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交互康复训练新技术对脑卒中大脑可塑性影响

    作者:刘小燮;毕胜;高小榕;杨志;闫铮;寇程;马林;高上凯

    目的:验证脑机接口结合功能性电刺激(BCI-FES)在中枢神经康复中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对1例40岁男性脑卒中后左侧上肢重度瘫痪患者进行4周的基于运动想象的BCI-FES训练,训练前后各进行一次系统上肢功能评价及包含“运动”及“想象”组块的fMRI检测,进行功能激活图的绘制.结果:经过为期1个月的训练后左手快抓握速度提高24.7%,左手抓握运动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激活表现为出现病灶同侧主要运动区(M1)及辅助运动区(SMA)的激活,病灶对侧M1区及运动前区(PMC)激活较训练前减弱.左手运动想象任务时出现了双侧SMA及病灶同侧右后顶叶的激活.结论:脑机交互技术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重塑.BCI-FES应用于存在脑损伤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是可行的.

  • 针刺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认知能力及其脑功能成像的研究--附10例临床报告

    作者:许建阳;王发强;单保慈;陈燕;王宏;毛新远;汪茜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提高老年性痴呆认知能力和改善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双侧合谷和太冲穴,进针2 cm,捻转180°,频率为60次/min,持续捻转5 min,间歇1 min,共20 min.结果:针刺可以明显提高老年性痴呆的认知能力,改善PET和fMRI脑功能.结论:针刺治疗老年性痴呆具有良好的疗效.

  • 第12届国际脑电磁图学术会议简报

    作者:王丽红;赵向东

    第12届国际脑电磁图学术会议于2001年3月8-10日在日本国宇都宫市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奥地利、匈牙利、芬兰、丹麦、瑞士、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18个国家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7名国际知名专家在会上作了特别讲演及教育讲座.大会发言的有49位.内容囊括了脑电图(EEG)、脑磁图(MEG)、肌电图(EMG)、诱发电位(EP)、事件相关电位(ERP)、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正电子发射扫描(PET)、经颅磁刺激(TMS)、近红外线分光图(NIRS)等17个专题.

  • 神经伦理学——人文科学与神经科学的完美结合体

    作者:胡剑锋;毛晨蕾

    神经科学在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和法律问题,神经伦理学应运而生.神经伦理学是生物伦理和神经科学交叉的新领域,建立在精神与行为关系的讨论之上.广义而言,神经伦理学是研究与神经科学有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政策影响的.

  • 宽周边视视网膜皮层映射的核磁共振研究

    作者:张震;张斌;张淑静

    目的:人类视觉皮层的组织方式是视网膜皮层映射组织,先前研究已经证实视觉皮层在中心视采用这种组织方式,本文主要研究宽周边视的视觉皮层组织方式.方法:本文采用一种可以在核磁共振室中使用的光纤设备,设计了30度、40度、50度、60度的类圆环block刺激,使用1.5T的功能性核磁共振仪器,T1高分辨率图像分辨率为1*1*5.5mm,T2加权图像分辨率为4*4*5.5mm,TR反应时间为60,矩阵大小为64*64.核磁共振数据分析使用了SPM2和Brain voyager软件.结果:通过对试验者的数据处理分析,周边视的刺激的反应区域在枕叶上,主要分布在枕叶的前部,刺激反应区域随着偏心率的增大而沿着距状沟从距状沟的后部向前部移动.结论:周边视的视网膜皮层映射组织特性和中心视的特性非常相似.

  • 脑震荡综合征与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作者:董宇为;周亮;崔德华;夏学巍;郭青;韩鸿滨;樊东升

    脑震荡综合征是轻型外伤性颅脑损伤后常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虽然大多数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一个月之内能治愈,但是部分患者在脑外伤后会持续存在脑震荡综合征达数月或数年,甚至终生.目前,关于脑震荡综合征的病理改变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大家普遍认为脑震荡结局是功能的改变而不是解剖结构的改变.因此,应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就能发现结构性影像所不能发现的脑组织功能变化,对轻型外伤性颅脑损伤作出及时而准确的诊断.本文就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震荡综合征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记忆编码与提取过程的脑机制——功能性核磁共振研究

    作者:王婷婷;莫雷;舒斯云

    本文结合我们的研究,总结了国内外近十几年来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fMRI)技术对记忆编码和提取功能在大脑结构上表达的研究成果.在不同刺激材料、不同记忆类型和不同年龄条件下,记忆编码和提取激活的脑区是不完全相同的,并具有人脑半球偏侧化差异.如对语义知识的编码和提取主要依赖于左侧大脑半球的前额叶和颞叶,而对图像、空间信息的编码和提取则主要依赖于右侧大脑半球的前额叶和颞叶.表明这些功能的神经网络基础不相同.在记忆编码和提取时激活的脑区有重叠也有区别,记忆编码主要定位于前额叶、颞叶、项叶、海马前部、基底节和丘脑,记忆提取主要定位于前额叶、颞叶、海马后部、基底节、丘脑、旁嗅皮质和嗅皮质.编码时激活的皮层结构强度和范围较提取时多,而提取时激活的皮层下结构较编码时多.在海马结构中,编码时主要激活海马的前部,而提取时主要激活海马的后部.可以设想记忆编码和提取过程是由人脑内皮层-皮层下结构(主要是基底节和丘脑)-皮层形成的神经环路共同完成的,不是单由大脑皮层完成的:皮层下结构在二者的神经环路中都起到"中继站"的作用.

