出的程度无明显改善,骨性椎管形态及椎体终板疝黄韧带肥厚、腰椎骨质增生等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腰腿痛病人的临床症状,治疗后腰椎的影像学形态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
低场磁共振水成像对输尿管病变诊断初探
目的:评价低场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在输尿管疾病、特别是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其中肿瘤15例、结石10例、输尿管炎症或结核7例、狭窄3例、先天畸形3例)患者先行MRU检查后,部分辅以MR平扫,并与B超、CT扫描及IVP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U对输尿管先天性非梗阻性病变诊断准确率达67%,低于IVP,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定性诊断准确率达89%,优于CT及B超.结论:低场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对输尿管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值得推广应用,特别是对疑有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碘过敏患者、年老体弱及儿童患者,更应该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平板式全数字心血管造影机在周围血管及非血管介入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平板式全数字心血管造影机在周围血管及非血管介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平板探测器(FPDD)X线成像与影像增强器-电视(IITV)X线成像在动态范围、成像均匀性、对比度线性、对比分辨率等图像质量指标的检测及比较.随机选择上述两机型在周围血管及非血管介入诊疗病例图像资料各60例,由三名高年资医师对其图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记录评价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FPDD成像在动态范围、成像均匀性、对比度线性、对比分辨率等图像质量指标均优于IITV成像;在人体各部位周围血管及非血管介入诊疗中的图像综合评价结果也优于IITV成像.结论:平板式全数字化心血管造影机不仅适用于心血管介入,同时能满足全身各部位周围血管及非血管介入诊疗的需要.
-
CT对意外死亡者颅脑检查的司法应用价值
1 材料和方法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22~72岁,平均43岁;死因均为车祸,死亡至CT检查时间1 h1例,5 h 1例,11 h 1例,24 h 1例,192 h 1例;所有被检者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R-novaCT机,矩阵512×512,130 kV,70 mA,扫描时间3 s;扫描由听眦线至头顶,取10 mm层厚,间距10 mm,部分给予3~5 mm薄层扫描.
-
多媒体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多媒体进入教学领域,既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选择和扬弃,又是一个改革、创新和发展的过程.而且对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全面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素质有积极的作用[1].因此,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和现代教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自2001年来我们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HRCT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
对于支气管扩张症的检查,目前CT已基本取代传统的X线支气管造影术,因为它有着无创伤又不受病情限制的优点,并且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诸多学者研究表明,HRCT扫描是支气管扩张症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
髌股关节仰卧30°轴位CR成像中心线入射角度的探讨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过对大量的髌股关节疾病的研究、总结,采用了髌股关节仰卧30°轴位[1]CR成像技术,现就髌股关节30°轴位CR成像时的中心线入射角度探讨如下.
-
彩超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7例体会
1资料与方法我院自2000年9月~2003年11月共查出胎儿心脏畸形7例.使用仪器HP-image piont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4.0MHz,仪器条件调整至适状态.胎儿心脏是胎儿胸腔内重要脏器,先寻找胎儿头颅,明确胎位后寻找胎儿躯干,进而在躯干的胸腔观察胎儿心脏.
-
髋关节囊法早期诊断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1 资料和方法1.1资料 150名均为本院经临床检查疑似患儿,年龄2个月~1.5岁.1.2诊断方法1.2.1关节囊诊断方法在X线平片上观察围绕髋关节间隙外密度稍大的半球形关节囊,正常为半弧形,其上缘与髋臼上缘相接.诊断时,于平片上弧形影的下缘(相当于大小转子上缘斜行连线的交点处)向髋臼顶方向做弧形延伸线,正常时弧形规整.
-
性激素补充替代疗法超声监测子宫内膜的临床意义
1 研究对象198例均为1998年3月~2001年12月间我院妇科门诊患者,年龄45~67岁,平均54岁.围绝经、绝经且要求使用结合性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妇女.6例既往有小于1 cm的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厚度正常.其余服药前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
乳腺导管造影诊断溢液性乳腺病34例分析
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它能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和范围,确定病变的性质,有助于临床外科手术与治疗.现将我院2001年至2002年乳腺导管造影34例分析如下.
-
B超对急性腹腔内出血的诊断价值(附52例分析)
急性腹腔内出血常见于外伤和妇科急诊病人,是急腹症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发病急,死亡率高,因此对急性腹腔内出血的早期诊断,尤其重要.超声与X线检查及X-CT检查相比,简便易行,对急性腹腔内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又称骨纤维结构不良,简称骨纤,是一种以骨纤维异常增殖变性为特征的骨病.笔者就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2例骨纤的X线平片及CT检查进行分析,并与病理表现相对照,总结分析如下.
-
针灸与胃动力药在钡餐透视中增加胃动力的研究
在胃肠钡透视检查中,经常遇到多种因素所致胃内钡剂不易排出的情况,主要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国内外均较重视胃动力障碍在FD发病中的作用[1].我们采用了针刺体部胃穴(足三里)[2],或兼刺上巨虚、耳穴、中脘、内关、太冲及对照组口服吗丁啉的方法,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TNT与肝、脾损害的关系
三硝基甲苯(TNT)是常见的亲肝性毒物,可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长期接触高浓度的TNT可对眼晶状体、肝脏、血液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其对肝脏损害主要是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排泄功能以及糖代谢.肝损害的产生可能是由于TNT与体内氨基酸结合,导致氨基酸缺乏,间接引起肝细胞营养不良性片状坏死[1].我们于1992年与1993年分别对某化工厂TNT作业工人的肝、脾损害状况进行B超探测,比较两年的检查结果,现报告如下.