  • 功能性磁共振在冠脉搭桥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作者:高子军;王强

    背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危害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对老年人的影响.目前,功能性核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作为一种有效而无创的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领域. 目的 探讨POCD诊疗的研究现状. 内容 对冠脉搭桥术后POCD的诊断、发病机制及fMRI在诊断POCD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趋向 引起POCD的影响因素诸多,但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寻找一个行之有效的防治手段,尤为重要.

  •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静息态脑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宏;林海西;梁艳;王维千;杜松妹;张晓燕;赵永忠;王常绿;王美豪;杨闯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多态性(5-HTTLPR)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静息态低频震荡振幅(ALFF)的影响.方法:对51例ADHD儿童(ADHD组)与37例正常对照儿童(对照组)进行3.0T磁共振功能影像学检查,采用ALFF评估静息态脑功能;并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外周血5-HTTLPR.结果:ADHD组在左内上前额叶、右楔前叶、左楔前叶脑区ALF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HTTLPR各基因亚型在左内上前额叶、左楔前叶脑区ALFF值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S基因型ALFF值高于L/L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L基因型ALFF值高于L/L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S基因型ALFF值与S/L基因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5-HTTLPR的L/L、S/L、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9%、41.2%、54.9%)和S、L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7%、59.3%)与正常对照组L/L、S/L、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4%、37.8%、56.8%)和S、L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6.4%、54.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等位基因与ADHD静息态脑功能活动存在关联.

  • fMRI技术在探索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变化的研究

    作者:崔曼曼;王霁蕾;肖芳莉;吴川;任少毓;丁思勰;曹志慧;宋阳;王海宝;王烈成;王元银

    目的 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评估三叉神经痛患者处于静息状态下大脑自发性功能活动变化.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组26例,健康对照组22例,受试者静息态下进行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利用DPARSF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两组人员的全脑平均低频振幅率(mfALFF)值.使用SPM12和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两组受试人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男女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N患者组部分脑区mfALFF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是:左侧枕中回(BA18)、枕下回(BA19)、三角部额下回(BA47)、梭状回(BA37)、小脑脚1区、距状裂周围皮层、中央旁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BA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TN患者多个相关脑区的mfALFF值增高,提示患者在静息状态下,部分脑区的活动改变可能与疼痛的调节或感觉的整合有关.

  • 功能性电刺激改善皮层下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MRI的对照研究

    作者:郑芳芳;刘慧华;燕铁斌;靳晓坤;段小慧;沈君

    目的: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功能的影响,探讨FES在皮层下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康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5例皮层下脑卒中患者,同时收集5例同期同年龄的健康者作为对照者.用FES仪刺激健康对照组左侧与皮层下脑卒中患侧的腕背伸和拇外展肌群,产生腕背伸和拇外展动作,刺激同时进行全脑的fMRI检查,获取脑功能图像.用SPM2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得到接受运动任务时2组脑区的激活图谱,比较2组感觉运动区(SMC)的激活强度和范围,计算SMC的单侧化指数(LI),并探讨其与上肢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FES主要激活了对侧脑区的SMC,对侧运动前区(PMC)、顶下小叶(IPL)、扣带回运动区(CMA)、小脑(CRB)等运动相关区域也有不同程度激活;皮层下脑卒中组出现更多同侧脑区激活,包括同侧SMC、IPL等.2组双侧脑SMC激活范围及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皮层下脑卒中组显示出同侧SMC激活增强的趋势,且LI值与Fugl-Meyer上肢评分呈正相关趋势(P<0.05).结论:FES通过感觉输入和被动运动两种方式激活感觉及运动相关的脑区,这可能是FES改善皮层下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机制之一.

  • 视觉功能系统的功能性磁共振研究近况

    作者:王敏珺;王俊;王进华;未萍;龚洪瀚;肖香佐

    随着功能性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l)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目前脑功能研究的一个热门,在各项学科的应用研究均非常活跃,特别是通过血氧水平依赖(BOLD)功能性磁共振(fMRl)成像技术对脑活动的研究在视觉功能系统作出了重要成果,现在对其有关研究与进展介绍如下.

  •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精神科领域的应用

    作者:杨春强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临床物理检查手段的又一飞跃,具有无创、直观检测大脑活动的功能特色.现就其在各类精神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概述.