-
B超监测药物流产后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道流血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口服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孕囊已排出、阴道流血时间在2周以上的药物流产妇女200例,其中第一次使用药物流产者135人,两次及两次以上使用药物流产者65人.所有病例药物流产前月经规律,检查血小板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无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未放置宫内节育器.所有病例药物流产前均行B超检查,确诊宫内妊娠,且孕囊直径大不超过2.5 cm.治疗前再次B超检查,均报告子宫腔内有残留(图1a、图2a、图3a).200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年龄、孕周、孕次无明显差异.
-
胎儿面部结构三维超声研究
产前诊断胎儿面部畸形,对家庭、社会具重要意义.三维超声较二维超声检查更直观显示胎儿面部结构[1].
-
支气管扩张的HRCT诊断
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以往要根据典型临床症状、X线平片所见和支气管碘油造影检查确诊,但由于支气管造影是一种侵入性方法,病人痛苦、有一定危险性,在临床上已逐渐被淘汰.CT扫描作为一种无痛、无创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已日益受到重视.HRCT诊断支气管扩张,基本上可以完全替代支气管造影.有关HRCT诊断支气管扩张的报道较少,本文对15例经病理证实或经临床随访确诊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HR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
田柴合剂治疗22例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除局部淋巴结转移以外,肝脏是癌转移多的器官,有近50%的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可以发生肝脏转移[1].一旦确诊转移性肝癌,往往标志癌症已进入晚期,预后自然不佳.对于一个不可治愈且生命有限的患者来说,能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根据近30年的临床探索,精心拟定田柴合剂,经临床应用表明,对缩小瘤体,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的疗效.
-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治疗梗阻性黄疸
胆道梗阻是指良性或恶性病变所致的梗阻性黄疸,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肝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外科手术创伤大,且大部分病人失去手术机会.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治疗梗阻性黄疸作为介入放射学的一项新技术,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展以来,我们先后对32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急性阑尾炎的二维超声显像及临床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本组48例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8~72岁,平均29.3岁,其中以青壮年居多.主诉右下腹疼痛及转移性右下腹痛,体检以右下腹压痛为主,部分患者有反跳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全部病例都在超声检查后48 h内实行阑尾切除术及病理检查.
-
中医药对血脑屏障影响的研究进展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an,BBB)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血液的分界面,生理状态下它限制了血液中某些物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稳定[1].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有些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受到屏蔽,不能发挥作用.另外当脑组织发生病理改变时,血脑屏障的结构受损,可发生病理性通透性增加,致血浆中有害成分进入脑内,可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损伤[2].如何协助生理状态下药物通过血脑屏障,以及加强脑组织损伤后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参考近年来相关研究文献,重点讨论和综述中医药对血脑屏障的影响.
-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磁共振诊断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是常见的骨病之一,MRI检查比其他影像检查方法有显著的优越性[1-3].本文就ANFH的病理演变、MRI表现、鉴别诊断、特殊技术等问题综述如下.
-
选择题
关键词: -
CT诊断畸形性骨炎1例报告
女,45岁.近2年自觉头颅不断增大,头痛,时有耳鸣,说话声音有改变,近三月余双眼视物模糊并进行性加重,来医院就诊.
-
原发性尿道憩室多发大结石并尿道瘘1例报告
男性,41岁,自述1岁时被发现阴茎根部有一"肿物",伴排尿时漏尿,未经治疗,肿物逐渐增大,于2003年3月12日入我院治疗.
-
输尿管开口于前列腺的完全性重复肾1例
1临床资料男性,29岁,因外伤性鼓膜穿孔入住耳鼻咽喉科.无其他异常或疾病史可以提供.超声检查偶然发现左肾体积增大,尤其上极增大明显;上极有一大小约65 mm×40 mm的圆形液性暗区,壁薄、光滑;肾脏集合系统完整、无分离,但其范围较正常状态时略小(图1);上极液性暗区的声像表现与单纯性肾囊肿相似,只是沿肾门部向下追踪时,可见有一扩张、积水的输尿管与此暗区相连,该输尿管上段内径约15 mm,下行时逐渐变细,末端并未开口于膀胱(图2),而是绕行进入前列腺;改用经直肠超声进行观察,见该输尿管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开口点位于精阜上方约8 mm处(图3).
-
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1例
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极为罕见,我们得见1例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男,38岁.无明显诱因头痛,以右额部为主,呈胀跳痛,持续性,时重时轻,呕吐为胃内容物.发病后神志清,无抽风、发热.自诉以往有头痛史2个月,以右额部为主,无高血压、糖尿病,无长期服药及药物过敏史,无外伤、手术史.在外行脑CT检查示左颞叶脑出血.
-
髂骨巨大骨软骨瘤疑为恶变1例
男,37岁.6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髋部肿块,一直未予特殊治疗,近2年来肿块增大明显,疼痛加重.
-
胃脘痛的辨证分型和X线表现
胃脘痛是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的提高,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的X线相结合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仅靠四诊、八纲、舌苔脉象等传统方法来诊治该病是不够全面的.为了发扬祖国医学文化遗产,提高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我们对胃脘痛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及钡餐透视的对照研究,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
超声影像学在中医"癃闭"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祖国医学认为,癃闭是指尿量减少、排尿困难,甚至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的病症.本文通过超声影像学检查来揭示癃闭形成的原因,旨在对癃闭的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