  • 前庭性偏头痛神经通路的功能性核磁研究

    作者:于焕新;李海艳;印志娴;张金玲;刘钢

    目的:探索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的异常神经通路,并定位其功能区,以推断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VM组(20例)、无先兆的偏头痛(MwoA)组(2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进行冷水灌耳试验,选择刺激时以及刺激间歇期的全脑血氧饱和度依赖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BOLD fMRI),获取VM组、MwoA组及健康对照组的激活区,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所有试验对象冷水灌耳试验后,多处皮层及皮层下区域激活,顶叶、颞叶、岛叶皮质、扣带回、丘脑、尾状核区、视辐射、楔前叶均观察到BOLD信号明显改变.对比发现VM患者的丘脑背内外侧核区正激活,枕颞内侧回皮质负激活(P<0.05).结论:fMRI能较客观清晰地反应脑部各功能区活动情况;VM患者发病机制为丘脑背内外侧区及枕颞内侧回皮质异常激活,在前庭感觉通路传递过程中与痛觉通路产生交叉.

  •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作者:章瑜;薛志敏

    神经影像学研究经历了从正电子发射扫描(PET)到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的发展历程.近年来,药效动力学与功能性核磁共振相结合的药理学磁共振(phMRI)在精神疾病的药效动力学、神经认知系统的转运机制、药物的神经生理影响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成为一门新型学科.苯二氮卓类药物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抗焦虑剂,苯二氮卓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能够为新型抗焦虑剂的开发以及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应用提供神经学的基础.目前关于苯二氮卓类的神经影像学的文章并不是太多,我们搜集了所有有关于苯二氮卓神经影像学的资料,我们将介绍苯二氮卓类药物结合认知行为学范式或疼痛的神经影像学发现,后我们将回顾一下这些发现能带来的临床应用.

  • 基于脑成像技术探讨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脑区响应机制

    作者:赵映;王亚楠;龙涛;张璞玥;胡幼平;陈媛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笔者通过剖析近年来研究FD中枢响应特征的国内外发表文献,基于fMRI、PET技术,从FD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针刺治疗FD中枢响应特征等3个角度切入,探索针刺治疗FD的可行性以及其中枢响应特征,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 类比推理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与主成份分析

    作者:母一嘉;母其文

    研究背景:功能性成像已经应用于人脑类比推理研究.但是,由于较小的研究样品,这些研究结果不大一致.方法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我们测量了24例健康人的类比推理脑活动.这些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数据由统计参数软件(SPMI)处理与主成份分析.结果 阳性活动见于双侧大脑半球腹外侧、背外侧前额叶、后顶叶及小脑半球;阴性结果见于双侧大脑半球内前额叶、顶枕颞区、扣带回后部及上顶叶.主成份分析表明仅仅只有一个主成份具有大于1.0的特征值,这个成份可以解释93%的总方差.所有的阳性及阴性活动区被包括在这个主成份中.结论 人脑的类比推理活动可能是一个由双侧大脑半球内多个阳性及阴性活动区组成的神经网络调节,包括双侧前额叶及后顶叶.

  • 厌食儿童和正常儿童食物刺激下丘脑功能区fMRI的研究

    作者:王研;赵海涛;张劲松;袁维运;杜永平

    为了研究小儿厌食症患者和正常儿童在食物刺激时下丘脑食欲中枢的兴奋情况,本论文搜集了10名厌食儿童、10名正常儿童在口服葡萄糖后下丘脑的功能性核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共35 min的信号数据,并比较两组间功能区信号强度的差异.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的下丘脑室旁核(PVN)、腹内侧核(VMH)及外侧区(LHA)在口服葡萄糖刺激后均出现了fMRI信号的激活,在厌食儿童下丘脑PVN及LHA此激活信号强度低于正常儿童,而VMH则高于正常儿童.本实验结果提示,下丘脑PVN、VMH及LHA功能的异常可能与小儿厌食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 视觉表象个体差异及其神经基础

    作者:叶晓燕;张得龙;常松;刘鸣

    视觉表象涉及人类一种重要信息表征方式,与工作记忆和注意相比,视觉表象研究更为关注其所产生的主观内容,而这一主观内容的产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本文从个体差异的角度,系统介绍了视觉表象个体差异的表现与内在的神经基础及其可能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研究将有助于对视觉表象个体差异的认识,促进视觉表象功能与实质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 提取学习有利于学习与记忆的认知神经基础

    作者:梁秀玲;李鹏;陈庆飞;雷怡;李红

    研究表明提取学习相比简单重复学习更加益于记忆的保持。近期的脑成像研究发现,与简单重复学习相比,提取学习时前额叶、顶下叶、颞叶及一些皮层下结构的脑激活更大,这些脑区的激活也能预测随后的记忆成绩。这些研究表明,在更多认知资源的投入和工作记忆系统的参与下,提取学习是一个获得、加工、整合和巩固语义关系的过程。提取学习充分调用认知和情感、皮层与皮层下机能,同时还发挥语义和情景记忆优势来促进学习与记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